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處就是陰山啊!”忽兒劄胡思揚鞭直指,意氣風發。
馬擴獻上的三條計策,克烈部名義上的大汗忽兒劄胡思不出所料地選擇了中策。在得知陰山以東的室韋諸部被金兵驅逐南下後,忽兒劄胡思也下達了征召令,邀請漠北草原諸部頭領前來,隨他南下,占據富庶的漠南。
作為漢使,不搞點兒大動靜出來是不可能的,有石秀提供的漠南、陰山東段附近的詳細情報,馬擴巴不得草原變得更加混亂。
現如今的草原就與吐蕃高原一樣,諸部林立,彼此相攻,並沒有一個統一的甚至名義上的大首領,雖然經耶律延禧與完顏吳乞買二人相爭,導致草原分裂為兩塊,但那也是大致上的。
原本隻是陰山室韋與塔塔兒部有些矛盾,遼國殘存的西北招討司則在金山也就是阿爾泰山一帶有乃蠻部支持,馬擴說動忽兒劄胡思南下,漠南就變成了三方草原勢力角逐。
遼國時期打擊、壓製的主要是漠南草原諸部,金國由於崛起過於迅速,遼國在草原的遺產來不及全麵接收,克烈部在漠北就有了幾分強盛的模樣。
但馬擴並不擔心自己是引狼入室,有石秀的情報、有他一路北上的見聞,草原諸部矛盾重重,草原若想再次統一,隻怕諸部要先把腦子都打出來,打個幾十上百年才能分出勝負。
到時候強盛起來的新漢,難道就不能再來一次“馬踏匈奴”嗎?
忽兒劄胡思集合了漠北二三十個大小部落,湊兵三萬有餘,便順著草原淩冽的寒風,在初春時節向陰山衝殺而來。
正如野利遇榮猜測的一樣,這一次西夏國主李乾順提起的建議,被完顏吳乞買順勢當作對陰山以東室韋的清洗,三萬多牧民騎兵,可都是漠南諸部中的青壯。
眼下族中青壯被召集南下,忽兒劄胡思的三萬大軍,恰如群狼入幼虎群中,一個半月的時間,就從陰山中段附近殺向了陰山東南,對漠南草原來了一次大掃蕩。
剛剛從保寧砦折戟而返、損失了近半人馬的草原諸部,突然發現,自己的家被人偷了!
怎麽辦?
於是一群草原部落頭領們紛紛向完顏婁室哭訴,完顏婁室也覺得焦頭爛額,若是這些牧民全部戰死在保寧砦下,他這裏還好辦了。
完顏婁室隻得一麵派人質問忽兒劄胡思,一麵緊急傳遞消息會寧府,詢問皇帝的意見,這種與漠北諸部大戰的事情,他可是做不了主的。
忽兒劄胡思對這一次南下搶劫很不滿意,他也沒有想到,這些漠南的親戚居然這麽窮,幾帳牧民共用一口鐵鍋,圈養的馬牛羊等都骨瘦嶙峋。
一問才知道,原來前幾年金國與遼帝耶律延禧在這一帶打拉鋸戰,諸部牧民們被來迴搶劫了無數次,戰馬多被金國以繳稅的名義強征走了。
總不能空手而還吧,於是忽兒劄胡思就把目光投向了金國西京道的幾個州縣。
馬擴雖然跟著忽兒劄胡思南下,但過了陰山後,他就再無進言,一問三不知,漠北的克烈部跟金國起了衝突,怎麽看怎麽對新漢有利,他幹嘛要說實話?
於是漢與金國的邊境才安,金國西京道的鎮州等邊地州縣,就遭到了忽兒劄胡思的大肆入侵,青壯大半被殺死,婦孺被擄走,牛羊帳篷被搶了個幹幹淨淨。
沒奈何,完顏婁室隻得召集眾將,領兵與殘存的南侵牧民一起,反抗忽兒劄胡思的侵略。
漠北克烈部氣勢如虹,首戰便擊潰了漠南草原諸部殘兵,陰山西側的部落也聞訊趕來,忽兒劄胡思手下的兵力,便迅速從三萬有餘膨脹到了近五萬。
於是從西京道到上京道西南,金國管轄諸州縣無一幸免,被忽兒劄胡思領著大軍一路掃蕩而去。
完顏婁室要守衛大同府,要守衛雲內州,這兩地對於金國太重要了,頓時被忽兒劄胡思的遊擊騷擾搞得應接不暇。
好在上京道駐守的完顏宗望及時領兵趕來,忽兒劄胡思聽聞塔塔兒部也受命跟隨金兵殺來,轉身後撤,一直退迴到了金國西京道豐州的振武縣。
七百多年前,這裏就是鮮卑拓跋部所建代國的都城盛樂,忽兒劄胡思不想跟金國打,與諸部頭領們商議爭吵之後,便領兵西去,因為他聽說西夏的黑水城很是繁華,打算去那裏瞧一瞧。
興慶府,西夏國主李乾順才聽聞派出的一萬白馬強軍司幾乎全軍覆沒,指揮使野利遇榮戰死,又怒又怕,竟氣得昏倒了過去。
西夏與大宋百餘年戰爭中,也曾被大宋一戰擊破三五萬大軍,但李乾順從未像現在這般心疼過,這可是西夏最精銳的一萬大軍啊!
