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思:“有。”
陳默追問:“是什麽?”
常思賣了個關子:“有機會再告訴你。”
陳默:“.…..”
第75章 你抱著我就不冷啦
在李謀藝的嚴格把關下,從服裝、道具到場景布置都十分用心,許多道具都由幕後工作人員親手製作。例如餐桌,是由很多小木頭一塊一塊組合而成,極其考驗創意和耐心。就連牆上的壁畫與雕塑也全都是劇組自己diy。
經過幾天的交談,對彼此演戲時的習慣和節奏有了了解,清過場,醞釀了一會情緒,隨著李導喊了一聲“action”,陳默和林嶽中兩人相繼入戲。
古色古香的房間內,杜無辭(陳默飾)吊兒郎當地躺在床上翹著二郎腿,一邊吃著婢女遞過來的葡萄一邊眯著眼,隻等葡萄送到嘴邊來的時候才張一下嘴。
旁邊是在替他扇著風的小廝,還有不知道正在念著什麽的僕人。
“少爺,您看這風力如何?”
杜無辭眼皮也不抬,隻懶洋洋地擺了擺手,示意可以。
小廝得了指示,繼續不緊不慢地扇著扇子。
突然,在門外留意動靜的另一小廝,急匆匆沖了進來,不要命一般地喊著:“少爺,老爺下朝了,正往這邊趕,已經快到門口了。”
杜無辭瞬間睜開眼,一個鯉魚打挺從床上坐了起來,與剛才的有氣無力判若兩人,偏偏剛咽下去的葡萄好死不死地卡在了喉嚨裏,隻能邊咳邊裝模作樣地坐到了書案旁,將早些時候在這裏寫著的書生趕到了一旁,拿起筆接著他原先所寫繼續寫下去。
杜振宗推門進來的時候,就看到杜無辭拿著墨筆,坐得端端正正,凝眉思索,看起來倒真像那麽迴事,如果不是早就派人盯著這混帳子,杜振宗險些要被他糊弄過去。
瞥了眼紙上字跡:“這都是你寫的?這幾日都沒有出去胡作非為?”
杜無辭一臉的義正言辭,滿口荒唐胡話,抬頭望天:“孩兒自從被父親關在家中禁閉,痛定思痛下決定痛改前非,好好修習聖賢書。”
杜振宗將紙張一合,本著拆穿他的想法:“你且說說,寫了一上午,可記住什麽了?”
杜無辭早就料到,所以方才提前叫小廝給他念了一遍,當下氣定神閑地將剛才聽過的《嶽陽樓記》一字不落地背了出來:“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鬱鬱青青。而或長煙一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知子莫若父,又看了眼旁邊心虛的書生和小廝,杜振宗已經想明杜了前因後果。
杜無辭背完,討寵般地看著杜振宗:“爹,你看如何?”
杜振宗麵上喜怒難辨:“你可懂這其中深意?”
杜無辭聲音裏都是得意,眉毛高高地挑著,得意之形盡顯:“這有何難?”
接著獻寶一樣,搖頭晃腦,娓娓道來:“範文正公雖然遭到貶謫,但是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為祖國的前途、命運擔憂分愁,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這是他坦蕩胸襟所在,也是他後來被人敬重的原因之一。”
杜振宗聽完之後神情並不見得寬慰,反而轉頭向外走去,步伐有些蹣跚:“有如此曠世之才,怪爹教子無方,誤了你,讓你的心思都用在了投機取巧上。”
杜無辭不解:“爹,爹,你這是什麽意思,還有我能出去了嗎?”
為了效果《嶽陽樓記》背誦中間不能出現任何差錯或停頓,這些本可以後期剪輯來完成的,卻被陳默憑藉過硬的台詞功底輕而易舉地實現了。
又加上對人物理解到位,舉手投足間將一個天資聰穎卻在父親麵前弄虛作假的紈絝子弟,活脫脫地展現在了人前,並且在背誦過程中給了林嶽中感情轉變的時間。對戲的兩個人棋逢對手,演繹地酣暢淋漓,本來預計半天的戲份,提前了大半就收工。
之後是杜無辭和下人之間的戲份。
林嶽中離場後,鏡頭對準了房內,杜無辭對著門外大喊:“爹、爹……”
卻是沒有要追出去的動作,等著林嶽中越走越遠,眼中精光轉過,把筆一擲,投壺一般扔進了筆架上,站起身,抻了個懶腰,對一旁的小廝說:“杜爾德,本少爺教過你多少次,處變不驚懂不懂?臨危不懼懂不懂?看你剛才嚇得,急什麽急、急什麽急?”
杜爾德就是一直在門外留意院中情況的書童,從小和杜無辭一起長大,知道他色厲內荏,並不怕他。
當下聽了他的指責,眼觀鼻、鼻觀心,老神在在,默默向上翻了個白眼。
杜無辭也不惱,拿起手中摺扇,“啪”的一聲,展開扇麵,在胸前扇了扇:“大人不計小人過。”
杜爾德:“少爺,今天還出去嗎?西院那個狗洞被管家堵上了。”
杜無辭:“出去,怎麽不出去?有約不來過夜半,美人棋子落燈花,必須得去。”
李導:“哢。”
除去飾演小廝的演員高渙中間出了點差錯,整條片子稱得上是拍得流利無比。
</br>
陳默追問:“是什麽?”
