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7章 移山騎
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 作者:封少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東西兩線連連受損,令“天地所設日月所置東方大單於”大為震恐。
震是震怒,恐是懼恐。
關鍵時刻,大單於又想到了北歸。中原太危險了,本單於還是迴草原吧。
這一想法受到了兩大中原大臣的反對。
一是最大的燕奸、原燕相子之。他之前跪得太徹底了,連本氏本名都不要了,讓大單於賜了個東胡名字耀武揚威。
本來以為,以東胡人的實力,橫掃中原也不在話下,自己算是投到明主了。
沒想到呀沒想到,漢軍這麽快就殺了過來,而且東胡兵連吃敗仗,前景黯淡。
現在大單於再欲北歸,那麽子之的榮華富貴就全泡湯了,以後就得到北方腥膻之地去牧羊了。
因此,子之竭力反對大單於北歸,並搬出神神道道的星象、天機、陰陽、異象等因素來忽悠大單於,一個勁地為大單於鼓勁打氣。
另一個人就是代滌。代滌因為飛狐奇謀而深受大單於信任,現在被封為軍師,參謀整個東胡的軍機大事。
代滌也不想讓大單於逃迴自己的老巢,這樣一來,漢王全殲東胡主力的計劃就不好實現了。
代滌勸諫道:“之前在代郡,大單於不願與漢軍拚死一搏,或許慮及彼處地形地勢,不利於騎兵施展。”
“而今日今時,則不同也。燕山以南,地勢平坦,此誠良馬馳騁之天地,壯士立功之沙場也。”
大單於捋著胡須:“呃……本單於聞聽漢軍勢眾,故而欲暫避鋒芒。”
代滌道:“此言差矣!燕山之阻難於上青天,大單於能於燕山之南牧馬,此功此勳,古今一人也!今日退出燕山,則此生不複還矣!”
“且臣聞漢軍以步卒為主,雖有少量馬匹,多為雜劣,焉能與單於之天馬相較?且以騎對步,以一敵百,漢軍雖眾,不過土雞瓦狗,不堪一擊耳。”
大單於認為代滌說得非常有道理,一座燕山橫亙東西,多少年來北方遊牧民族根本無法突破。
東胡祖祖輩輩進犯中原,無不是走的代郡路線,無非是越過燕山太難太難了!
而大單於此次能夠突入燕國腹地,並且在短時間內將立國六百年的燕國打得滿地小骨頭,確實是個了不起的功勳,一下子就撤迴去了,還真特麽的舍不得。
代滌最終說動了大單於,他決心放手一搏,集中東胡主力,與漢軍來個大對決。
大單於又命令子之隨軍南征,主要利用子之在燕國的名氣,組織更多的偽軍,征集更多的糧草。
再命令代滌鎮守薊城,並交給代滌一支代表大單於權威的金箭,這是大單於占領薊城之後,奸相子之的進貢品。
大單於威嚴地命令城中諸將:“王城諸事,皆由軍師做主,有敢抗命者,斬!”
