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科學發展全都有跡可循的,一是基礎理論、二是實際需求、三是時代背景。


    比方說,東漢科學家張衡把圓周率算到232分之732,正因為這時期的建築和器具隻需用到這個定理就能夠解決所有問題,之前的圓周率還采用“徑一周三”呢!


    到了南北朝,祖衝之用劉徽割圓術計算11次,把圓周分割為12288邊形,從而得出圓周率為3.1415926,成為此後千年世界上最準確的圓周率。


    為何華夏到了公元五世紀才把圓周率算得那麽準?


    因為那時期的天文曆法、軍事和機械製造累積到質變,落後的基礎理論製約了應用科學的發展。


    南北朝處於戰亂時期,出現了最早的馬蹬,漢朝那套弓弩克騎兵的戰法在馬蹬發明後變得不頂用,而且鐵甲和大量鐵製品也成了騎兵的標配。


    在這時期之前,諸葛連弩就是古代的重機槍,連射十矢的箭匣能殺傷數倍於己的對手。可是,鐵甲騎士就是古代的坦克,連弩根本就射不穿,長戟的破甲效果也不理想。


    因此,這個戰亂時期就像戰國時代一樣,無數奇思妙想和科學實驗又一次在戰場上活躍起來,無論是裝備、材質和戰法也有了顯著的改善。矛鋒利了就要有更堅固的盾,先進的冶鐵和科技在生存的驅動下又一次得到了提升。


    原來的基礎理論無法滿足當時的應用科學所需,皇朝才會養著基礎理論學家進行脫產研究,即使最不切實際的《天文學》也是為了農業服務的,誰家種田不看黃曆?


    又比如西方大航海時代,英國孕育出牛頓這位集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自然哲學家和煉金術士於一身的科學家也不是偶然的!


    當時的基礎理論又一次製約了航海時代的發展,亦即是繼續沿用舊的基礎理論已經無法解決新時代航海所需的應用科學,所以英格蘭就加大了劍橋大學的資助,培育更多的脫產學者解決理論性問題。


    看看《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牛頓力學》、《萬有引力》、《微分學和積分學》、《古典光學》,哪個不是應用在當時的航海殖民和機械製造的應用科學裏?早已成為了現代工程學的基礎。


    同理,西方魔法界在古代為何擁有發達的數學、煉金術、幾何學、藥草學等等,全因為他們需要研究更高深的魔法理論。若果基礎理論不過關,他們的魔法研究就會陷入瓶頸,學者們就會繼續完善基礎理論,再建構更先進的魔法體係,一切也是為了魔法的改良。


    好了,再看看古希臘時期的科學大爆炸,就拿公元前287年-前212年的阿基米德原理來舉例好了,其公式就是:f浮力=p流體xgxv排開流體。


    他為什麽要發明這個理論?就是為了在不剖開純金王冠的前題下檢驗工匠是否使用了白銀來偷工減料!


    吃撐了吧?


    這就像愛因斯坦推算出質能方程e=mc2的原因就是為了看看牛頓會否炸屍?


    這理由吃撐了吧?


    又比如公元3世紀的丟番圖先生在墓誌銘上留下現代數學界還沒法解決的丟番圖問題。


    其目的為何?


    就是想跟後人鬧著玩?


    顯示古希臘的數學比二千年後還牛逼,連他拋出問題時也沒想過要應用在哪裏,而且還有人資助他脫產研究這種屠龍術?


    要知道,關於丟番圖方程的理論的形成和發展是二十世紀數學一個很重要的發展。丟番圖方程的例子有裴蜀等式、勾股定理的整數解、佩爾方程、四平方和定理和費馬最後定理等。


    然而,現今也沒人找到丟番圖的墓碑呢,為什麽1621年歐洲有人宣稱找到所謂的公元5世紀梅特羅多勒斯(metrodorus)的數學謎題,而題目裏就有所謂的公元三世紀《丟番圖墓誌銘》!?


    1621年那份刊物這麽寫,後人就說這是公元前五世紀的事,給我看看公元5世紀的“丟番圖方程”原文獻好不好?


    這就像在木盒前麵加上“魯班”為前綴就能證明這是公元前5世紀發明的木盒鎖嗎?浮體原理前麵加上“阿基米德”就等於公元前的知識嗎?


    諸葛連弩就是諸葛亮發明的嗎?造紙術一定是宦官蔡倫發明的嗎?倉頡造漢字嗎?這最多是那時代批準生產、改進或定型的指揮,華夏是根據史料推算那時的負責人、時代背景和項目相關者而把發明人歸類到最可能的項目經理或簽發人手上。


    比如倉頡造字絕對是沒有國民相信以一人之力創造並推廣文字,頂多是規範了那時期的文字而已。


    相比之下,十七、八世紀很多忽然冒起的古希臘學術,明顯就是刊物為了擴大影響力和討論熱度而虛構了一些古代背景,其實那些理論就是發表的那個時期創造出來的。


    華夏不屑於這樣做,但歐洲卻樂此不疲。


    因此,陳斌對於西方在曆史的造假能力已經無力吐槽了,這些發現明顯就是過了黑暗中世紀的成就好不好,把它安插在一千七百年前的文明裏有意思嗎?


