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朝的行政區劃調整,是從北向南挨個進行的。


    由於五代十國的亂世,大宋的州非常多,許多州僅轄一兩個縣,所以曆代大宋皇帝都在不斷進行著調整。


    王倫也打算進行一次大刀闊斧的改革,至少也要一次到位。按照政事堂討論的結果,大宋三百多個州,最終要合並為新漢朝的一百六十個左右的府。


    漢唐以來形成的傳統,州名多用單字,二字州則代表著羈縻州,是不設流官的。而王倫推行“改州為府”,府名皆為二字,由於大宋本就對州名額外確定了官方認可的二字郡名,故而可以直接拿來用。


    至於沒有郡名的州,則挑選秦漢以來的古郡名,隻有一個原則:避免重名,避免讀音歧義。


    所以原本大宋的諸路,都已經改為行省,但州改府還在逐步推行。


    改動地名,並不是王倫一時興起,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對天下人口戶數進行一次統計,畢竟上一次大宋人口統計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正好在地名變動、轄區重新確認、均分田畝的同時,整理一下官方戶籍黃冊。


    河北、山東兩個行省的二十多個知府,都是由吏部推薦、政事堂合議後確定的,凡調派地方的知府,王倫都要親自接見,細心叮囑。


    除了要求知府就任地方做好本職工作外,王倫還不斷囑咐,要求知府們對本地區的各種產業做一個排查摸底,要盡可能地創造更多的中小產業,鼓勵百姓們發展經濟作物種植、家禽家畜養殖、水產養殖、針對農產品的加工、手工作坊等。


    他對華夏民族的勤勞從沒有半點懷疑,隻要官府不在法律製度上為難,提供一個相對寬鬆且公平的環境,人民的自我迴血和創造能力總是很旺盛的。


    除此之外,王倫又要求監察院定時以及不定時派遣禦史巡察天下,為防止禦史被收買,王倫又抽調諸部諸寺官員,臨時掛禦史頭銜,進行異地巡視工作。


    當初梁山攻占京東東路後,鄒氏叔侄迴歸,鄒淵坐鎮登州蓬萊府,鄒潤繼續統管鹽業,王倫便以鄒淵為蓬萊都督府都督,鄒潤為戶部郎中兼山東巡鹽使,負責沿海各地海鹽事務。


    山東鹽務已經被鄒潤梳理得順當,王倫打算派鄒潤南下淮南東路淮南行省以及兩浙路浙江行省,協助蕭嘉穗整頓那裏的鹽務。


    皇宮文德殿內,又坐了七八個前梁山頭領。


    大宋的皇宮規模不大,此前宋朝皇帝在外麵又建了一處延福宮,是皇帝後妃的遊樂之所。但趙佶上台後,嫌棄宮苑狹小,便大肆擴建延福宮,有殿、閣近四十處,相當優雅舒適。


    王倫曾去延福宮逛了一圈,覺得太過於文氣,幹脆將宮內趙佶收藏的諸多珍玩發賣,以供西北戰事用度的軍資。又清理出一片區域,修了圍牆,設了遊園,供東京城百姓遊玩。


    王倫召見的是王定六等水師將領,此前他命幾人分領被淘汰的禁軍以及刑事犯人等,疏通東京城四條漕運河流,京畿周邊一直到由南京應天府改為歸德府境內的河道,大致疏通完畢。


    “陛下,漕運河道疏通挖掘的淤泥,農學堂的教授和老農們建議可以堆肥入田,我等已按照建議挑選了試驗對比的田畝,明年開春後可見成效。”


    說話的是王定六,他一直被王倫按在後方負責船隻貨運調度,也算是磨練出來了,這一次四條漕運河道疏通,他就是副主事,諸般事務調度得井井有條。


    王定六受封一等句容縣男,王倫覺得多少有些虧待了,畢竟小夥子自投梁山之後任勞任怨,隻是他的工作很難在功勞上體現出來,評定爵位時不好認定,封伯有些高,便定了一等男爵。


    自古修路挖河都是重苦力的活兒,王倫當初許諾,被淘汰下來的前宋禁軍官兵,隻要修繕疏通了漕運河道,就此放歸家鄉。


    他有意效仿後世設工程兵,專一做大型的國家工程,但猶豫了許久還是沒有定下來。


    王倫不相信後人,他可以十分肯定,一旦他死後,或許隻要再過一兩個皇帝,國家正規軍隊就會被皇室、權臣們利用,被大規模用作各種非官辦的工程當中去。


    大唐、大宋已經活生生地展示過了,武則天時期大唐的府兵就被當作免費的勞動力和奴仆使用,導致府兵逃亡嚴重;大宋更是將廂軍變成了工程隊。


    他好不容易才挽迴了一點兒男兒當兵的口碑,總不能隻堅持一代人就消失吧?


    王倫才不會相信自己在位期間能夠形成什麽萬事不移的定製和祖宗之法,別看王安石為了推行變法,喊出“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好似大宋的守舊派都多麽堅持祖製似的。


    實際上儒家提倡“權變”,是典型的實用主義思想,守舊派看似守舊,實際上隻不過是為了權力鬥爭的需要罷了。


    不然為何司馬光上台後,沒有全盤推翻王安石的新法,反而保留了許多對自身所在階級有利的新法?


    王倫要推行改革,除了製度變革外,思想上的革新也相當重要。隻是王倫對儒學的研究不夠深,他也沒辦法建立起一個完整的思想體係出來。


    自王安石變法後,大宋就形成了荊公學派,同時還存在著周敦頤所創的濂學、張載的關學,以及程顥、程頤的二程洛學。


    隨著王安石去世,支持新法的核心人物相繼故去,洛學漸漸占據了上風,其他學說都已經式微。


    王倫提不出新理論,但不重要,他決定先把事情做好,盡力尋求各個階層、各個團體之間尋求利益的最大公約數,盡可能滿足多數人的利益追求。


    他相信隻要朝廷的事務做到位,到時候自有大儒為我辯經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奪宋:水滸也稱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萬人叢中一迴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萬人叢中一迴首並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