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正國災民
異星傳送門之黃金大陸 作者:傑尼太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了薑湯的話,年長者忽然明白了什麽,跪地感謝。
迴家的路上,一個家屬問年長者:“咱們雖然出了氣,可連累了張捕頭,我很過意不去,不如我們湊錢給捕頭送去,也不知道捕頭的俸祿是多少”。
年長者搖搖頭小聲說道:“用不著,你隻看到表麵,其實這一切都是安排好的。”
“您是說知縣大人故意讓我們……”
“噓,這件事隻可會意不可言傳,咱們倆知道就行了。”
“我知道,劉知縣是出了名的清官,和張捕頭一樣嫉惡如仇,我們的案子多虧了是他們審理的,我一定不會說出去。”
“咱們的案子也多虧了他們旁邊的那位年輕人,在大堂上,他用了仙術,讓那幾個惡人露出原形。”
“我見過他,他好像是城裏多寶閣的老板”
“難怪,怪不得聽人說起過,他所賣的東西都未曾見過,難道他賣的東西也是仙界的嗎?”
“這很有可能,據說公主殿下和他往來密切,就連他店的牌匾都是信王親手題的字,還派了王宮裏的士兵給送來的,如果不是仙人,誰會對一個普通人這麽好。”
“嗯!咱們陶家要裏記住這份恩情。”
薑湯還有劉知縣張龍等人在衙門口,目送著家屬們逐漸走遠。
劉知縣感謝了他幫助破案。
“薑老板才華出眾,竟然輕鬆破了這件讓我感到頭痛的案子,我定會上報太守大人,給你獎賞。”
“謝過知縣大人,這是我們共同努力的結果,你們演的戲真不錯。”
薑湯說完,若有所思的看向衙門大堂上的四個字“明鏡高懸”。
劉知縣問:“案子破了為何悶悶不樂?”
“唉,可我實在是高興不起來,這個案子完全可以避免,殺人償命,天經地義,如果當年北衙門的趙知縣遵守信國的法律,直接斬了他們,怎麽還會有後麵的案子呢?”
知縣點點頭:“好在,正義最終還是到來了,雖然有點遲”
薑湯背身離開衙門:“遲來的正義還是正義嗎?”
這句話讓知縣和張龍互相看了一眼,又看向他的背影點了點頭。
或許這句話會讓他們有所收獲。
迴到多寶閣,聽說薑湯幫助劉知縣破了大案件,店裏的人紛紛跑來聽他講一講。
所有店員都摩拳擦掌,巴不得打死這幾個人渣。
直到聽到受害人的家屬衝進衙門裏,把那三個人暴打致殘,眾人這才解了氣。
天氣越發寒冷,人們早都換上了冬衣,都是棉衣棉褲,穿的鼓鼓囊囊的,又厚又重。
薑湯從地球帶來了這邊的衣服褲子,給紅菱她們穿上,既輕快又暖和,外麵看著還是古代的服裝,裏麵都是現代的衣物。
這幾天薑湯基本上不出門,窩在多寶閣或者迴地球躲著,地球這邊和這邊的季節正好相反,是夏天。
但是他還是喜歡多寶閣,因為有了紅菱她們,所以就算冷一些他也願意在這邊。
窩久了渾身酸痛,終於領著她倆出了門,去外麵的一品天下酒樓溜達。
因為酒樓裏消息靈通,他經常來這聽人嘮嗑。
酒樓裏的暖牆燒得很旺,室內能有十五六度的樣子,還沒到中午,人就漸漸多了。
就算客人隻點一壺茶,也能有個座位,加上酒樓安裝了電燈,窗戶也是玻璃的,所以酒樓裏亮亮堂堂的。
來了一個衣衫襤褸的老年人,手裏拿著樂器,拉著一個十四五歲的小女孩挨個桌子賣唱。
酒樓裏的客人早已習以為常,想聽的就給點錢,不願意的就擺擺手,老人就識趣的離開。
有一桌客人點了個曲子,老人手裏拿的樂器像二胡,拉了起來,悠揚婉轉。
小女孩就唱了起來:
“風聲緊,權貴眼紅心已狂,
暗夜中,陰謀蔓延如蛛網。
家園破,無奈遠離傷心地,
淚眼望,故裏遠去夢難安。
…………