在放手一搏之前,大單於還是留了個縝密的小心眼,那就是一定要留好退路,守好虎北、令疵兩大險塞,以保障萬不得已之時,自己能夠安全地退迴老巢。
為此,在出兵之前,他先派出自己的兩個兒子:長子、大孤塗牙無塔負責鎮守虎北塞,次子、小孤塗莫良虎負責鎮守令疵塞,同時主管東部戰事,打擊從海上來的朝鮮之軍。
至於居庸塞嘛,因為漢國一直以重兵進攻居庸,大單於知道彼路不通,也不作他想了。
小孤塗莫良虎,是東胡有名的勇士,雙臂力有千斤,騎射堪稱無雙。尤其他訓練的一支騎兵,十分善於衝鋒,非常能打硬仗。
燕國東部地區被王廖攪得亂成一團,莫良虎早就有心會一會這位神秘的渡遼將軍,順便把令疵塞的防守再加固一下。
莫良虎率軍殺來之時,正是風飛矢進攻令疵的關鍵時刻。而此刻王廖也沒閑著,自身率軍在外圍為風飛矢打掩護,阻擊來犯之敵,以便讓風飛矢放心地攻打令疵塞。
王廖撒出的斥候,通過望遠鏡早早地就發現了莫良虎大軍來襲。
王廖為了給風飛矢爭取時間,放棄了之前的機動作戰,決定拿出壓箱底的本事,結合地形地勢,打一場伏擊戰,硬扛一下莫良虎。
王廖的“果騮軍”,分為輕騎兵和重騎兵兩大兵種,重騎兵名曰“移山騎”,輕騎兵名曰“驅羊馬”。
王廖尋找到一處丘陵地帶,堪堪能夠隱藏埋伏,又不至於不方便騎兵行動,將“移山騎”隱藏了起來。
然後派出“驅羊馬”,迎著莫良虎所來的方向,不斷進行側擊騷擾。
莫良虎此次前來,帶領五千東胡騎兵,還有兩萬燕偽軍步卒。大隊浩浩蕩蕩,氣勢非凡。
王廖此戰的目的,主要是要消滅五千東胡騎兵,至於那兩萬偽軍,能夠跪東胡,也能夠跪漢軍,一群沒有了國家的人,根本沒有死戰之誌。
“驅羊馬”唿嘯而來,不斷向著偽軍挑釁襲擊,在騎兵來如風去如影的騷擾麵前,偽軍既沒有好辦法,更沒有鬥誌。一時陣形大亂,真的就如一群被驅趕的弱羊一般。
莫良虎大怒,立即下令東胡騎兵四下出擊。
“驅羊馬”一見東胡兵出擊,掉頭就跑,而且還分散跑,追著追著就沒影了,東胡人一肚子氣無處撒。
如此反複三次,終於成功激怒了莫良虎,他親自出馬,帶領親衛兩千騎,甩開大隊,風馳電掣般地追擊驅羊馬。
果騮馬衝刺速度不快,但好在耐力超群。東胡馬每衝刺一次,就需要休息或者換馬,而果騮馬可以一直跑。
“驅羊馬”不可避免造成一定傷亡,但也更吸引了莫良虎的好勝欲,一個勁地追了下來,直到跑進了王廖早已設好的伏擊圈。
王廖長劍一揮:“移山騎,出擊!”
“移山騎”每三騎為一組,用皮索勾連在一起;每三百人為一隊,共十隊三千人,是精銳中的精銳。
“移山騎”挑選果騮馬中負重最強、耐力最持久的良駒,以精糧飼養。人馬皆披雙重精鐵重甲,長索相連,同進同退,所過之處,碾壓一切,就好像一座大山在移動。
莫良虎衝入一處丘陵盆地之間,驀然發現後方入口處迅速被敵軍堵上了。
莫良虎輕蔑地一笑,就這種丘陵地帶,根本攔不住東胡騎手。
他馬鞭一指東側緩坡:“駕!”帶頭就向那邊衝去。
突然,土梁之上露出一線鮮豔的紅色,如同一排排鮮花正在迅猛地成長。
莫良虎“籲”了一聲,立即勒住了馬頭。驚訝地望著這奇異的現象,座下的馬匹不住地在原地轉圈,發出長長的嘶鳴,仿佛在害怕什麽似的。
紅色之後,是一排黑色,如同地上的土壤拱起來一般。再後來,莫良虎看清楚了,是一排排頭戴黑色兜鍪的腦袋,正在緩緩升起。
兜鍪之上飄拂著鮮豔的紅纓,如同怒放在冬日裏的花朵,格外嬌豔。
腦袋不斷升高、露出一個人形,接著馬頭出現,一排排整齊劃一、步調一致的騎兵,人馬披甲,蹄聲隆隆,最終出現在緩坡之上,以一種不變的速度向他移動過來。
莫良虎大驚,掉馬欲走,才發現四處山坡之上,都出現了同樣的隊伍。
黑色的具甲騎兵,排著整整齊齊的隊形,踏著震天動地的步調,從不同的方向,排山倒海般地碾壓而來!
