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天元帝:吳顯揚那殘忍一腳,當真是神來之筆啊!
大明:開局斷絕朱允炆帝王路 作者:金蟾入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冬去春來,萬物複蘇,青草茂盛,牛羊、戰馬盡都膘肥體壯,漠北草原本是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然而,時不時從四麵八方匯聚奔騰而來的戰馬,以及戰馬上鬥誌昂揚的蒙古勇士,卻無不彰顯出一派肅殺之氣...
正所謂世事如棋,國與國之間的對弈,勝負關鍵之所在,往往在棋局之外...
殘元曆經多年的休養生息,厲兵秣馬,隨著實力的提升,早已按耐不住心中的野心,以及重新殺迴中原的執念,
一切準備就緒的漠北王庭上下,搶先一步於西南諸省布下一枚棋子,暗中挑唆貴廣兩省土司起兵叛亂,以達到分散大明兵力,牽製朱元璋精力的目的,
一番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操作,讓繼位大汗之位尚不足一年之久的天元帝,如今已頗具威望,
天元帝雖說智謀不俗,卻也不乏年輕人身上的通病,年輕氣盛,急於求成,且心高氣傲,唯我獨尊...
而自派遣高麗的使臣,半刻鍾前以飛鷹傳迴的一封書信,更是讓本就自詡為運籌帷幄的天元帝,...自信心爆棚,
優雅的將書信擱在一旁,天元帝俯視著龍帳內的群臣,嘴角緩緩掀起,“果然不出朕所料,高麗,果然對遼東垂涎已久,欲趁機奪迴遼東!”
自古身居高位者,或許能力有所不足,可論及眼力,馬屁功夫,大多出類拔萃,麵對天元帝不似廢話的廢話,頓時馬屁如潮,
太子天保奴率先響應,“父汗運籌帷幄,身居龍庭之內,卻決勝於千裏之外,兒臣拜服!”
天保奴話音剛落,國公脫火赤緊隨其後,“大汗算無遺策,舉重若輕,不露聲色便已攪動風雲,臣等拍馬也難及大汗之萬一!”
“大汗智謀如海,深不可測,我大元有大汗坐朝,重現先祖榮光,必將指日可待!”
“那些南蠻子雖說熟讀漢家典籍,可論及謀略,那些漢人又哪裏及的過大汗您的半分!”
“別看偽明兵強馬壯,逆賊朱元璋老奸巨猾,可比之大汗您,不過是山雀比之雄鷹,差之甚遠!”
盡情的收割了一番群臣的馬屁,極為享受的天元帝,強作肅然的擺了擺手,“好了好了,朕,素來不喜諂媚之言,爾等今後自當謹記,切不可再犯!”
“臣等遵旨!”,眾臣口是心非的單手抱胸,齊齊行了一禮!
“言歸正傳,大明貴廣兩省如今已是烽火狼煙,雲南梁王也已準備就緒,隨時可攪動西南半壁,牽製大明龐大的兵力,
而遲遲不曾迴應的高麗,不僅答應了我大元的聯盟,辛邯為表誠意,幾乎將其疆域內 與我大元舊有夙怨的女真一族屠戮殆盡,共計斬殺女真一族一萬四千餘人!”
“恕臣耳背,大汗您...您說是辛隅六子中的...辛邯?”,樞密知院愛足微微一愣之後,眉頭豁然緊鎖,問出了在場眾臣的疑惑所在!
“嗬嗬,朕倒是隻顧著與諸位分享喜訊,倒是忘了告之諸位,那位庸弱無能的高麗國主辛隅,已命喪辛邯之手!”
世人皆有幸災樂禍之心,天元帝也不例外,更何況,同為雛鷹展翅的君主,天元帝自然更喜與行事不計後果的辛邯打交道,
隻因為這樣的人,往往更利於掌控與利用!
此言一出,眾臣頓時嘩然,平章完者不花雖免不了幸災樂禍,卻也對辛邯這種弑父奪位的狂徒,隱隱有著些許擔憂,
“大汗,辛邯此人大逆不道暫且不提,但此人將將弑父奪位,料想其國內局勢必然不穩,臣擔心...”
“...必然不穩?”
濃眉微挑,天元帝再次拿起一旁書信,幽幽的感歎道,“平章大人盡管放心,高麗國的局勢,在辛邯大肆揮舞的屠刀下,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真可謂是穩的不能再穩,
便連三朝元老張保機,以及大將軍李成桂,都已做了刀下之鬼,高麗此次政變,可謂是將朝內朝外,盡數清洗了一遍,辛邯政權,如今已是穩如泰山!”
說罷,原本幸災樂禍的天元帝眉宇間凝聚著一團戾氣,冷笑道,
“更為可笑的是,李成桂竟想趁此天賜良機,極力說服辛隅與我大元結盟,待行軍途中,再以大明勢大為由,率大軍折返開京,行逆天之舉,
若非辛邯捷足先登,搶先一步發動政變,朕的一番苦心謀劃,竟差點毀在這個狗賊手中!”
