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3章 儒亂中山
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 作者:封少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漢王接見了降將宋豐,一番撫慰之後,令宋豐徹底歸心,成為漢國一名偏將,歸征東將軍聶政領導。
漢王下令易十七立即率領一軍南下,打著“抗胡救燕”的旗號,向中山國借道而過,迅速突入燕國。
進入燕國之後,首先攻占燕下都武陽城,然後迴師從背麵攻擊山中阻擋大軍東進的險塞,徹底打通飛狐道,再由聶政率領主力東進。
宋豐經營鴻之塞多年,立即起身告辭,準備給易十七當帶路黨去。
漢王叫住了宋豐,道出了自己胸中的疑問:“宋將軍,中山人彪悍,號稱千乘之國,朝公子焉何敢於虎視中山,朕實不解,請將軍為朕解惑!”
宋豐規規矩矩地答道:“啟稟我王,中山桓公複國之後,與中山成公兩代君主,確實勵精圖治,國力大盛。”
“今中山之主名厝,繼位以來,信任儒家,重用儒生,強調忠、孝、仁、禮、信,服務日趨華麗,武備日漸荒怠,戰士怠於行陣、農夫惰於田。頹勢漸顯,故朝公子欲有所圖。”
宋豐雙手奉上近來收集的一些中山國的資料,供漢王研判形勢所用。
漢王翻開一看,哇!沒想到中山國的文字如此優美,字體修長秀麗,勻稱流美,素雅明快,堪稱戰國最美古文字。
不過,在大爭之世,一個國家醉心於文字改革,強調書寫之美,估計也沒有什麽心思花在爭雄上。
難道是呂進、狐哀在中山國搞什麽麻痹戰術?
於是漢王問道:“聞聽中山文有呂進,武有狐哀,皆賢人也,焉何至此?”
宋豐道:“王上所知稍遲矣。今呂進雖居太傅,卻無實權;狐哀更被貶至左人為守。當今朝中當政者,國相司馬熹,客卿孟軻。”
俱酒吃了一驚,沒想到中山國發生了這麽大的變化,呂進和狐哀已經失勢,而孟子竟然成了中山國和客卿!
一輩子講究“仁政”,總夢想著“複禮”的孟軻執掌中山,用儒家思想那一套來應對這個爭霸的世界,根本就是庸醫治病,藥不對症,中山不死都不行!
送走了宋豐,漢王臉色嚴肅地對聶政和懷木道:“錦衣衛對中山情報不夠重視啊!中山國出現這麽多變數,朕竟然不知。傳令鄧陵子,加速對中山國的布局,要視中山如視天下諸侯,不可偏廢。”
易十七率軍穿過鴻之塞,突然出現在中山國境內,渾不設防的中山邊邑一片慌亂。
易十七嚴格執行漢軍的軍紀,隻言漢軍至此是為了北上抗胡,對沿途軍民秋毫無犯,然後又迅速折頭北上,越過防守稀鬆的燕長城,再次折入了燕國境內。
漢軍神龍見首不見尾,在中山中虛晃一槍,倏忽不見,令中山國上上下下驚愕不已。
被邊緣化了的呂進和狐哀,此前根據漢王的命令,專心潛服,等待王師。今天聞聽漢軍突然過境,皆是驚喜。但又不明就裏,遂通過專門管道向漢國方麵探聽消息。
受當今中山國君重視的國相司馬熹是一位庸才,對上溜須拍馬,對下排斥異己,是個妥妥的內鬥高手。但中山君主很喜歡他,封之為藍諸君。
中山國大臣季辛也與司馬熹不和,司馬熹知道季辛和爰騫有仇,就暗中派殺手殺死爰騫,然後嫁禍給季辛。中山國君認為是季辛所為,便將季辛誅滅,司馬熹一下子除掉了兩個潛在對手。
中山君主的兩個妃子——陰姬和江姬爭奪後位,陰姬的父親求司馬熹幫忙。
司馬熹在出使趙國的時候,故意誇獎陰姬美貌,成功吸引了趙國國君的興趣,欲求陰姬。
司馬熹迴到中山後,告訴中山國君:趙侯惦記你的女人呢!
