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的居所內,楚贏凝視著蕭啟年的屍體,心中湧動著複雜的情感。


    他迴憶起北元和楚國曾經結盟的日子,那時兩國友好,共同抵禦外敵。


    然而現在,物是人非,兩國竟然走到了這一步。


    “唉,蕭啟年,你確實是個有勇氣的君主。”楚贏輕聲歎道,“你的犧牲,我會記住的。”


    他轉身對身旁的侍衛吩咐道:“將蕭啟年的屍體儲存好,等待日後以君王之禮厚葬。”


    侍衛們領命,小心翼翼地將蕭啟年的屍體抬走,準備進行後續的安葬儀式。


    隨著蕭啟年的死去,北元上空已經持續了幾個月的大雪,竟然一下子停住了。


    全國殘存的百姓和軍兵,本以為這隻是老天的憐憫,然而很快,蕭啟年在楚贏麵前謝罪自殺的事不脛而走,使得百姓們議論紛紛。


    “聽說了嗎?蕭啟年竟然是禍國之君,他自殺謝罪是為了向北元百姓謝罪!”


    “真的嗎?那他為什麽不去和楚國戰鬥,反而選擇自殺呢?”


    “誰知道呢,可能是他知道自己打不過楚國,所以選擇這種方式來保全自己的名聲吧。”


    這樣的流言,在北元民間和軍中迅速傳播開來,很快就傳到了楚贏的耳朵裏。


    他對此深感震怒,因為這根本就是胡說八道。


    “蕭啟年自殺是為了北元的百姓和尊嚴,不是為了自己的名聲!”楚贏怒斥道,“這些人怎麽能如此詬病一個英勇的君主呢?”


    他盛怒之下,命令全軍加快對北元的占領,同時調遣兼任了軍前大鹵的霍顯舉親自帶人調查,務必抓住散布謠言者。


    霍顯舉領命後,立即組織了一支精銳的隊伍,開始深入北元民間和軍中調查。


    他們四處搜集證據,詢問目擊者,很快就鎖定了幾個散布謠言的主要嫌疑人。


    經過一番審訊和調查,霍顯舉終於查明了真相。


    原來,這些謠言是由一些,對蕭啟年不滿的北元舊臣,和貴族散布的。


    他們為了推卸責任,將蕭啟年的自殺,歸咎於他的禍國行為,並試圖通過這種方式來煽動百姓和軍中的不滿情緒。


    霍顯舉將調查結果呈報給楚贏,楚贏看後更是怒不可遏。他立即下令將這些散布謠言的舊臣和貴族逮捕,並準備進行公開的審判和懲罰。


    同時,楚贏也意識到,北元的百姓和軍兵之所以會相信這些謠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對蕭啟年的死感到不解和困惑。


    於是,他決定親自向北元的百姓和軍兵,解釋蕭啟年的死因和動機。


    在一次公開的集會上,楚贏站在高台上,麵對著北元的百姓和軍兵。


    他深情地講述了蕭啟年的英勇和犧牲,以及他自殺的真正原因。


    “蕭啟年並不是禍國之君,他是一個英勇的君主。”


    楚贏的聲音響徹全場,“他自殺,是為了北元的尊嚴和百姓的安寧。他希望我能夠放過北元的百姓,讓他們過上安寧的生活。而我,也答應了他的請求。”


    聽到楚贏的話,北元的百姓和軍兵都陷入了沉思。


    他們開始重新審視,蕭啟年的死因和動機,也逐漸明白了他的英勇和犧牲。


    隨著楚贏的解釋和真相的揭露,北元的百姓和軍兵,對蕭啟年的誤解和詬病也逐漸消散。


    他們開始懷念這位英勇的君主,也為他的犧牲感到悲痛。


    而楚贏也兌現了他的承諾,放過了北元的百姓,讓他們過上了安寧的生活。


    同時,他也對北元進行了有效的治理和重建,使得這個國家逐漸恢複了往日的繁榮和安寧。


    至於那些散布謠言的舊臣和貴族,他們也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他們的行為被公之於眾,受到了百姓和軍兵的譴責和唾棄。


    而他們的家族和勢力也因此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和削弱。


    其中罪魁禍首,更是被處以極刑。


    凡遭殺戮者,無不喊冤,但是他們真的冤枉嗎?


    行刑官遵照楚贏的聖旨,在午時三刻,將這百餘人統統處以死刑,根據其罪責大小,或腰斬,或斬首,一時之間鮮血橫流,但百姓們也因此,換歡唿雀躍,並且因這一行為,使得他們更加接受了楚國的吞並。


    當然戰爭結束,楚贏也將返迴楚國。


    楚國王都,金碧輝煌的宮殿內,楚贏坐在高高的龍椅上,目光如炬,掃視著下方的群臣。他的聲音洪亮而威嚴,迴蕩在大殿的每一個角落:“朕決定,將北元納入楚國境內,從此,北元人民即為楚國子民!”


    群臣一片嘩然,議論紛紛。楚贏一揮手,示意他們安靜,然後繼續說道:“朕已命霍顯舉撰寫檄文,公告天下,讓世人皆知此事。”


    霍顯舉,楚國第一才子,此刻正站在大殿的一角,手中緊握著筆墨,準備記錄下這曆史性的一刻。他深知,這份檄文不僅是對北元的宣告,更是對楚國境內所有子民的激勵。


    隨著檄文的發出,楚國境內果然一片沸騰。百姓們紛紛走上街頭,歡慶這一盛事。他們相信,楚贏的英明決策將帶來更加繁榮的未來。


    而在波斯邊境,楚國遠征軍也在為這一消息而士氣高昂。他們正在防備埃及的偷襲,但這份檄文讓他們看到了勝利的曙光。遠征軍總統帥薑雨亭更是上書朝廷,為楚贏的英明決策而祝賀。


    “陛下英明,北元的歸順將大大增強楚國的實力。臣在波斯邊境,願率遠征軍為陛下開疆拓土,誓死保衛楚國!”薑雨亭的奏報中充滿了激昂之情。


    然而,就在楚國上下一片歡騰之際,波斯灣外再度發現了埃及人的行蹤。薑雨亭再度上書朝廷,請求指示。


    楚贏接到軍情奏報後,眉頭緊鎖。他深知,埃及人的出現意味著,新的戰爭可能即將爆發。而楚國剛剛吞並北元,國內儲備已經耗費了太多。


    此刻是否適於繼續作戰,他心中並無定數。


    於是,楚贏召來了皇叔楚萬應商議此事。楚萬應是楚國的智囊,曆經多場戰役,對國家的內外形勢了如指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流放三年,百官跪求我進京稱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劍南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劍南村並收藏流放三年,百官跪求我進京稱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