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朱元璋:這小子年紀輕輕,竟有兵仙之能,衛霍之才!
大明:開局斷絕朱允炆帝王路 作者:金蟾入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雲奇離開不久,早已迫不及待的李琪,在朱元璋的眼神示意下,當即將征倭的詳細過程,娓娓道來,
正如吳憂所言,即便是一張衛生紙也有他的用處,李琪那繪聲繪色,跌宕起伏的陳述,竟讓身旁的三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在這過程中,不僅性格內斂的太子朱標,人老成精的李善長為之驚歎不已!
“嘭...”
即便是推翻暴元,蕩平四方梟雄的朱元璋,在將吳憂那行雲流水,環環相扣的計中計,細細捋了一遍之後,亦忍不住拍案叫絕,
“出其不意,山道伏擊,李代桃僵,智取長崎,料敵於先,乘偽使詐,關門打狗,甕中捉鱉!”
“兵貴神速,閃電奔襲,直搗黃龍,攻破倭都!”
“好、好、好!”
嘶...
此子竟恐怖如斯?
身為一介文臣,李善長雖對吳憂一連串的驚人戰績歎若觀止,一時之間卻難以如朱元璋一般洞若觀火,
但這,卻並不妨礙李善長為之驚駭,隻因戰亂之時,常伴聖駕的他,深知朱元璋那看似擇善而從,實則吹毛求疵的性格!
要知道,放眼滿朝開國功勳,能得到朱元璋連道三聲好字之人,除鬼神莫測劉伯溫,以及戰功彪炳徐達外,已再無他人獲此殊榮!
“滅倭總體攻略,乃湯、吳二人兵分兩路東西夾攻,張、陳二部負責外圍封鎖,並肅清周邊群島,關鍵之時亦可做奇兵之用!”
說到這裏,朱元璋手握玉如意直指倭國方向,聲若洪鍾言語中,難掩震驚之色,
“湯和素來是那種四平八穩的作戰風格,步步為營,穩紮穩打雖無大敗之慮,但短期內也絕難取得大捷!
他那邊咱倒是不擔心,但咱當初對顯揚的期望,不過是半年之內替咱打下一個橋頭堡罷了!
待到我大明平定西南,剿滅殘元之後,再調集大軍,以泰山壓頂之勢,一舉蕩平倭國!”
“萬萬想不到,這小子年紀輕輕,且從未研讀過兵法韜略,竟有兵仙之能,衛霍之才!”
麵對朱元璋對吳憂給予如此崇高的讚譽,一旁的駙馬李琪雖多少感到有些吃味,卻也不得不承認,那姓吳的狗才...的確當之無愧!
所謂薑還是老的辣,李善長之所以能夠位極人臣,拋開其蕭何之能外,關鍵就在於,極善說話,
“有道是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若非陛下您當初慧眼識才,不論年歲,不計出身,毅然予以拔擢重用,又豈能有今時今日之大好局麵?”
“若非陛下您胸襟寬廣,用人不疑,吳學士即便身負絕世之才,隻怕也難以全力施展!”
“韓國公所言甚是...”
李善長所言雖有逢迎之嫌,卻也不無道理,太子朱標點了點頭,眼中掠過一抹惋惜,還有那絲毫不加以掩飾的鄙夷,
“遙想當年的兵仙韓信,乃秦末漢初當之無愧的不世之才,其人雖有狂悖之處,卻也不該枉死於猜忌之下!
漢高祖若能善用其才,使其北擊匈奴,又何至於有當年的白馬之圍!”
“康王趙構若非為一己之私,暗使奸臣秦檜弄出個莫須有,倘若千古奇冤嶽武穆尚在,又豈能出現令漢人蒙羞至今的...靖康之恥!”
“說的好!”
精光一閃而逝,朱元璋嘴角微掀,流露出一縷不屑之色,
“一為鞏固皇權,穩定社稷,一為保住帝位,一己之私,雖說事出有因,但狡兔未死,走狗已烹的做法,屬實令人不恥!”
或許是察覺到所言似有不妥之處,朱元璋話鋒一轉,痛心疾首道,
“即便是世間再無狡兔,然念及往日功勳,念及二人的不世之才,也當使其安享富貴榮華,予以善終才是!”
“身為帝王之尊,卻行宵小之舉,豈不叫人寒心!”
或因之前拍案用力過猛,震蕩所致,李善長拱手一禮,正欲附和,卻見朱元璋衣袖中竟飄出一張寫滿人名的宣紙!
雖說已然老邁,但李善長卻依舊是耳聰目明,在朱元璋以腳掩之之前,僅僅隻是下意識的一撇,當即瞳孔一縮,迅速迴眸!