中山國君非常憤怒,又惹不起趙國,就向司馬熹問一個兩全之策。司馬熹說:“立陰姬為後,以絕趙王之意。”就這樣,幫助陰姬登上了後位。
孟軻入中山之後,更是奇葩,他主張中山國君要重用儒生士人,中山之君聽之,親自到窮閭陋巷去拜訪儒生。這樣一來,整個中山國都開始學儒,耕者惰而戰士懦。
司馬熹與孟軻一拍即合,他們主張中山國是一個仁義之國,熱愛和平,應該裁撤軍隊,節省軍資,發展生產,讓軍隊的武夫們都迴來種田。
中山國君聽從了他們的建議,一下子裁撤了一半左右的軍隊,許多能征善戰武將和老兵,都被裁撤了。中山國此舉,不啻自廢武功,儒家成功地將中山國忽悠瘸了!
同時,又以文人治國為由,將一批不學無術,紙上談兵之輩納入朝中。司馬熹則趁機大肆收受賄賂,使中山朝堂充斥著投機取巧之輩,舉國國力大衰。
孟軻以為自己找到了施展拳腳的樂土,其實他不過是司馬熹把持朝政的傀儡而已。
呂進和狐哀,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邊緣化的。
漢軍這麽大搖大擺地過境中山,國人議論紛紛。消息傳到中山國都城靈壽,中山國君問計於司馬熹和孟軻。
司馬熹見漢軍沒有攻掠中山之地,自己的相權也比較穩固,隻想埋起頭來做一隻鴕鳥,於是大言不慚地道:
“漢軍所過之處,皆窮鄉僻壤,於國無礙。待臣派一行人,責問漢侯,命其向王上致歉!
孟軻的主張則更奇葩:“昔者夷狄入侵,齊桓公‘尊王攘夷’,遂成天下霸主。今東胡禍亂燕國,君上自當發兵北上,驅逐夷狄,光複燕國。如此必可為天下諸侯所景仰。如此大功,豈容漢人獨占?”
漢王下令易十七立即率領一軍南下,打著“抗胡救燕”的旗號,向中山國借道而過,迅速突入燕國。
進入燕國之後,首先攻占燕下都武陽城,然後迴師從背麵攻擊山中阻擋大軍東進的險塞,徹底打通飛狐道,再由聶政率領主力東進。
宋豐經營鴻之塞多年,立即起身告辭,準備給易十七當帶路黨去。
漢王叫住了宋豐,道出了自己胸中的疑問:“宋將軍,中山人彪悍,號稱千乘之國,朝公子焉何敢於虎視中山,朕實不解,請將軍為朕解惑!”
宋豐規規矩矩地答道:“啟稟我王,中山桓公複國之後,與中山成公兩代君主,確實勵精圖治,國力大盛。”
“今中山之主名厝,繼位以來,信任儒家,重用儒生,強調忠、孝、仁、禮、信,服務日趨華麗,武備日漸荒怠,戰士怠於行陣、農夫惰於田。頹勢漸顯,故朝公子欲有所圖。”
宋豐雙手奉上近來收集的一些中山國的資料,供漢王研判形勢所用。
漢王翻開一看,哇!沒想到中山國的文字如此優美,字體修長秀麗,勻稱流美,素雅明快,堪稱戰國最美古文字。
不過,在大爭之世,一個國家醉心於文字改革,強調書寫之美,估計也沒有什麽心思花在爭雄上。
難道是呂進、狐哀在中山國搞什麽麻痹戰術?
於是漢王問道:“聞聽中山文有呂進,武有狐哀,皆賢人也,焉何至此?”
宋豐道:“王上所知稍遲矣。今呂進雖居太傅,卻無實權;狐哀更被貶至左人為守。當今朝中當政者,國相司馬熹,客卿孟軻。”
俱酒吃了一驚,沒想到中山國發生了這麽大的變化,呂進和狐哀已經失勢,而孟子竟然成了中山國和客卿!
