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登陸日
與哥特偵探蘿莉的婚後生活 作者:Maho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傍晚時分,漁船帶著我們來到了陸地附近,根據雷克頓夫人翻譯後的漁民的話來說,這裏是名叫禦宿町的小漁村。
“沒記錯的話,二位是想要去中國吧。”
站在漁船中央的雷克頓先生向卡羅特問道。
“是啊。”
“現在從日本到中國的航線一共有兩條,一條由長崎到上海,這條航路可以直接到達中國大陸,不過價格很貴,而且一票難求。”
“另一條是從石川縣出發,目的地是朝鮮半島,徒步穿越之後就能到達中國吉林,一般來說外國人想要入境中國都是走的這條線。”
吉林在地理位置上距離福建不算近,而且,穿越朝鮮半島的時候共濟會成員肯定會想方設法的來阻止我們。
“錢不是問題。”
“這樣啊,等上岸之後,我去聯係一下當地的熟人,看看能不能幫你們弄到票。”
“多謝了。”
與不列顛尼亞的港口城市相比,這個漁村的現代化程度就有點太低了,一路上我們都是摸黑前進,兩岸連一點燈光都沒有。
“這樣真的不會出事嗎?”
“誰知道呢。”
卡羅特歎了口氣。
在水麵上航行了五分鍾左右,突如其來的猛烈撞擊迫使船停了下來,站在甲板上的我往前踉蹌了幾步,船頭的漁夫向著我們喊了一句。
“他說什麽?”
我向前方的雷克頓夫人喊了一聲。
“他說,我們到了。”
下了船後,前方依舊是一片漆黑,漁夫從船艙裏拿出了一盞油燈,用火柴將它點燃了。
“這裏附近有什麽能住的地方嗎?”
卡羅特略帶嫌棄的看了看周圍潮濕的土地。
“就算有你估計也住不慣吧。”
連電力都沒有普及的小漁村,肯定不會有專門對遊客開放的旅館了。
在漁夫燈光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一處小棚屋前,這是他的住所,一路上,雷克頓夫人不斷的和漁夫交談著,她臉上的表情在不斷的變化。
“你們是打算去千葉縣找個正經旅館住下來,還是先在這裏對付一晚上?”
雷克頓先生又點了一根煙,他的打火機能正常使用了。
“我無所謂,你呢?”
卡羅特眨了眨眼,沒有任何猶豫就給出了答複。
“去縣裏吧。”
雷克頓夫人把她的答複翻譯給了漁民聽,我能注意到他臉上的表情明顯僵硬了下來。
“これで本當にいいのか?夜道を歩くのは危険だ。”
“心配しないでください,私たちは會計をして方法を考えています。”
漁夫眯起了眼,沒有再管我們,轉身走向屋內。
“待って!”
雷克頓夫人追了過去,她從口袋裏掏出兩個硬幣,買下了漁夫手裏的燈籠,然後頭也不迴的朝著我們走來。
“走吧,我買了他的燈。”
“等等,你說走,難道我們要就這麽一路走到城裏?”
卡羅特有些難以置信,畢竟在不列顛尼亞我們出門都有交通工具的。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日本現在沒有生產汽車的嫩好裏,馬車也隻有大城市裏才有,而且,如果留在這裏的話,很有可能被當地人宰,剛剛你也看到了。”
長途航行,外加天色已晚,我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堅持著走十幾公裏的夜路,更別說卡羅特了。
“不過不用擔心,我丈夫對這片地方熟的不能再熟了,絕對不會迷路的。”
“好吧……大概要走多久?”
