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朱元璋:謠言止於智者?不,還可以更直接!
大明:開局斷絕朱允炆帝王路 作者:金蟾入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宋而榮,自明而終的衍聖公一脈一朝廢除的消息傳至朝外,如同一枚巨石入水,當即掀起了陣陣波浪…
今科舉在即,卻於此時廢除衍聖公一脈,即使果決如朱元璋,心中也頗感惴惴!
燈火闌珊的養心殿,身著便服的朱元璋斜臥龍榻之上,手持資治通鑒,然目光卻頗為渙散,
顯然,朱元璋此刻的心思,並未在典籍之上!
這時,輕盈的腳步聲響起,手持拂塵的雲奇躬身稟報道,“陛下,毛指揮使覲見!”
“嗯!”
“讓他進來!”
一縷精光一閃而逝,朱元璋頭也未抬,目光仍舊停留在典籍之上!
躬身一禮,雲奇當即退出殿外,含笑道,“毛大人,陛下召見!”
“有勞!”
同為天子近臣,素來不苟言笑的二虎擠出一縷頗顯陰鷙的笑意,拱了拱手之後,當即入內!
“微臣參見陛下!”
“如何?”
雲淡風輕的朱元璋身體微微上移,換了個更為舒服的姿勢!
“啟稟陛下,眾武將的反應除極少數幾人外,皆彈冠相慶,大為讚同!
大致所言:苦腐儒久矣,趙宋重儒,卻成了軟蛋慫包,受盡欺淩,
由此可見,那些百無一用的酸儒,腐儒,早該整治了!”
“心有猛虎,卻橫遭受縛,然今朝解錮,那些個莽夫自當彈冠相慶!”
“也好,當用之時卻閑置不用,無異於暴殄天物,咱要親眼見證,我大明這頭解除了禁錮的老虎,登高望遠,虎嘯天下的絕世風采!”
傲然一笑之後,濃眉微挑的朱元璋緩緩收斂起嘴角的笑意,幽幽的說道,“那少數幾人,...有何高見?”
身為天子家臣,對此早有準備的二虎,當即呈上早已準備好的其中一份名單,
“據微臣所知,少數幾人與今日被貶大臣皆為姻親關係,故而,對此頗有微詞!”
接過名單,望著其中的言論,以及那不明所以,狗屁不通的分析,朱元璋不由的冷哼了一聲,
“咱聖意已明了至此,這三人竟還如此的懵懂無知,可見鼠目寸光,難堪大任!”
“好在尚知好歹,知道感念咱標兒的恩情,否則,哼...”
隨手將名單丟在一旁,朱元璋拿起玉如意緩緩敲打著後背,意味深長的說道,
“武將的反應本就在情理之中,不足為奇,至於那幾個蠢蛋,糊塗點也好!!”
“咱現在最關心的是,是否有人趁此時機,背地裏興風作浪?”
“百姓做何反應?朝中一眾文臣又做何反應?那些飽讀四書五經,齊聚應天赴考的學子,作何反應?”
對此,神情陡然陰鷙的二虎,再次呈上了一份名單,顯然早有準備,
“陛下英明神武,的確有人唯恐天下不亂,趁機散播謠言,意圖離間朝廷與天下學子之間的關係!”
“據密探暗中探查得知,孔希學、章雲峰,韓文耀,衛國安等一幹被貶之人的親友,以及一些妄圖舉薦為官的門生,
共計八十二人,因不瞞朝廷所為,這才暗中鼓噪,意圖摸黑陛下!”
換成了其他的君主,或許會令人引導輿情,徐徐圖之,不願因此而染血,
然而,或許是受到了吳憂潛移默化的影響,朱元璋的行事風格,在不知不覺之中,已悄然發生了改變!
望著手中的名單,以及那避重就輕,刻意歪曲事實,頗具蠱惑性的言論,朱元璋雙眸微眯,眼中掠過了一縷寒芒,
“雖說謠言止於智者,但咱卻認為,製止謠言的最好辦法,就是讓那些背地裏製造謠言的鬼祟之徒,...永遠閉嘴!”
瞳孔一縮,二虎低沉的話語之中,透著一縷煞氣,“微臣,...明白!”
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手握玉如意的朱元璋,緩緩起身,目視最為繁華的洪武大街,幽幽的說道,
“水能載舟,亦可覆舟,文臣武將做何反應尚在其次,最要緊的是百姓的看法,百姓的真實想法!”
伴君二十餘載,深知朱元璋性格的二虎,又豈會忽略了民意?
