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遼國滅亡
爭霸:開局五農民,地盤全靠打 作者:天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文劉武對視一眼,劉文苦笑道:“弟,這下咱們還走不走了?”
劉武臉色變幻,咬牙道:“不走了!現在看來大周皇帝陛下倒是一位有仁有義之人,倒是值得效勞。況且免稅一年和分配工作的誘惑太大了,值得我們搏一搏。”
要知道當今這個時代可是一個生產力非常落後的時代,不比現代社會,即便是再仁慈的國君,也不可能免除農業稅。
大周的稅率在各國之間算是低的,但即便如此,在大周,不管你收入多少,哪怕一年隻生產一百斤糧食,也需要按比例繳納賦稅。
此外,大周所說的分配工作可不是隨便找個活計,而是分配到國有製工場乃至更好的地方進攻工作,是非常穩定的,基本類似於現代社會的鐵飯碗單位,這可比免除賦稅更有誘惑力了。
即便放在現代社會,也有無數人甘願散盡家財求得一份鐵飯碗,在如今這個兵荒馬亂的年代,這些底層出身的窮苦百姓對這類工作就更加渴望了。
陳飛的這一旨意頒發出來,不隻是劉文劉武兩兄弟,絕大多數義軍都選擇了留下來,隻有那些被鮮血和刀劍嚇破了膽的鼠輩才無視這些利益,一心想著逃離戰場。
對於這些人,陳飛也不挽留,這些人繼續留在戰場上隻會壞事,離開前線反而能提高這支義軍的質量和素質。
……
大周的攻擊如狂風驟雨,天京城就像是狂風暴雨中搖曳的芭蕉,雖然很頑強,但遲早會被吹斷。
不得不說,遼國的軍事實力還是很強的,甚至可以說是陳飛出戰以來見過的最厲害的部隊,不管是已經全軍覆沒的陌刀軍,還是長白軍,都是非常頭疼的部隊,給大周造成了不小的傷害。
這些天來,大周的傷亡不斷飆升,短短三天就已經死傷了十幾萬人,其中光是正規軍就要六萬多人,陳飛雖然嘴上說著不惜一切代價迅速拿下天京城,但心中卻在滴血。
大戰第四天,呂布和李元霸兩人合力帶兵率先攻進了城內,然後兩人一路所向披靡,於中午時分攻克了皇宮。
攻克皇宮之後,李元霸和呂布兩人連忙帶領士兵尋找遼國國君的下落,但是怎麽找都沒有發現,最後通過一名俘虜他們才知道原來遼國國君早就逃走了。
遼國國君帶著李存孝、賈詡等人早在前天夜裏就隨著突襲的大軍趁機逃離,隻是他們身穿普通士兵的服裝,再加上月黑風高混戰廝殺,這才沒有被人追擊。
等到第四天的夜幕降臨之時,天京城全部陷落,正式被大周國掌握在手裏。
城內二十萬遼軍,有十萬人戰死沙場,剩下的十萬人全部被俘或者投降。
遼國主力經此一戰灰飛煙滅,隻剩下了馬超的五萬遼東鐵騎還能看,但沒有了步兵的配合,這五萬遼東鐵騎在大周國百萬大軍麵前根本就無力可擋,也不敢阻擋。
陳飛入駐天京城,在此地休整了五天,這期間他論功行賞,將在天京城內的繳獲一分不留全部發放給了有功將士,讓將士們士氣高漲。
隨後,陳飛又對幾十萬義軍進行整編,挑選其中二十萬精壯,臨時編製為幽州軍團和東北軍團,抽調顏良文醜兩員大將作為兩個新軍團的總兵,幾位表現優良的義軍統領則被直接任命為副總兵。
這兩大軍團無論是戰鬥力還是配置自然遠不如其他幾個主力軍團,但是在陳飛看來這兩大軍團並不需要擔任多重的任務,隻要吞並了遼國,那這兩大軍團就沒有了用武之地,更多的是負責本土防禦,他們有大把的時間來慢慢提高素質和武將的配置。
此外,陳飛還選拔了一批人補充進了天策軍團和冀州軍團,保持兵員滿額狀態。
