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8章 秘藏銅柱
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 作者:封少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秦國內戰的戰況、魏國公子昂的異動,均未能逃脫錦衣衛的線報。一隻隻信鴿衝天而起,消息迅速匯集到了成都,匯集到了漢王俱酒的案頭。
俱酒一看魏昂也開始蠢蠢欲動,莞爾一笑,果然戰國諸侯都不是省油的燈,“趁你病、要你命”堪稱戰國版的叢林法則。
不過這樣也好,魏昂的介入,給秦更添一份變數,仗這樣打,才過癮嘛!正好朕火中取栗,出兵關中!
俱酒立即頒下一係列王令,鯨吞秦國的大戰略徐徐鋪開,畢竟這是第一次吞並大國,絕對不可掉以輕心。
命令:武安君、大司馬吳起,率領上郡之“延安軍”,向秦國少梁、繁龐方向運動。
待魏昂之軍出擊秦國,立即揮師南下,奪取秦國的少梁、繁龐。橫掃整個西河郡,控製函穀關,封死關中。
俱酒在信中寫道:“朕當年曾目睹武安君西河之泣,今得歸矣!”吳起要迴到自己苦心經營的西河之地了。
命令:兵部尚書、征北將軍章蟜火速北上,會同身在南鄭的征東將軍聶政,身在綿諸的征西將軍兒良,待魏昂之軍進攻櫟陽,立即打出“抗魏援秦”的旗號,大舉進入關中。
兵力組成由常駐綿諸的“天水軍”,常駐南鄭的“天府軍”一部,同時動員白馬君介山恢組織白馬軍兩萬,共同參與戰鬥。
章蟜是秦人,對關中地理、人情、風物更加熟悉,以漢王妹夫、兵部尚書的身份指揮全軍,也是合情合理。
此戰,開國“四征”集齊了“三征”,隻剩淳於浩遠在越國。曾經為漢王江山奪得第一桶金的章蟜、兒良、聶政再次聚首,顯示出漢王對秦國的極端重視程度。
命令:鎮北將軍、朔方守端木伯禦,集結“朔方軍”南下,向義渠國方向機動。
侍秦國全麵開打,見機行事,以為“吊民伐罪、替秦複仇”的由頭,全麵、徹底、幹淨地滅掉義渠國。
********
岐山前線。
庶長嬴國和名將右主然也接到了櫟陽遭受攻擊的軍報,立即準備抽調一部分軍力東還,去營救君上,營救國都。
但細標、滿熊羆哪能讓他們如願?立即隔河架起投石機,猛攻涇水營壘。同時派出小股部隊悄悄渡過涇水,通過火葫蘆四處放火,營造出一副大軍西進的氛圍。
與此同時,盤踞雍城的菌改所部也沒閑著,趁兩軍交戰之機,兵出偏鋒,一舉攻下了郿邑,並在渭水沿岸大肆集結官、民船隻,擺出一副欲沿渭水東進櫟陽的架勢。
其實細標所部和菌改所部並不是聯盟,兩部甚至還互相提防。
但戰爭往往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細標主動對涇水之軍的進攻,給菌改突進創造了戰機,不打白不打,不要白不要嘛!
但庶長嬴國和右主然卻不這麽認為,他們更加堅定了對麵的兩軍已經聯合的判斷,越發不敢後撤。
右主然作為“善守”之將,非常懂得防守的策略,開一個小口子就會形成決堤,大軍退一步就會滿盤皆輸。
就這樣,涇水沿岸的秦軍主力被死死拖住,不敢,也不能迴援櫟陽。
********
櫟陽城下。
櫟陽守軍趁夜爬出城去,將義渠人堆起來的沙土堆連夜推平,不使其靠近城牆、形成坡道。
義渠左、右大將次日再次驅趕秦國百姓,組織己方馬隊,舉著盾牌、披著厚甲,繼續運土造坡,力爭要通過這種笨辦法,一舉拿下櫟陽。
城上的秦國守軍則是不遺餘力地通過箭射、石砸、火燒等方式,阻撓義渠人接近城池。
就這樣,白天義渠人堆到一定高度,晚上秦人就從城上溜下來,將土堆鏟平、推倒。
如此周而複始多日,義渠人開始泄氣了,有了退兵的打算。
公子虔不失時機地出現又畫出一張大餅:“義渠勇士果然名不虛傳,鑒於近日傷亡過大,虔一旦入城之後,願取府庫一半作為撫恤,並對左右兩位大將另有重謝。”
義渠左、右大將一聽立即又來了精神頭,這些死鬼的撫恤金那還不都是本將的?幹!
