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8章 生死抉擇
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 作者:封少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戰國這個弱肉強食的年代,任何一個小小的傷口,其血腥味都會引來嗜血的諸侯。
像趙國三分這種傷及動脈的大傷,沒有一個諸侯不心生貪念。即使漢王俱酒不動手,也會有別的諸侯或勢力動手。
所以漢王的決定是絕對偉大的、絕對是正確的、絕對是英明的!
(地盤越來越大,勢力越來越強,隊伍不好帶啊,所以個人崇拜必須加加碼。)
身處代地的北趙小政權,作為一個體量較小的戰國小卡拉米,同樣被周邊的勢力所覬覦,其中包括:經常抽冷子咬鄰國一口的燕國,還有習慣於“零元購”的遊牧民族東胡。
漢軍上次北伐之戰,滅掉崛起勢頭正盛的匈奴,吞下奄奄一息的林胡,設立了五原、北地諸郡,成為西部草原上新霸主。
在遼東,前往朝鮮半島“打穀草”的林胡大軍被王廖設伏殲滅,王廖又趁機橫掃遼東八百裏。
至此,東胡東、西雙向生存空間都受到了壓縮,活得非常難受!
正在此時,中原大亂導致趙國三分,以往強勢的趙國變成了代地小政權。特別是兩趙相爭之後,東胡王偵察到機會難得,於是親率大軍南下,意圖趁亂襲取代地。
東胡王以其治下的襜襤(chānlán)部為先鋒,猛攻趙國設在邊界上的武州塞。
武州塞就是一座邊地土城,比烽火台大不了多少。襜襤部人多勢眾,悍不畏死,進攻猛烈,武州塞抵擋不住,立即施放狼煙示警。
北趙高柳城的趙軍三千騎聞警而動,由守將仇鎮帶領,立即支援武州塞。
襜襤人見狀立即作鳥獸散,這是胡人作戰的一貫方法,他們一邊調頭,還一邊轉身向後射箭。
這個動作稱為“抹秋”,別說是在沒有馬鐙的戰國,即使是馬鐙普及之後,向後方射箭的“抹秋”都是高難度動作。
趙軍和襜襤人多次交鋒,一般都是小股部隊,每次都是趙軍出擊,襜襤人就撤退。
這次襜襤人不同,他們逃一陣,就會折迴來再挑釁一陣;然後再次逃跑,再次折迴。反反複複,來來迴迴成功將趙軍惹毛了。
仇鎮瞪著血紅的眼珠子,決心給襜襤人一點教訓嚐嚐,遂撒開馬蹄奮力追趕。
仇鎮馬快騎術好,一邊縱馬狂奔,一邊頻頻發箭,一口氣幹翻了六七騎襜襤騎手,一時心情大好,更加發力狂奔。
襜襤人四散奔逃,衝下一個緩坡之後,立刻紮入一片草叢之中,突然間身形全無。
仇鎮率軍猛追,當他衝入一人高的草叢之中時,一種軍人的第六感突然湧上心頭:不對勁。
仇鎮高舉右手,全軍立即勒馬停疆,停止追擊。
他側耳傾聽,茫茫草原上惟餘唿唿風聲,野草搖曳的沙沙聲,還有戰馬的鼻息和偶爾的幾聲嘶鳴。
仇鎮一凜,果斷下令:“後隊作前隊,前軍作後隊,迴軍!”
當仇鎮重迴緩坡之上時,頓時驚呆了!
趙軍的歸路方向,不知從哪裏冒出密密麻麻的胡騎,遠遠望去,連綿成一線,組成半圓形的包圍圈。
中間一杆虎頭大纛,下方參差披拂地懸掛著九條白色的犛牛尾巴。
九旄大纛!
仇鎮倒吸了一口冷氣,九旄大纛是東胡王的象征,由此可見,襜襤部不過是東胡王撒出的誘兵,自己中埋伏啦!
如今,歸路被堵,敵眾我寡,眼見得是迴不去了;返身向草原深處奔跑,更是死無葬身之地。
東胡人不用進攻,在缺糧少衣的情況下,嚴酷的自然條件,也能將這三千人給折磨死。
東胡王命人傳話:隻要投降,便可保命!
仇鎮咬著後槽牙悄悄問身邊親衛:“統計全軍可用箭矢!”
一會兒,統計結果上來,人均不足三十支,仇鎮的汗一下子就冒出來了!
