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深思的朱元璋,老辣的李善長,冷酷的徐達,欣慰的吳憂
大明:開局斷絕朱允炆帝王路 作者:金蟾入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沉默了片刻,朱元璋深深的看了吳憂一眼,眼神中透著濃濃的欣慰,還有著那麽一絲,..忌憚!
榮華富貴非所願,高官厚祿非所求,
...並且,行事手段異常決絕狠辣之人,在朱元璋眼中,就好比一柄鋒利異常的寶劍,
如此一柄寶劍,若是握劍之人足夠強大,...自然無往而不利!
可若是握劍之人,實力若是不夠,則恐有反噬之隱憂...
{...一旦咱百年之後,以標兒的性子,能否壓住這小子?
看來,得給這小子找個“劍鞘”了!}
深深的看了吳憂一眼,朱元璋將目光轉向了徐達,
“...天德,身為武英殿大學士,說說你的意見吧!”
聞言,徐達看了看身旁的吳憂及李善長二人,而後神情肅然的說道:
“...稟皇上,據咱大明這些年得到的消息,倭國曆經南北兩朝混戰後,
如今倭島上依舊有近五六百萬人口之多!
如韓國公所言,若是將其屠戮殆盡,確實太過殘忍,有傷天和!不過...”
說到這裏,一向低調內斂的徐達,臉上露出了其鐵血猙獰的一麵,寒聲道:
“...不過,咱們自舉義以來,大小戰役數不勝數,
元人也好,漢人也罷,死在咱們手裏的人,又何止百萬!
...就更別提,那些在戰火之中,枉死的百姓了!
文人悲天憫人倒也罷了,可身為軍人,若是害怕有傷天和,那他娘的還叫什麽軍人?
...更何況,以那倭寇的尿性,若是真給其留下了一口氣,並讓其慢慢恢複了元氣,
嗬嗬,搞不好還真有可能,如吳學士所言,打蛇不死,自遺其害,
給咱們的後世子孫,留下極大的隱患!
...因此,咱徐達,支持吳學士的建議!
要麽不做,要麽就把事做幹淨利索!”
說著,徐達站起身,指向北邊,沉聲道:
“...殘元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麽?
就因為咱們北伐之時,未能竟全功,將其一網打盡,
以至於給殘元留下了最後一口氣,逃迴荒漠苟延殘喘了幾年,
洪武三年、洪武五年,兩次北伐雖大挫元軍,令其死傷慘重,
可殘元依舊如野草一般,割了一茬又一茬,生命力依舊頑強的很...
...這不,經過了這幾年的休養生息,剛他娘的恢複了一點元氣,不就開始找咱們的晦氣麽?”
聞言,朱元璋拍了拍徐達的肩膀,並未有所言語,而是將目光看向了臉色頗為蒼白的李善長,
其實李善長剛剛話一說完,心中就隱隱的有些後悔,知道自己犯了一個文人的通病,...迂腐之病!
而這種病,一慣被朱元璋所厭惡,...這點,他李善長比任何人都清楚,
...更何況,以他這麽多年,對朱元璋的了解,其內心當中的想法,他早就應該猜到的!
好在剛剛的話,說的還算委婉,並非無轉圜的餘地,
“...嗬嗬,文人的那點臭毛病,看來我李善長也不能盡皆避免啊!”
自嘲了一番之後,李善長苦笑著搖了搖頭,道:
“...皇上明鑒,一來,臣確實頗有些不忍,將倭國上下所有百姓,屠戮一空!
二來,也是想將倭國內的百姓,通通運迴大明,
讓其為我大明,開礦冶鐵,挖溝開渠,修橋鋪路!
如此一來,多少也可免去咱大明百姓的一些負擔!
...不過,魏國公與吳學士所言,臣思慮再三,...覺得更為穩妥!
是臣目光短淺了,光想著眼前的利益,卻忘了打蛇不死,反受其害的道理!”
說著,李善長站起身拱了拱手,神情堅定的說道:
“...因此,臣讚同吳學士的建議,也認可魏國公的看法!”
{...薑,果然還是老的辣,“讚同,認可”,兩個詞,四個字,瞬間將自己撇的一幹二淨,
既不讓皇上反感失望,又保住了自己的清名!
文人愛惜自身羽毛的通病,沒想到連你李善長,...也不能完全免俗!}
想到這裏,吳憂不由的翻了翻白眼,對於李善長的老練,不得不寫個服字!
“...既然你們三位內閣大臣,盡皆讚成將倭國化為一片焦土,讓其成為一片死地,
那咱朱元璋,也沒理由阻攔!
