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為何缺糧呢?
從阿骨打領兵反抗遼國開始,女真人就已經習慣了搶劫,從遼國那裏搶掠一切可用的物資,殺死遼人青壯和老弱,搶走他們的婦孺。
在阿骨打大致平定了西京道、又賣掉了南京道後,遼國南部的大量人口被金國遷徙入遼東,但其中又有相當一部分百姓被當作奴仆。
遼東向來地廣人稀,且天氣嚴寒,土地每年隻能夠一年一收,在金遼持續的戰爭中,又損失了大量的農業人口,當初阮小七潛入遼東所見,千裏荒蕪,現如今的金國也差不多。
所以吳乞買繼位之後,並沒有急於南侵,而是在遼東各地設軍堡,以女真人駐守,負責監督本地,又在漢臣的建議下,解放了一批從南京道擄掠而來的奴仆,轉為佃農。
但這些還遠遠不夠的,遼東地區善農耕的,隻有渤海人和漢人,渤海人本就數量不多,且由於被金國征服早,多充入軍隊,所以農耕生產的,多是漢人。
偏偏金國在西京、南京二道掠奪最多的是各種富戶、工匠,總不能讓工匠轉行去種地吧?大金勇士的兵器鎧甲誰來打造?
而金國對草原諸部的減丁,也是延續了遼國時的政策,這就使得除了離金國最近的塔塔兒部外,其餘諸部多有反心。
所以金國從立國之初,就與西夏走得是同一種治國方式,那就是先軍為主。
金國上層軍事貴族從遼國掠奪了大量的錢財,但自身造血功能不齊全,一切都偏重於軍工,這樣一個半奴隸製的政權,說它是國家都過譽了。
阿骨打在臨死之前就看到了這一點,故而他寧肯半賣半送地讓出南京道,並願意與彼時的王倫簽訂互市貿易。
吳乞買繼位後,金漢兩國邊境日常摩擦不斷,但昌黎府的互市從未受到任何影響,因為金國也需要從新漢采購大量的生活必須品,以及相當一部分奢侈品,為了滿足國內的需要以及有錢的軍事貴族們的享受。
但吳乞買不願向新漢售賣更多的戰馬,作為反製,王倫也對出口的糧食、鐵鍋做了嚴格的限製。
隨著這幾年北方天氣愈發寒冷,遼東地區甚至四月下旬才能開始播種,若遇到冬季來得早,寒潮襲得快,金國有限的佃農們也無法獲得更多的土地收成。
去年金國攻打王氏高麗,逼著高麗送來了一批糧食,但高麗國內土地也同樣貧瘠,產出不足,也養不起一個金國的。
糧食不夠吃,於是金國官員們迅速分為兩派,一部分漢臣建議放開戰馬貿易額度,從新漢那裏獲得更多的糧食,並且繼續解放奴仆轉為農民;另外一派軍事貴族們則表示,糧食不夠,怕個卵,南下去搶啊!
最終軍事貴族們的意見左右了整個金國的政策走向,已經形成搶劫的路徑依賴的金國,便迅速開始行動起來。
金兵在燕山三府北方的異動,迅速被漢兵的斥候、哨探、夜不收們偵查到,信鴿和八百裏加急迅速將這個消息向東京城傳來。
接到消息的王倫簡直想要破口大罵,眼下四川、黔中、廣西、廣東包括湖南、江西南部諸行省的事務還沒有處置妥當,有相當一部分前宋留任官員要重新考核調動。
而且西夏也剛剛派來使者,王倫還準備血口大開狠狠勒索一筆的。
為了防備金國必然的入侵,王倫在新漢剛成立不久,就在河北、河東兩行省的北部布設重兵,可以說原梁山體係中最能打仗的一批將領都被放在了邊地。
朝廷各項物資的轉運,也更偏重於這兩地,眼下剛剛將西北穩定了,金國又鬧騰了起來,就不能再給自己一到兩年的準備時間麽?
不過王倫也清楚,戰爭從來不可能指望其中一方的寬限,新生的漢朝從立國之初就從來不怕事,既然要打,那就來吧!
