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柴桑】


    孫權此時正在柴桑,原本打算坐等曹劉兩家互掐,觀望事態發展。


    這個時候,諸葛亮作為劉備的使者,和魯肅一起來到了柴桑。


    諸葛亮是來結盟的,或者說白一點,來求援。


    孫權並沒有把這個使者放在眼裏,畢竟諸葛亮才二十七歲,也不出名,連個像樣的官職都沒有。


    劉備手底下是沒人了嗎?還真是,徐庶已經走了,關張趙都是武將,總不能讓他們搞外交工作,剩下那一票阿貓阿狗,更是上不了台麵。諸葛亮是荊州權貴的親戚,代表荊州原有勢力去談判,確實比別人更加合適。


    關鍵在於劉備現在是弱勢的一方,屬於落水狗,如果派出的這個人不頂事,孫權拒絕結盟,甚至從背後再來一刀——這事孫權是幹的出來的——那就沒有然後了。


    所以,諸葛亮此行必須成功。


    這是諸葛亮在曆史舞台第一次正式展示才能的機會,如果不成功,那就真的沒有然後了。


    劉備現在夾在曹操和孫權中間,已經無路可走,如果結盟不成,有很大概率被曹操一鍋端,然後,所謂三國也就沒有了……然後,吳明就可以把嫂子和小姨子都笑納了,歡喜大結局……


    據說,曹操給孫權寫了一封恐嚇信,大概意思就是:“老夫打著朝廷的旗號,專治各種不服,大軍南下,劉琮這小子望風而降,現在我帶了八十萬弟兄,要來你家打個獵。”


    說實話,這封信實在不合情理。


    曹操本來要對付的是劉備,幹嘛閑的沒事恐嚇劉備身後的孫權?就算有計劃順勢拿下江東,那也應該先解決眼皮底下的劉備,等到拿下江夏之後,再收拾孫權不遲。


    如果這封信屬實,那隻能說,曹操實在太飄了。在他心裏,或許是把孫權當作了第二個劉琮。


    孫權開了一個會,似乎還拿出了這封恐嚇信給群臣看,然後宣布會議主題:現在怎麽辦?


    群臣驚恐,降聲一片。


    甚至帶頭說要投降的還是江東元老,張昭。


    這個張昭可是當年孫策的左膀右臂,孫策死的時候,還將孫權托付給他。


    這樣一個為孫家兩代盡心竭力的厚道人,為什麽要投降?


    理由有三。


    一,曹丞相不好惹,他代表朝廷,我們負隅頑抗名不正言不順。二,之前還能憑長江天險抗曹,現在曹操占據了荊州,又有水軍又有船,水陸並進,我們憑江而守的優勢已經不存在,而且雙方實力相差太多,打不了,沒法打。


    還有第三個理由,隻是不方便放到台麵上來說。像張昭這樣的傳統士大夫,其實跟荀彧很像,骨子裏還是個漢臣。孫權割據一方,官職也是朝廷授予的,不過就是個討虜將軍,即便是向曹丞相投降,那也是歸順大漢,今後大家一起為朝廷效力,並沒有什麽道義上的問題。


    當時曹操南下,荊州的劉琮本來還想搏一搏,被群臣勸阻,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


    所以,也不能指責張昭這一類人沒有操守,道德敗壞。


    大家都說投降,隻有魯肅沒有發言。


    孫權起身準備去噓噓,魯肅追到外麵屋簷下。


    這當然是有話要私下說。


    孫權拉著魯肅的手問:“你想說什麽?”