...此事,就這麽定了!”
說著,朱元璋銳利的眼神,從吳憂等三人身上掃過,神情慎重的說道:
“...滅絕倭寇之事,暫時不能泄露出去,以免倭國收到風聲,做殊死抵抗,
繼而給咱遠征倭國的軍士,帶來不必要的傷亡!”
說完,朱元璋又將目光轉向了徐達,
“...天德,你對顯揚提出的兵分兩路計策,南北同時進軍的策略,有何看法?”
聞言,徐達並未著急迴答,而是俯身看向了倭國地圖,手指在地圖上不停的移動,
直至片刻之後,徐達直起身子,斬釘截鐵的說道:
“...皇上,臣覺得吳學士的兵分兩路提議,完全可行!
原因有三...
其一,倭國地形是由南向北延伸,狹長有餘,而縱深不足!
若我大明五十萬大軍一旦登陸,可謂是鋪天蓋地,一望無際!
而以倭國的狹長地形,五十萬大軍雖眾,卻無法全麵展開攻勢!
其二,若是我五十萬軍士,盡皆聚在一起,向前橫掃推進,固然無往不利,
可一來糧草消耗巨大,二來在我大軍壓境的巨大威脅下,
很有可能令南北兩朝放棄互相征伐,而後統一戰線,與我大明決一死戰!
我大明雖不懼倭國南北兩朝合兵一處,卻也會因此增加不必要的難度,延長不必要的時日,徒增不必的傷亡!
其三,若是五十萬大軍,一路橫推過去,軍容固然壯大,
卻也可能令倭寇見之膽寒,繼而不敢與我軍交戰,若是倭國大大小小的勢力,見勢不妙,皆是一哄而散,乘船入海,逃之夭夭的話....
那麽,我等想要達到將倭寇一網打盡,屠戮一空的目的,恐怕就難以達成了!
...並且,一旦倭寇四散而逃,必定會盤踞海外的各處島嶼上,
一旦如此,勢必將會加劇我大明沿海各省的倭患!
如此一來,就好比想要堵耗子窩,卻令窩裏的耗子,四散而逃,
若是再想將耗子窩裏的耗子絞殺幹淨,恐怕就難如登天了!”
說到這裏,徐達先是目光複雜的看了吳憂一眼,而後將目光轉向朱元璋,沉聲道:
“...因此,臣認為,兵分兩路之計,完全可行!
並且,這也是臣認為最好的行軍方案!”
榮華富貴非所願,高官厚祿非所求,
...並且,行事手段異常決絕狠辣之人,在朱元璋眼中,就好比一柄鋒利異常的寶劍,
如此一柄寶劍,若是握劍之人足夠強大,...自然無往而不利!
可若是握劍之人,實力若是不夠,則恐有反噬之隱憂...
{...一旦咱百年之後,以標兒的性子,能否壓住這小子?
看來,得給這小子找個“劍鞘”了!}
深深的看了吳憂一眼,朱元璋將目光轉向了徐達,
“...天德,身為武英殿大學士,說說你的意見吧!”
聞言,徐達看了看身旁的吳憂及李善長二人,而後神情肅然的說道:
“...稟皇上,據咱大明這些年得到的消息,倭國曆經南北兩朝混戰後,
如今倭島上依舊有近五六百萬人口之多!
如韓國公所言,若是將其屠戮殆盡,確實太過殘忍,有傷天和!不過...”
說到這裏,一向低調內斂的徐達,臉上露出了其鐵血猙獰的一麵,寒聲道:
“...不過,咱們自舉義以來,大小戰役數不勝數,
元人也好,漢人也罷,死在咱們手裏的人,又何止百萬!
...就更別提,那些在戰火之中,枉死的百姓了!
文人悲天憫人倒也罷了,可身為軍人,若是害怕有傷天和,那他娘的還叫什麽軍人?
...更何況,以那倭寇的尿性,若是真給其留下了一口氣,並讓其慢慢恢複了元氣,
嗬嗬,搞不好還真有可能,如吳學士所言,打蛇不死,自遺其害,
給咱們的後世子孫,留下極大的隱患!
...因此,咱徐達,支持吳學士的建議!
要麽不做,要麽就把事做幹淨利索!”
說著,徐達站起身,指向北邊,沉聲道:
“...殘元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麽?
就因為咱們北伐之時,未能竟全功,將其一網打盡,
以至於給殘元留下了最後一口氣,逃迴荒漠苟延殘喘了幾年,
洪武三年、洪武五年,兩次北伐雖大挫元軍,令其死傷慘重,
可殘元依舊如野草一般,割了一茬又一茬,生命力依舊頑強的很...