於是禮部聯合鴻臚寺,迅速與西夏重新簽訂了和議,西夏仍舊向新漢稱臣,並開放皋蘭府互市,開放西夏沙州轉入祁連山的道路,凡往來新漢、西夏境內的商隊,西夏也必須派出軍隊護送,保證安全。
西夏必須在三個月內向新漢出售一萬匹戰馬,不得是騸馬,必須是市價。被俘的四千白馬強軍司士兵,要在隴南行省修路一年,然後放迴。
這個條件與王倫此前在政事堂與眾臣商議的已經放寬了不少,畢竟金國要搞入侵,總得先穩一穩西夏,不能逼迫太甚。
西夏國主李乾順也捏著鼻子認下了,沒辦法,戰場上贏不了的,到了談判桌上同樣贏不了。
就在漢與西夏剛剛簽訂和議,吳乞買的命令就送到了興慶府,要求西夏協助出兵,牽扯漢國在河東方向的兵力。
李乾順這一次是真的想哭了,宣化府、西涼府被吳用引吐蕃諸部搶劫了一番,黑水城被耶律延禧、忽兒劄胡思連續搶劫,與新漢的戰爭,西夏損失慘重,實在沒有能力也沒有膽氣再出兵了啊!
他隻得尋了個借口,隻說西夏國小兵寡,情願搖旗呐喊,並願意資助一批糧草。
這讓金國使者很是鄙夷,他娘的,爾西夏最喜號稱“大白高國”,高在哪裏?高個屁!
既然西夏不敢出兵,金國使者出言恐嚇了一番,便帶著李乾順“主動”贈送的一批糧草向西京道大同府而去。
西寧府的吳用,則又向朝廷送了一批河曲馬,數量不多,隻有一千六百匹,被王倫下令直接調往河東行省,給韓世忠送去。
不得不說吳用在西北幹得相當不錯,他隻借用了史文恭的部下李彥仙,靠著李彥仙在西北的號召力,湊了不到兩千民兵,便降服了西海周邊地區。
於是王倫又抽調酆泰前往河湟坐鎮,酆泰便高高興興地上任去了。有時候太得王倫信任也是一件挺苦惱的事情,比如酆泰,他領兵去了關中後,基本就沒有參與什麽大戰,而是留守長安府,協助整頓西軍。
等他整頓改編了西軍,史文恭、魯智深等將領已經打完了,曲端、吳氏兄弟嶄露頭角,酆泰便坐不住了。
他先前就曾在前宋熙河路任蕃軍指揮使,對西北熟悉的很,便上書請求,王倫也順了他的意,讓他對青唐吐蕃內附諸州縣梳理一番。
從阿骨打領兵反抗遼國開始,女真人就已經習慣了搶劫,從遼國那裏搶掠一切可用的物資,殺死遼人青壯和老弱,搶走他們的婦孺。
在阿骨打大致平定了西京道、又賣掉了南京道後,遼國南部的大量人口被金國遷徙入遼東,但其中又有相當一部分百姓被當作奴仆。
遼東向來地廣人稀,且天氣嚴寒,土地每年隻能夠一年一收,在金遼持續的戰爭中,又損失了大量的農業人口,當初阮小七潛入遼東所見,千裏荒蕪,現如今的金國也差不多。
所以吳乞買繼位之後,並沒有急於南侵,而是在遼東各地設軍堡,以女真人駐守,負責監督本地,又在漢臣的建議下,解放了一批從南京道擄掠而來的奴仆,轉為佃農。
但這些還遠遠不夠的,遼東地區善農耕的,隻有渤海人和漢人,渤海人本就數量不多,且由於被金國征服早,多充入軍隊,所以農耕生產的,多是漢人。
偏偏金國在西京、南京二道掠奪最多的是各種富戶、工匠,總不能讓工匠轉行去種地吧?大金勇士的兵器鎧甲誰來打造?
而金國對草原諸部的減丁,也是延續了遼國時的政策,這就使得除了離金國最近的塔塔兒部外,其餘諸部多有反心。
所以金國從立國之初,就與西夏走得是同一種治國方式,那就是先軍為主。
金國上層軍事貴族從遼國掠奪了大量的錢財,但自身造血功能不齊全,一切都偏重於軍工,這樣一個半奴隸製的政權,說它是國家都過譽了。
阿骨打在臨死之前就看到了這一點,故而他寧肯半賣半送地讓出南京道,並願意與彼時的王倫簽訂互市貿易。
吳乞買繼位後,金漢兩國邊境日常摩擦不斷,但昌黎府的互市從未受到任何影響,因為金國也需要從新漢采購大量的生活必須品,以及相當一部分奢侈品,為了滿足國內的需要以及有錢的軍事貴族們的享受。
但吳乞買不願向新漢售賣更多的戰馬,作為反製,王倫也對出口的糧食、鐵鍋做了嚴格的限製。
隨著這幾年北方天氣愈發寒冷,遼東地區甚至四月下旬才能開始播種,若遇到冬季來得早,寒潮襲得快,金國有限的佃農們也無法獲得更多的土地收成。
去年金國攻打王氏高麗,逼著高麗送來了一批糧食,但高麗國內土地也同樣貧瘠,產出不足,也養不起一個金國的。
糧食不夠吃,於是金國官員們迅速分為兩派,一部分漢臣建議放開戰馬貿易額度,從新漢那裏獲得更多的糧食,並且繼續解放奴仆轉為農民;另外一派軍事貴族們則表示,糧食不夠,怕個卵,南下去搶啊!