“半小時左右吧,日本本來就不大,整個國家也不過一個英吉利平原的麵積。”
這倒還可以接受,我和卡羅特對視了一眼,現在也隻能選擇這個方案了。
簡單整頓了一下行李後,我們一行人便踏上了前往千葉城區的道路,鄉村與城鎮之間有很多條人走出來的天然小道連接,至少也為我們指明了方向。
然而,路邊的照明設施可以說是一點也沒有,隻有月光能稍微照亮周圍的環境,很難想象多雲的夜晚這裏能有多暗。
“真是個極端的國家,在軍工業投入那麽多資源,卻一點也沒想過給居民提高生活質量。”
卡羅特邊走邊抱怨道。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大和民族一向是好戰的,為了擠進世界強國的行列,他們上到貴族下到貧民,都在勒緊了褲腰帶過日子。”
純粹的軍國主義,國家的一切決策都是為了即將到來的戰爭而準備的,如果不能通過對外侵略緩解內部矛盾的話,這個國家很快就會灰飛煙滅。
“很多歐洲人已經習慣了引領世界的地位,他們沒有把這個東亞的新興國家放在眼裏,這正是我擔心的,如果再不重視起日本的話,我們很有可能成為下一個高加索。”
雷克頓先生一邊走一邊說著,他手裏拿著一個像是指南針一樣的東西。
“話是這麽說的,但他們現在的注意力應該都放在了其他亞洲國家身上了吧。”
卡羅特從口袋裏掏出了煙鬥,開始往裏麵加煙葉。
“這是必然的,中國和東南亞各國有日本最缺少的大量自然資源,要知道,石油,礦產和橡膠,這都是維持戰爭機器運行的必要產物。”
東南亞各國在日本崛起之前就已經被歐洲國家瓜分幹淨了,而中國作為一個還在分裂內戰的國家,自然會成為日本的首要侵略目標。
“現在他們還在努力維持自己的國家形象,但隻要世界局勢發生變化,這群人肯定會露出獠牙的。”
四個人就這麽邊走邊聊,很快就來到了千葉城外,和之前的小漁村相比,這地方總算有點城市的樣子了。
與歐洲的建築風格不同,這裏的房屋多半由純木質結構構成,平均高度在五米左右,很少看到高樓。
人行道和車行道並沒有明顯的區別,地麵是堅硬的幹土,服裝各異的行人和靠人力拉的車在街道上隨意的穿行,雜亂中透露著一絲有序。
“有夠奇怪的……”
看著一輛人拉的車從身邊經過,卡羅特皺起了眉頭。
“沒記錯的話,二位是想要去中國吧。”
站在漁船中央的雷克頓先生向卡羅特問道。
“是啊。”
“現在從日本到中國的航線一共有兩條,一條由長崎到上海,這條航路可以直接到達中國大陸,不過價格很貴,而且一票難求。”
“另一條是從石川縣出發,目的地是朝鮮半島,徒步穿越之後就能到達中國吉林,一般來說外國人想要入境中國都是走的這條線。”
吉林在地理位置上距離福建不算近,而且,穿越朝鮮半島的時候共濟會成員肯定會想方設法的來阻止我們。
“錢不是問題。”
“這樣啊,等上岸之後,我去聯係一下當地的熟人,看看能不能幫你們弄到票。”
“多謝了。”
與不列顛尼亞的港口城市相比,這個漁村的現代化程度就有點太低了,一路上我們都是摸黑前進,兩岸連一點燈光都沒有。
“這樣真的不會出事嗎?”
“誰知道呢。”
卡羅特歎了口氣。
在水麵上航行了五分鍾左右,突如其來的猛烈撞擊迫使船停了下來,站在甲板上的我往前踉蹌了幾步,船頭的漁夫向著我們喊了一句。
“他說什麽?”
我向前方的雷克頓夫人喊了一聲。
“他說,我們到了。”
下了船後,前方依舊是一片漆黑,漁夫從船艙裏拿出了一盞油燈,用火柴將它點燃了。
“這裏附近有什麽能住的地方嗎?”
卡羅特略帶嫌棄的看了看周圍潮濕的土地。
“就算有你估計也住不慣吧。”
連電力都沒有普及的小漁村,肯定不會有專門對遊客開放的旅館了。
在漁夫燈光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一處小棚屋前,這是他的住所,一路上,雷克頓夫人不斷的和漁夫交談著,她臉上的表情在不斷的變化。
“你們是打算去千葉縣找個正經旅館住下來,還是先在這裏對付一晚上?”