...這不,經過了這幾年的休養生息,剛他娘的恢複了一點元氣,不就開始找咱們的晦氣麽?”
聞言,朱元璋拍了拍徐達的肩膀,並未有所言語,而是將目光看向了臉色頗為蒼白的李善長,
其實李善長剛剛話一說完,心中就隱隱的有些後悔,知道自己犯了一個文人的通病,...迂腐之病!
而這種病,一慣被朱元璋所厭惡,...這點,他李善長比任何人都清楚,
...更何況,以他這麽多年,對朱元璋的了解,其內心當中的想法,他早就應該猜到的!
好在剛剛的話,說的還算委婉,並非無轉圜的餘地,
“...嗬嗬,文人的那點臭毛病,看來我李善長也不能盡皆避免啊!”
自嘲了一番之後,李善長苦笑著搖了搖頭,道:
“...皇上明鑒,一來,臣確實頗有些不忍,將倭國上下所有百姓,屠戮一空!
二來,也是想將倭國內的百姓,通通運迴大明,
讓其為我大明,開礦冶鐵,挖溝開渠,修橋鋪路!
如此一來,多少也可免去咱大明百姓的一些負擔!
...不過,魏國公與吳學士所言,臣思慮再三,...覺得更為穩妥!
是臣目光短淺了,光想著眼前的利益,卻忘了打蛇不死,反受其害的道理!”
說著,李善長站起身拱了拱手,神情堅定的說道:
“...因此,臣讚同吳學士的建議,也認可魏國公的看法!”
{...薑,果然還是老的辣,“讚同,認可”,兩個詞,四個字,瞬間將自己撇的一幹二淨,
既不讓皇上反感失望,又保住了自己的清名!
文人愛惜自身羽毛的通病,沒想到連你李善長,...也不能完全免俗!}
想到這裏,吳憂不由的翻了翻白眼,對於李善長的老練,不得不寫個服字!
“...既然你們三位內閣大臣,盡皆讚成將倭國化為一片焦土,讓其成為一片死地,
那咱朱元璋,也沒理由阻攔!
...此事,就這麽定了!”
說著,朱元璋銳利的眼神,從吳憂等三人身上掃過,神情慎重的說道:
“...滅絕倭寇之事,暫時不能泄露出去,以免倭國收到風聲,做殊死抵抗,
繼而給咱遠征倭國的軍士,帶來不必要的傷亡!”
說完,朱元璋又將目光轉向了徐達,
“...天德,你對顯揚提出的兵分兩路計策,南北同時進軍的策略,有何看法?”
聞言,徐達並未著急迴答,而是俯身看向了倭國地圖,手指在地圖上不停的移動,
直至片刻之後,徐達直起身子,斬釘截鐵的說道:
“...皇上,臣覺得吳學士的兵分兩路提議,完全可行!
原因有三...
其一,倭國地形是由南向北延伸,狹長有餘,而縱深不足!
若我大明五十萬大軍一旦登陸,可謂是鋪天蓋地,一望無際!
而以倭國的狹長地形,五十萬大軍雖眾,卻無法全麵展開攻勢!
其二,若是我五十萬軍士,盡皆聚在一起,向前橫掃推進,固然無往不利,
可一來糧草消耗巨大,二來在我大軍壓境的巨大威脅下,
很有可能令南北兩朝放棄互相征伐,而後統一戰線,與我大明決一死戰!
我大明雖不懼倭國南北兩朝合兵一處,卻也會因此增加不必要的難度,延長不必要的時日,徒增不必的傷亡!
其三,若是五十萬大軍,一路橫推過去,軍容固然壯大,
卻也可能令倭寇見之膽寒,繼而不敢與我軍交戰,若是倭國大大小小的勢力,見勢不妙,皆是一哄而散,乘船入海,逃之夭夭的話....
那麽,我等想要達到將倭寇一網打盡,屠戮一空的目的,恐怕就難以達成了!
...並且,一旦倭寇四散而逃,必定會盤踞海外的各處島嶼上,
一旦如此,勢必將會加劇我大明沿海各省的倭患!
如此一來,就好比想要堵耗子窩,卻令窩裏的耗子,四散而逃,
若是再想將耗子窩裏的耗子絞殺幹淨,恐怕就難如登天了!”
說到這裏,徐達先是目光複雜的看了吳憂一眼,而後將目光轉向朱元璋,沉聲道:
“...因此,臣認為,兵分兩路之計,完全可行!
並且,這也是臣認為最好的行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