    魯肅說:“這幫人都成不了大事。我魯肅可以降曹,將軍卻不能降曹。我投降了,怎麽也是個體麵人,迴頭一樣升官發財,但是將軍你不一樣,你投降了,去哪裏,去幹嘛,以後還能靠什麽發財?將軍還是早下決心,不要理他們。”


    話說的很直白:曹丞相來了,各級地方官可能隻是調個崗,你這個被中央盯上的省長,不一定有好下場。


    省長孫權大喜,當即表示,還是你懂我。


    諸葛亮也跟孫權見了一麵,一番口若懸河,舌燦蓮花,而且不卑不亢,分析的頭頭是道,展示了非凡的外交才能。


    論口才,諸葛亮在江東罕有對手。隻是,並沒有舌戰群儒,張昭等人都沒有跟諸葛亮見麵。


    說來也有意思,某人在書裏編排舌戰群儒這個橋段時,孫權手下的陸績質疑劉備的血統,說:“汝劉豫州雖中山靖王苗裔,無可稽考,眼見隻是織席販履之庸夫……”


    清朝之後流傳的版本中,諸葛亮的應對是:“劉豫州堂堂帝胄,當今皇帝,按譜賜爵,何雲無可稽考?”


    而在明朝嘉靖版本之中,諸葛亮並沒有直接駁斥對方,而是說:“至於吾主,縱非劉氏宗親,仁慈忠孝,天下共知。”——“至於我們家備備,就算不是劉家宗親,那也是仁慈忠孝,天下人都知道。”


    為了坐實劉備的宗親身份,後世版本刻意修改了諸葛亮的說辭,實在是用心良苦。


    話說迴來,如果不是魯肅從中斡旋,僅憑諸葛亮的口才,有沒有可能讓孫權下定決心聯劉抗曹?


    有可能,但是很難。


    諸葛亮畢竟是個外人,他是代表劉備來的,劉備之前依附於劉表,這時又依附於江夏的劉琦。要聯盟,聯的不止是劉備,還有江東向來的死敵江夏軍。


    昔日的敵方陣營派來使者求救,這個使者還是劉表的親戚,以孫權的性格,會不會與對方交心交底?


    當然,諸葛亮的話裏,有一個重要信息:劉備手裏有一萬人,劉琦手裏也有一萬多水軍,這是劉備的底牌。劉備那一萬人,是由長阪坡的敗軍和關羽的樊城水軍組成,這個人數有沒有水分,戰力如何,很難估計。不過,劉琦的那一萬多人,可是荊州水軍的精銳。孫權前後三次攻打江夏,盡管弄死了黃祖,撈了不少便宜,但是始終也沒有威脅到夏口,江夏水軍的戰力,可見一斑。如果任由曹操得到這一萬多水軍,轉來對付江東,那孫權的壓力就更大了。


    對於孫劉聯盟抗曹這個大戰略,究竟是誰定的計,後世人往往分不太清楚。很多人會覺得是亮哥哥的功勞,但是看完魯肅傳,又感覺不是這樣,給《三國誌》做注的裴鬆之,認為這個功勞應該歸魯肅。


    魯肅是個極有謀略之人,他不僅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而且十分聰明的選擇了劉備。江東與江夏軍互有血債,隻有通過劉備這個中間勢力,才容易實現同盟。魯肅之前給孫權指明的戰略目標,就是拿下荊州。如果擋不住曹操,一切都是泡影,而此時的形勢,與劉備和劉琦結盟,是最好的選擇。


    於是,要不要投降曹操,問題解決了,不降。


    既然不降,那要不要聯合劉備?


    大敵當前,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這是必然之選。


    現在隻剩下最後一個問題,也是最現實的問題,能不能打的過?


    這個問題,要問另外一個人。


    【鄱陽】


    鄱陽,是一個縣,並不是後世的鄱陽湖。


    這個時候,鄱陽還沒有湖。


    湖在北邊二百裏,橫跨長江,叫做彭蠡澤。


    某人在書上寫,周瑜此時在這裏訓練水軍,純屬胡扯。一片土地,湖都沒有,你讓水軍舉著船練?