氣病了的李乾順躺在床上休養,又接到另外一個壞消息:漠北克烈部打出問罪的旗號,入侵黑水鎮福軍司轄區,數十個邊地軍砦被搶掠一空。
當初李乾順派兵攻河東,冒充的就是克烈部,因為克烈部與西夏隔著一個陰山,他的算盤很美好,反正克烈部就是知曉了這件事,也沒辦法拿西夏如何。
但是他千算萬算,也不知道馬擴已經到了漠北,說動克烈部趁著漠南草原諸部入寇河東行省時領兵南下,一舉奪下了大半個陰山。
忽兒劄胡思這一次南下,對漠南草原諸部、對金國西京道、對西夏先後劫掠了一番,也不停留,轉身北返,反正春天已經到了,漠北的牧民也要開始遷徙,還怕遭到聯手反擊不成?
因為馬擴已經將中原局勢給他講得明白,中原三國混戰,草原三大勢力混戰,等金國、西夏理順了這其中錯綜複雜的關係,忽兒劄胡思早就遠遁了!
洪武三年五月下旬,漠南草原再次歸為平靜。
由王氏高麗國內的政治鬥爭,引發了金國與新漢的武裝幹涉,繼而引發了西夏對新漢的反製,新漢使者又引來漠北勢力,在大半年的混戰中,高麗與西夏是損失最為慘重的。
高麗海防徹底被新漢掌控,兩國貿易也被新漢掌握,北境防務也被金國插手,國內“事大主義”正式成為國策。
而西夏在與新漢和議之後,想要偷襲迴一口血,又挨了一刀,接下來還要麵對愈發咄咄逼人的新漢的進一步指責,李乾順在興慶府的皇宮隻想大哭一場。
金國也受損不小,雖然完成了一次不用親自下場的對草原諸部減丁計劃,但西京道也被忽兒劄胡思搶了,留下一地雞毛。
馬擴獻上的三條計策,克烈部名義上的大汗忽兒劄胡思不出所料地選擇了中策。在得知陰山以東的室韋諸部被金兵驅逐南下後,忽兒劄胡思也下達了征召令,邀請漠北草原諸部頭領前來,隨他南下,占據富庶的漠南。
作為漢使,不搞點兒大動靜出來是不可能的,有石秀提供的漠南、陰山東段附近的詳細情報,馬擴巴不得草原變得更加混亂。
現如今的草原就與吐蕃高原一樣,諸部林立,彼此相攻,並沒有一個統一的甚至名義上的大首領,雖然經耶律延禧與完顏吳乞買二人相爭,導致草原分裂為兩塊,但那也是大致上的。
原本隻是陰山室韋與塔塔兒部有些矛盾,遼國殘存的西北招討司則在金山也就是阿爾泰山一帶有乃蠻部支持,馬擴說動忽兒劄胡思南下,漠南就變成了三方草原勢力角逐。
遼國時期打擊、壓製的主要是漠南草原諸部,金國由於崛起過於迅速,遼國在草原的遺產來不及全麵接收,克烈部在漠北就有了幾分強盛的模樣。
但馬擴並不擔心自己是引狼入室,有石秀的情報、有他一路北上的見聞,草原諸部矛盾重重,草原若想再次統一,隻怕諸部要先把腦子都打出來,打個幾十上百年才能分出勝負。
到時候強盛起來的新漢,難道就不能再來一次“馬踏匈奴”嗎?
忽兒劄胡思集合了漠北二三十個大小部落,湊兵三萬有餘,便順著草原淩冽的寒風,在初春時節向陰山衝殺而來。
正如野利遇榮猜測的一樣,這一次西夏國主李乾順提起的建議,被完顏吳乞買順勢當作對陰山以東室韋的清洗,三萬多牧民騎兵,可都是漠南諸部中的青壯。
眼下族中青壯被召集南下,忽兒劄胡思的三萬大軍,恰如群狼入幼虎群中,一個半月的時間,就從陰山中段附近殺向了陰山東南,對漠南草原來了一次大掃蕩。
剛剛從保寧砦折戟而返、損失了近半人馬的草原諸部,突然發現,自己的家被人偷了!
怎麽辦?
