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7章 控製要塞
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 作者:封少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吳起對段喜體現出來的偏執與愚忠,心生歎息。最開始,誰還不是想做個忠臣?
對於大九的提議,吳起淡淡地迴絕了:“此地已是死棋,我延安軍俱皆精壯,不可死於無謂之爭。”
“大九,率軍迅速南下,搶占桃林之塞、控製崤函之險!”
“靖家孚,率軍占據華山,接管鄭所之塞,防止公子昂迴軍!”
二將雙雙拱手,領命欲去。
“慢,讓魏申再寫幾道手令,能不戰而屈人之兵,最為上者。如有負隅頑抗者,盡滅之!”
“屬下領命!”
桃林之塞,是黃河拐彎處以南,秦嶺餘脈以北、函穀關以西、華山以東的一段險要地段的總稱。
函穀關就建在桃林之塞的東出口處,函穀關繼續向東,便是崤山。
崤函古道,就是夾在它是中條山、黃河與秦嶺餘脈之間,連接關中與洛邑之間的一段狹長峽穀。它是連接關中與洛邑的唯一通道。
從概念上講,崤函古道更突出“道路”屬性,既包括深陷如函的函穀古道,也包括走出函穀關後前往洛邑的崤山古道。
從範疇上講,桃林之塞則是指以函穀關為核心而建立起來的一係列防禦體係,也就是今天河南省靈寶縣的範圍內。
桃林之塞和崤函古道,早年是虞國和虢國的地盤,晉國假途伐虢之後,這裏就為晉國所控製。
崤函通道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當年秦穆公派兵東出,偷襲鄭國。在返迴途中,被晉國設伏,全殲秦軍,俘虜三位統帥,便是曆史上著名的“崤之戰”。桃林之塞和崤函通道示意圖 晉國三分之後,這一戰略要地為魏國所繼承,隸屬於西河郡守管轄。
奪取西河,一定控製函穀關,這既是吳起的明確要求,更是漢王俱酒的既定之策。
函穀關在魏國手裏,顯然並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
因為函穀之險,主要是針對山東諸國的,而不是針對關中大地。山東諸國要想進入關中,千難萬難;但關中要想東出,則水到渠成。
晉國當年控製了桃林之塞和崤函通道,直接把秦國封死在了關中。秦穆公空有餘力而不得出,隻好掉頭向西,實施“霸西戎”戰略,也混成了秦秋五霸之一。
魏國接收晉國的衣缽之後,繼續實施這一戰略,將秦國的防線逼退到華山以西的鄭所之塞。
函穀關既然是魏國治下的“內關”,顯然就不會這麽重視了。
同理,魏國同時控製河東和河西之時,黃河是魏國的“內河”,對內關、內河,可能天下諸侯都不會重視吧。
大九率領軍隊進攻桃林之塞和函穀關,都沒遇到太大的阻擋。一者魏國長期對此地並不重視,二者有太子申的手令狐假虎威,三者延安軍裝備精良,戰鬥欲望灼熱如火。
另一方麵,靖家孚率軍控製了華山天險,並且直接拿下了早已形同虛設的秦國東大門——鄭所之塞。
至此,延安軍在吳起帶領下,以摧枯拉朽之勢,成功控製了除陰晉以外的所有西河郡。
至此,黃河由魏國內河變成了界河,函穀關也從此易主,死死卡在東西方通道之上,漢國對秦國形成了關門打狗之勢。
段喜固守在陰晉城中,連續數日,並沒有等來吳起的進攻。
固守一座必失之城,盡管段喜以及他從河東帶來的部隊有必死之心,但死亡久等不來,眾人的精神都繃緊到了極點。
吳起準備用給段喜上一堂生動的教育課,在絕對實力麵前,所謂的死忠不過隻是浮雲。
唐炮自出世以來,隻在巴蜀戰場發過威。由於巴蜀之地的山水阻隔性,並沒有造成傳播,即使有人將這段往事帶到了別的諸侯國,都不得其精髓,反而越傳越玄乎,給強勢崛起的漢國,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
這次,吳起完全控製了西河之地,隻剩下一座孤零零的陰晉城,正好是讓唐炮出來舒展會展筋骨的絕佳時機。
打造唐炮的工匠終於派上了用場,之前一路上城池都打得太順利了,唐炮營的工匠們始終沒有派上用武之地,今天,終於在陰晉碰上硬骨頭了。
在墨匠的改良之下,唐炮的製作已經標準化了,木材的長短、粗細,結構的配比、組合,繩索的強度、延展性,石彈的重量與射擊距離,都有了一整套完整的數據與圖紙。
一些關鍵的部位,比如滑輪、齒輪、絞盤等,還實現了金屬化、一體化生產,隨軍攜帶,適時裝配即可。
這樣一來,剩下的工作就主要是木工的活了,打造唐炮的效率和速度大大提高。
次日一早,三架龐然大物出現在了陰晉城下。
這些天來,天天精神高度緊張,已經出現精神幻覺的段喜急忙爬上城頭,瞪著一雙血紅的眼珠子,盯著這三個怪物出神。
看到身邊的士卒都露出了驚恐之色,段喜故作輕鬆地道:“木頭架子,如此而已,待彼靠近,以火攻之,必破!”
