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6章 欲圖鄭邑
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 作者:封少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圍繞著魏武侯去世引發的諸侯之亂,共有四國對魏國下刀子,分別是趙、韓直接幹預,秦、漢趁機發難。
這就很戰國,什麽“禮不伐喪”,什麽禮法道德,在利益麵前都是毛毛雨。
繼位之初遭遇四國郡毆,魏侯?的惱火可想而知,但他又不可能四麵出擊,同時向四國宣戰,即使要報複也得講究策略,來一個分化瓦解、各個擊破。
好在龐涓在西河打得不錯,讓魏國挽迴了點顏麵。
魏侯?和其父魏武侯一樣,對地處西鄙之地的秦國根本看不上,而是一心要向中原發展,這從其後堅持遷都大梁就能看出來。
魏侯?問計於公叔痤和白圭,接下來該怎樣收拾殘局。
公叔痤道:“君上,西河秦軍龐大,我軍雖立於不敗之地,但亦不可速勝,臣以為,不如議和。”
其實魏國君臣都認為,秦公師隰氣勢洶洶地以二十萬大軍直撲西河,一城未下,一點便宜也沒占到,其實已經是輸了。
白圭道:“臣聞秦國公子虔因未立太子,於西陲之地自立為太子,自封隴西君,秦國必無戀戰之心,急於迴師處理內政,君上不妨再等數日。”
魏侯?捋著剛剛長出的山羊胡子道:“若寡人所猜不錯,恐怕又是俱酒之手筆吧。”
白圭道:“誠然。故與秦議和,利大於弊。若我與秦在西河糾纏不休,則秦無法西顧,漢必得其利;我與秦和,則秦必引兵西進,秦漢必有一戰。等雙方戰敗,君上再引兵西進,收拾殘局不遲。”
魏侯?頻頻點頭:“善!就依太傅之計。”
另一方麵,秦公師隰也急於撤軍。
俱酒在西陲攻城略地,秦公師隰能沉得住氣,保持戰略定力;但公子虔自立為太子,號稱隴西君,秦公師隰卻忍不了!
堡壘都是從內部攻破的,秦國曆史上多次政變,諸公子爭權的戲碼一次又一次地上演,秦公沒想到,這一次輪到自己公族生亂,禍起蕭牆。
特別是在西河之戰中,由於魏國突然冒出一名猛人龐涓,雖不像當年吳起五萬破五十萬般傳奇,但也硬生生地頂住了秦國的進攻,沒落半點下風。
秦公師隰:這仗不能再打了,攘外必先安內!
魏欲與秦議和,秦亦欲罷兵息戰,雙方一拍即合,兩國達成了又一項互不侵犯的友好盟約,又進行了一番賭咒發誓、歃血祭天的儀式之後,兩國雙雙迴到了原來的起點。
打了這麽久,死了好多人,什麽都沒有改變。
但魏國這一招卻是非常高明,魏與秦議和,甚至連上郡的偽魏侯緩,也假裝看不見。主要目的就是將秦國推向西部,推向與漢國拚死爭鬥中。
秦、漢兩國,無論是誰身負重傷,對魏國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若是兩敗俱傷,魏國說不定還會親自下場,收拾殘局,來個一箭雙雕。
但魏侯?卻不肯消停,他把趙、韓兩國打入魏國腹地,差點逼死自己這事,當作奇恥大辱,必欲對其進行報複。
三晉好兄弟,有事肯定先招唿!