至於剩下的將近五十萬義軍,則全部遣散迴去,該種地的種地,該讀書的讀書,符合條件的就在家待著等著分配工作。
五天之後,陳飛帶領天策軍團、冀州軍團、幽州軍團和東北軍團總計四十五萬大軍東出天京城,開始對幽州東部進行攻略。
這一次的攻略,就如秋風掃落葉一般簡單,遼國國君向東逃亡,幽州的沿途各郡縣望風而降,陳飛隻用了短短半個月,整個幽州便全部落入了陳飛之手。
隨後陳飛馬不停蹄,於虛曆八年四月對遼東發起了進攻。
遼東是遼國的大本營,其首都盛京城和天京城一樣高大堅固。
為了應對陳飛大軍的進攻,遼國國君強行征兵,下令但凡家中有兩個男性以上的,必須出一人前去當兵。
這一舉動立刻引起了百姓們的抵觸和反感,有不少民眾自發聯合起來進行抵抗,但是卻遭到了遼兵的無情鎮壓。
最後,在遼兵的血腥屠殺下,百姓們被震懾住,瑟瑟發抖,再也不敢與官府對抗,認命了一樣被強拉著前去從軍。
當陳飛集合四十五萬大軍打到盛京城的時候,盛京城內已經聚集了三十萬大軍。
當然了,這其中有十萬人都是強行抓來的壯丁,除了手裏拿了一杆長槍,渾身上下再也看不出一丁點士兵的樣子。
四月二十日,陳飛提前鎖死了盛京城所有進出通道,然後對盛京城發動了猛攻。
盛京城之戰可比天京城之戰好打多了,雖然耗時更長,但是戰鬥強度卻非常低,遼國士兵隻能憑借著提前籌備好的防禦工事進行拉扯,以此來拖延時間。
但這一切在絕對的實力麵前都是徒勞的,隻不過是慢性死亡罷了。
五月五日,盛京城告破,遼國文武百官、包括遼國國君、賈詡、李存孝、馬超等人全部被俘。
五月十日,遼國國君發布最後檄文,昭告天下自己要攜遼國百萬臣民歸順大周。
東北地區見狀,各郡縣紛紛投降,主動開門配合大周軍隊進行防務和政務的交接,基本沒有發生大的反抗。
至此,坐擁三州之地的遼國正式宣告滅亡。
劉武臉色變幻,咬牙道:“不走了!現在看來大周皇帝陛下倒是一位有仁有義之人,倒是值得效勞。況且免稅一年和分配工作的誘惑太大了,值得我們搏一搏。”
要知道當今這個時代可是一個生產力非常落後的時代,不比現代社會,即便是再仁慈的國君,也不可能免除農業稅。
大周的稅率在各國之間算是低的,但即便如此,在大周,不管你收入多少,哪怕一年隻生產一百斤糧食,也需要按比例繳納賦稅。
此外,大周所說的分配工作可不是隨便找個活計,而是分配到國有製工場乃至更好的地方進攻工作,是非常穩定的,基本類似於現代社會的鐵飯碗單位,這可比免除賦稅更有誘惑力了。
即便放在現代社會,也有無數人甘願散盡家財求得一份鐵飯碗,在如今這個兵荒馬亂的年代,這些底層出身的窮苦百姓對這類工作就更加渴望了。
陳飛的這一旨意頒發出來,不隻是劉文劉武兩兄弟,絕大多數義軍都選擇了留下來,隻有那些被鮮血和刀劍嚇破了膽的鼠輩才無視這些利益,一心想著逃離戰場。
對於這些人,陳飛也不挽留,這些人繼續留在戰場上隻會壞事,離開前線反而能提高這支義軍的質量和素質。
……
大周的攻擊如狂風驟雨,天京城就像是狂風暴雨中搖曳的芭蕉,雖然很頑強,但遲早會被吹斷。
不得不說,遼國的軍事實力還是很強的,甚至可以說是陳飛出戰以來見過的最厲害的部隊,不管是已經全軍覆沒的陌刀軍,還是長白軍,都是非常頭疼的部隊,給大周造成了不小的傷害。
這些天來,大周的傷亡不斷飆升,短短三天就已經死傷了十幾萬人,其中光是正規軍就要六萬多人,陳飛雖然嘴上說著不惜一切代價迅速拿下天京城,但心中卻在滴血。