震是震怒,恐是懼恐。
關鍵時刻,大單於又想到了北歸。中原太危險了,本單於還是迴草原吧。
這一想法受到了兩大中原大臣的反對。
一是最大的燕奸、原燕相子之。他之前跪得太徹底了,連本氏本名都不要了,讓大單於賜了個東胡名字耀武揚威。
本來以為,以東胡人的實力,橫掃中原也不在話下,自己算是投到明主了。
沒想到呀沒想到,漢軍這麽快就殺了過來,而且東胡兵連吃敗仗,前景黯淡。
現在大單於再欲北歸,那麽子之的榮華富貴就全泡湯了,以後就得到北方腥膻之地去牧羊了。
因此,子之竭力反對大單於北歸,並搬出神神道道的星象、天機、陰陽、異象等因素來忽悠大單於,一個勁地為大單於鼓勁打氣。
另一個人就是代滌。代滌因為飛狐奇謀而深受大單於信任,現在被封為軍師,參謀整個東胡的軍機大事。
代滌也不想讓大單於逃迴自己的老巢,這樣一來,漢王全殲東胡主力的計劃就不好實現了。
代滌勸諫道:“之前在代郡,大單於不願與漢軍拚死一搏,或許慮及彼處地形地勢,不利於騎兵施展。”
“而今日今時,則不同也。燕山以南,地勢平坦,此誠良馬馳騁之天地,壯士立功之沙場也。”
大單於捋著胡須:“呃……本單於聞聽漢軍勢眾,故而欲暫避鋒芒。”
代滌道:“此言差矣!燕山之阻難於上青天,大單於能於燕山之南牧馬,此功此勳,古今一人也!今日退出燕山,則此生不複還矣!”
“且臣聞漢軍以步卒為主,雖有少量馬匹,多為雜劣,焉能與單於之天馬相較?且以騎對步,以一敵百,漢軍雖眾,不過土雞瓦狗,不堪一擊耳。”
大單於認為代滌說得非常有道理,一座燕山橫亙東西,多少年來北方遊牧民族根本無法突破。
東胡祖祖輩輩進犯中原,無不是走的代郡路線,無非是越過燕山太難太難了!
而大單於此次能夠突入燕國腹地,並且在短時間內將立國六百年的燕國打得滿地小骨頭,確實是個了不起的功勳,一下子就撤迴去了,還真特麽的舍不得。
代滌最終說動了大單於,他決心放手一搏,集中東胡主力,與漢軍來個大對決。
大單於又命令子之隨軍南征,主要利用子之在燕國的名氣,組織更多的偽軍,征集更多的糧草。
再命令代滌鎮守薊城,並交給代滌一支代表大單於權威的金箭,這是大單於占領薊城之後,奸相子之的進貢品。
大單於威嚴地命令城中諸將:“王城諸事,皆由軍師做主,有敢抗命者,斬!”