段喜顯然把唐炮當成了巢車一類的攻城武器,他下令準備好油脂火箭,準備在唐炮靠近城牆之時,亂箭齊發,將其付之一炬。
負責發射的唐炮營炮手,都是出自墨匠堂的計算高手,這是俱酒當年廣開義學而培養出來的第一批學生。
這些學生從小信仰墨家,接受的是新式的教育,尤其在數學計算等方麵是開創性的,在畸重文科教育的古代,這些人的出現,如同滿天繁星,給漢國的戰力和生產力帶來了質的飛躍。
一名炮手不斷地計算著遠近高低,另一名用巨大的秤杆在一塊一塊地為石彈稱重,一切的一切,隻為唐炮首秀能夠一擊而中,而不是像早期唐炮那樣,沒個準頭!
萬事俱備,炮手小步跑到吳起麵前:“武安君,可以了!”
吳起點了點頭:“嗯哼!開炮!!!”
對於大九的提議,吳起淡淡地迴絕了:“此地已是死棋,我延安軍俱皆精壯,不可死於無謂之爭。”
“大九,率軍迅速南下,搶占桃林之塞、控製崤函之險!”
“靖家孚,率軍占據華山,接管鄭所之塞,防止公子昂迴軍!”
二將雙雙拱手,領命欲去。
“慢,讓魏申再寫幾道手令,能不戰而屈人之兵,最為上者。如有負隅頑抗者,盡滅之!”
“屬下領命!”
桃林之塞,是黃河拐彎處以南,秦嶺餘脈以北、函穀關以西、華山以東的一段險要地段的總稱。
函穀關就建在桃林之塞的東出口處,函穀關繼續向東,便是崤山。
崤函古道,就是夾在它是中條山、黃河與秦嶺餘脈之間,連接關中與洛邑之間的一段狹長峽穀。它是連接關中與洛邑的唯一通道。
從概念上講,崤函古道更突出“道路”屬性,既包括深陷如函的函穀古道,也包括走出函穀關後前往洛邑的崤山古道。
從範疇上講,桃林之塞則是指以函穀關為核心而建立起來的一係列防禦體係,也就是今天河南省靈寶縣的範圍內。
桃林之塞和崤函古道,早年是虞國和虢國的地盤,晉國假途伐虢之後,這裏就為晉國所控製。
崤函通道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當年秦穆公派兵東出,偷襲鄭國。在返迴途中,被晉國設伏,全殲秦軍,俘虜三位統帥,便是曆史上著名的“崤之戰”。桃林之塞和崤函通道示意圖 晉國三分之後,這一戰略要地為魏國所繼承,隸屬於西河郡守管轄。
奪取西河,一定控製函穀關,這既是吳起的明確要求,更是漢王俱酒的既定之策。
函穀關在魏國手裏,顯然並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
因為函穀之險,主要是針對山東諸國的,而不是針對關中大地。山東諸國要想進入關中,千難萬難;但關中要想東出,則水到渠成。
晉國當年控製了桃林之塞和崤函通道,直接把秦國封死在了關中。秦穆公空有餘力而不得出,隻好掉頭向西,實施“霸西戎”戰略,也混成了秦秋五霸之一。
魏國接收晉國的衣缽之後,繼續實施這一戰略,將秦國的防線逼退到華山以西的鄭所之塞。
函穀關既然是魏國治下的“內關”,顯然就不會這麽重視了。
同理,魏國同時控製河東和河西之時,黃河是魏國的“內河”,對內關、內河,可能天下諸侯都不會重視吧。