於是一群草原部落頭領們紛紛向完顏婁室哭訴,完顏婁室也覺得焦頭爛額,若是這些牧民全部戰死在保寧砦下,他這裏還好辦了。
完顏婁室隻得一麵派人質問忽兒劄胡思,一麵緊急傳遞消息會寧府,詢問皇帝的意見,這種與漠北諸部大戰的事情,他可是做不了主的。
忽兒劄胡思對這一次南下搶劫很不滿意,他也沒有想到,這些漠南的親戚居然這麽窮,幾帳牧民共用一口鐵鍋,圈養的馬牛羊等都骨瘦嶙峋。
一問才知道,原來前幾年金國與遼帝耶律延禧在這一帶打拉鋸戰,諸部牧民們被來迴搶劫了無數次,戰馬多被金國以繳稅的名義強征走了。
總不能空手而還吧,於是忽兒劄胡思就把目光投向了金國西京道的幾個州縣。
馬擴雖然跟著忽兒劄胡思南下,但過了陰山後,他就再無進言,一問三不知,漠北的克烈部跟金國起了衝突,怎麽看怎麽對新漢有利,他幹嘛要說實話?
於是漢與金國的邊境才安,金國西京道的鎮州等邊地州縣,就遭到了忽兒劄胡思的大肆入侵,青壯大半被殺死,婦孺被擄走,牛羊帳篷被搶了個幹幹淨淨。
沒奈何,完顏婁室隻得召集眾將,領兵與殘存的南侵牧民一起,反抗忽兒劄胡思的侵略。
漠北克烈部氣勢如虹,首戰便擊潰了漠南草原諸部殘兵,陰山西側的部落也聞訊趕來,忽兒劄胡思手下的兵力,便迅速從三萬有餘膨脹到了近五萬。
於是從西京道到上京道西南,金國管轄諸州縣無一幸免,被忽兒劄胡思領著大軍一路掃蕩而去。
完顏婁室要守衛大同府,要守衛雲內州,這兩地對於金國太重要了,頓時被忽兒劄胡思的遊擊騷擾搞得應接不暇。
好在上京道駐守的完顏宗望及時領兵趕來,忽兒劄胡思聽聞塔塔兒部也受命跟隨金兵殺來,轉身後撤,一直退迴到了金國西京道豐州的振武縣。
七百多年前,這裏就是鮮卑拓跋部所建代國的都城盛樂,忽兒劄胡思不想跟金國打,與諸部頭領們商議爭吵之後,便領兵西去,因為他聽說西夏的黑水城很是繁華,打算去那裏瞧一瞧。
興慶府,西夏國主李乾順才聽聞派出的一萬白馬強軍司幾乎全軍覆沒,指揮使野利遇榮戰死,又怒又怕,竟氣得昏倒了過去。
西夏與大宋百餘年戰爭中,也曾被大宋一戰擊破三五萬大軍,但李乾順從未像現在這般心疼過,這可是西夏最精銳的一萬大軍啊!
氣病了的李乾順躺在床上休養,又接到另外一個壞消息:漠北克烈部打出問罪的旗號,入侵黑水鎮福軍司轄區,數十個邊地軍砦被搶掠一空。
當初李乾順派兵攻河東,冒充的就是克烈部,因為克烈部與西夏隔著一個陰山,他的算盤很美好,反正克烈部就是知曉了這件事,也沒辦法拿西夏如何。
但是他千算萬算,也不知道馬擴已經到了漠北,說動克烈部趁著漠南草原諸部入寇河東行省時領兵南下,一舉奪下了大半個陰山。
忽兒劄胡思這一次南下,對漠南草原諸部、對金國西京道、對西夏先後劫掠了一番,也不停留,轉身北返,反正春天已經到了,漠北的牧民也要開始遷徙,還怕遭到聯手反擊不成?
因為馬擴已經將中原局勢給他講得明白,中原三國混戰,草原三大勢力混戰,等金國、西夏理順了這其中錯綜複雜的關係,忽兒劄胡思早就遠遁了!
洪武三年五月下旬,漠南草原再次歸為平靜。
由王氏高麗國內的政治鬥爭,引發了金國與新漢的武裝幹涉,繼而引發了西夏對新漢的反製,新漢使者又引來漠北勢力,在大半年的混戰中,高麗與西夏是損失最為慘重的。
高麗海防徹底被新漢掌控,兩國貿易也被新漢掌握,北境防務也被金國插手,國內“事大主義”正式成為國策。
而西夏在與新漢和議之後,想要偷襲迴一口血,又挨了一刀,接下來還要麵對愈發咄咄逼人的新漢的進一步指責,李乾順在興慶府的皇宮隻想大哭一場。
金國也受損不小,雖然完成了一次不用親自下場的對草原諸部減丁計劃,但西京道也被忽兒劄胡思搶了,留下一地雞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