王彥手持一杆鐵槍,他雖然不是鄆州人,但卻一向視五代後梁時期名將、出生鄆州的王彥章為偶像,王彥章號稱“王鐵槍”,難道他王彥就不能繼承這個名號麽?


    對麵楊再興也是一杆鐵槍,兩個人都拒絕了用布包裹槍頭或是用木槍的建議,顯然都對自己的功夫極其有信心。


    “聽聞王校尉曾入選弓馬子弟所,我二人先比試弓箭如何?”


    楊再興決定先用弓箭熱熱手,似王彥這種,就屬於前宋時期的正規軍校畢業生,而楊再興則是求學民間退伍的老軍人,某種意義上算是“野路子”,本就是向來不對付的兩種人。


    於是商議完畢後,校場上就設了三座箭垛,分別距離五十步、八十步、百二十步。


    按照古禮製度,射禮所用的靶垛稱為“射侯”,多為倒置的梯形,中間一個同樣倒梯形的靶心,騎射時多將“射侯”懸掛,高約六七尺,大概一個成年男人的身高頭部位置。


    但從梁山軍傳下來的規矩,按照王倫的改革,箭靶皆為圓形,直徑為四尺,分為十個同心圓環,凡軍中士卒,十矢低於六十環者則淘汰,這樣按環計分的方式簡單快捷,故而很快就在新漢的軍中流行起來。


    騎射不同於步射,要求策馬狂奔時,在顛簸的馬背上射中懸掛在半空的靶心,這個難度就相當高了。


    楊再興先上場,他縱馬來迴奔了兩次,抽箭持弓在手,一箭正中五十步箭靶靶心,便有個士兵跑過去看了一眼,高聲喊:“正中靶心!”


    接著是八十步、百二十步的箭靶,楊再興三箭皆中靶心,無一偏差,聽到眾多士兵喝彩,他臉上的笑都快要藏不住了。


    王彥次上場,同樣三矢全中,但楊再興臉色有些不高興,因為王彥比他少跑了一次,他不熟悉榆關校場,故而第一次射擊時多跑了一趟。


    盡管主持比試的嶽飛判定二人打和,是個平手,楊再興頗為不樂,覺得王彥占了地利,戰場上就意味著自己浪費了一次出手機會,他如何能夠意平?


    於是馬戰比試開始後,楊再興一言不發,持槍策馬奔來,奔得近了,放開韁繩,雙手持槍猛地刺去,王彥接了一槍,頓覺虎口發麻,暗道這人果然好大力氣!


    對衝數合,楊再興靠力氣逼得王彥不得不靠技巧遮擋,鬥了二十合左右,楊再興見始終拿不下王彥,便換了方式,兩匹馬兒繞著圈廝殺在了一處。


    楊再興槍法淩厲,就如他這人一般,渾身鋒芒,毫無隱藏,帶著一股勇往直前的氣勢;王彥的槍法大開大合,看似滿是破綻,卻總能及時補位。


    兩個人的招式都是隻攻不守,力氣與技巧兼顧,打得最是好看,讓一群圍觀的將領、軍官、士兵們都看得癡了。


    鬥到五十合時,楊再興招式再變,每出一槍,便似帶出一大片雪花,隻在王彥肩膀、肋下刺來,煞是精彩萬分。


    一直鬥到八十餘合,王彥已經氣喘籲籲,被楊再興一槍磕飛了兵器,隻得認輸。楊再興臉上又浮現出了笑意,王彥槍法、身法都不錯,騎術也不差,唯獨比自己差了些力氣,故而打鬥愈久,他就漸漸占據上風。


    他在馬上拱手,笑著說:“王校尉,承讓了!”又四處拱手,向喝彩的士兵們示意。


    王彥心裏仍舊有些不服氣,若當真上了戰場,遇到楊再興時,未必是這樣的結局,至少他可以尋些機會換一口氣,打個百餘合也不成問題!


    其實輸給楊再興並不丟人,畢竟是華夏正史記載的少有的一戰斬殺敵人超過一百的絕世猛將,一百年也難出一個的天才!


    嶽飛鼓掌完畢,便設宴款待眾將,他對楊再興的舉動心知肚明,這位猛將自認為是降將出身,生怕被人小覷了,故而逢著猛人就要證明自己的本事。


    至少現在,楊再興已經看清了武鬆和王彥的實力,也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也該消停一下了。


    馬勁等四將便都來向武鬆敬酒,作戰的機會越多,跟著嶽飛的這四人就越發對自身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韓世忠好歹是從西軍一個大頭兵廝殺出來的,嶽飛簡直就是天降的大才,跟著王倫不到三個月就開始帶兵,不到半年就領萬餘大軍南下,從荊湖北路一直殺到廣南西路。


    這樣一個年輕人,後勤安排得井井有條,臨戰指揮得力,從不隱瞞軍功,每戰必衝殺在前,可以說是一個全能的選手,似馬勁、朱仝、黃鉞、李忠四將,隻要按照命令做好本分的事情,軍功就跟著來了。


    黃鉞對王倫將他調到嶽飛名下,其實心裏多少有些不舒服的,他也是梁山的老將,曆次大戰從未落下,難道就不能獨領一軍,為何要居於一個後起之秀的年輕人之下?


    然後嶽飛就用實際行動告訴他,統兵打仗這件事,真的不看年紀和經驗,是看天賦的!


    這樣一個天賦型的上司在,黃鉞所有的心思全都沒了,他覺得嶽飛就是本朝的李靖,自己跟著他,想不名留青史都難,何必折騰呢?


    故而黃鉞向武鬆敬酒、說了許多閑話後,便想給武鬆說一些心得,不要折騰,跟著嶽將軍,咱們人人有肉吃!


    但他知道武鬆這漢子性子直、自尊心強,況且又帶著漢兵中唯一成建製的步人甲重裝步兵,若要說服他去抱著嶽飛的大腿,又怕傷了武鬆那顆要強的心,幹脆閉嘴。


    其實調武鬆暫歸嶽飛名下,而非歸林衝統領,王倫也是有著諸多考慮的。燕山府多騎兵,林衝作為梁山元老,防備完顏宗望,非他莫屬,但武鬆部下缺乏足夠的機動性,重步兵要想跟騎兵打配合,對地形的要求太高。


    而東北的完顏闍母那裏是遼西走廊,更適合騎兵衝擊、步兵跟上,武鬆與嶽飛所領的步騎混合的神武軍,也更容易彼此合作。


    為了防止林衝等燕山三府的原梁山頭領們有想法,王倫還特意私下裏寫了數封信,對朝廷的戰略計劃詳細解釋了一番,希望諸部彼此配合,以大局為重,不要生許多嫌隙。


    又特意叮囑嶽飛,少飲酒,不要再幹出酒後毆打同僚的事情了。


    反正到目前為止,王倫對嶽飛是相當滿意的,他期待著嶽飛在對金國的反擊作戰中,繼續大放光彩。


    在這個世界,嶽武穆一定還會是女真克星,而且一定會得到善終,一定能立光耀萬世的戰功,也一定會被華夏後人銘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奪宋:水滸也稱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萬人叢中一迴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萬人叢中一迴首並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