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0章 信任孫賓
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 作者:封少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憑借俱酒對吳起的信任,若是一些小型的戰役,吳起就自己做主了。比如當年俱酒經略朝鮮之時,吳起果斷出兵冉駹(máng),解決了巴蜀西側之憂。
但在當前,縱兵殺入千裏草原,是一次大的戰略性選擇,一旦開戰,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停歇的。
漢國大業,是一種戰略。戰略這種東西,是方向性的,是由君主來把控的。
如果俱酒此時的戰略目標瞄準的是中原諸夏,那麽對外圍就需要采取懷柔政策,就不敢把兵力全部撒到大草原上去。
如果俱酒此時的戰略目標是先外後內,靖清周邊,那麽針對中原的進攻就需要緩一緩,正好讓新生的騎兵到草原上去練練兵。
目前,漢侯身居於外,秦楚蠢蠢欲動,聯盟出現裂隙,匈奴又不失時機地出來攪局,俱酒覺得形勢陡然嚴峻,大有山雨欲來、大風滿樓之勢。
在當前形勢下,河南地的兵力如何使用,至關重要。
俱酒簡要將吳起的軍情說了一下,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不料,這次眾臣的意見居然出奇的一致,那就是聯合匈奴剿滅林胡。甚至有人提出,可以與匈奴結為盟友,或者收歸為我所用。
初聞俱酒很是吃驚,匈奴這種猛獸,安敢與虎謀皮,養虎傷身?
但後來一想就釋然了。這些臣屬,從來沒有聽過匈奴的名字,不了解匈奴在曆史上的恐怖。
反而,他們知道林胡人一直在襲擾邊境,現在有人願意聯手除掉林胡,何樂而不為呢?
俱酒始終對匈奴抱有高度的戒心,這個民族本性難改,野性難馴。
至於林胡,曆史上是被趙武靈王馴服了的,至少歸附了一部分。林胡與樓煩一起內附,成為趙國邊騎的重要組成部分。
思慮再三,俱酒決定再一次乾綱獨斷,命令吳起將“消滅匈奴,爭取林胡”定為戰略目標。
誓要鏟除匈奴這個中原王朝的最大威脅,這不是在為漢國計,而是為華夏計!
哪怕因此影響到中原的統一大業,也在所不惜。
俱酒覺得,匈奴現階段應該才剛剛萌芽,本著打孩子要趁早,提前消除隱患的目的,俱酒覺得應該以雷霆之勢,剿滅匈奴。
至於如何行事,交由吳起全權負責,相信兵家亞聖的名頭也不是蓋的。但是漢匈之戰一啟,俱酒就必須趕迴成都,甚至親往膚施城,坐鎮指揮。
此議已定,俱酒放下吳起的信件,正準備商議下一件事,卻突然看到信件背麵,寫有一行小字。
俱酒定睛一看,上寫著:“聞王上入齊,煩請派人關照一位故人。彼居於高密某處,薑姓老嫗。若斯人尚在,請遺以數金,從臣薪資中扣除;如斯人已沒,請代起焚香三炷。”
寥寥數語,令俱酒一頭霧水。不過吳起專門寫了,肯定這是一個他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人物。
這件事,俱酒記下了,就不與群臣商議。隨後派人專門去執行此事,替武安君了卻一樁心願便了。
接下來,眾人馬不停蹄地繼續討論下一樁要事,也就是魏越從安邑傳迴的加急信件。
從魏越的信中,俱酒知道了孫賓還是沒有逃脫曆史的慣性,不僅被龐涓拐帶到安邑去了,還造成了龐涓輕騎追殺漢侯、兩位墨家弟子被擒的嚴重後果。
盡管俱酒僥幸逃脫了龐涓的追捕,但這事想想就後怕,也證明鬼穀子對孫賓的判斷:未經打擊老天真!
以魏越之能,竟然救不出已齒和苦獲,可見龐涓這次謀劃之密、下手之狠、行事之嚴。事情再發展下去,孫賓逃不了變成孫臏的可能,墨家二子也是兇多吉少。
俱酒將魏越的信遞給孟勝:“孟師兄,此事如何處置為好?”