身為朝中老鳳,李善長瞬間了然,宣紙上所記載的一連串人名,無不是今日在朝堂上附議衍聖公孔希學,讚成給予倭國改過自新的一眾大臣!
唉,雖說早在預料之中,但沒想到這些迂腐之徒,竟如此迅速的登上了陛下的...生死簿!
自尋死路倒也怨不得旁人,現如今的大明正麵臨一場亙古未有的改革,這些人看不清局勢,不知順應潮流,仍舊墨守成規,緊抱腐朽,的確是...死不足惜!
然而,即便是做老子的聰明絕頂,為兒子操碎了心,但前往倭國深造了一番的李琪,近來雖有長進,卻依舊令其不省心,
任憑李善長狂使眼色,但一心想要獻殷勤的李琪卻並未察覺,極為貼心的指了指似乎被朱元璋“無意中“踏在腳下的宣紙,
“陛下,您的東西掉了,您抬抬腿,讓小婿替您撿起來!”
此言一出,場麵瞬間尷尬!
咱他娘的眼睛沒瞎,用不著你小子提醒!
“咦?地上竟還掉了一張紙?”
眼角微微跳動,麵露“疑惑”之色的朱元璋,在朱標忍俊不禁的目光中,背對李善長父子二人,迅速撿起揉成一團,精準的扔進了位於龍案右側,以檀木製成的廢棄框內!
也不解釋,朱元璋似有些疲倦了一般,慵懶的斜靠在龍榻上擺了擺手,
“就勞煩你父子二人替咱跑個腿前往刑部一趟,傳朕口諭,三日後西門菜市口,將倭皇處以極刑,淩遲...處死!”
“遵旨!”
“臣等告退!”
乾清宮外,難得與嶽丈和大舅哥獨處,自詡為大受恩寵的李琪,頗有些失落道,
“爹,吳帥...吳學士與陛下及太子殿下獨處之時,要麽用過午膳迴衙,要麽用過晚膳迴府,為何輪著咱們...”
若不是你小子眼尖,不說迴京獻捷的功勞,即便是身為嶽父的陛下,為女婿接風洗塵,也免不了一頓午膳啊!
“近來國事繁忙,陛下如何有空留你我父子用膳!”
皇宮禁地,不便多言,李善長隨口敷衍了一句以後,正欲前往刑部傳達聖諭,卻見不遠處一前一後兩道身影正迎麵而來,
待看清二虎身後本不該出現在此地的來人後,李善長眉頭瞬間緊鎖,
“塗節?”
“他來做甚?”
正如吳憂所言,即便是一張衛生紙也有他的用處,李琪那繪聲繪色,跌宕起伏的陳述,竟讓身旁的三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在這過程中,不僅性格內斂的太子朱標,人老成精的李善長為之驚歎不已!
“嘭...”
即便是推翻暴元,蕩平四方梟雄的朱元璋,在將吳憂那行雲流水,環環相扣的計中計,細細捋了一遍之後,亦忍不住拍案叫絕,
“出其不意,山道伏擊,李代桃僵,智取長崎,料敵於先,乘偽使詐,關門打狗,甕中捉鱉!”
“兵貴神速,閃電奔襲,直搗黃龍,攻破倭都!”
“好、好、好!”
嘶...
此子竟恐怖如斯?
身為一介文臣,李善長雖對吳憂一連串的驚人戰績歎若觀止,一時之間卻難以如朱元璋一般洞若觀火,
但這,卻並不妨礙李善長為之驚駭,隻因戰亂之時,常伴聖駕的他,深知朱元璋那看似擇善而從,實則吹毛求疵的性格!
要知道,放眼滿朝開國功勳,能得到朱元璋連道三聲好字之人,除鬼神莫測劉伯溫,以及戰功彪炳徐達外,已再無他人獲此殊榮!
“滅倭總體攻略,乃湯、吳二人兵分兩路東西夾攻,張、陳二部負責外圍封鎖,並肅清周邊群島,關鍵之時亦可做奇兵之用!”
說到這裏,朱元璋手握玉如意直指倭國方向,聲若洪鍾言語中,難掩震驚之色,
“湯和素來是那種四平八穩的作戰風格,步步為營,穩紮穩打雖無大敗之慮,但短期內也絕難取得大捷!
他那邊咱倒是不擔心,但咱當初對顯揚的期望,不過是半年之內替咱打下一個橋頭堡罷了!
待到我大明平定西南,剿滅殘元之後,再調集大軍,以泰山壓頂之勢,一舉蕩平倭國!”
“萬萬想不到,這小子年紀輕輕,且從未研讀過兵法韜略,竟有兵仙之能,衛霍之才!”
