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東京城那裏又有書信傳至,先送到許貫忠這裏,許貫忠看了,就持著書信,來尋王倫。
王倫正在書桌前寫著什麽,已經寫了四五頁大紙,看到許貫忠進來,就笑著問:“軍師,是有什麽消息傳來麽?”
許貫忠揚了揚書信,說:“東京時遷頭領傳書至。”王倫接過來仔細看了,頓時失笑,說:“與我等所料不差矣!”
前次與唿延灼三將交戰後,宋萬與李俊返迴,訴說鄆城縣那裏果然出兵,想要趁機偷襲一事,就有些頭領們大怒,叫嚷著將鄆城縣一並打下,奪了縣城,也免得那知縣時刻惦念。
王倫卻堅決地反對,這倒不是他膽子小,或者太過於保守。領兵打下高唐州、殺死高廉後,梁山就已經用實際行動站在了朝廷的對立麵,在事實上造了反。
但固守山寨與搶奪縣城,以王倫對大宋朝官員的了解,或者說他對官僚階級的料及,這其中的意義是大不同的。
前者在朝廷眼裏,不過是一夥流寇,靠搶劫為生,這在大宋朝立國百餘年來屢見不鮮;後者在朝廷眼裏,那就是切切實實的反賊,必須要以雷霆萬鈞之勢,強力鎮壓,以免坐大了。
所以梁山數次大軍下山,都是劫了一筆就此退迴山寨,這是大宋朝司空常見的事情,若非因為殺了高廉,恐怕連禁軍都驚動不起,而是由朝廷下令京東路本地州縣出兵圍剿了。
當日韓滔投降得快,故而王倫就請他拿一樣信物,他這裏立刻就派了人趕往東京,送給時遷,由時遷想辦法將韓滔一家人護送出城來。
他這裏派人送信,隻比那些潰兵、逃兵早一天到了東京城。
時遷也清楚事情的緊急性,故而叫白勝尋了幾個靠得住的本地閑漢,他這裏派出了四五個精幹的情報心腹人員,半下午就去了韓滔的家中,與韓滔家人取得了聯係。
我大宋朝自然也是有特務機構的,那就是皇城司。皇城司負責刺探民間、百官的邏卒,被東京百姓稱為“察子”,凡在京官員、或東京籍貫而在外任職的官員,都要受這些“察子”監視。
但由於宋太祖以後周殿前都點檢的身份,發送陳橋兵變而黃袍加身,所以大宋朝的“察子”們,監視的重點向來都是宿衛諸將及樞密院,也就是負責宮禁侍衛、防務和朝廷調兵權的軍官衙門。
故而高俅雖然也監視唿延灼三將,但卻是委派了那些皇城司的察子們,他可沒有膽量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去幹監視朝廷官員的事情。
時遷花大價錢,買來了察子們換班的時間表,趁著察子換班的時機,將韓滔一家送出城外,卻不是走的東門,而是從西北門逃出的。
謹慎起見,時遷還將曾與察子有過接觸的一個手下情報人員,一並送了迴來。
等到崔虞侯狼狽地逃迴東京,前往殿帥府稟報高俅,說唿延灼兵敗的消息後,已經是第二天上午了。
高俅聞言頓時大驚,兵敗的消息也隱瞞不得,但這裏大軍剛出征不久,自己就迴報趙官家,豈不是顯得自己很無能?