沉吟了片刻,完者不花緩緩舒展眉頭,含笑道,“如此說來,倒是天佑我大元,否則,一旦讓李成桂奸計得逞,勢必累及我大元的謀劃!”
這時,曾秘密出使高麗,與辛邯有著一麵之緣的知院捏怯來,不知為何,竟突然有種心驚肉跳之感,
“大汗,據臣所知,辛邯此人乃是高麗有名的酒色王公,花花太歲,仗著辛隅的寵愛為所欲為,長的人模狗樣,實際上卻是一個隻知吃喝玩樂胡作非為的草包,
不瞞大汗,今日乍然聽聞辛邯此人發動政變,執掌高麗,臣擔心...擔心...”
猶豫了片刻,捏怯來竟道出了連自己都覺著荒誕,然而卻又無比準確的答案,
“臣聽聞高麗去年朝貢偽明,辛邯亦隨之同行,臣擔心,辛邯此人會不會暗中與偽明,達成了某種默契?
否則,實在難以解釋一向草包至極的辛邯,竟於旦夕之間,一舉奪得了高麗政權,且手段酷辣狠毒,仿佛以往種種,不過是掩人耳目!”
“嗬嗬,俗話說的好,人一旦遭受了某種巨大的打擊,其性格定會發生極大的變化,
而辛邯,恰恰在偽明,遭受了一種令他感到無比絕望的巨大打擊!”,說完,天元帝將手中的書信交由一旁的太監,
“愛卿看完書信,想來便能明白,偽明,是如何做到讓一位草包,成功轉變為一位殺伐決斷,且殘暴狠毒的高麗國王,
又是如何替自己豎立起了一位不死不休,即便窮盡三江之水 也難以洗刷辛邯對偽明滔天恨意的...敵人!
若非我大元使臣再三確認,朕,絕難相信,向來以仁義著稱的偽明,竟如此殘忍!”
對於辛邯的悲劇,天元帝沒有絲毫憐憫,唯有...幸災樂禍,“說來,高麗有如今的局勢,還真多虧了偽明的那位麟德殿大學士吳憂...吳顯揚!
若非他那殘忍的一腳,又豈會造就如今的辛邯?若非他那一腳,高麗王辛隅、三朝元老張保機、大將軍李成桂,又豈會慘死?
若非他那一腳,高麗那些因政變而慘遭清洗的兩萬餘人,又豈會無辜枉死?
若非他那一腳,世居山野以捕獵打魚為生的女真族人,又豈會慘遭屠戮?
若非他那一腳,又豈會造就一位死心塌地追隨我大元,與偽明有著血海深仇的...鐵杆盟友?”
然而,時不時從四麵八方匯聚奔騰而來的戰馬,以及戰馬上鬥誌昂揚的蒙古勇士,卻無不彰顯出一派肅殺之氣...
正所謂世事如棋,國與國之間的對弈,勝負關鍵之所在,往往在棋局之外...
殘元曆經多年的休養生息,厲兵秣馬,隨著實力的提升,早已按耐不住心中的野心,以及重新殺迴中原的執念,
一切準備就緒的漠北王庭上下,搶先一步於西南諸省布下一枚棋子,暗中挑唆貴廣兩省土司起兵叛亂,以達到分散大明兵力,牽製朱元璋精力的目的,
一番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操作,讓繼位大汗之位尚不足一年之久的天元帝,如今已頗具威望,
天元帝雖說智謀不俗,卻也不乏年輕人身上的通病,年輕氣盛,急於求成,且心高氣傲,唯我獨尊...
而自派遣高麗的使臣,半刻鍾前以飛鷹傳迴的一封書信,更是讓本就自詡為運籌帷幄的天元帝,...自信心爆棚,
優雅的將書信擱在一旁,天元帝俯視著龍帳內的群臣,嘴角緩緩掀起,“果然不出朕所料,高麗,果然對遼東垂涎已久,欲趁機奪迴遼東!”
自古身居高位者,或許能力有所不足,可論及眼力,馬屁功夫,大多出類拔萃,麵對天元帝不似廢話的廢話,頓時馬屁如潮,
太子天保奴率先響應,“父汗運籌帷幄,身居龍庭之內,卻決勝於千裏之外,兒臣拜服!”
天保奴話音剛落,國公脫火赤緊隨其後,“大汗算無遺策,舉重若輕,不露聲色便已攪動風雲,臣等拍馬也難及大汗之萬一!”
“大汗智謀如海,深不可測,我大元有大汗坐朝,重現先祖榮光,必將指日可待!”
“那些南蠻子雖說熟讀漢家典籍,可論及謀略,那些漢人又哪裏及的過大汗您的半分!”
“別看偽明兵強馬壯,逆賊朱元璋老奸巨猾,可比之大汗您,不過是山雀比之雄鷹,差之甚遠!”
盡情的收割了一番群臣的馬屁,極為享受的天元帝,強作肅然的擺了擺手,“好了好了,朕,素來不喜諂媚之言,爾等今後自當謹記,切不可再犯!”