大戰第四天,呂布和李元霸兩人合力帶兵率先攻進了城內,然後兩人一路所向披靡,於中午時分攻克了皇宮。
攻克皇宮之後,李元霸和呂布兩人連忙帶領士兵尋找遼國國君的下落,但是怎麽找都沒有發現,最後通過一名俘虜他們才知道原來遼國國君早就逃走了。
遼國國君帶著李存孝、賈詡等人早在前天夜裏就隨著突襲的大軍趁機逃離,隻是他們身穿普通士兵的服裝,再加上月黑風高混戰廝殺,這才沒有被人追擊。
等到第四天的夜幕降臨之時,天京城全部陷落,正式被大周國掌握在手裏。
城內二十萬遼軍,有十萬人戰死沙場,剩下的十萬人全部被俘或者投降。
遼國主力經此一戰灰飛煙滅,隻剩下了馬超的五萬遼東鐵騎還能看,但沒有了步兵的配合,這五萬遼東鐵騎在大周國百萬大軍麵前根本就無力可擋,也不敢阻擋。
陳飛入駐天京城,在此地休整了五天,這期間他論功行賞,將在天京城內的繳獲一分不留全部發放給了有功將士,讓將士們士氣高漲。
隨後,陳飛又對幾十萬義軍進行整編,挑選其中二十萬精壯,臨時編製為幽州軍團和東北軍團,抽調顏良文醜兩員大將作為兩個新軍團的總兵,幾位表現優良的義軍統領則被直接任命為副總兵。
這兩大軍團無論是戰鬥力還是配置自然遠不如其他幾個主力軍團,但是在陳飛看來這兩大軍團並不需要擔任多重的任務,隻要吞並了遼國,那這兩大軍團就沒有了用武之地,更多的是負責本土防禦,他們有大把的時間來慢慢提高素質和武將的配置。
此外,陳飛還選拔了一批人補充進了天策軍團和冀州軍團,保持兵員滿額狀態。
至於剩下的將近五十萬義軍,則全部遣散迴去,該種地的種地,該讀書的讀書,符合條件的就在家待著等著分配工作。
五天之後,陳飛帶領天策軍團、冀州軍團、幽州軍團和東北軍團總計四十五萬大軍東出天京城,開始對幽州東部進行攻略。
這一次的攻略,就如秋風掃落葉一般簡單,遼國國君向東逃亡,幽州的沿途各郡縣望風而降,陳飛隻用了短短半個月,整個幽州便全部落入了陳飛之手。
隨後陳飛馬不停蹄,於虛曆八年四月對遼東發起了進攻。
遼東是遼國的大本營,其首都盛京城和天京城一樣高大堅固。
為了應對陳飛大軍的進攻,遼國國君強行征兵,下令但凡家中有兩個男性以上的,必須出一人前去當兵。
這一舉動立刻引起了百姓們的抵觸和反感,有不少民眾自發聯合起來進行抵抗,但是卻遭到了遼兵的無情鎮壓。
最後,在遼兵的血腥屠殺下,百姓們被震懾住,瑟瑟發抖,再也不敢與官府對抗,認命了一樣被強拉著前去從軍。
當陳飛集合四十五萬大軍打到盛京城的時候,盛京城內已經聚集了三十萬大軍。
當然了,這其中有十萬人都是強行抓來的壯丁,除了手裏拿了一杆長槍,渾身上下再也看不出一丁點士兵的樣子。
四月二十日,陳飛提前鎖死了盛京城所有進出通道,然後對盛京城發動了猛攻。
盛京城之戰可比天京城之戰好打多了,雖然耗時更長,但是戰鬥強度卻非常低,遼國士兵隻能憑借著提前籌備好的防禦工事進行拉扯,以此來拖延時間。
但這一切在絕對的實力麵前都是徒勞的,隻不過是慢性死亡罷了。
五月五日,盛京城告破,遼國文武百官、包括遼國國君、賈詡、李存孝、馬超等人全部被俘。
五月十日,遼國國君發布最後檄文,昭告天下自己要攜遼國百萬臣民歸順大周。
東北地區見狀,各郡縣紛紛投降,主動開門配合大周軍隊進行防務和政務的交接,基本沒有發生大的反抗。
至此,坐擁三州之地的遼國正式宣告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