在別國都城搞事情,多少兵馬也用不上,還是依靠墨家來處理為上。
孟勝讀罷,氣往上湧。這些年來,諸侯對於墨家諸子,還是尊重有加的。像這種明目張膽地捕獲墨者的行為,並不多見,可見龐涓對墨家的敵視態度。
孟勝道:“王上,臣自請奔赴安邑,動用墨家精銳,哪怕了劫了安邑天牢,誓要救出兩位墨者,並安全帶出孫先生。”
俱酒不置可否,陷入沉思。
在當前的敘事環境下,漢國與墨家的關係,繼續保持著戰國常用做法。從表麵上看,這隻是“漢國君主采用了墨家學說”,墨學還有著其超脫的學術身份,在諸侯國也是相對安全的。
墨家這支力量,有著天下顯學的身份掩護,有著嚴密的地下組織,有著廣泛的民意支持,就像後世的地下黨一樣。
這樣一支力量,暫時必須小心保護,繼續潛伏下去,為將來的滅國行動充分引路人。
這也是俱酒雖然在墨家內部聲望日隆,但仍遲遲不願接手墨家钜子之位的原因。
在現階段,墨家不等於漢國,仍然保持著相對的獨立性,這種關係對未來有好處。
孟勝意氣用事,要去安邑劫法場,固然是要不得的。那樣會導致墨家在魏國、在三晉,甚至在中原諸國遭到大清洗,這樣一來,就得不償失了。
鄧陵子與已齒、苦獲同屬楚墨陣營,而且關係還挺好。一聽說兩位手足被龐涓擒獲,也是火冒三丈。
“王上,臣請安邑一行,梟龐涓之首,救兩位墨者。”
安邑的事情,突然間變得有些複雜了。俱酒跪坐久了,遂起身在屋內不斷踱步,一來活動一下關節,二來也思索如何破局。
思索片刻之後,俱酒突然道:“迴複魏越,安邑之事,煩請孫先生全權負責。”
場中眾人皆是一愣,沒想到俱酒做出這個決定。
因為魏越作為墨俠堂主、魏國公室身份,施行營救還是有一定便利條件的。
而孫賓隻是口頭上答應投漢,途中又發生了追擊漢侯這樣重大的事件,其本人現在身在安邑,其忠誠度尚未得到證實。
鄧陵子首先表示反對:“王上,此人不可信,臣再請東進安邑。”
俱酒道:“可以,不過到達安邑之後,要聽令於孫先生,配合孫先生行事。若做不到這一點,不如不去。”
但在當前,縱兵殺入千裏草原,是一次大的戰略性選擇,一旦開戰,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停歇的。
漢國大業,是一種戰略。戰略這種東西,是方向性的,是由君主來把控的。
如果俱酒此時的戰略目標瞄準的是中原諸夏,那麽對外圍就需要采取懷柔政策,就不敢把兵力全部撒到大草原上去。
如果俱酒此時的戰略目標是先外後內,靖清周邊,那麽針對中原的進攻就需要緩一緩,正好讓新生的騎兵到草原上去練練兵。
目前,漢侯身居於外,秦楚蠢蠢欲動,聯盟出現裂隙,匈奴又不失時機地出來攪局,俱酒覺得形勢陡然嚴峻,大有山雨欲來、大風滿樓之勢。
在當前形勢下,河南地的兵力如何使用,至關重要。
俱酒簡要將吳起的軍情說了一下,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不料,這次眾臣的意見居然出奇的一致,那就是聯合匈奴剿滅林胡。甚至有人提出,可以與匈奴結為盟友,或者收歸為我所用。
初聞俱酒很是吃驚,匈奴這種猛獸,安敢與虎謀皮,養虎傷身?
但後來一想就釋然了。這些臣屬,從來沒有聽過匈奴的名字,不了解匈奴在曆史上的恐怖。
反而,他們知道林胡人一直在襲擾邊境,現在有人願意聯手除掉林胡,何樂而不為呢?
俱酒始終對匈奴抱有高度的戒心,這個民族本性難改,野性難馴。
至於林胡,曆史上是被趙武靈王馴服了的,至少歸附了一部分。林胡與樓煩一起內附,成為趙國邊騎的重要組成部分。
思慮再三,俱酒決定再一次乾綱獨斷,命令吳起將“消滅匈奴,爭取林胡”定為戰略目標。
誓要鏟除匈奴這個中原王朝的最大威脅,這不是在為漢國計,而是為華夏計!