趙軍騎兵,一次出擊,每騎攜箭百支,更多了箭的重量會影響騎速,這是一個剛剛好的量。
趙軍與東胡人交戰,因為東胡人的機動性特別強,所以趙軍往往需要適當前突一定距離。
根據以往的作戰經驗,在每次進攻中,要留出三分之一的箭矢,來保證順利返迴駐地。
但今天趙軍打得太嗨了,既沒有發現周邊林胡大軍的伏擊圈,也沒有留意自己的箭矢量。
這意味著,這支孤軍深入的騎兵,武器用量已不足以支持他們突出重圍。
仇鎮召集旗下三位校尉商議:“今,我軍深涉險地,三麵被圍,歸途已阻,二三子請為我謀。”
三名校尉衝鋒陷陣是一把好手,論謀略則略遜一籌,特別是在這種陷入死地的情況下,更是一籌莫展。
隻是一個勁地說道:“將軍,但有軍令,屬下莫敢不從!”
仇鎮道:“我有三策,諸君聽來。”
“投降東胡,自此披發左衽,斷發文身,居於腥膻之地,娶胡女,生胡兒,言胡語,歌胡曲。此其一也!”
三位校尉誰都不吭聲,投降東胡,他們心理上很難接受,也不敢想象投降之後的生活。
況且這麽點兵馬,身處異族,還是待宰羔羊啊,說不定哪天就被東胡人給滅了。
眼見眾人皆不作聲,仇鎮繼續道:“軍分為三,兩隊死戰,一隊突圍,使我代騎不至於全軍覆沒,為代騎留下火種。此其二也。”
以仇鎮的判斷,兩千人馬死戰,或可撕破東胡軍防線的一個口子,能夠掩護三分之一的軍隊逃出生天。
但,這是一個兩難題,選擇了擔當掩護部隊,就意味著要獻出自己的生命,掩護同伴突圍。
盡管代騎訓練有素,但在缺乏信仰支撐的軍隊中,大家都是有私心的。
一位校尉悶聲悶氣地問:“三千軍馬,誰命當死?誰命當生?”
仇鎮道:“仇某無能,累及全軍,我自當死戰,絕不戀生。”
他左右環視,眾人皆低頭不語。你要找死,可不一定大家都想找死!
仇鎮道:“且聽我第三策。東胡圍我三麵,網開西隅,無非逼我軍深入不毛,自尋死路耳!”
一名校尉插嘴道:“將軍,我軍貿然出擊,全軍未載餘糧,隻可供一日行軍所用……”言外之意,此路不通!
仇鎮深吸一口氣道:“戀生畏死,人之常情。諸君既不願死,則必投他國。為今之計,不投胡,則投漢!”
像趙國三分這種傷及動脈的大傷,沒有一個諸侯不心生貪念。即使漢王俱酒不動手,也會有別的諸侯或勢力動手。
所以漢王的決定是絕對偉大的、絕對是正確的、絕對是英明的!
(地盤越來越大,勢力越來越強,隊伍不好帶啊,所以個人崇拜必須加加碼。)
身處代地的北趙小政權,作為一個體量較小的戰國小卡拉米,同樣被周邊的勢力所覬覦,其中包括:經常抽冷子咬鄰國一口的燕國,還有習慣於“零元購”的遊牧民族東胡。
漢軍上次北伐之戰,滅掉崛起勢頭正盛的匈奴,吞下奄奄一息的林胡,設立了五原、北地諸郡,成為西部草原上新霸主。
在遼東,前往朝鮮半島“打穀草”的林胡大軍被王廖設伏殲滅,王廖又趁機橫掃遼東八百裏。
至此,東胡東、西雙向生存空間都受到了壓縮,活得非常難受!
正在此時,中原大亂導致趙國三分,以往強勢的趙國變成了代地小政權。特別是兩趙相爭之後,東胡王偵察到機會難得,於是親率大軍南下,意圖趁亂襲取代地。
東胡王以其治下的襜襤(chānlán)部為先鋒,猛攻趙國設在邊界上的武州塞。
武州塞就是一座邊地土城,比烽火台大不了多少。襜襤部人多勢眾,悍不畏死,進攻猛烈,武州塞抵擋不住,立即施放狼煙示警。
北趙高柳城的趙軍三千騎聞警而動,由守將仇鎮帶領,立即支援武州塞。
襜襤人見狀立即作鳥獸散,這是胡人作戰的一貫方法,他們一邊調頭,還一邊轉身向後射箭。
這個動作稱為“抹秋”,別說是在沒有馬鐙的戰國,即使是馬鐙普及之後,向後方射箭的“抹秋”都是高難度動作。
趙軍和襜襤人多次交鋒,一般都是小股部隊,每次都是趙軍出擊,襜襤人就撤退。
這次襜襤人不同,他們逃一陣,就會折迴來再挑釁一陣;然後再次逃跑,再次折迴。反反複複,來來迴迴成功將趙軍惹毛了。
仇鎮瞪著血紅的眼珠子,決心給襜襤人一點教訓嚐嚐,遂撒開馬蹄奮力追趕。
仇鎮馬快騎術好,一邊縱馬狂奔,一邊頻頻發箭,一口氣幹翻了六七騎襜襤騎手,一時心情大好,更加發力狂奔。
襜襤人四散奔逃,衝下一個緩坡之後,立刻紮入一片草叢之中,突然間身形全無。
仇鎮率軍猛追,當他衝入一人高的草叢之中時,一種軍人的第六感突然湧上心頭:不對勁。
仇鎮高舉右手,全軍立即勒馬停疆,停止追擊。
他側耳傾聽,茫茫草原上惟餘唿唿風聲,野草搖曳的沙沙聲,還有戰馬的鼻息和偶爾的幾聲嘶鳴。
仇鎮一凜,果斷下令:“後隊作前隊,前軍作後隊,迴軍!”