於是義渠人又瘋狂組織了數次對櫟陽城的進攻,由於擄掠的百姓都死光了,義渠人就自己衝鋒,造成了更大的傷亡。
義渠人所謂的八萬大軍,本來就是個虛數,五萬人是有的,剩下還有一些老弱殘兵湊數,就是喂喂馬、做做飯、扛扛東西之類的後勤人員,根本沒有戰鬥力。
經過連番鏖戰,義渠人死傷慘重,能戰者十去其四,戰鬥力嚴重受損。更重要的是義渠人的士氣低迷,無心再戰。
公子虔在這一段時間,也派出親信四處搜刮,召集舊部,網羅起一支三千人的隊伍,算是自己的親軍。
哪一次君位發生輪換,都少不了這樣一群“從龍之臣”,有太多的人想要賭一把,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公子虔冷眼旁觀,櫟陽守已經快到了箭盡糧絕的地步,義渠人的力量也被極大的削弱,他認為時機已到,該他出手了!
公子虔對左、右大將道:“兩位將軍連日攻城,身體乏累,虔願替將軍分憂,請借我五千義渠勇士,今日可破此城!”
義渠左、右大將警惕地道:“馬隊傷亡太大,不可再戰。”
公子虔笑道:“步卒可也!”
連日兵敗,心生厭倦,遂答應了公子虔的要求,撥付五千義渠步兵歸公子虔調度。
公子虔連夜召集親軍,部署攻城戰略。
“諸位,櫟陽城乃本公子當年親自督造,知其根底。東南角樓內側,埋有銅柱一十八根,此乃我當年為固守櫟陽,備下之後手,以備不時之需。明天,眾軍就從此處發起進攻!”
一位親信期期艾艾地望著公子虔:“公子,夯土之城尚不得破,東南角有銅柱相護,安得能進?”
公子虔哈哈大笑:“哈哈哈,打仗要動動腦子!世間最剛者,土石也。夫銅柱,以火焚之,則熔為湯汁矣。且十八銅柱相連,去其一,則整麵牆潰矣!”
笑畢,公子虔正色道:“欲熔銅柱,必得木炭。櫟陽鑄坊置於後山之中,儲存有大量木炭,今晚連夜運輸至城下,明日正式攻城!”
“公子高明!公子用兵如神!”眾人一陣恭維,群情激昂,仿佛櫟陽城唾手可得,功名利祿探囊取物一般。
公子虔借著這波士氣,對明天的進攻方案進行了嚴密分工。
俱酒一看魏昂也開始蠢蠢欲動,莞爾一笑,果然戰國諸侯都不是省油的燈,“趁你病、要你命”堪稱戰國版的叢林法則。
不過這樣也好,魏昂的介入,給秦更添一份變數,仗這樣打,才過癮嘛!正好朕火中取栗,出兵關中!
俱酒立即頒下一係列王令,鯨吞秦國的大戰略徐徐鋪開,畢竟這是第一次吞並大國,絕對不可掉以輕心。
命令:武安君、大司馬吳起,率領上郡之“延安軍”,向秦國少梁、繁龐方向運動。
待魏昂之軍出擊秦國,立即揮師南下,奪取秦國的少梁、繁龐。橫掃整個西河郡,控製函穀關,封死關中。
俱酒在信中寫道:“朕當年曾目睹武安君西河之泣,今得歸矣!”吳起要迴到自己苦心經營的西河之地了。
命令:兵部尚書、征北將軍章蟜火速北上,會同身在南鄭的征東將軍聶政,身在綿諸的征西將軍兒良,待魏昂之軍進攻櫟陽,立即打出“抗魏援秦”的旗號,大舉進入關中。
兵力組成由常駐綿諸的“天水軍”,常駐南鄭的“天府軍”一部,同時動員白馬君介山恢組織白馬軍兩萬,共同參與戰鬥。
章蟜是秦人,對關中地理、人情、風物更加熟悉,以漢王妹夫、兵部尚書的身份指揮全軍,也是合情合理。
此戰,開國“四征”集齊了“三征”,隻剩淳於浩遠在越國。曾經為漢王江山奪得第一桶金的章蟜、兒良、聶政再次聚首,顯示出漢王對秦國的極端重視程度。
命令:鎮北將軍、朔方守端木伯禦,集結“朔方軍”南下,向義渠國方向機動。
侍秦國全麵開打,見機行事,以為“吊民伐罪、替秦複仇”的由頭,全麵、徹底、幹淨地滅掉義渠國。
********
岐山前線。
庶長嬴國和名將右主然也接到了櫟陽遭受攻擊的軍報,立即準備抽調一部分軍力東還,去營救君上,營救國都。
但細標、滿熊羆哪能讓他們如願?立即隔河架起投石機,猛攻涇水營壘。同時派出小股部隊悄悄渡過涇水,通過火葫蘆四處放火,營造出一副大軍西進的氛圍。
與此同時,盤踞雍城的菌改所部也沒閑著,趁兩軍交戰之機,兵出偏鋒,一舉攻下了郿邑,並在渭水沿岸大肆集結官、民船隻,擺出一副欲沿渭水東進櫟陽的架勢。
其實細標所部和菌改所部並不是聯盟,兩部甚至還互相提防。
但戰爭往往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細標主動對涇水之軍的進攻,給菌改突進創造了戰機,不打白不打,不要白不要嘛!