一輩子講究“仁政”,總夢想著“複禮”的孟軻執掌中山,用儒家思想那一套來應對這個爭霸的世界,根本就是庸醫治病,藥不對症,中山不死都不行!
送走了宋豐,漢王臉色嚴肅地對聶政和懷木道:“錦衣衛對中山情報不夠重視啊!中山國出現這麽多變數,朕竟然不知。傳令鄧陵子,加速對中山國的布局,要視中山如視天下諸侯,不可偏廢。”
易十七率軍穿過鴻之塞,突然出現在中山國境內,渾不設防的中山邊邑一片慌亂。
易十七嚴格執行漢軍的軍紀,隻言漢軍至此是為了北上抗胡,對沿途軍民秋毫無犯,然後又迅速折頭北上,越過防守稀鬆的燕長城,再次折入了燕國境內。
漢軍神龍見首不見尾,在中山中虛晃一槍,倏忽不見,令中山國上上下下驚愕不已。
被邊緣化了的呂進和狐哀,此前根據漢王的命令,專心潛服,等待王師。今天聞聽漢軍突然過境,皆是驚喜。但又不明就裏,遂通過專門管道向漢國方麵探聽消息。
受當今中山國君重視的國相司馬熹是一位庸才,對上溜須拍馬,對下排斥異己,是個妥妥的內鬥高手。但中山君主很喜歡他,封之為藍諸君。
中山國大臣季辛也與司馬熹不和,司馬熹知道季辛和爰騫有仇,就暗中派殺手殺死爰騫,然後嫁禍給季辛。中山國君認為是季辛所為,便將季辛誅滅,司馬熹一下子除掉了兩個潛在對手。
中山君主的兩個妃子——陰姬和江姬爭奪後位,陰姬的父親求司馬熹幫忙。
司馬熹在出使趙國的時候,故意誇獎陰姬美貌,成功吸引了趙國國君的興趣,欲求陰姬。
司馬熹迴到中山後,告訴中山國君:趙侯惦記你的女人呢!
中山國君非常憤怒,又惹不起趙國,就向司馬熹問一個兩全之策。司馬熹說:“立陰姬為後,以絕趙王之意。”就這樣,幫助陰姬登上了後位。
孟軻入中山之後,更是奇葩,他主張中山國君要重用儒生士人,中山之君聽之,親自到窮閭陋巷去拜訪儒生。這樣一來,整個中山國都開始學儒,耕者惰而戰士懦。
司馬熹與孟軻一拍即合,他們主張中山國是一個仁義之國,熱愛和平,應該裁撤軍隊,節省軍資,發展生產,讓軍隊的武夫們都迴來種田。
中山國君聽從了他們的建議,一下子裁撤了一半左右的軍隊,許多能征善戰武將和老兵,都被裁撤了。中山國此舉,不啻自廢武功,儒家成功地將中山國忽悠瘸了!
同時,又以文人治國為由,將一批不學無術,紙上談兵之輩納入朝中。司馬熹則趁機大肆收受賄賂,使中山朝堂充斥著投機取巧之輩,舉國國力大衰。
孟軻以為自己找到了施展拳腳的樂土,其實他不過是司馬熹把持朝政的傀儡而已。
呂進和狐哀,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邊緣化的。
漢軍這麽大搖大擺地過境中山,國人議論紛紛。消息傳到中山國都城靈壽,中山國君問計於司馬熹和孟軻。
司馬熹見漢軍沒有攻掠中山之地,自己的相權也比較穩固,隻想埋起頭來做一隻鴕鳥,於是大言不慚地道:
“漢軍所過之處,皆窮鄉僻壤,於國無礙。待臣派一行人,責問漢侯,命其向王上致歉!
孟軻的主張則更奇葩:“昔者夷狄入侵,齊桓公‘尊王攘夷’,遂成天下霸主。今東胡禍亂燕國,君上自當發兵北上,驅逐夷狄,光複燕國。如此必可為天下諸侯所景仰。如此大功,豈容漢人獨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