當仇鎮重迴緩坡之上時,頓時驚呆了!
趙軍的歸路方向,不知從哪裏冒出密密麻麻的胡騎,遠遠望去,連綿成一線,組成半圓形的包圍圈。
中間一杆虎頭大纛,下方參差披拂地懸掛著九條白色的犛牛尾巴。
九旄大纛!
仇鎮倒吸了一口冷氣,九旄大纛是東胡王的象征,由此可見,襜襤部不過是東胡王撒出的誘兵,自己中埋伏啦!
如今,歸路被堵,敵眾我寡,眼見得是迴不去了;返身向草原深處奔跑,更是死無葬身之地。
東胡人不用進攻,在缺糧少衣的情況下,嚴酷的自然條件,也能將這三千人給折磨死。
東胡王命人傳話:隻要投降,便可保命!
仇鎮咬著後槽牙悄悄問身邊親衛:“統計全軍可用箭矢!”
一會兒,統計結果上來,人均不足三十支,仇鎮的汗一下子就冒出來了!
趙軍騎兵,一次出擊,每騎攜箭百支,更多了箭的重量會影響騎速,這是一個剛剛好的量。
趙軍與東胡人交戰,因為東胡人的機動性特別強,所以趙軍往往需要適當前突一定距離。
根據以往的作戰經驗,在每次進攻中,要留出三分之一的箭矢,來保證順利返迴駐地。
但今天趙軍打得太嗨了,既沒有發現周邊林胡大軍的伏擊圈,也沒有留意自己的箭矢量。
這意味著,這支孤軍深入的騎兵,武器用量已不足以支持他們突出重圍。
仇鎮召集旗下三位校尉商議:“今,我軍深涉險地,三麵被圍,歸途已阻,二三子請為我謀。”
三名校尉衝鋒陷陣是一把好手,論謀略則略遜一籌,特別是在這種陷入死地的情況下,更是一籌莫展。
隻是一個勁地說道:“將軍,但有軍令,屬下莫敢不從!”
仇鎮道:“我有三策,諸君聽來。”
“投降東胡,自此披發左衽,斷發文身,居於腥膻之地,娶胡女,生胡兒,言胡語,歌胡曲。此其一也!”
三位校尉誰都不吭聲,投降東胡,他們心理上很難接受,也不敢想象投降之後的生活。
況且這麽點兵馬,身處異族,還是待宰羔羊啊,說不定哪天就被東胡人給滅了。
眼見眾人皆不作聲,仇鎮繼續道:“軍分為三,兩隊死戰,一隊突圍,使我代騎不至於全軍覆沒,為代騎留下火種。此其二也。”
以仇鎮的判斷,兩千人馬死戰,或可撕破東胡軍防線的一個口子,能夠掩護三分之一的軍隊逃出生天。
但,這是一個兩難題,選擇了擔當掩護部隊,就意味著要獻出自己的生命,掩護同伴突圍。
盡管代騎訓練有素,但在缺乏信仰支撐的軍隊中,大家都是有私心的。
一位校尉悶聲悶氣地問:“三千軍馬,誰命當死?誰命當生?”
仇鎮道:“仇某無能,累及全軍,我自當死戰,絕不戀生。”
他左右環視,眾人皆低頭不語。你要找死,可不一定大家都想找死!
仇鎮道:“且聽我第三策。東胡圍我三麵,網開西隅,無非逼我軍深入不毛,自尋死路耳!”
一名校尉插嘴道:“將軍,我軍貿然出擊,全軍未載餘糧,隻可供一日行軍所用……”言外之意,此路不通!
仇鎮深吸一口氣道:“戀生畏死,人之常情。諸君既不願死,則必投他國。為今之計,不投胡,則投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