雷克頓先生又點了一根煙,他的打火機能正常使用了。
“我無所謂,你呢?”
卡羅特眨了眨眼,沒有任何猶豫就給出了答複。
“去縣裏吧。”
雷克頓夫人把她的答複翻譯給了漁民聽,我能注意到他臉上的表情明顯僵硬了下來。
“これで本當にいいのか?夜道を歩くのは危険だ。”
“心配しないでください,私たちは會計をして方法を考えています。”
漁夫眯起了眼,沒有再管我們,轉身走向屋內。
“待って!”
雷克頓夫人追了過去,她從口袋裏掏出兩個硬幣,買下了漁夫手裏的燈籠,然後頭也不迴的朝著我們走來。
“走吧,我買了他的燈。”
“等等,你說走,難道我們要就這麽一路走到城裏?”
卡羅特有些難以置信,畢竟在不列顛尼亞我們出門都有交通工具的。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日本現在沒有生產汽車的嫩好裏,馬車也隻有大城市裏才有,而且,如果留在這裏的話,很有可能被當地人宰,剛剛你也看到了。”
長途航行,外加天色已晚,我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堅持著走十幾公裏的夜路,更別說卡羅特了。
“不過不用擔心,我丈夫對這片地方熟的不能再熟了,絕對不會迷路的。”
“好吧……大概要走多久?”
“半小時左右吧,日本本來就不大,整個國家也不過一個英吉利平原的麵積。”
這倒還可以接受,我和卡羅特對視了一眼,現在也隻能選擇這個方案了。
簡單整頓了一下行李後,我們一行人便踏上了前往千葉城區的道路,鄉村與城鎮之間有很多條人走出來的天然小道連接,至少也為我們指明了方向。
然而,路邊的照明設施可以說是一點也沒有,隻有月光能稍微照亮周圍的環境,很難想象多雲的夜晚這裏能有多暗。
“真是個極端的國家,在軍工業投入那麽多資源,卻一點也沒想過給居民提高生活質量。”
卡羅特邊走邊抱怨道。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大和民族一向是好戰的,為了擠進世界強國的行列,他們上到貴族下到貧民,都在勒緊了褲腰帶過日子。”
純粹的軍國主義,國家的一切決策都是為了即將到來的戰爭而準備的,如果不能通過對外侵略緩解內部矛盾的話,這個國家很快就會灰飛煙滅。
“很多歐洲人已經習慣了引領世界的地位,他們沒有把這個東亞的新興國家放在眼裏,這正是我擔心的,如果再不重視起日本的話,我們很有可能成為下一個高加索。”
雷克頓先生一邊走一邊說著,他手裏拿著一個像是指南針一樣的東西。
“話是這麽說的,但他們現在的注意力應該都放在了其他亞洲國家身上了吧。”
卡羅特從口袋裏掏出了煙鬥,開始往裏麵加煙葉。
“這是必然的,中國和東南亞各國有日本最缺少的大量自然資源,要知道,石油,礦產和橡膠,這都是維持戰爭機器運行的必要產物。”
東南亞各國在日本崛起之前就已經被歐洲國家瓜分幹淨了,而中國作為一個還在分裂內戰的國家,自然會成為日本的首要侵略目標。
“現在他們還在努力維持自己的國家形象,但隻要世界局勢發生變化,這群人肯定會露出獠牙的。”
四個人就這麽邊走邊聊,很快就來到了千葉城外,和之前的小漁村相比,這地方總算有點城市的樣子了。
與歐洲的建築風格不同,這裏的房屋多半由純木質結構構成,平均高度在五米左右,很少看到高樓。
人行道和車行道並沒有明顯的區別,地麵是堅硬的幹土,服裝各異的行人和靠人力拉的車在街道上隨意的穿行,雜亂中透露著一絲有序。
“有夠奇怪的……”
看著一輛人拉的車從身邊經過,卡羅特皺起了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