“啟稟陛下,據微臣詳細了解,自漠北大捷,西南大捷,倭國大捷頻傳,可謂是一掃往日之陰霾,
如今百姓的尚武之風已越發濃鬱,民族自信心隨之暴增!”
聞言,凝視著宮外萬家燈火的朱元璋,不知不覺中,嘴角早已高高掀起,中氣十足的說道,
“連番大捷,內憂外患俱無,今陰霾散盡,已足以令我炎黃子孫重拾那丟失了近百年的尊嚴,挺直脊梁,俯視四方蠻夷!”
二虎雖說不善於溜須拍馬,但氣氛已然烘托至此,說什麽也得...
“驅逐韃虜,蕩平漠北,王化西南,跨海滅倭,樁樁件件皆為不世之功!
今陛下之功,已遠超唐宗宋祖,陛下之雄才偉略,足以比肩秦皇漢武!”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有道是文治、武功,待到免除天下農稅的那一天,咱朱元璋,才真正對的起帝王之名,...無愧天下億萬子民!
不得不說,二虎所言雖為事實,朱元璋也聽得無比舒坦,但他卻忘了,他所效命的天子,乃是一位極其務實,喝不慣迷魂湯的天子!
“好話好聽不假,咱也愛聽,但好話聽多了,骨頭會酥!”,說罷,朱元璋拍了拍二虎的肩膀,意味深長的說道,
“記住,咱需要的是一位忠心耿耿,會辦事的錦衣衛指揮使,而不是一位會辦事的馬屁精!...懂嗎?”
有道是響鼓不用重錘,一點就明,刹那之間二虎的額頭上便滲出一層冷汗,
“微臣知罪,懇請陛下責罰!”
“責罰就不必了,下不為例,...繼續!”
話說操刀子的,大多瞧不上握筆杆子的,仍舊心有餘悸的二虎自然也不例外,趁此時機,當然得給有些人上上眼藥,
“稟陛下,朝中眾文臣,文壇士林之中,以及眾多學子之間的反應,分歧極大!”
“讚同者皆言,不為仁義道德所累的洪武一朝,有如冉冉升起的驕陽,遲早兵臨天下,橫掃八荒六合,傲世九霄!”
“反對者卻言:我大明乃天朝上國,朝廷當行王道,以仁德施於天下,感化異族,和平共處!”
“切不可赴漢武帝窮兵黷武之後塵,以至民生凋敝,重置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
今科舉在即,卻於此時廢除衍聖公一脈,即使果決如朱元璋,心中也頗感惴惴!
燈火闌珊的養心殿,身著便服的朱元璋斜臥龍榻之上,手持資治通鑒,然目光卻頗為渙散,
顯然,朱元璋此刻的心思,並未在典籍之上!
這時,輕盈的腳步聲響起,手持拂塵的雲奇躬身稟報道,“陛下,毛指揮使覲見!”
“嗯!”
“讓他進來!”
一縷精光一閃而逝,朱元璋頭也未抬,目光仍舊停留在典籍之上!
躬身一禮,雲奇當即退出殿外,含笑道,“毛大人,陛下召見!”
“有勞!”
同為天子近臣,素來不苟言笑的二虎擠出一縷頗顯陰鷙的笑意,拱了拱手之後,當即入內!
“微臣參見陛下!”
“如何?”
雲淡風輕的朱元璋身體微微上移,換了個更為舒服的姿勢!
“啟稟陛下,眾武將的反應除極少數幾人外,皆彈冠相慶,大為讚同!
大致所言:苦腐儒久矣,趙宋重儒,卻成了軟蛋慫包,受盡欺淩,
由此可見,那些百無一用的酸儒,腐儒,早該整治了!”
“心有猛虎,卻橫遭受縛,然今朝解錮,那些個莽夫自當彈冠相慶!”
“也好,當用之時卻閑置不用,無異於暴殄天物,咱要親眼見證,我大明這頭解除了禁錮的老虎,登高望遠,虎嘯天下的絕世風采!”
傲然一笑之後,濃眉微挑的朱元璋緩緩收斂起嘴角的笑意,幽幽的說道,“那少數幾人,...有何高見?”
身為天子家臣,對此早有準備的二虎,當即呈上早已準備好的其中一份名單,
“據微臣所知,少數幾人與今日被貶大臣皆為姻親關係,故而,對此頗有微詞!”
接過名單,望著其中的言論,以及那不明所以,狗屁不通的分析,朱元璋不由的冷哼了一聲,
“咱聖意已明了至此,這三人竟還如此的懵懂無知,可見鼠目寸光,難堪大任!”