但庶長嬴國和右主然卻不這麽認為,他們更加堅定了對麵的兩軍已經聯合的判斷,越發不敢後撤。
右主然作為“善守”之將,非常懂得防守的策略,開一個小口子就會形成決堤,大軍退一步就會滿盤皆輸。
就這樣,涇水沿岸的秦軍主力被死死拖住,不敢,也不能迴援櫟陽。
********
櫟陽城下。
櫟陽守軍趁夜爬出城去,將義渠人堆起來的沙土堆連夜推平,不使其靠近城牆、形成坡道。
義渠左、右大將次日再次驅趕秦國百姓,組織己方馬隊,舉著盾牌、披著厚甲,繼續運土造坡,力爭要通過這種笨辦法,一舉拿下櫟陽。
城上的秦國守軍則是不遺餘力地通過箭射、石砸、火燒等方式,阻撓義渠人接近城池。
就這樣,白天義渠人堆到一定高度,晚上秦人就從城上溜下來,將土堆鏟平、推倒。
如此周而複始多日,義渠人開始泄氣了,有了退兵的打算。
公子虔不失時機地出現又畫出一張大餅:“義渠勇士果然名不虛傳,鑒於近日傷亡過大,虔一旦入城之後,願取府庫一半作為撫恤,並對左右兩位大將另有重謝。”
義渠左、右大將一聽立即又來了精神頭,這些死鬼的撫恤金那還不都是本將的?幹!
於是義渠人又瘋狂組織了數次對櫟陽城的進攻,由於擄掠的百姓都死光了,義渠人就自己衝鋒,造成了更大的傷亡。
義渠人所謂的八萬大軍,本來就是個虛數,五萬人是有的,剩下還有一些老弱殘兵湊數,就是喂喂馬、做做飯、扛扛東西之類的後勤人員,根本沒有戰鬥力。
經過連番鏖戰,義渠人死傷慘重,能戰者十去其四,戰鬥力嚴重受損。更重要的是義渠人的士氣低迷,無心再戰。
公子虔在這一段時間,也派出親信四處搜刮,召集舊部,網羅起一支三千人的隊伍,算是自己的親軍。
哪一次君位發生輪換,都少不了這樣一群“從龍之臣”,有太多的人想要賭一把,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公子虔冷眼旁觀,櫟陽守已經快到了箭盡糧絕的地步,義渠人的力量也被極大的削弱,他認為時機已到,該他出手了!
公子虔對左、右大將道:“兩位將軍連日攻城,身體乏累,虔願替將軍分憂,請借我五千義渠勇士,今日可破此城!”
義渠左、右大將警惕地道:“馬隊傷亡太大,不可再戰。”
公子虔笑道:“步卒可也!”
連日兵敗,心生厭倦,遂答應了公子虔的要求,撥付五千義渠步兵歸公子虔調度。
公子虔連夜召集親軍,部署攻城戰略。
“諸位,櫟陽城乃本公子當年親自督造,知其根底。東南角樓內側,埋有銅柱一十八根,此乃我當年為固守櫟陽,備下之後手,以備不時之需。明天,眾軍就從此處發起進攻!”
一位親信期期艾艾地望著公子虔:“公子,夯土之城尚不得破,東南角有銅柱相護,安得能進?”
公子虔哈哈大笑:“哈哈哈,打仗要動動腦子!世間最剛者,土石也。夫銅柱,以火焚之,則熔為湯汁矣。且十八銅柱相連,去其一,則整麵牆潰矣!”
笑畢,公子虔正色道:“欲熔銅柱,必得木炭。櫟陽鑄坊置於後山之中,儲存有大量木炭,今晚連夜運輸至城下,明日正式攻城!”
“公子高明!公子用兵如神!”眾人一陣恭維,群情激昂,仿佛櫟陽城唾手可得,功名利祿探囊取物一般。
公子虔借著這波士氣,對明天的進攻方案進行了嚴密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