於是便將消息先壓了一天,恰逢著趙官家來了興致,要高俅等人微服陪同,他要前往名妓李師師那裏嫖宿。
等皇帝心滿意足地迴宮,高俅這才小心翼翼地將兵敗的消息稟報,並說都是韓滔的罪過,一意孤行,不聽指揮,急於衝殺,導致大軍陷入賊寇預先布置的圈套中,導致全軍覆沒。
並繼續構陷,說韓滔家人已經逃走,想來是消息提前走漏,害怕受到牽連,就此逃走。這些都是自己舉薦無能,請皇帝處罰。
想到高俅昨夜在樓下站了一宿,殷勤戒備,趙官家也不願治他的罪,隻是要高俅繼續負責剿滅梁山泊事宜,算是將這件事糊弄過去了。
又過了幾日,梁山這裏放歸的官兵俘虜,攜著戰死同袍的骨灰陶罐,狼狽地返迴東京城時,高俅聽聞俘虜們有說韓滔已經降的,有說唿延灼三人都已經降的,頓時大怒。
但怒歸怒,他還真沒有辦法因此整治唿延灼並彭玘的家人,所以就如同一開始的那樣,高俅仍舊將兵敗的罪過都推到了韓滔的頭上。
高俅第一次出兵,那時樞密院還十分配合,也有人肯推薦如唿延灼這樣的掌領一州兵馬的軍官將領,朝廷上下,都以為梁山泊不過是芥蘚之疾,天兵推臨之日,還不是手到擒來,片刻化為齏粉?
哪知高俅看重的唿延灼兵敗,將內地州縣唯一一支具裝騎兵丟在了梁山泊,京師官員不但不配合高俅,仍舊不重視梁山泊,反而紛紛嘲笑起了高俅。
高俅那裏,又找不到合適的領兵將領人選,有官員甚至給他出主意,不如詔安,高俅氣得大怒,依舊無可奈何。
故而王倫和許貫忠等人,戰後分析推測時,都說朝廷那裏,或者說高俅那裏,年前大約是不會有什麽動靜了。
簡單來說,本朝的文官集團們,仍舊延續了宋仁宗“慶曆黨爭”的慣性思維,似高俅這樣的佞臣,本就不屬於文官一夥的。
高俅站在皇權一側,而文官們站在相權一側,雙方本就是互相看不順眼,隻是高俅聖眷不減,文官們不敢明麵上反對,但是添添堵那就是很樂意的。
在這種“文官黨”與“佞臣黨”的相權、皇權對立鬥爭中,剿匪什麽的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不能讓高俅借著剿匪的名義,使得皇權獲得更多的軍事權力。
許貫忠聽到王倫說“與我等所料不差”,也笑著說:“這高俅給皇帝當狗,也確實難做啊!”
王倫正在書桌前寫著什麽,已經寫了四五頁大紙,看到許貫忠進來,就笑著問:“軍師,是有什麽消息傳來麽?”
許貫忠揚了揚書信,說:“東京時遷頭領傳書至。”王倫接過來仔細看了,頓時失笑,說:“與我等所料不差矣!”
前次與唿延灼三將交戰後,宋萬與李俊返迴,訴說鄆城縣那裏果然出兵,想要趁機偷襲一事,就有些頭領們大怒,叫嚷著將鄆城縣一並打下,奪了縣城,也免得那知縣時刻惦念。
王倫卻堅決地反對,這倒不是他膽子小,或者太過於保守。領兵打下高唐州、殺死高廉後,梁山就已經用實際行動站在了朝廷的對立麵,在事實上造了反。
但固守山寨與搶奪縣城,以王倫對大宋朝官員的了解,或者說他對官僚階級的料及,這其中的意義是大不同的。
前者在朝廷眼裏,不過是一夥流寇,靠搶劫為生,這在大宋朝立國百餘年來屢見不鮮;後者在朝廷眼裏,那就是切切實實的反賊,必須要以雷霆萬鈞之勢,強力鎮壓,以免坐大了。
所以梁山數次大軍下山,都是劫了一筆就此退迴山寨,這是大宋朝司空常見的事情,若非因為殺了高廉,恐怕連禁軍都驚動不起,而是由朝廷下令京東路本地州縣出兵圍剿了。
當日韓滔投降得快,故而王倫就請他拿一樣信物,他這裏立刻就派了人趕往東京,送給時遷,由時遷想辦法將韓滔一家人護送出城來。
他這裏派人送信,隻比那些潰兵、逃兵早一天到了東京城。