“好在尚知好歹,知道感念咱標兒的恩情,否則,哼...”
隨手將名單丟在一旁,朱元璋拿起玉如意緩緩敲打著後背,意味深長的說道,
“武將的反應本就在情理之中,不足為奇,至於那幾個蠢蛋,糊塗點也好!!”
“咱現在最關心的是,是否有人趁此時機,背地裏興風作浪?”
“百姓做何反應?朝中一眾文臣又做何反應?那些飽讀四書五經,齊聚應天赴考的學子,作何反應?”
對此,神情陡然陰鷙的二虎,再次呈上了一份名單,顯然早有準備,
“陛下英明神武,的確有人唯恐天下不亂,趁機散播謠言,意圖離間朝廷與天下學子之間的關係!”
“據密探暗中探查得知,孔希學、章雲峰,韓文耀,衛國安等一幹被貶之人的親友,以及一些妄圖舉薦為官的門生,
共計八十二人,因不瞞朝廷所為,這才暗中鼓噪,意圖摸黑陛下!”
換成了其他的君主,或許會令人引導輿情,徐徐圖之,不願因此而染血,
然而,或許是受到了吳憂潛移默化的影響,朱元璋的行事風格,在不知不覺之中,已悄然發生了改變!
望著手中的名單,以及那避重就輕,刻意歪曲事實,頗具蠱惑性的言論,朱元璋雙眸微眯,眼中掠過了一縷寒芒,
“雖說謠言止於智者,但咱卻認為,製止謠言的最好辦法,就是讓那些背地裏製造謠言的鬼祟之徒,...永遠閉嘴!”
瞳孔一縮,二虎低沉的話語之中,透著一縷煞氣,“微臣,...明白!”
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手握玉如意的朱元璋,緩緩起身,目視最為繁華的洪武大街,幽幽的說道,
“水能載舟,亦可覆舟,文臣武將做何反應尚在其次,最要緊的是百姓的看法,百姓的真實想法!”
伴君二十餘載,深知朱元璋性格的二虎,又豈會忽略了民意?
“啟稟陛下,據微臣詳細了解,自漠北大捷,西南大捷,倭國大捷頻傳,可謂是一掃往日之陰霾,
如今百姓的尚武之風已越發濃鬱,民族自信心隨之暴增!”
聞言,凝視著宮外萬家燈火的朱元璋,不知不覺中,嘴角早已高高掀起,中氣十足的說道,
“連番大捷,內憂外患俱無,今陰霾散盡,已足以令我炎黃子孫重拾那丟失了近百年的尊嚴,挺直脊梁,俯視四方蠻夷!”
二虎雖說不善於溜須拍馬,但氣氛已然烘托至此,說什麽也得...
“驅逐韃虜,蕩平漠北,王化西南,跨海滅倭,樁樁件件皆為不世之功!
今陛下之功,已遠超唐宗宋祖,陛下之雄才偉略,足以比肩秦皇漢武!”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有道是文治、武功,待到免除天下農稅的那一天,咱朱元璋,才真正對的起帝王之名,...無愧天下億萬子民!
不得不說,二虎所言雖為事實,朱元璋也聽得無比舒坦,但他卻忘了,他所效命的天子,乃是一位極其務實,喝不慣迷魂湯的天子!
“好話好聽不假,咱也愛聽,但好話聽多了,骨頭會酥!”,說罷,朱元璋拍了拍二虎的肩膀,意味深長的說道,
“記住,咱需要的是一位忠心耿耿,會辦事的錦衣衛指揮使,而不是一位會辦事的馬屁精!...懂嗎?”
有道是響鼓不用重錘,一點就明,刹那之間二虎的額頭上便滲出一層冷汗,
“微臣知罪,懇請陛下責罰!”
“責罰就不必了,下不為例,...繼續!”
話說操刀子的,大多瞧不上握筆杆子的,仍舊心有餘悸的二虎自然也不例外,趁此時機,當然得給有些人上上眼藥,
“稟陛下,朝中眾文臣,文壇士林之中,以及眾多學子之間的反應,分歧極大!”
“讚同者皆言,不為仁義道德所累的洪武一朝,有如冉冉升起的驕陽,遲早兵臨天下,橫掃八荒六合,傲世九霄!”
“反對者卻言:我大明乃天朝上國,朝廷當行王道,以仁德施於天下,感化異族,和平共處!”
“切不可赴漢武帝窮兵黷武之後塵,以至民生凋敝,重置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