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國的朝堂上,原本肅穆的氣氛被一則消息打破。王浩與棠麗通奸的傳聞如野火般蔓延開來,震驚了在場的文武大臣。他們麵麵相覷,臉上瞬間寫滿了驚愕與震驚,仿佛被雷劈中一般。


    很多文武大臣對王浩和棠麗的行為感到不齒,紛紛譴責這種不道德的行徑。越國的大臣們也對此事感到震驚和憤怒,認為這是對先王的不敬,也是越國的莫大恥辱。


    \"彼等安敢如此大膽?右司馬與先君如夫人竟.....\"一位大臣喃喃自語道,聲音中充滿了困惑和失望。


    另一位大臣憤怒地拍案而起,\"此等醜事,簡直有辱越國顏麵!\"


    範蠡瞪大了眼睛,張大了嘴巴,難以置信的神情在他臉上浮現。其他大臣們也紛紛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對這一消息感到無比詫異。整個朝堂陷入了一片騷動與喧嘩之中。


    良久,範蠡方才冷靜下來,他緊皺眉頭,雙手抱胸,陷入了沉思。他與王浩素有交情,難以接受這樣的事實。文種則瞪大了眼睛,嘴唇微微顫抖,似乎想說些什麽卻又不知如何開口。


    “此事頗有疑,子越身畔不乏姿色出眾之女。僅長公主之貌便已遠勝先君如夫人棠麗,況右司馬府上尚存魯國宗室之女公輸薑,彼女之容貌亦不輸如夫人。以子越之眼界,豈可作出此等蠢事乎?”範蠡第一個站出來反駁道。


    最終,範蠡的眉頭緊緊皺起,作為如今越國朝堂暫時的掌權人總攝朝政,處理國家機器的運作。他深知這一事件的嚴重性,通奸醜聞一旦坐實,將會在越國朝野引起軒然大波,其威力不亞於一顆“原子彈”。


    它不僅會影響到王浩和棠麗的聲譽,更可能引發社會的動蕩和不滿。今後中原諸國將如何看待越國?越國的黎民百姓又該如何看待王室?他暗暗思索著應對之策,決心要維護越國的穩定和尊嚴。


    身為王浩的義兄,他與文種、王浩兩人有著八拜之交。在他、文種兩人鬱鬱不得誌的時候,是王浩不遺餘力地動用自己的關係網將他們推入越國頂尖的權力圈子,使得兩人被允常委以重用。兩人如今得以施展淩雲之誌,王浩功不可沒。


    再說在與王浩的朝夕相處中,對於這個少年的為人他再清楚不過了。他長相俊美儒雅、風度翩翩,文采斐然、武藝超群,懂兵法、精謀略,就連範蠡自負擅長的商道、陰陽之術,也很難勝過王浩。


    王浩的生意涉及酒醴、調味品、形象設計等各方各麵,每日府上財源滾滾;陰陽方麵,王浩會卜卦,可預知未來,就連他這個道祖老子的嫡傳之人也自愧不如、甘拜下風。


    見義兄範蠡出頭了,文種也立馬義憤填膺地表態道:“吾亦不信子越乃此等齷齪之人,彼府上不乏佳人也。況子越近期一向忙於軍務,豈有暇行此等汙穢之事乎?彼為人潔身自好,定為爾等存心汙其節也。”


    諸稽郢的臉色瞬間變得陰沉無比,憤怒的情緒在他臉上展露無遺。他緊緊地握著拳頭,關節因為用力而微微發白,仿佛要將所有的怒火都凝聚在這一刻。


    “狗賊,爾為何居心乎?右司馬於刺殺吳太子終累,免越國於兵禍也。彼與汝無冤無仇,何苦欲栽贓於其?”諸稽郢吹胡子瞪眼地喝罵道。


    他那雙瞪大的眼睛死死地盯著說出這個消息的內侍,眼中閃爍著無法抑製的憤慨之火。他的唿吸也變得急促起來,似乎被這則醜聞徹底激怒了。


    “大膽奴才,膽敢構陷吾軍中要員,汝知罪否?若爾未能言個''子醜寅某''來,仔細爾項上狗頭哉!”靈姑浮氣得指著那告密的內侍鼻子痛罵道。


    那內侍郝全哪裏見過這陣仗,立即嚇得跪倒在地上叩首如搗蒜一般,額上、臉上冷汗不斷,險些尿褲子。


    “奴婢不敢,此皆為吾於會稽城坊間所見所聞,非吾有意構陷右司馬與如夫人也。尚冀列為大人明察之。”郝全忍著強烈的尿意,顫顫巍巍道。


    始作俑者石買與他的好搭檔曳庸自始至終未開口說話,隻是暗暗觀察著朝臣們對於王浩、棠麗這則醜聞的反應向。如今看來這“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竟是好得出奇,石買、曳庸兩人內心簡直樂翻天了。


    “王浩小賊,與老夫作對,安有善果哉?吾令汝雖死亦背負罵名,遺臭萬年也。汝之女眷、家資自此皆姓石矣。”石買內心得意地想著。


    那個郝全隻是一個區區閹貨,石買事先買通了他隻用作爆料的一顆棋子,但終究是個沒有見識的賤奴而已。事情到這份上,還得他讓心腹出馬才能頂用。


    這個時候,整個朝堂陷入了一片暫時的沉默,隻有輕微的唿吸聲和偶爾的歎息聲交織在一起。大臣們交換著眼神,心中充滿了對這起事件的疑慮和擔憂。越國的未來似乎因此蒙上了一層陰影,他們不知道這將對國家和王室帶來怎樣的影響。


    “既坊間皆有此傳聞,斷無空穴來風之嫌。客卿、大司馬等諸位若存疑,不妨遣麾下親信親至固陵大營打探便可一清二楚。”小行人(行人大夫曳庸副手)吳斌出班慷慨陳詞道。


    這家夥乃是行人大夫曳庸的得意高足,也是他的副手,石買、曳庸團夥的核心成員。其盡得曳庸之真傳,為人低調且城府極深,因而藏得極深,他剛剛以餘光掃到了石買向他使眼色,示意他開口打圓場。


    “嗯,小行人此言有理。固陵大營乃事之始發地,往之打探一番便可水落石出矣。雖吾等皆痛心疾首,不願此等醜聞起,然此事幹係過於重大,不由吾等慎之。若醜聞為真,諸位亦當慎之又慎,先王之體麵勿容褻瀆,越國之顏麵亦不容踐踏也。”又一名長著一張“憨厚”老臉的大臣站出來“仗義執言”道。


    他這一番話說得滴水不漏,看似公正不阿,但言下之意已經認定這醜聞為鐵板釘釘的事實,也以此截斷了範蠡等人為王浩說話的可能。


    “既如此,吾必親自尋人打探之,若此事屬實,便為本卿眼拙交友不慎,吾必不徇私情、秉公執法也。”範蠡眼見局麵如此,也隻好硬著頭皮表態道。


    範蠡、文種乃至皋如等盡皆在心中暗自為王浩扼腕歎息,誰能想到短短幾天事情竟演變成這樣呢?如今不管這醜聞是否屬實,民間已然傳得沸沸揚揚,王浩就如同“黃泥巴掉進褲襠,不是屎也是屎”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內嫂勿怕,我來救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楓溪居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楓溪居士並收藏春秋:內嫂勿怕,我來救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