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辦事最高效的機構,向來都是情報部門,因著王倫的重視,梁山的情報人員已經開始向關中、嶺南、蜀地進發了。


    王倫嘴上辱罵高麗,鄙夷大宋朝“聯麗製遼”的政策,心裏對高麗卻很重視,畢竟涉及到打仗,而且對手還是一個與比大宋朝更早建立、在遼國旁邊生存下來的半島國家,總不能當作兒戲一般吧。


    用了兩天時間,將梁山情報部門匯集的有關高麗的情報仔細讀了一遍,王倫心裏更加有了底氣。


    唐朝時攻打高氏皇族的高句麗地方割據政權,經過唐太宗、高宗兩帝,已經在半島設立了安東都護府、熊津都督府等,管理高句麗舊地。


    但彼時吐蕃王朝崛起,吸引了大唐的注意力,新羅國趁機攻奪前百濟舊地,於是新羅逐漸統一了半島。


    到了唐末五代時期,弓裔起兵造反,割據了新羅的一塊土地,獨立建國,仍稱高句麗,又相繼改國號摩震、泰封,而甄萱則起兵割據,建立了百濟政權,與新羅仍舊三國鼎立。


    弓裔的臣子王建發動政變,殺弓裔,降服新羅,攻破後百濟,再次統一了三韓之地,國號定為高麗,是為王氏高麗政權。


    但高句麗與高麗這兩個政權之間並沒有任何繼承關係,西漢武帝時滅箕子朝鮮,設朝鮮四郡,其中玄菟郡下轄高句麗、上殷台、西蓋馬三縣,後來從屬於東胡族係的扶餘人,就此在高句麗縣建立了政權,國號沿用地名。


    高句麗的“高”,很明顯是指代方位,“句麗”則是當地土語,意思是“城”,所以“高句麗”可以理解為“山上之城”,而高句麗也的確有依山築城的廣泛習慣。


    王氏高麗建國後,仍舊宣稱對高句麗有繼承關係,可笑的是,宋遼兩國竟然都默許了,甚至大宋朝的文人,也將王氏高麗視為高句麗的延續。


    對此王倫很不理解,高句麗與高麗兩個政權,建立者的族係族源完全不同,甚至語言也有不同,文化習俗都受中原王朝影響,但彼此也各有不同,大宋朝的文人,不可能連這些明顯的區別都看不出來吧?


    但是他很快就理解了為什麽,原來在大宋朝眼裏,高麗居然這麽能打!


    高麗在前期不斷進行領土擴張,一度打到了鴨綠江邊,就與那裏的女真部落起了衝突,靠著中央集權的優勢,高麗對鴨綠江東岸、東北處的女真部落進行了三光政策,逼得當時屬於大宋朝藩屬的女真人跑到東京城上告。


    而當時的大宋皇帝隻是派人訓誡了一番,再無後文。王倫再一看,果然不出所料,正是我大宋朝太宗皇帝能幹出來的漂亮事。


    宋太宗有誌北伐,積極備戰,前期的確把遼國給嚇到了,為了不讓看似敢打敢戰的高麗與宋軍聯手,遼景宗耶律賢就將鴨綠江東岸西南方向的六州劃給了高麗。


    結果宋太宗先是一場漂漂亮亮的高梁河慘敗,又是一場暢汗淋漓的雍熙北伐大敗,讓遼國上下見識到了大宋朝徒有其表的虛弱,頓時放下心來。


    於是遼聖宗耶律隆緒即位後,主政的蕭太後發兵攻打高麗,遼國先小勝後慘敗,但仍舊依靠強大的軍事實力,逼迫高麗和談,和談的結果,是高麗向遼國稱臣,但鴨綠江以東的女真土地被賜給了高麗。


    高麗成宗王治就趕快派使者前往東京城,告訴宋太宗,遼國此時虛弱,國內政壇不穩,如果大宋願意出兵,可以就此擊退遼國。


    已經被打怕了的宋太宗表示,你們夷狄相攻是尋常之事,與我大宋何幹?王治大怒,轉頭就斷絕了與大宋的朝貢藩屬關係,大宋毫無任何反應。


    於是過了十六年,遼聖宗親政,再次派兵攻打高麗,攻破高麗的國都開京,班師而迴。


    這一次遼國雖然取得了相當大的軍事戰果,但遼國久攻高麗數座山城不下,就執行了蛙跳戰術,越過這些城池繼續南攻,在班師途中被高麗軍民攻打,同樣損失慘重。


    四年後,第三次遼國高麗戰爭爆發,高麗有幾次小勝,但仍舊不能阻擋遼國大軍推進的腳步,於是幹脆再次效仿第二次戰爭時的戰術,在遼國退兵時追擊,趁著遼兵渡河發起猛攻,遼軍慘敗。


    王倫這裏的情報,隻有第三次戰爭的經過最為詳細,他仔細看了兩遍,不住搖頭。以他對軍事的理解,都能看出,遼國太傲慢了,明明堵住鴨綠江,不斷騷擾高麗,就能夠取得巨大戰果,卻偏偏要冒進攻打開京,沿路山城仍舊不能攻下,這不是給高麗人創造機會麽?


    三次戰爭,遼國並沒有占到多大的好處,隻達成了一個目的,那就是逼迫高麗臣服遼國,斷絕與大宋的關係。


    高麗則損失慘重,國都被遼國焚毀,斷絕了與大宋的藩屬朝貢關係五十年。


    甚至在第三次戰爭結束後,宋真宗重病,由章獻明肅皇後劉娥裁政,劉皇後居然打算聯合遼國,把高麗給徹底滅了。


    王倫實在想不明白,這位向來有賢名的劉皇後究竟是怎麽想的,或者說宋真宗究竟是怎麽想的,消滅一個潛在的盟友,幫助一個明麵上的敵人壯大實力,這是有腦子的人會幹的事情嗎?


    他不理解,但大受震撼!


    不過王倫也大致理解大宋朝為什麽會製定“聯麗製遼”的政策,同時宋朝文人也跟著吹捧高麗與高句麗是繼承關係了,不管怎麽說,高麗是真的敢跟遼國硬碰硬對打的啊!


    而且高麗在女真完顏部建立金國之前,居然又跟金國打了一仗,為了爭奪如今金國的曷懶甸,或者說曷懶路。


    高麗在前期甚至再次對女真諸部搞了一次“三光政策”,卻被完顏阿骨打領萬餘兵對七萬大勝。


    這一次王倫是真的能夠理解大宋朝君臣的心態了,不論勝敗結果,至少這高麗是真的敢打,這不比大宋朝強太多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奪宋:水滸也稱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萬人叢中一迴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萬人叢中一迴首並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