…………”
那女孩的聲音很好聽,唱法很像黃梅戲,薑湯聽著也忍不住跟著觀眾鼓掌。
老人領了賞金,點頭哈腰的道謝。
觀眾起哄要再來一個,小姑娘微笑著說:“小女的曲子難得入得了諸位的耳,還望各位大爺不吝賞賜,小女定當銘記在心,再接再厲,不負諸位的厚愛,倘若唱得不盡人意,也請諸位多多包涵”。
說完,老人的二胡又拉了起來,小女孩又唱了起來:
“一品天下享盛名,
門前熙攘,人潮如流。
金碧輝煌映璀璨,
名菜雲集,香飄四溢。
美饌佳肴,待君來嚐。
珍饈滿席任君點,
共享人間至味時。
客人們又是一陣鼓掌。
有的客人打賞了幾個金環,老人和女孩也都答謝。
接著又在客人的熱情下,又唱了一曲。
連唱三曲,見沒人再打賞了,老人準備離開酒樓,剛要出門,就被一個店員攔住了。
“老人家,我們老板找您,您看方便跟我去一躺樓上的包間嗎。”
就跟著她上了二樓。
見到包間裏兩個美麗的姑娘,坐在一個男子兩側,中間的小夥子雖然沒有像富豪們穿戴寶石,但衣著不凡,料想他就是老板。
“老朽借您的酒樓賣唱,耽誤了您做生意,真是抱歉,老朽正要離開,不知找我有何事?”
“你一天賣唱能賺多少?”
“好的時候有二三十個金環,像今天這樣連唱三場還是很少的。”
“你們是哪裏來的?”
“我們爺孫倆從正國逃難而來的”
“逃難?正國遭遇了什麽事?”
“是饑荒”
佩瑤問:“正國和信國一樣,都是糧食大國,為何會鬧饑荒”
“您有所不知,正國今年種的糧食的確是豐收的,不知為何,大部分良田在收割前被火燒了,我們家的糧食也被燒光了,但是知縣依舊收取農戶稅,我們交不起,隻好背井離鄉,逃到信國。”
紅菱憤憤說道:“收獲的時候火燒糧食?真不是人幹的事。”
佩瑤點點頭:“聽周全說過,他家裏今年的糧食被很多正國商人買走。”
薑湯思考片刻:“這件事不簡單,能在幾天之內,把正國大部分良田焚毀,可不是輕易就能做到的,至少得成百上千人。”
迴家的路上,一個家屬問年長者:“咱們雖然出了氣,可連累了張捕頭,我很過意不去,不如我們湊錢給捕頭送去,也不知道捕頭的俸祿是多少”。
年長者搖搖頭小聲說道:“用不著,你隻看到表麵,其實這一切都是安排好的。”
“您是說知縣大人故意讓我們……”
“噓,這件事隻可會意不可言傳,咱們倆知道就行了。”
“我知道,劉知縣是出了名的清官,和張捕頭一樣嫉惡如仇,我們的案子多虧了是他們審理的,我一定不會說出去。”
“咱們的案子也多虧了他們旁邊的那位年輕人,在大堂上,他用了仙術,讓那幾個惡人露出原形。”
“我見過他,他好像是城裏多寶閣的老板”
“難怪,怪不得聽人說起過,他所賣的東西都未曾見過,難道他賣的東西也是仙界的嗎?”
“這很有可能,據說公主殿下和他往來密切,就連他店的牌匾都是信王親手題的字,還派了王宮裏的士兵給送來的,如果不是仙人,誰會對一個普通人這麽好。”
“嗯!咱們陶家要裏記住這份恩情。”
薑湯還有劉知縣張龍等人在衙門口,目送著家屬們逐漸走遠。
劉知縣感謝了他幫助破案。
“薑老板才華出眾,竟然輕鬆破了這件讓我感到頭痛的案子,我定會上報太守大人,給你獎賞。”
“謝過知縣大人,這是我們共同努力的結果,你們演的戲真不錯。”
薑湯說完,若有所思的看向衙門大堂上的四個字“明鏡高懸”。
劉知縣問:“案子破了為何悶悶不樂?”
“唉,可我實在是高興不起來,這個案子完全可以避免,殺人償命,天經地義,如果當年北衙門的趙知縣遵守信國的法律,直接斬了他們,怎麽還會有後麵的案子呢?”
知縣點點頭:“好在,正義最終還是到來了,雖然有點遲”
薑湯背身離開衙門:“遲來的正義還是正義嗎?”