常思賣了個關子:“有機會再告訴你。”
陳默:“.…..”
第75章 你抱著我就不冷啦
在李謀藝的嚴格把關下,從服裝、道具到場景布置都十分用心,許多道具都由幕後工作人員親手製作。例如餐桌,是由很多小木頭一塊一塊組合而成,極其考驗創意和耐心。就連牆上的壁畫與雕塑也全都是劇組自己diy。
經過幾天的交談,對彼此演戲時的習慣和節奏有了了解,清過場,醞釀了一會情緒,隨著李導喊了一聲“action”,陳默和林嶽中兩人相繼入戲。
古色古香的房間內,杜無辭(陳默飾)吊兒郎當地躺在床上翹著二郎腿,一邊吃著婢女遞過來的葡萄一邊眯著眼,隻等葡萄送到嘴邊來的時候才張一下嘴。
旁邊是在替他扇著風的小廝,還有不知道正在念著什麽的僕人。
“少爺,您看這風力如何?”
杜無辭眼皮也不抬,隻懶洋洋地擺了擺手,示意可以。
小廝得了指示,繼續不緊不慢地扇著扇子。
突然,在門外留意動靜的另一小廝,急匆匆沖了進來,不要命一般地喊著:“少爺,老爺下朝了,正往這邊趕,已經快到門口了。”
杜無辭瞬間睜開眼,一個鯉魚打挺從床上坐了起來,與剛才的有氣無力判若兩人,偏偏剛咽下去的葡萄好死不死地卡在了喉嚨裏,隻能邊咳邊裝模作樣地坐到了書案旁,將早些時候在這裏寫著的書生趕到了一旁,拿起筆接著他原先所寫繼續寫下去。
杜振宗推門進來的時候,就看到杜無辭拿著墨筆,坐得端端正正,凝眉思索,看起來倒真像那麽迴事,如果不是早就派人盯著這混帳子,杜振宗險些要被他糊弄過去。
瞥了眼紙上字跡:“這都是你寫的?這幾日都沒有出去胡作非為?”
杜無辭一臉的義正言辭,滿口荒唐胡話,抬頭望天:“孩兒自從被父親關在家中禁閉,痛定思痛下決定痛改前非,好好修習聖賢書。”
杜振宗將紙張一合,本著拆穿他的想法:“你且說說,寫了一上午,可記住什麽了?”
杜無辭早就料到,所以方才提前叫小廝給他念了一遍,當下氣定神閑地將剛才聽過的《嶽陽樓記》一字不落地背了出來:“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鬱鬱青青。而或長煙一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知子莫若父,又看了眼旁邊心虛的書生和小廝,杜振宗已經想明杜了前因後果。
杜無辭背完,討寵般地看著杜振宗:“爹,你看如何?”
杜振宗麵上喜怒難辨:“你可懂這其中深意?”
杜無辭聲音裏都是得意,眉毛高高地挑著,得意之形盡顯:“這有何難?”
接著獻寶一樣,搖頭晃腦,娓娓道來:“範文正公雖然遭到貶謫,但是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為祖國的前途、命運擔憂分愁,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這是他坦蕩胸襟所在,也是他後來被人敬重的原因之一。”
杜振宗聽完之後神情並不見得寬慰,反而轉頭向外走去,步伐有些蹣跚:“有如此曠世之才,怪爹教子無方,誤了你,讓你的心思都用在了投機取巧上。”
杜無辭不解:“爹,爹,你這是什麽意思,還有我能出去了嗎?”
為了效果《嶽陽樓記》背誦中間不能出現任何差錯或停頓,這些本可以後期剪輯來完成的,卻被陳默憑藉過硬的台詞功底輕而易舉地實現了。
又加上對人物理解到位,舉手投足間將一個天資聰穎卻在父親麵前弄虛作假的紈絝子弟,活脫脫地展現在了人前,並且在背誦過程中給了林嶽中感情轉變的時間。對戲的兩個人棋逢對手,演繹地酣暢淋漓,本來預計半天的戲份,提前了大半就收工。
之後是杜無辭和下人之間的戲份。
林嶽中離場後,鏡頭對準了房內,杜無辭對著門外大喊:“爹、爹……”
卻是沒有要追出去的動作,等著林嶽中越走越遠,眼中精光轉過,把筆一擲,投壺一般扔進了筆架上,站起身,抻了個懶腰,對一旁的小廝說:“杜爾德,本少爺教過你多少次,處變不驚懂不懂?臨危不懼懂不懂?看你剛才嚇得,急什麽急、急什麽急?”
杜爾德就是一直在門外留意院中情況的書童,從小和杜無辭一起長大,知道他色厲內荏,並不怕他。
當下聽了他的指責,眼觀鼻、鼻觀心,老神在在,默默向上翻了個白眼。
杜無辭也不惱,拿起手中摺扇,“啪”的一聲,展開扇麵,在胸前扇了扇:“大人不計小人過。”
杜爾德:“少爺,今天還出去嗎?西院那個狗洞被管家堵上了。”
杜無辭:“出去,怎麽不出去?有約不來過夜半,美人棋子落燈花,必須得去。”
李導:“哢。”
除去飾演小廝的演員高渙中間出了點差錯,整條片子稱得上是拍得流利無比。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