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唐州兵非不能戰,也非不敢戰,但卻有著大宋朝內地州縣官軍的一個通病:打不得近身肉搏戰。


    這也是整個北宋一朝軍隊的通病,一來是兵源素質參差不齊,最多的就是無業流民、潑皮、閑漢,故而民間俗語有言“好男不當兵”;二來內地州縣的駐軍,軍官吃空餉嚴重,士卒缺乏足夠的訓練;三來天下承平日久,官兵打的最多的就是治安戰,規模不大,卻教軍官們都忘記了該如何打正規的集群戰。


    梁山的兵源素質並不見得高到哪裏去,但王倫從一開始就非常注重士卒的訓練,對這一點要求很是嚴格,又足食足餉,故而士卒陣列不亂,以什為單位配合有序,這一點就強過許多州兵了。


    王倫一直覺得,“宋江版梁山”的戰鬥潛力是巨大的,但就是前期打了太多隻會治安戰的官軍,就形成了一種思維慣勢,以為戰爭就是這樣的。


    結果遇到訓練更加有素的方臘軍,還冒失地以老辦法應對,以為派了好漢頭領們當作箭頭,親臨一線,帶頭衝鋒,就能一鼓作氣攻下。


    簡單來說,朝廷軍隊與方臘軍隊能夠忍受的戰損比是不同的,假設朝廷軍隊隻能承受5%的戰死率,那麽方臘軍隊就能承受10%。


    而這5%的差距,對於進攻一方的統兵將領來說,那可是致命的。


    所以王倫一直以來,都不願意將山寨頭領們僅僅當作一個會衝鋒的猛將、勇將來用,他並不是否認猛將在戰場上的作用,而是期望頭領們更有統帥力一些。


    梁山大軍右翼方向。


    郝思文與欒廷玉領命帶領騎兵迎戰,遠遠遇著高廉派出的騎兵,雙方都很是謹慎,互相觀望了一番。


    郝思文敏銳地發現,州軍騎兵的陣型很是稀疏,並排的馬匹之間,竟有四五個身位,便對欒廷玉說:“教師,這些官軍的騎兵不堪用!”欒廷玉點頭說:“可以對衝一波!”


    五胡亂華時,慕容鮮卑的諸燕國,就開始大規模在戰場投入具裝胡騎,而梁山從遼國那裏收集來的情報,金國的女真人也用的是重裝騎兵。


    重裝騎兵適合短途衝鋒,依靠馬匹和騎士的全身護甲,以密集的陣型強行衝陣,截斷、破開敵軍的陣形,故而女真人就搞出了“鐵浮屠”,每三匹馬就用皮索相連。


    但華夏的戰爭史太過於漫長,東亞的土地又太過於廣闊,故而華夏的騎兵,多為更適合長途奔襲的輕型、中型騎兵。


    眼下梁山與官軍的騎兵,就都屬於輕騎,本適合兩翼包抄、迂迴側擊,來往奔襲周旋,故而陣型不似重裝騎兵那樣,馬匹之間的距離較為鬆散。


    但再鬆散,兩匹並排奔行的馬匹之間,也不過間隔兩三個身位。似州軍騎兵這樣,隔了四五個身位,隻要第一波衝鋒被阻攔,很容易就被對手的兩三騎夾擊,完全發揮不出騎兵應有的作用。


    州軍騎兵這般排陣,很顯然就是缺乏訓練,缺乏足夠的配合,這一點郝思文和欒廷玉兩個人都看出來了。


    兩支輕騎相遇,都用不出邊撤邊射的高級戰術,故而雙方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對衝。


    梁山的軍工作坊,還不能夠支持騎兵都用馬槊,實在是馬槊的應敵技巧,非三五年不能熟練掌握,故而梁山騎兵選用的是木杆鐵頭槍。


    欒廷玉衝得最快,他右臂夾一杆一丈八尺長的騎槍,右手緊握,刺中了一個衝在最前的州軍騎兵,來不及收迴,便將騎槍拋了,左手將橫在馬鞍前的鐵棒提起,狠狠地朝第二個敵騎砸去。


    對付輕騎的最好辦法,一是弓弩集群拋射,二是鈍器打擊,於是那個騎士被欒廷玉一棒砸在胸腔,吐了一口血,便倒飛了出去,撲倒在地上,揚起了無數的塵土,屍體很快就被跟上的鐵蹄淹沒。


    欒廷玉選用鐵棒而非長槍,就是一通亂砸,前排的梁山騎兵們,一旦騎槍刺中目標,頓時拋手,抽出鐵骨朵來左右亂打。


    於是一波對衝後,雙方分開,欒廷玉撥轉了馬頭,卻看到州軍騎兵轉身就逃,交錯而過的地麵上,跌落了一地的屍體,官軍騎兵就占了七八成。


    他將鐵棒上的鮮血甩去,搖著頭說:“果然不堪一戰!”


    高廉在中軍處,聽聞左翼來報,說派出的騎兵被擊退,便瞪著身後一眾軍官,心中怒罵:果然是一群廢物!


    他雖然是變戲法的出身,卻也伶俐,看得出來本州官兵不堪用,故而在出陣前故意裝神弄鬼,說什麽“符水能夠神功護體”,為的就是教官兵們多堅持一會兒,好讓他的三百精銳立功。


    但眼看中軍這裏,己方被梁山的弓弩壓製,騎兵左翼迂迴都不能夠成功,心裏就有了幾分焦急。


    沒過半個時辰,右翼那裏又亂了起來,卻是楊誌和鄧飛領兵好一陣衝殺,卻教潰兵驚擾了本陣。


    高廉愈發怒火衝天,那邊梁山又擂起了進軍鼓,他正欲全軍壓下,要跟梁山來一場真刀真槍的廝殺,就聽到監軍慌忙說:“賊寇勢大,不如暫退,先避他的鋒芒!”


    大宋朝學習唐朝製度,仍用宦官充任監軍,高廉見本州的這位太監監軍發了話,歎了口氣,知道不能輕易得罪,便說:“城內百姓都在城頭觀望,若就此後退,便是助了賊人的氣焰,我那裏三百親衛,若逼得近時,必可立功!”


    “且派軍官去兩翼彈壓,四處放箭,不要教賊騎殺近,我等還有得勝的機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奪宋:水滸也稱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萬人叢中一迴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萬人叢中一迴首並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