最終軍事貴族們的意見左右了整個金國的政策走向,已經形成搶劫的路徑依賴的金國,便迅速開始行動起來。
金兵在燕山三府北方的異動,迅速被漢兵的斥候、哨探、夜不收們偵查到,信鴿和八百裏加急迅速將這個消息向東京城傳來。
接到消息的王倫簡直想要破口大罵,眼下四川、黔中、廣西、廣東包括湖南、江西南部諸行省的事務還沒有處置妥當,有相當一部分前宋留任官員要重新考核調動。
而且西夏也剛剛派來使者,王倫還準備血口大開狠狠勒索一筆的。
為了防備金國必然的入侵,王倫在新漢剛成立不久,就在河北、河東兩行省的北部布設重兵,可以說原梁山體係中最能打仗的一批將領都被放在了邊地。
朝廷各項物資的轉運,也更偏重於這兩地,眼下剛剛將西北穩定了,金國又鬧騰了起來,就不能再給自己一到兩年的準備時間麽?
不過王倫也清楚,戰爭從來不可能指望其中一方的寬限,新生的漢朝從立國之初就從來不怕事,既然要打,那就來吧!
於是禮部聯合鴻臚寺,迅速與西夏重新簽訂了和議,西夏仍舊向新漢稱臣,並開放皋蘭府互市,開放西夏沙州轉入祁連山的道路,凡往來新漢、西夏境內的商隊,西夏也必須派出軍隊護送,保證安全。
西夏必須在三個月內向新漢出售一萬匹戰馬,不得是騸馬,必須是市價。被俘的四千白馬強軍司士兵,要在隴南行省修路一年,然後放迴。
這個條件與王倫此前在政事堂與眾臣商議的已經放寬了不少,畢竟金國要搞入侵,總得先穩一穩西夏,不能逼迫太甚。
西夏國主李乾順也捏著鼻子認下了,沒辦法,戰場上贏不了的,到了談判桌上同樣贏不了。
就在漢與西夏剛剛簽訂和議,吳乞買的命令就送到了興慶府,要求西夏協助出兵,牽扯漢國在河東方向的兵力。
李乾順這一次是真的想哭了,宣化府、西涼府被吳用引吐蕃諸部搶劫了一番,黑水城被耶律延禧、忽兒劄胡思連續搶劫,與新漢的戰爭,西夏損失慘重,實在沒有能力也沒有膽氣再出兵了啊!
他隻得尋了個借口,隻說西夏國小兵寡,情願搖旗呐喊,並願意資助一批糧草。
這讓金國使者很是鄙夷,他娘的,爾西夏最喜號稱“大白高國”,高在哪裏?高個屁!
既然西夏不敢出兵,金國使者出言恐嚇了一番,便帶著李乾順“主動”贈送的一批糧草向西京道大同府而去。
西寧府的吳用,則又向朝廷送了一批河曲馬,數量不多,隻有一千六百匹,被王倫下令直接調往河東行省,給韓世忠送去。
不得不說吳用在西北幹得相當不錯,他隻借用了史文恭的部下李彥仙,靠著李彥仙在西北的號召力,湊了不到兩千民兵,便降服了西海周邊地區。
於是王倫又抽調酆泰前往河湟坐鎮,酆泰便高高興興地上任去了。有時候太得王倫信任也是一件挺苦惱的事情,比如酆泰,他領兵去了關中後,基本就沒有參與什麽大戰,而是留守長安府,協助整頓西軍。
等他整頓改編了西軍,史文恭、魯智深等將領已經打完了,曲端、吳氏兄弟嶄露頭角,酆泰便坐不住了。
他先前就曾在前宋熙河路任蕃軍指揮使,對西北熟悉的很,便上書請求,王倫也順了他的意,讓他對青唐吐蕃內附諸州縣梳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