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倫打造的梁山山寨,已經是一支全員騾馬化的機動軍隊。


    這一次攻打大名府,王倫帶了八千戰兵,加上輔兵、後勤輜重部隊,人數達到了一萬五千人。


    隨著梁山聲勢愈壯,活不下去前來投奔的百姓也越來越多,這給了王倫足夠的人口基礎進行精兵化路線,各營的日常訓練考核也越來越嚴格,梁山也有了一支輔兵隊伍。


    王倫領導的梁山,可以視為以一股軍、工複合體的勢力,以工養軍,以軍護工,發展到了眼下,已經到了瓶頸期,若要突破,就隻剩一條路:那就是向外打,先自成一股割據勢力!


    但這就又迴到了一個老話題:梁山若要往外打,偏京東西路離東京城實在太近,大宋朝再弱,那也是一頭衰弱的大象,而梁山不過是一隻強壯的螞蟻,肯定是咬不動大象的。


    所以王倫迫切需要尋找同夥,共同分擔來自朝廷的壓力,爭取更多發展壯大的時間。


    但方臘那裏,是帶有宗教性質的農民起義,舉事的綱領是摩尼教的教義,與梁山未必合得來,而且方臘那裏實在排外,以石秀的能力,到現在都沒能取得太大的進展,王倫也是無可奈何。


    至於王慶,這人起事太快,選的又是塊好地方,卻也被局限住了向外發展的腳步,而且與京東路隔得實在太遠,很難東西唿應。


    田虎那裏倒是也有了苗頭,但河東路的地形,左邊黃河右邊太行山,中間就隔著京畿路,假設真的能與田虎結盟,雙方依舊不過是各自打各自的,起不到太多的配合唿應作用。


    故而幾位軍師和頭領們的建議後,王倫深思熟慮了許久,覺得單純依靠方臘起義為機會,難免有些“坐等偷取革命勝利果實”的嫌疑,就換了一種思路。


    如今河北、京東四路諸州兵大多不堪用,這已經是山寨頭領們的共識,那麽梁山就盡可能消滅這些州縣敢戰可戰的禁軍、廂軍,通過軍事上的不斷勝利,也不需要打出什麽旗號,也不需要匆忙稱王稱帝,這樣就可以逐步擴大梁山的勢力範圍,也盡可能地消滅朝廷有威脅的軍事有生力量。


    轉換了思路之後,攻打大名府也就更加順理成章了。因為大名府作為大宋朝的北京、河北西路的首府,放眼天下也是數得著的名城,朝廷在這裏設置了許多軍工作坊,駐紮了近兩萬大軍,打下大名府,對梁山的意義是極其重大的。


    故而王倫這一次還帶出來了一支特殊的隊伍,人數不多,懂技術的大約有五六十人,都是時遷、白勝從東京城的閑漢裏挖掘出來的人才,多是礦工、燒炭工、盜墓賊出身。


    王倫進軍的速度極快,在他看來,大宋朝已經是暮氣橫生,官府反應遲鈍,隻要梁山大軍推進得快,大名府那裏未必有足夠的時間將散在下麵州縣的軍隊召集起來。


    利用這個時間差,王倫對這一次出征的要求隻有一條:快速破城!


    故而他先派了頭領帶領本部精銳混入大名府,若裏應外合不好打,那麽他就要用上這一支特殊的隊伍了。


    曆朝曆代攻打堅城都是很難的,王倫迴想了許久,終於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滿清末年太平天國運動時,太平軍最擅長的攻城法。


    以礦工、燒炭工、盜墓賊等挖掘地道,直通城牆之下,再填以裝滿了火藥的棺材,利用“穴攻爆破”的方法,王倫就不相信,這天下還有他梁山炸不開的城牆!


    梁山進軍的速度之快,第一個被嚇到的,正是被李成派為先鋒出城迎戰的索超。


    索超頭一天匯報梁中書,第二天就點檢兵馬出得城來,剛出城不到五裏,卻聽到一個消息:梁山大軍已經進入大名府地界,隻在南方四十餘裏處了!


    索超不由得大驚,若依著雙方這樣的行軍速度,隻怕他根本來不及帶隊趕到飛虎峪,梁山大軍卻反倒先占領了那裏。


    他略一沉思,便派人向李成迴報,卻領著部下直奔二十五裏外的槐樹坡,欲要先搶占有利地形。


    大宋製度,禁軍騎兵、步兵的一個標準營,定額是五百人,其主官稱為指揮使;同時在禁軍、廂軍中還廣泛存在著不滿員的營,步兵隻有三百人,騎兵則隻有一百五十人,其主官稱提轄。


    索超本部就隻有三百步兵,但李成派他前往飛虎峪,肯定不會隻給他三百人去送死,故而又調了兩名提轄官,共計步兵六百,騎兵一百五,任務是先行在飛虎峪挑選一塊可以立寨紮營的地盤。


    就在索超向著槐樹坡狂奔而去時,王倫已經帶領中軍,越過了飛虎峪。他一身戎裝打扮,穿一身黑色的皮甲,看上去倒似鐵鎧一般,腰佩寶劍,將馬勒住,望向官道兩側的山穀,對許貫忠說:“這峪口倒也險峻,若官兵在此下寨,隻需一千人,就可以擋住我山寨的進軍,可惜大名府無人啊!”


    許貫忠也一身戎裝,馬腹處卻比王倫多帶了一杆鐵槍,看向一夥被請到官道一側、畏畏縮縮的商旅,說:“天下承平日久,文武官員都懈怠了,這裏幾十年前其實是有一處軍寨的,可惜隨著黃河改道,也就漸漸荒棄了!”


    燕青也換了一身裝扮,畢竟是盧俊義的家仆,燕青雖然擅長相撲功夫,卻也會得一手好射術,也會使長槍,就騎馬跟在了許貫忠身側。


    幾人駐馬來迴看視了一迴,王倫便拍馬繼續前行,說:“抓緊時間趕路,林教頭為先鋒,中軍不可脫節,早早趕上去!”


    他身後呂方持了方天畫戟護衛,鬱保四則與一隊親衛,捧著一麵大旗,緊跟在了後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奪宋:水滸也稱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萬人叢中一迴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萬人叢中一迴首並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