麵對朱元璋對吳憂給予如此崇高的讚譽,一旁的駙馬李琪雖多少感到有些吃味,卻也不得不承認,那姓吳的狗才...的確當之無愧!
所謂薑還是老的辣,李善長之所以能夠位極人臣,拋開其蕭何之能外,關鍵就在於,極善說話,
“有道是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若非陛下您當初慧眼識才,不論年歲,不計出身,毅然予以拔擢重用,又豈能有今時今日之大好局麵?”
“若非陛下您胸襟寬廣,用人不疑,吳學士即便身負絕世之才,隻怕也難以全力施展!”
“韓國公所言甚是...”
李善長所言雖有逢迎之嫌,卻也不無道理,太子朱標點了點頭,眼中掠過一抹惋惜,還有那絲毫不加以掩飾的鄙夷,
“遙想當年的兵仙韓信,乃秦末漢初當之無愧的不世之才,其人雖有狂悖之處,卻也不該枉死於猜忌之下!
漢高祖若能善用其才,使其北擊匈奴,又何至於有當年的白馬之圍!”
“康王趙構若非為一己之私,暗使奸臣秦檜弄出個莫須有,倘若千古奇冤嶽武穆尚在,又豈能出現令漢人蒙羞至今的...靖康之恥!”
“說的好!”
精光一閃而逝,朱元璋嘴角微掀,流露出一縷不屑之色,
“一為鞏固皇權,穩定社稷,一為保住帝位,一己之私,雖說事出有因,但狡兔未死,走狗已烹的做法,屬實令人不恥!”
或許是察覺到所言似有不妥之處,朱元璋話鋒一轉,痛心疾首道,
“即便是世間再無狡兔,然念及往日功勳,念及二人的不世之才,也當使其安享富貴榮華,予以善終才是!”
“身為帝王之尊,卻行宵小之舉,豈不叫人寒心!”
或因之前拍案用力過猛,震蕩所致,李善長拱手一禮,正欲附和,卻見朱元璋衣袖中竟飄出一張寫滿人名的宣紙!
雖說已然老邁,但李善長卻依舊是耳聰目明,在朱元璋以腳掩之之前,僅僅隻是下意識的一撇,當即瞳孔一縮,迅速迴眸!
身為朝中老鳳,李善長瞬間了然,宣紙上所記載的一連串人名,無不是今日在朝堂上附議衍聖公孔希學,讚成給予倭國改過自新的一眾大臣!
唉,雖說早在預料之中,但沒想到這些迂腐之徒,竟如此迅速的登上了陛下的...生死簿!
自尋死路倒也怨不得旁人,現如今的大明正麵臨一場亙古未有的改革,這些人看不清局勢,不知順應潮流,仍舊墨守成規,緊抱腐朽,的確是...死不足惜!
然而,即便是做老子的聰明絕頂,為兒子操碎了心,但前往倭國深造了一番的李琪,近來雖有長進,卻依舊令其不省心,
任憑李善長狂使眼色,但一心想要獻殷勤的李琪卻並未察覺,極為貼心的指了指似乎被朱元璋“無意中“踏在腳下的宣紙,
“陛下,您的東西掉了,您抬抬腿,讓小婿替您撿起來!”
此言一出,場麵瞬間尷尬!
咱他娘的眼睛沒瞎,用不著你小子提醒!
“咦?地上竟還掉了一張紙?”
眼角微微跳動,麵露“疑惑”之色的朱元璋,在朱標忍俊不禁的目光中,背對李善長父子二人,迅速撿起揉成一團,精準的扔進了位於龍案右側,以檀木製成的廢棄框內!
也不解釋,朱元璋似有些疲倦了一般,慵懶的斜靠在龍榻上擺了擺手,
“就勞煩你父子二人替咱跑個腿前往刑部一趟,傳朕口諭,三日後西門菜市口,將倭皇處以極刑,淩遲...處死!”
“遵旨!”
“臣等告退!”
乾清宮外,難得與嶽丈和大舅哥獨處,自詡為大受恩寵的李琪,頗有些失落道,
“爹,吳帥...吳學士與陛下及太子殿下獨處之時,要麽用過午膳迴衙,要麽用過晚膳迴府,為何輪著咱們...”
若不是你小子眼尖,不說迴京獻捷的功勞,即便是身為嶽父的陛下,為女婿接風洗塵,也免不了一頓午膳啊!
“近來國事繁忙,陛下如何有空留你我父子用膳!”
皇宮禁地,不便多言,李善長隨口敷衍了一句以後,正欲前往刑部傳達聖諭,卻見不遠處一前一後兩道身影正迎麵而來,
待看清二虎身後本不該出現在此地的來人後,李善長眉頭瞬間緊鎖,
“塗節?”
“他來做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