    不過周瑜確實在這裏。


    曹操大軍威逼江東的消息,周瑜其實已經知道,他正有迴柴桑的打算。


    正好,孫權的書信到了,催周瑜迴去。


    “公瑾覺得,孫將軍會不會投降曹操?”呂蒙問道。


    周瑜看了呂蒙一眼,“當然不會。”


    “公瑾為何如此確定?”呂蒙又問。


    周瑜笑道:“孫將軍若是要降,就不會這麽著急催我迴去。”


    【荊州,樊口】


    也許是曹操集結兵力需要時間,這時長江往來還沒有受到什麽阻礙,吳明一幫人順利到達了樊口。


    江邊停著一些戰船,船上連個值守的人都沒有,劉備的營寨離岸邊很遠。


    曹操就要打過來了,劉備縮到孫權家門口,而且完全不設防,感覺就是在擺爛。


    遠遠望見趙雲和張飛等在岸邊。


    吳明一行人下了船,張飛立即衝了過來。


    張飛摟摟老婆,抱抱孩子,然後又箍住吳明的脖子,連連感謝。


    “你們怎麽退到這裏來了?”呂娟向張飛問道,“等曹操打過來,還能往哪裏跑?”


    “實在跑不掉,那就不跑。”張飛說道。


    呂娟皺起眉頭,“那小妍和孩子怎麽辦?”


    張飛沒有正麵迴答,而是在吳明頭上胡亂撓了一把,“你們兩口子既然過來了,就多留一段日子,等局勢明朗一些再走。”


    吳明自然知道張飛的心思,點了點頭。


    萬一曹操打過來,劉備無法翻盤,有吳明在這裏,夏侯妍和兩個孩子總有個活路。


    趙雲走到吳明身邊問道:“我夫人還好吧?”


    “嫂子暫時不過來了。”吳明說道,“我讓她和孩子留在水鏡莊,有小襄和嚴大叔照顧,應該可以放心。”


    “讓你費心了。”趙雲拍了拍吳明的肩膀,“她臨近產期,穩妥一些最好。”


    “我跟你說,子龍升官了。”張飛向吳明笑道,“我才是個中郎將,他現在是牙門將軍,這名號比我還高。”


    吳明不禁有點驚訝,不會吧,趙雲的官職比張飛還高?


    趙雲笑了笑,“益德說笑了,我這個將軍哪裏能跟你比?”


    牙門將軍這個官職,有點特別。在此之前沒有“牙門將軍”這個將軍稱號,這是劉備自創出來的。而“牙門”這個詞,其實就是牙門旗,也叫牙旗,是代表統帥的大旗。所謂牙門將軍,意思就是統帥身邊的近衛將軍。


    正常來說,雜號將軍的品級比中郎將要高,但是這個“牙門將軍”,是拍腦袋想出來的,最終解釋權在劉備,感覺似乎有點兒戲。


    【劉備營寨】


    趙雲給吳明和呂娟專門安排了一個帳篷,兩口子暫時在這裏住了下來。


    一個健壯的軍官走進帳篷,向吳明說道:“趙將軍吩咐了,二位有什麽需要,跟我說就可以。”


    吳明拱手說道:“讓你費心了。”


    軍官笑道:“不必客氣,我是玄德公帳前親兵,為趙將軍做事,理所應當。”


    “以前好像沒有見過你,你叫什麽名字?”吳明問道。


    軍官說道:“我叫魏延。”


    吳明睜大了眼睛,上下打量著這個軍官,“原來是你……”


    魏延被吳明看的有點莫名其妙。


    “那個……”吳明抬起了手,“你後麵頭發上有一根草……你轉過來一下。”


    魏延轉過身,背對吳明。


    吳明在魏延的頭後麵撥弄了一下,又特意摸了一把。


    “統,六階,武,九階,防,七階”


    這不對吧?魏延的“統”隻有六階?


    吳明一琢磨,應該是魏延現在沒有帶兵的機會,屬性還沒有成長起來。


    他笑眯眯的收迴手,“好了,弄掉了。”


    “多謝。”魏延向吳明一拱手,“二位先休息,我就不打擾了。”


    說完,魏延退出了帳篷。


    呂娟走到吳明身邊,疑惑的問道:“他頭發上哪裏有草?”


    吳明歪著頭喃喃自語:“原來是平的……”


    “什麽平的?”呂娟不解。


    吳明一笑,“他的後腦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無名三國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小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小鬼並收藏無名三國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