哪怕因此影響到中原的統一大業,也在所不惜。
俱酒覺得,匈奴現階段應該才剛剛萌芽,本著打孩子要趁早,提前消除隱患的目的,俱酒覺得應該以雷霆之勢,剿滅匈奴。
至於如何行事,交由吳起全權負責,相信兵家亞聖的名頭也不是蓋的。但是漢匈之戰一啟,俱酒就必須趕迴成都,甚至親往膚施城,坐鎮指揮。
此議已定,俱酒放下吳起的信件,正準備商議下一件事,卻突然看到信件背麵,寫有一行小字。
俱酒定睛一看,上寫著:“聞王上入齊,煩請派人關照一位故人。彼居於高密某處,薑姓老嫗。若斯人尚在,請遺以數金,從臣薪資中扣除;如斯人已沒,請代起焚香三炷。”
寥寥數語,令俱酒一頭霧水。不過吳起專門寫了,肯定這是一個他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人物。
這件事,俱酒記下了,就不與群臣商議。隨後派人專門去執行此事,替武安君了卻一樁心願便了。
接下來,眾人馬不停蹄地繼續討論下一樁要事,也就是魏越從安邑傳迴的加急信件。
從魏越的信中,俱酒知道了孫賓還是沒有逃脫曆史的慣性,不僅被龐涓拐帶到安邑去了,還造成了龐涓輕騎追殺漢侯、兩位墨家弟子被擒的嚴重後果。
盡管俱酒僥幸逃脫了龐涓的追捕,但這事想想就後怕,也證明鬼穀子對孫賓的判斷:未經打擊老天真!
以魏越之能,竟然救不出已齒和苦獲,可見龐涓這次謀劃之密、下手之狠、行事之嚴。事情再發展下去,孫賓逃不了變成孫臏的可能,墨家二子也是兇多吉少。
俱酒將魏越的信遞給孟勝:“孟師兄,此事如何處置為好?”
在別國都城搞事情,多少兵馬也用不上,還是依靠墨家來處理為上。
孟勝讀罷,氣往上湧。這些年來,諸侯對於墨家諸子,還是尊重有加的。像這種明目張膽地捕獲墨者的行為,並不多見,可見龐涓對墨家的敵視態度。
孟勝道:“王上,臣自請奔赴安邑,動用墨家精銳,哪怕了劫了安邑天牢,誓要救出兩位墨者,並安全帶出孫先生。”
俱酒不置可否,陷入沉思。
在當前的敘事環境下,漢國與墨家的關係,繼續保持著戰國常用做法。從表麵上看,這隻是“漢國君主采用了墨家學說”,墨學還有著其超脫的學術身份,在諸侯國也是相對安全的。
墨家這支力量,有著天下顯學的身份掩護,有著嚴密的地下組織,有著廣泛的民意支持,就像後世的地下黨一樣。
這樣一支力量,暫時必須小心保護,繼續潛伏下去,為將來的滅國行動充分引路人。
這也是俱酒雖然在墨家內部聲望日隆,但仍遲遲不願接手墨家钜子之位的原因。
在現階段,墨家不等於漢國,仍然保持著相對的獨立性,這種關係對未來有好處。
孟勝意氣用事,要去安邑劫法場,固然是要不得的。那樣會導致墨家在魏國、在三晉,甚至在中原諸國遭到大清洗,這樣一來,就得不償失了。
鄧陵子與已齒、苦獲同屬楚墨陣營,而且關係還挺好。一聽說兩位手足被龐涓擒獲,也是火冒三丈。
“王上,臣請安邑一行,梟龐涓之首,救兩位墨者。”
安邑的事情,突然間變得有些複雜了。俱酒跪坐久了,遂起身在屋內不斷踱步,一來活動一下關節,二來也思索如何破局。
思索片刻之後,俱酒突然道:“迴複魏越,安邑之事,煩請孫先生全權負責。”
場中眾人皆是一愣,沒想到俱酒做出這個決定。
因為魏越作為墨俠堂主、魏國公室身份,施行營救還是有一定便利條件的。
而孫賓隻是口頭上答應投漢,途中又發生了追擊漢侯這樣重大的事件,其本人現在身在安邑,其忠誠度尚未得到證實。
鄧陵子首先表示反對:“王上,此人不可信,臣再請東進安邑。”
俱酒道:“可以,不過到達安邑之後,要聽令於孫先生,配合孫先生行事。若做不到這一點,不如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