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此子若不死,越國不得安寧也。”勾踐自言自語道。


    “大王所言甚是,然則此事若為太後與長公主所知,後果難以預料,臣亦恐此事致朝野不滿也。”範蠡小心翼翼說道。


    之所以會這樣講,實際上他這就是在故意“拱火”啊!要知道,勾踐這個人向來心高氣傲、自以為是,又怎麽可能容忍別人在背地裏暗暗指責他是個“媽寶男”呢?


    誠然,身為堂堂一國之君,他心裏跟明鏡兒似的,清楚地知曉範蠡此舉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意圖。


    然而,對於這些,他根本就毫不在意。畢竟在他眼中,女人嘛,無論是自己的親生母親也好,亦或是同胞妹妹也罷,偶爾讓著她們一些,給她們一點點薄麵倒也無妨。


    可是,如果一旦有什麽事情牽扯到了他那至高無上的越王寶座,那就絕對不可能允許任何一個女子來插手幹預啦!因為在他看來,權力和地位才是最為重要的東西,其他一切皆可拋諸腦後。


    “太後與長公主,汝無需過慮,寡人自會處置!既如此,爾可關注王子越下落,若有彼音訊,可與闔閭互通有無也。”勾踐擺擺手道。


    “既如此,卑臣便告退,吾這便前往處之。”範蠡躬身一禮道。


    “嗯,若無他事便退下!”勾踐沉聲道。


    “唯!”範蠡轉身離去。看著他離去的背影,勾踐席地坐在一張矮案前若有所思。


    這些日子以來,他可謂是絞盡腦汁、想盡辦法地去緩和自己與王後雅魚之間那緊張而又微妙的關係。


    然而,無論他如何努力,那位高貴冷豔的王後卻始終如一地對他保持著一種令人難以捉摸的態度——“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她總是在表麵上對他展現出恰到好處的禮節和尊重,但這種禮貌僅僅停留在形式之上,就如同一層薄紗般,看似親近,實則將兩人遠遠隔開。


    每當他試圖更進一步地接近她、了解她內心真實的想法時,都會感受到一股無形的力量在阻擋著他,讓他無法真正走進她的世界。


    盡管如此,他並沒有輕言放棄。他依舊每日精心準備禮物送去給王後,希望能夠以此打動她的心;他也會時常找機會與她交談,哪怕隻是寥寥數語,他也倍加珍惜。


    可惜的是,這一切的努力似乎都如同投入湖中的石子一般,隻激起了短暫的漣漪後便消失無蹤。


    在那個充滿權謀爭鬥和利益糾葛的世界裏,對於勾踐而言,權力無疑占據著更為重要的位置。


    然而,盡管如此,雅魚作為他的結發妻子,其地位卻也是不可忽視的存在。


    畢竟,他們曾一同走過漫長而艱難的歲月,那十多年來相互扶持、相濡以沫的點點滴滴,又怎能讓勾踐輕易割舍呢?


    要知道,這份情感並非一朝一夕所形成,而是曆經無數風風雨雨才沉澱下來的深厚情誼。


    曾經,在最困苦的時候,他們彼此依靠,共同麵對生活中的種種挫折;在最黑暗的時刻,他們互相慰藉,給予對方堅持下去的勇氣和力量。


    所以說,這段婚姻關係早已超越了普通男女之間的情愛,成為了一種無法磨滅的羈絆。


    即便如今勾踐將更多的心思放在追逐權力之上,但他內心深處依然清楚地知曉,自己的這個女人就算有朝一日不再被需要,那也絕對不可以落入他人之手。


    因為這不僅關乎一個男人的尊嚴和麵子問題,更是對過去那段同甘共苦時光的尊重與珍視。


    ……


    “王子越,皆乃爾之過也!爾若不死,越難未已!汝……必死無疑!”想到這一切,勾踐麵目逐漸得猙獰起來。


    在勾踐的眼中,如今這般錯綜複雜的局勢皆因王浩而起。倘若沒有這個男人的存在,他與雅魚定然會成為那令世人豔羨不已的神仙伴侶,執手相伴,共度一生。


    然而,現實卻是如此殘酷無情,王浩宛如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橫亙在了他與幸福之間。


    不僅如此,更讓勾踐感到憂心忡忡的是,無論是女人的心、軍隊的忠心,亦或是百姓們的歸心,越國上下的所有力量似乎都在逐漸向王浩傾斜。


    長此以往下去,誰又能斷言未來的某一日,王浩不會對他所坐的越王寶座心生覬覦呢?


    遙想當年,魯國的三桓、晉國的六卿以及齊國的田氏等權臣,哪一個不是在其所屬的諸侯國內權勢熏天、橫行無忌?


    他們飛揚跋扈地操縱著朝政,將一國之君徹底架空,使之淪為傀儡般的存在。


    而在勾踐心中,王浩已然成為了越國的“三桓”,其勢力正日益膨脹,暗中對他在越國的統治地位構成了巨大的威脅。


    勾踐深知,若是不能盡快鏟除王浩這顆毒瘤,那麽等待他的必將是無盡的痛苦與折磨。


    唯有讓王浩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他才能重新奪迴屬於自己的權力與尊嚴,過上安穩無憂的日子。因此,無論付出怎樣的代價,哪怕不擇手段,他也一定要置王浩於死地!


    為了將那可惡的王浩置於死地,他可謂絞盡腦汁、費盡心思。終於,一個陰險狡詐的計劃在他腦海中漸漸成形——授意足智多謀的範蠡去聯絡那些早已潛伏在吳國姑蘇城的探子們,並讓他們暗中與伍子胥取得聯係。


    在傳遞給伍子胥的信息裏,他清晰地表明了自己的意圖:吳越雙方應暫且放下多年來積攢下的血海深仇,攜手合作,集中力量共同應對王浩這個心腹大患,務必將其徹底鏟除。


    說實話,最初的時候,他對這件事情並未抱有太多的期望。畢竟,吳越之間的敵對關係由來已久,要想讓對方輕易放棄成見,絕非易事。


    然而,令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伍子胥居然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更令人吃驚的是,就連吳王闔閭本人得知此事後,也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和讚同之意。仿佛在一瞬間,整個局勢都朝著有利於他的方向發展起來。


    不過,就在眾人皆沉浸在喜悅之中時,唯有軍師孫武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對此事持有謹慎的態度。


    一方麵,他深知王浩此人並非等閑之輩,想要成功地將其置於死地談何容易?倘若行動失敗,不僅無法達成目的,反而會打草驚蛇。


    以王浩那種睚眥必報、心狠手辣的性格,一旦察覺到危險,必定不顧一切展開瘋狂報複,屆時後果不堪設想。


    另一方麵,吳越兩國長久以來一直視彼此為不共戴天的仇敵,如今卻因要除掉王浩而突然選擇握手言和,這種轉變太過荒謬離奇,讓人難以置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內嫂勿怕,我來救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楓溪居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楓溪居士並收藏春秋:內嫂勿怕,我來救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