大九率領軍隊進攻桃林之塞和函穀關,都沒遇到太大的阻擋。一者魏國長期對此地並不重視,二者有太子申的手令狐假虎威,三者延安軍裝備精良,戰鬥欲望灼熱如火。
另一方麵,靖家孚率軍控製了華山天險,並且直接拿下了早已形同虛設的秦國東大門——鄭所之塞。
至此,延安軍在吳起帶領下,以摧枯拉朽之勢,成功控製了除陰晉以外的所有西河郡。
至此,黃河由魏國內河變成了界河,函穀關也從此易主,死死卡在東西方通道之上,漢國對秦國形成了關門打狗之勢。
段喜固守在陰晉城中,連續數日,並沒有等來吳起的進攻。
固守一座必失之城,盡管段喜以及他從河東帶來的部隊有必死之心,但死亡久等不來,眾人的精神都繃緊到了極點。
吳起準備用給段喜上一堂生動的教育課,在絕對實力麵前,所謂的死忠不過隻是浮雲。
唐炮自出世以來,隻在巴蜀戰場發過威。由於巴蜀之地的山水阻隔性,並沒有造成傳播,即使有人將這段往事帶到了別的諸侯國,都不得其精髓,反而越傳越玄乎,給強勢崛起的漢國,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
這次,吳起完全控製了西河之地,隻剩下一座孤零零的陰晉城,正好是讓唐炮出來舒展會展筋骨的絕佳時機。
打造唐炮的工匠終於派上了用場,之前一路上城池都打得太順利了,唐炮營的工匠們始終沒有派上用武之地,今天,終於在陰晉碰上硬骨頭了。
在墨匠的改良之下,唐炮的製作已經標準化了,木材的長短、粗細,結構的配比、組合,繩索的強度、延展性,石彈的重量與射擊距離,都有了一整套完整的數據與圖紙。
一些關鍵的部位,比如滑輪、齒輪、絞盤等,還實現了金屬化、一體化生產,隨軍攜帶,適時裝配即可。
這樣一來,剩下的工作就主要是木工的活了,打造唐炮的效率和速度大大提高。
次日一早,三架龐然大物出現在了陰晉城下。
這些天來,天天精神高度緊張,已經出現精神幻覺的段喜急忙爬上城頭,瞪著一雙血紅的眼珠子,盯著這三個怪物出神。
看到身邊的士卒都露出了驚恐之色,段喜故作輕鬆地道:“木頭架子,如此而已,待彼靠近,以火攻之,必破!”
段喜顯然把唐炮當成了巢車一類的攻城武器,他下令準備好油脂火箭,準備在唐炮靠近城牆之時,亂箭齊發,將其付之一炬。
負責發射的唐炮營炮手,都是出自墨匠堂的計算高手,這是俱酒當年廣開義學而培養出來的第一批學生。
這些學生從小信仰墨家,接受的是新式的教育,尤其在數學計算等方麵是開創性的,在畸重文科教育的古代,這些人的出現,如同滿天繁星,給漢國的戰力和生產力帶來了質的飛躍。
一名炮手不斷地計算著遠近高低,另一名用巨大的秤杆在一塊一塊地為石彈稱重,一切的一切,隻為唐炮首秀能夠一擊而中,而不是像早期唐炮那樣,沒個準頭!
萬事俱備,炮手小步跑到吳起麵前:“武安君,可以了!”
吳起點了點頭:“嗯哼!開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