這句話讓知縣和張龍互相看了一眼,又看向他的背影點了點頭。
或許這句話會讓他們有所收獲。
迴到多寶閣,聽說薑湯幫助劉知縣破了大案件,店裏的人紛紛跑來聽他講一講。
所有店員都摩拳擦掌,巴不得打死這幾個人渣。
直到聽到受害人的家屬衝進衙門裏,把那三個人暴打致殘,眾人這才解了氣。
天氣越發寒冷,人們早都換上了冬衣,都是棉衣棉褲,穿的鼓鼓囊囊的,又厚又重。
薑湯從地球帶來了這邊的衣服褲子,給紅菱她們穿上,既輕快又暖和,外麵看著還是古代的服裝,裏麵都是現代的衣物。
這幾天薑湯基本上不出門,窩在多寶閣或者迴地球躲著,地球這邊和這邊的季節正好相反,是夏天。
但是他還是喜歡多寶閣,因為有了紅菱她們,所以就算冷一些他也願意在這邊。
窩久了渾身酸痛,終於領著她倆出了門,去外麵的一品天下酒樓溜達。
因為酒樓裏消息靈通,他經常來這聽人嘮嗑。
酒樓裏的暖牆燒得很旺,室內能有十五六度的樣子,還沒到中午,人就漸漸多了。
就算客人隻點一壺茶,也能有個座位,加上酒樓安裝了電燈,窗戶也是玻璃的,所以酒樓裏亮亮堂堂的。
來了一個衣衫襤褸的老年人,手裏拿著樂器,拉著一個十四五歲的小女孩挨個桌子賣唱。
酒樓裏的客人早已習以為常,想聽的就給點錢,不願意的就擺擺手,老人就識趣的離開。
有一桌客人點了個曲子,老人手裏拿的樂器像二胡,拉了起來,悠揚婉轉。
小女孩就唱了起來:
“風聲緊,權貴眼紅心已狂,
暗夜中,陰謀蔓延如蛛網。
家園破,無奈遠離傷心地,
淚眼望,故裏遠去夢難安。
…………
…………”
那女孩的聲音很好聽,唱法很像黃梅戲,薑湯聽著也忍不住跟著觀眾鼓掌。
老人領了賞金,點頭哈腰的道謝。
觀眾起哄要再來一個,小姑娘微笑著說:“小女的曲子難得入得了諸位的耳,還望各位大爺不吝賞賜,小女定當銘記在心,再接再厲,不負諸位的厚愛,倘若唱得不盡人意,也請諸位多多包涵”。
說完,老人的二胡又拉了起來,小女孩又唱了起來:
“一品天下享盛名,
門前熙攘,人潮如流。
金碧輝煌映璀璨,
名菜雲集,香飄四溢。
美饌佳肴,待君來嚐。
珍饈滿席任君點,
共享人間至味時。
客人們又是一陣鼓掌。
有的客人打賞了幾個金環,老人和女孩也都答謝。
接著又在客人的熱情下,又唱了一曲。
連唱三曲,見沒人再打賞了,老人準備離開酒樓,剛要出門,就被一個店員攔住了。
“老人家,我們老板找您,您看方便跟我去一躺樓上的包間嗎。”
就跟著她上了二樓。
見到包間裏兩個美麗的姑娘,坐在一個男子兩側,中間的小夥子雖然沒有像富豪們穿戴寶石,但衣著不凡,料想他就是老板。
“老朽借您的酒樓賣唱,耽誤了您做生意,真是抱歉,老朽正要離開,不知找我有何事?”
“你一天賣唱能賺多少?”
“好的時候有二三十個金環,像今天這樣連唱三場還是很少的。”
“你們是哪裏來的?”
“我們爺孫倆從正國逃難而來的”
“逃難?正國遭遇了什麽事?”
“是饑荒”
佩瑤問:“正國和信國一樣,都是糧食大國,為何會鬧饑荒”
“您有所不知,正國今年種的糧食的確是豐收的,不知為何,大部分良田在收割前被火燒了,我們家的糧食也被燒光了,但是知縣依舊收取農戶稅,我們交不起,隻好背井離鄉,逃到信國。”
紅菱憤憤說道:“收獲的時候火燒糧食?真不是人幹的事。”
佩瑤點點頭:“聽周全說過,他家裏今年的糧食被很多正國商人買走。”
薑湯思考片刻:“這件事不簡單,能在幾天之內,把正國大部分良田焚毀,可不是輕易就能做到的,至少得成百上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