“臣等遵旨!”,眾臣口是心非的單手抱胸,齊齊行了一禮!
“言歸正傳,大明貴廣兩省如今已是烽火狼煙,雲南梁王也已準備就緒,隨時可攪動西南半壁,牽製大明龐大的兵力,
而遲遲不曾迴應的高麗,不僅答應了我大元的聯盟,辛邯為表誠意,幾乎將其疆域內 與我大元舊有夙怨的女真一族屠戮殆盡,共計斬殺女真一族一萬四千餘人!”
“恕臣耳背,大汗您...您說是辛隅六子中的...辛邯?”,樞密知院愛足微微一愣之後,眉頭豁然緊鎖,問出了在場眾臣的疑惑所在!
“嗬嗬,朕倒是隻顧著與諸位分享喜訊,倒是忘了告之諸位,那位庸弱無能的高麗國主辛隅,已命喪辛邯之手!”
世人皆有幸災樂禍之心,天元帝也不例外,更何況,同為雛鷹展翅的君主,天元帝自然更喜與行事不計後果的辛邯打交道,
隻因為這樣的人,往往更利於掌控與利用!
此言一出,眾臣頓時嘩然,平章完者不花雖免不了幸災樂禍,卻也對辛邯這種弑父奪位的狂徒,隱隱有著些許擔憂,
“大汗,辛邯此人大逆不道暫且不提,但此人將將弑父奪位,料想其國內局勢必然不穩,臣擔心...”
“...必然不穩?”
濃眉微挑,天元帝再次拿起一旁書信,幽幽的感歎道,“平章大人盡管放心,高麗國的局勢,在辛邯大肆揮舞的屠刀下,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真可謂是穩的不能再穩,
便連三朝元老張保機,以及大將軍李成桂,都已做了刀下之鬼,高麗此次政變,可謂是將朝內朝外,盡數清洗了一遍,辛邯政權,如今已是穩如泰山!”
說罷,原本幸災樂禍的天元帝眉宇間凝聚著一團戾氣,冷笑道,
“更為可笑的是,李成桂竟想趁此天賜良機,極力說服辛隅與我大元結盟,待行軍途中,再以大明勢大為由,率大軍折返開京,行逆天之舉,
若非辛邯捷足先登,搶先一步發動政變,朕的一番苦心謀劃,竟差點毀在這個狗賊手中!”
沉吟了片刻,完者不花緩緩舒展眉頭,含笑道,“如此說來,倒是天佑我大元,否則,一旦讓李成桂奸計得逞,勢必累及我大元的謀劃!”
這時,曾秘密出使高麗,與辛邯有著一麵之緣的知院捏怯來,不知為何,竟突然有種心驚肉跳之感,
“大汗,據臣所知,辛邯此人乃是高麗有名的酒色王公,花花太歲,仗著辛隅的寵愛為所欲為,長的人模狗樣,實際上卻是一個隻知吃喝玩樂胡作非為的草包,
不瞞大汗,今日乍然聽聞辛邯此人發動政變,執掌高麗,臣擔心...擔心...”
猶豫了片刻,捏怯來竟道出了連自己都覺著荒誕,然而卻又無比準確的答案,
“臣聽聞高麗去年朝貢偽明,辛邯亦隨之同行,臣擔心,辛邯此人會不會暗中與偽明,達成了某種默契?
否則,實在難以解釋一向草包至極的辛邯,竟於旦夕之間,一舉奪得了高麗政權,且手段酷辣狠毒,仿佛以往種種,不過是掩人耳目!”
“嗬嗬,俗話說的好,人一旦遭受了某種巨大的打擊,其性格定會發生極大的變化,
而辛邯,恰恰在偽明,遭受了一種令他感到無比絕望的巨大打擊!”,說完,天元帝將手中的書信交由一旁的太監,
“愛卿看完書信,想來便能明白,偽明,是如何做到讓一位草包,成功轉變為一位殺伐決斷,且殘暴狠毒的高麗國王,
又是如何替自己豎立起了一位不死不休,即便窮盡三江之水 也難以洗刷辛邯對偽明滔天恨意的...敵人!
若非我大元使臣再三確認,朕,絕難相信,向來以仁義著稱的偽明,竟如此殘忍!”
對於辛邯的悲劇,天元帝沒有絲毫憐憫,唯有...幸災樂禍,“說來,高麗有如今的局勢,還真多虧了偽明的那位麟德殿大學士吳憂...吳顯揚!
若非他那殘忍的一腳,又豈會造就如今的辛邯?若非他那一腳,高麗王辛隅、三朝元老張保機、大將軍李成桂,又豈會慘死?
若非他那一腳,高麗那些因政變而慘遭清洗的兩萬餘人,又豈會無辜枉死?
若非他那一腳,世居山野以捕獵打魚為生的女真族人,又豈會慘遭屠戮?
若非他那一腳,又豈會造就一位死心塌地追隨我大元,與偽明有著血海深仇的...鐵杆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