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府城南,史文恭等人接著了風塵仆仆趕來的雷橫。


    大都督府派著跟隨張柬而來的車隊,自然就是從京東路火藥作坊收集而來的火藥,史文恭領兵攻占馬關城的消息傳迴冀州後,王倫就開始著手準備火藥了。


    隨同車隊前來的,還有隸屬於工程營的“夏外公”等專業人士。


    除此之外,還有兩封信。


    一封是已經被送往冀州、見到王倫後的王稟所寫,是寫給太原知府張孝純的,另外一封則是張孝純在老家的親人所寫的家書。


    王倫並沒有要求王稟勸降張孝純,隻表示可以寫信報個平安,受到優待的王稟並沒有多想,於是就寫了一封簡單的書信。


    張孝純是徐州滕縣人,滕縣已經被梁山占據,信是張孝純的堂弟寫的,內容也無非是家中已經均田,隻涉及一些家族中的瑣事。


    王倫也下了一道命令,要求太原府城下諸將,暫歸史文恭節製,攻下太原城後,吳用再繼續帶兵北上雁門關。


    吳用的確是個人才,若說王倫對梁山眾人是否有防備,那唯一的一個人就是吳用。吳用有太多的小聰明,在王倫看來,此人就是個弱化版的陳平、賈詡之流,更兼有程昱的狠辣。


    若是讓吳用負責攻略太原府,王倫不敢想被梁山軍占領後的太原,會是個什麽模樣,所以他寧肯繼續用史文恭。


    史文恭不在意這兩封寫給張孝純的信,他與眾人商議如何攻破太原府城,都支持沿用王倫此前攻破大名府和青州的老辦法。


    故而他便請了“夏外公”前往城下觀察,選擇在何處挖掘地道為宜。吳用則盯著兩封書信,撫著長須思索了起來。


    張孝純被童貫軟禁了數日,童貫就很無奈地將他放了出來。童貫現如今的頭銜是太師、徐國公、豫國公、樞密院使、河北路宣撫使、河東路宣撫使,而張孝純的頭銜則是龍圖閣直學士、河東路經略安撫副使、知太原府事。


    所以童貫並不能將張孝純怎麽樣,就像他不能將蔡攸怎麽樣一樣。


    當初童貫一氣之下軟禁張孝純,卻忘記了一件事:張孝純任太原知府已經一年有餘了。


    因此童貫轉而去籠絡留守太原府的兩支河東禁軍,卻激起了府城內其餘官兵的全體不滿。


    田虎二次造反後打散的河東廂軍,逃到太原府後,張孝純和王稟至少還將他們當人看,童貫來了之後,覺得河北邊軍不可靠,河東抽調的禁軍不可靠,隻有郭藥師的常勝軍可以為依仗,於是河東廂軍再次淪落為常勝軍的仆從,負責轉運後勤輜重,還要忍受常勝軍的各種羞辱和嘲笑。


    地方官員組織而至的民兵,本抱著一腔為國的熱血,然而童貫也瞧不上;河北追隨童貫西逃的邊軍,也被童貫棄若敝履。


    至於西軍、相州兵殘部,以及更慘的常勝軍殘部,在童貫眼中已經淪為廢物一般。


    用時殷勤,不用時百般鄙夷,於是西軍和相州兵私下一聯絡,又拉上常勝軍以及民兵,數千官兵圍了童貫的衙署,要求麵見張孝純。


    童貫嚇得冷汗直流,趕忙安撫,又被官兵逼著請出了張孝純,童貫向張孝純解釋,說都是誤聽了奸佞之言,不得已行此舉,望張知府大人大量,快去將官兵勸迴營中。


    張孝純盯著童貫,第一次覺得這個狗太監竟如此麵目可憎。他自問忠心為國,卻被童貫百般弄權,如何會信他?


    獲得自由的張孝純被相州兵簇擁著離開,張孝純卻很清楚,若他忍讓,那麽童貫必然發作,幹脆將信任他的官兵都聚在一處,竟陸續聚兵五千餘。


    童貫無奈,隻得請張孝純守衛東門,再也不敢內鬥了。他現在終於清醒了過來,任他權勢滔天,在前有兩次北伐敗績、眼下有梁山大軍在外的現實下,若他還要搞內鬥,恐怕第一顆掉的腦袋,就是他本人。


    童貫終於老實了,但太原府城內的軍隊卻因此分裂,文武官員也大多心思開始活躍了起來。


    此前混入太原府城內的石秀,也終於尋到了機會。他趁著城內軍隊換防的混亂時機,花重金收買了一名守城小軍官,於是一封密信就在深夜從城頭射出。


    這封信很快被巡哨的梁山斥候發現,並迅速送到了史文恭帳下。


    吳用看完後,拍著大腿直唿可惜,兩次破城的機會啊,若能抓住機會稍微運作一番,太原府城豈不是唾手可得麽?


    史文恭卻渾然不在乎,就是機會擺在麵前,梁山大軍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他也不會下令攻城的。


    吳用很快冷靜了下來,說道:“將軍若要破城,卻也不用挖掘地道,某隻需要兩封書信,保管此城必破!”


    張孝純可稱良吏,他就任太原知府後,去年時曾疏通了一番城外的護城河。“夏外公”四麵城池巡看了一番,表示若要挖掘地道,須得避開護城河,就得向下多挖至少一丈,這個工作量是相當大的。


    史文恭便問:“軍師之計,需要幾日?”


    “短則三日,最多五日,城中必有變!”


    “就依軍師之計!”史文恭答應得相當利索。


    於是第二天,一隊梁山騎兵舉著白旗奔至太原府西門城下,表示要見張知府。駐守此門的,卻是被童貫籠絡的河東禁軍的一名都指揮使,隻說張知府不在此處。


    梁山騎兵便轉去東門,等張孝純出麵後,便往城樓上射了一封書信,正是張孝純的家書。


    到了第三日,又有一隊梁山騎兵奔至南門,射了一封書信入城。


    不出吳用所料,到了第四日,太原府城內就亂了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奪宋:水滸也稱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萬人叢中一迴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萬人叢中一迴首並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