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輕時癡迷武學,天賦根骨也十分不錯,一生便在道觀修行,人情世故可謂一竅不通。因此輩分雖然低微,但成就道行卻遠勝常人,也是心高氣傲,眼高手低,自以為已經遍攬武學無所不包,總覺前人留下的要訣秘笈當中這裏不足,那裏不備,想要自己也創一門前無古人的武功出來。當然這事做來極難,因此我也卡在半途當中,不上不下,心中焦躁不堪。


    “我狂妄自大,屢犯門規,言語觸怒了不少師長,在山上待不下去;我師父將我逐下山去,要我曆練江湖,不輸給一百個人不準迴山。我一氣之下下了山,心想要我贏一百個人容易,輸給一百個人,那怎麽能夠?我們出家人不打誑語,我又不能假裝輸去,因此便挨個去挑那些知名武館,與各色人等來迴交手。這一下我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堂堂正正輸給一百個人雖不容易,卻也並非難事,是我將自己看得高了。


    “我有一日又輸給一位江湖豪客,這是我輸給的第九十九人,當時心灰意冷,一蹶不振,傍晚時在野外露宿,燃起篝火來,將我寫了那半本武功要訣拿出來,長嘆道:‘卑明啊卑明,你也把天下英雄瞧得太小了,把自己看得太高了,把武學看得太淺了。你這算什麽玩意!’將那書冊丟進火裏。這時突然有個青年,使一招‘白衣渡世’從火堆上一躍而過,將它搶了出來,用手摁滅了火苗,就坐在火堆另一頭,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看到有的地方他撫掌大笑‘有意思!’,有的則搖頭道:‘不對!不對!’我著書以來,從未給第二個人看過,這人雖然出現得蹊蹺,我竟然一時也不顧去問他身份,隻想聽他如何點評。


    “沒得爿晌他已看完了,居然又從頭看了一遍,才對我說道:‘道長如此精妙的武學著述,燒了豈不可惜?’我大為慚窘,便將自己不自量力、連輸九十九場等等事一併說了。 這人道:‘人外有人,那是值得欣喜的事。道長輸了九十九場,卻也和百來位當世不同門派的武學高手交了手,豈不是可以博採百家、兼收並蓄?道長這本著述中論及的武學,不拘一格,開前代所未有,也不必妄自菲薄。我看這書中靈犀,全在於此……’他隨手指摘,一字無錯,居然已將我寫的那些破銅爛鐵一字不差地記下來了。我信口詢問,他隨意點撥,於武林中各派、各家、各人所長無一不知無一不曉,有些道:‘你這兒錯了!這一想法在西川派創下的太白三醉當中已經有過類似的詮釋,然而效果迥然……’有時又說:‘此處與離派的‘蓓刀’中的連環絕異曲同工,但似是連環絕的發勁在實戰當中更好用些……’說得我又是驚愕,又是震動,又是羞慚,又偏偏茅塞頓開。那人末又笑道:‘道長閉門造車,出不合轍,也是正當,多行路丈量,也便好了。’我倆未通姓名,就這樣在荒山野地居然聊了一宿,都頗有相見恨晚,恨不能引為平生知己之感。”


    “我倆不忍分別,一路同行,共同鑽研武功,日子過得如流水般飛快,三月過去,我居然也再沒有輸過一場。也是奇怪,越是不輸,心裏便越是沒底,越是害怕那最後一場到來。有一日,當時名揚兩江的一位大俠聽了我的名頭,前來邀我比武。我想了又想,殊無勝他的把握。那人見我心神不寧,坐立不安,便邀我下棋,然而我滿腦子都是武功,招式,那些黑白橫豎,老實說一點兒也沒記得。結果無心之中,居然陰差陽錯,下出一塊從未見過的怪劫出來。待到終盤,局麵亂得相互交纏,黏得嚴絲合縫,居然分不出勝敗。”


    “那一刻我才發現,那劫便似我的心象,我瞻前顧後,既渴望棋逢對手,提升境界;又怕對手太強,我贏不了。我怕我一旦輸了,便不得不迴山,那時候便不能與這人攜手同遊……恨不得這最後一場來得越遲越好。患得患失之間,早已失了風範,變得死纏爛打,也沒了什麽鑽研精神,隻求不敗便好,居然硬生生打出了一場和局。”


    “我嚇壞了。臉上一陣紅一陣白,心驚膽戰,手裏棋子也沒放下,慌不擇路地越牆而出,飛也似地逃迴了山上。”他憶及此事,仿佛連聲音裏都帶著微微笑意。“我當時太害怕了。我怕我做出有辱師門的錯事,更怕折辱了知己二字,整整十年都沒有下山。我從幼時便一心要修成武當紫微元陽功,當時已有十年功力。莫說必須得是童子之身,心念不穩亦是大禍。所以當時在三清祖師前發下願心,有生之年絕不再見此人,否則令我洞骨穿心,不得善終。”


    "在這期間,他偶爾有寫信來,仍然是與我探討新派武學,除此外更無其他。我原本不看亦不複,但後來實在忍耐不住,又說服自己若是要動心忍性,非得看了也不動聲色,才能證明自己心態平穩,已然度了此劫。於是……那之後便偶有書信往來。”


    “他說他從那局棋中我倆不斷劫爭中領悟到,生死都在於外氣之存。無論這世上哪一門哪一派的武功,都是聚氣於一身,以周天鎖住;若有一門功夫以外氣為根,公氣為補,則可以如這棋一般,使自我化身於無窮之外,反其道而行之,則可以隨心所欲,將他人玩弄於股掌之中。他稱那是他自己‘暇時奇想,著手創之’,而我亦在迴信中勸他‘息心頓筆,此念入魔’,這功夫莫說沒有,便是真有,怕也會墮入魔道。但雖是這樣說,終究也隻是一種新奇想法罷了,況且當真若有,也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開創萬載未見之武學局麵。因此按捺不住,仍然就此與他在信中你來我往,相互假設攻訐,探討了不少相關的延展。”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少爺的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白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白先生並收藏三少爺的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