    歐洲在十七、八世紀首先發現這些科學定理已能證明歐洲進入了非常先進的文明,硬要把它扯到古希臘那種完美幻想國裏就是強行捏造文明優秀論——我們起源的文明早就比你們先進上接近二千年!


    這種幼稚的舉動就是心虛的表現,放在華夏人眼中就像把青蒿素的資料放在某個山洞再說這是虞朝的技術,一下把文明推到公元前36世紀,有沒有好好想過科學斷層的問題?


    華夏文明已經夠悠久了,而且也有璀璨的科技,自然不屑這樣做,但是半島、島國也曾這樣做過,在這兩個國家造假之前歐洲已經弄出了這種超前的造假體係了!


    又比如,至少在公元6世紀之前,華夏絲綢仍是全球獨有,西方所謂的《荷馬史詩·奧德賽》提到絲綢:“從門閾直到內室,椅子上放著柔軟的綺羅。”


    這裏的綺羅就是指絲綢,從而簡接說明古希臘知道東方存在一個“絲綢國度”。如此幽美的絲綢,簡直讓無數希臘人盡折腰,他們把產地給稱作“賽裏斯國”(seres),即是產絲之國之意。


    然而,後年(1998年)考古隊將會在滎陽青台遺址發現了距今約5500年的絲綢碎片,即使現在考古隊也在37年前發現的,公元前3700-前3100年的絲綢織品。


    5500年減2000年再減800年,即是華夏在古希臘文明出現之前的2700年前就發明了絲綢!如果古希臘的數學、科技和文化也是所謂的“文獻”所述那般先進,他們為什麽會這麽驚歎絲綢的華美呢?


    要知道,古希臘誕生的二千多年前就有了絲綢的存在,但是那麽先進的古希臘在覆滅前也生產不出來,還像一個土老帽一樣震驚!


    “震驚!科學和數學領先全球二千年的希臘人對絲綢趨之若騖!這就像二千年後的我們明明已懂得生產電腦,卻驚歎於戰國時代發明的‘籌算’,而且到現在我們還生產不出‘籌算’而對它趨之若騖。


    你認為有可能嗎?唯一的可能性是,希臘人就是那麽土老帽,隻不過後人把很多十五至十八世紀的數理成就安插到古希臘人身上。


    十五至十八世紀發生了什麽事?就是地理大發現,即是大航海時代和全球殖民的開端。很多原始的基礎理論已嚴重地製約了遠航的發展,無論武器和科技也迫切地需要更高深的理論才可以改進下去,而這種改進後又使得各國在航海中賺取了更大量的財富,uu看書 .uukashu從而走向良性循環。


    若非如此,各貴族和王室才不會出資讚助那麽多學者投進基礎科學,沒有經濟誘因絕無可能白養那麽多隻管理論的學者。


    所以,我更為傾向絕大部分的古希臘學術也是這時代的產品,隻不過作者已不可考才被有心人盯上,從而轉嫁到古希臘人的頭上,然後弄出浮體原理是為了測王冠的含金量那麽可笑的理由。


    他們鬼扯也要靠譜一點好不好?若是我編故事的話,最少也創作這發明是雅典為了測量戰船或許更合理,但我更傾向浮體原理是大航海時代用於帆船製作的基礎學術更為靠譜。


    羅馬時期的歐洲人愛天天泡在公共澡堂,到了中世紀也可能出於信仰原因不再洗澡,但絕無可能出於信仰原因使得文明和科技倒退兩千年,除非他們在古典史裏大量造假!想想,任何一種讓文明倒退的信仰也會被清算,但歐洲麻瓜仍然信著這玩意兒,不矛盾嗎?”


    隨著陳斌續一抽出不合理的西方證據,凱特琳娜的三觀又一次被刷了一遍,不再相信兒時看過的科普知識了。


    陳斌吐槽完畢,李秀慧續了杯茶水,繼續未完的故事。


    羅馬共和國征服了古希臘的繼承者們,還邀請奧林帕斯加入共和國成為領導層。即是說,整個古希臘的魔法界也叛變到羅馬那邊。


    之後,無論是共和還是帝製,奧林帕斯的巫師們也一直是高高在上的幕後領導,所以他們的神話體係並不像希臘那樣存在眾神爭鬥的傳說,反而是人類起主要作用,神明偶爾才插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霍格沃茨的血咒武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亞倫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亞倫斌並收藏霍格沃茨的血咒武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