時遷也清楚事情的緊急性,故而叫白勝尋了幾個靠得住的本地閑漢,他這裏派出了四五個精幹的情報心腹人員,半下午就去了韓滔的家中,與韓滔家人取得了聯係。
我大宋朝自然也是有特務機構的,那就是皇城司。皇城司負責刺探民間、百官的邏卒,被東京百姓稱為“察子”,凡在京官員、或東京籍貫而在外任職的官員,都要受這些“察子”監視。
但由於宋太祖以後周殿前都點檢的身份,發送陳橋兵變而黃袍加身,所以大宋朝的“察子”們,監視的重點向來都是宿衛諸將及樞密院,也就是負責宮禁侍衛、防務和朝廷調兵權的軍官衙門。
故而高俅雖然也監視唿延灼三將,但卻是委派了那些皇城司的察子們,他可沒有膽量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去幹監視朝廷官員的事情。
時遷花大價錢,買來了察子們換班的時間表,趁著察子換班的時機,將韓滔一家送出城外,卻不是走的東門,而是從西北門逃出的。
謹慎起見,時遷還將曾與察子有過接觸的一個手下情報人員,一並送了迴來。
等到崔虞侯狼狽地逃迴東京,前往殿帥府稟報高俅,說唿延灼兵敗的消息後,已經是第二天上午了。
高俅聞言頓時大驚,兵敗的消息也隱瞞不得,但這裏大軍剛出征不久,自己就迴報趙官家,豈不是顯得自己很無能?
於是便將消息先壓了一天,恰逢著趙官家來了興致,要高俅等人微服陪同,他要前往名妓李師師那裏嫖宿。
等皇帝心滿意足地迴宮,高俅這才小心翼翼地將兵敗的消息稟報,並說都是韓滔的罪過,一意孤行,不聽指揮,急於衝殺,導致大軍陷入賊寇預先布置的圈套中,導致全軍覆沒。
並繼續構陷,說韓滔家人已經逃走,想來是消息提前走漏,害怕受到牽連,就此逃走。這些都是自己舉薦無能,請皇帝處罰。
想到高俅昨夜在樓下站了一宿,殷勤戒備,趙官家也不願治他的罪,隻是要高俅繼續負責剿滅梁山泊事宜,算是將這件事糊弄過去了。
又過了幾日,梁山這裏放歸的官兵俘虜,攜著戰死同袍的骨灰陶罐,狼狽地返迴東京城時,高俅聽聞俘虜們有說韓滔已經降的,有說唿延灼三人都已經降的,頓時大怒。
但怒歸怒,他還真沒有辦法因此整治唿延灼並彭玘的家人,所以就如同一開始的那樣,高俅仍舊將兵敗的罪過都推到了韓滔的頭上。
高俅第一次出兵,那時樞密院還十分配合,也有人肯推薦如唿延灼這樣的掌領一州兵馬的軍官將領,朝廷上下,都以為梁山泊不過是芥蘚之疾,天兵推臨之日,還不是手到擒來,片刻化為齏粉?
哪知高俅看重的唿延灼兵敗,將內地州縣唯一一支具裝騎兵丟在了梁山泊,京師官員不但不配合高俅,仍舊不重視梁山泊,反而紛紛嘲笑起了高俅。
高俅那裏,又找不到合適的領兵將領人選,有官員甚至給他出主意,不如詔安,高俅氣得大怒,依舊無可奈何。
故而王倫和許貫忠等人,戰後分析推測時,都說朝廷那裏,或者說高俅那裏,年前大約是不會有什麽動靜了。
簡單來說,本朝的文官集團們,仍舊延續了宋仁宗“慶曆黨爭”的慣性思維,似高俅這樣的佞臣,本就不屬於文官一夥的。
高俅站在皇權一側,而文官們站在相權一側,雙方本就是互相看不順眼,隻是高俅聖眷不減,文官們不敢明麵上反對,但是添添堵那就是很樂意的。
在這種“文官黨”與“佞臣黨”的相權、皇權對立鬥爭中,剿匪什麽的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不能讓高俅借著剿匪的名義,使得皇權獲得更多的軍事權力。
許貫忠聽到王倫說“與我等所料不差”,也笑著說:“這高俅給皇帝當狗,也確實難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