在放手一搏之前,大單於還是留了個縝密的小心眼,那就是一定要留好退路,守好虎北、令疵兩大險塞,以保障萬不得已之時,自己能夠安全地退迴老巢。
為此,在出兵之前,他先派出自己的兩個兒子:長子、大孤塗牙無塔負責鎮守虎北塞,次子、小孤塗莫良虎負責鎮守令疵塞,同時主管東部戰事,打擊從海上來的朝鮮之軍。
至於居庸塞嘛,因為漢國一直以重兵進攻居庸,大單於知道彼路不通,也不作他想了。
小孤塗莫良虎,是東胡有名的勇士,雙臂力有千斤,騎射堪稱無雙。尤其他訓練的一支騎兵,十分善於衝鋒,非常能打硬仗。
燕國東部地區被王廖攪得亂成一團,莫良虎早就有心會一會這位神秘的渡遼將軍,順便把令疵塞的防守再加固一下。
莫良虎率軍殺來之時,正是風飛矢進攻令疵的關鍵時刻。而此刻王廖也沒閑著,自身率軍在外圍為風飛矢打掩護,阻擊來犯之敵,以便讓風飛矢放心地攻打令疵塞。
王廖撒出的斥候,通過望遠鏡早早地就發現了莫良虎大軍來襲。
王廖為了給風飛矢爭取時間,放棄了之前的機動作戰,決定拿出壓箱底的本事,結合地形地勢,打一場伏擊戰,硬扛一下莫良虎。
王廖的“果騮軍”,分為輕騎兵和重騎兵兩大兵種,重騎兵名曰“移山騎”,輕騎兵名曰“驅羊馬”。
王廖尋找到一處丘陵地帶,堪堪能夠隱藏埋伏,又不至於不方便騎兵行動,將“移山騎”隱藏了起來。
然後派出“驅羊馬”,迎著莫良虎所來的方向,不斷進行側擊騷擾。
莫良虎此次前來,帶領五千東胡騎兵,還有兩萬燕偽軍步卒。大隊浩浩蕩蕩,氣勢非凡。
王廖此戰的目的,主要是要消滅五千東胡騎兵,至於那兩萬偽軍,能夠跪東胡,也能夠跪漢軍,一群沒有了國家的人,根本沒有死戰之誌。
“驅羊馬”唿嘯而來,不斷向著偽軍挑釁襲擊,在騎兵來如風去如影的騷擾麵前,偽軍既沒有好辦法,更沒有鬥誌。一時陣形大亂,真的就如一群被驅趕的弱羊一般。
莫良虎大怒,立即下令東胡騎兵四下出擊。
“驅羊馬”一見東胡兵出擊,掉頭就跑,而且還分散跑,追著追著就沒影了,東胡人一肚子氣無處撒。
如此反複三次,終於成功激怒了莫良虎,他親自出馬,帶領親衛兩千騎,甩開大隊,風馳電掣般地追擊驅羊馬。
果騮馬衝刺速度不快,但好在耐力超群。東胡馬每衝刺一次,就需要休息或者換馬,而果騮馬可以一直跑。
“驅羊馬”不可避免造成一定傷亡,但也更吸引了莫良虎的好勝欲,一個勁地追了下來,直到跑進了王廖早已設好的伏擊圈。
王廖長劍一揮:“移山騎,出擊!”
“移山騎”每三騎為一組,用皮索勾連在一起;每三百人為一隊,共十隊三千人,是精銳中的精銳。
“移山騎”挑選果騮馬中負重最強、耐力最持久的良駒,以精糧飼養。人馬皆披雙重精鐵重甲,長索相連,同進同退,所過之處,碾壓一切,就好像一座大山在移動。
莫良虎衝入一處丘陵盆地之間,驀然發現後方入口處迅速被敵軍堵上了。
莫良虎輕蔑地一笑,就這種丘陵地帶,根本攔不住東胡騎手。
他馬鞭一指東側緩坡:“駕!”帶頭就向那邊衝去。
突然,土梁之上露出一線鮮豔的紅色,如同一排排鮮花正在迅猛地成長。
莫良虎“籲”了一聲,立即勒住了馬頭。驚訝地望著這奇異的現象,座下的馬匹不住地在原地轉圈,發出長長的嘶鳴,仿佛在害怕什麽似的。
紅色之後,是一排黑色,如同地上的土壤拱起來一般。再後來,莫良虎看清楚了,是一排排頭戴黑色兜鍪的腦袋,正在緩緩升起。
兜鍪之上飄拂著鮮豔的紅纓,如同怒放在冬日裏的花朵,格外嬌豔。
腦袋不斷升高、露出一個人形,接著馬頭出現,一排排整齊劃一、步調一致的騎兵,人馬披甲,蹄聲隆隆,最終出現在緩坡之上,以一種不變的速度向他移動過來。
莫良虎大驚,掉馬欲走,才發現四處山坡之上,都出現了同樣的隊伍。
黑色的具甲騎兵,排著整整齊齊的隊形,踏著震天動地的步調,從不同的方向,排山倒海般地碾壓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