魏武侯雖然已經掛持掉了,但此時的魏國仍然保持較為強大的經濟、軍事實力。
魏侯?揮軍襲擊趙、韓,魏軍以憂憤之師,盡發後起之力,先後敗韓於馬陵,敗趙於懷。
趙、韓兩國兵敗之後,紛紛躲避魏軍正盛的兵鋒,魏侯?順勢還敲打了一迴宋國,奪得了宋國的儀台之地。
魏國的咄咄逼人態勢,又將本已產生裂隙的趙、韓兩國逼到一起。
趙、韓之間雖然都有改善關係的願望與企求,但都不願意首先低下高傲的頭顱。
韓國指責趙國與魏國合謀,試圖進攻韓國,並且還有竹筒朱書為證;
趙國則認為韓國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況且韓國率先撤離戰場,將趙國側翼暴露給魏國,是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
雙方經過一番唇槍舌劍之後,氣也消了不少,也開始談合作的問題。
韓國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要滅掉鄭國,這是韓氏列祖列宗的遺願,韓國對此矢誌不渝。
趙國既想要修複和韓國的關係,也不想自身的利益受損,於是就想出一個辦法,幫助韓國消滅鄭國,獻上一份兩國合作的“投名狀”。
韓國對趙國出手幫助自己滅掉鄭國,反倒有點不高興,這顯得韓國人太特麽沒本事了。
在未立國之前,韓氏就瞄準了鄭國,幾十年了,經曆了四任君主,還沒有打下鄭國,如果再依靠趙國的幫助,就更丟人了。
於是韓國一口拒絕了。但趙國人卻認準這個門道了,準備先下手為強,將生米做成熟飯。
在剛平之戰中,因為韓國和魏國站在一起,趙國曾與鄭國合作過,兩國之間的信任還在。
於是趙侯種派使者前往鄭邑,見到了鄭公乙:“寡君聽聞近日韓侯將大舉對鄭用兵,甚是心憂,故特來告知。”
這些年來,在墨家孟勝,以及漢國易十七等人的幫助下,鄭國苟延殘喘,虎口餘生,稍稍能夠緩過一口氣來。
但韓國一直沒有放棄對鄭國的吞並企圖,持續向鄭國施加壓力,鄭君乙愁得頭發都快掉光了,也還是一籌莫展。
今天一看趙國人主動前來,像是溺水之人抓住一根稻草一般,一把扯住趙使的衣袖:“貴使,救我,鄭必舉國相報!”
趙使微微一笑:“敝國與鄭,友邦也!前者鄭有難,敝國不吝相助,君上自知。此次寡君派小行人前來,就是欲與貴國合作啊!”
鄭君乙大喜:“善!不知趙侯如何助我?”
這就很戰國,什麽“禮不伐喪”,什麽禮法道德,在利益麵前都是毛毛雨。
繼位之初遭遇四國郡毆,魏侯?的惱火可想而知,但他又不可能四麵出擊,同時向四國宣戰,即使要報複也得講究策略,來一個分化瓦解、各個擊破。
好在龐涓在西河打得不錯,讓魏國挽迴了點顏麵。
魏侯?和其父魏武侯一樣,對地處西鄙之地的秦國根本看不上,而是一心要向中原發展,這從其後堅持遷都大梁就能看出來。
魏侯?問計於公叔痤和白圭,接下來該怎樣收拾殘局。
公叔痤道:“君上,西河秦軍龐大,我軍雖立於不敗之地,但亦不可速勝,臣以為,不如議和。”
其實魏國君臣都認為,秦公師隰氣勢洶洶地以二十萬大軍直撲西河,一城未下,一點便宜也沒占到,其實已經是輸了。
白圭道:“臣聞秦國公子虔因未立太子,於西陲之地自立為太子,自封隴西君,秦國必無戀戰之心,急於迴師處理內政,君上不妨再等數日。”
魏侯?捋著剛剛長出的山羊胡子道:“若寡人所猜不錯,恐怕又是俱酒之手筆吧。”
白圭道:“誠然。故與秦議和,利大於弊。若我與秦在西河糾纏不休,則秦無法西顧,漢必得其利;我與秦和,則秦必引兵西進,秦漢必有一戰。等雙方戰敗,君上再引兵西進,收拾殘局不遲。”
魏侯?頻頻點頭:“善!就依太傅之計。”
另一方麵,秦公師隰也急於撤軍。
俱酒在西陲攻城略地,秦公師隰能沉得住氣,保持戰略定力;但公子虔自立為太子,號稱隴西君,秦公師隰卻忍不了!
堡壘都是從內部攻破的,秦國曆史上多次政變,諸公子爭權的戲碼一次又一次地上演,秦公沒想到,這一次輪到自己公族生亂,禍起蕭牆。
特別是在西河之戰中,由於魏國突然冒出一名猛人龐涓,雖不像當年吳起五萬破五十萬般傳奇,但也硬生生地頂住了秦國的進攻,沒落半點下風。
秦公師隰:這仗不能再打了,攘外必先安內!
魏欲與秦議和,秦亦欲罷兵息戰,雙方一拍即合,兩國達成了又一項互不侵犯的友好盟約,又進行了一番賭咒發誓、歃血祭天的儀式之後,兩國雙雙迴到了原來的起點。
打了這麽久,死了好多人,什麽都沒有改變。
但魏國這一招卻是非常高明,魏與秦議和,甚至連上郡的偽魏侯緩,也假裝看不見。主要目的就是將秦國推向西部,推向與漢國拚死爭鬥中。
秦、漢兩國,無論是誰身負重傷,對魏國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若是兩敗俱傷,魏國說不定還會親自下場,收拾殘局,來個一箭雙雕。
但魏侯?卻不肯消停,他把趙、韓兩國打入魏國腹地,差點逼死自己這事,當作奇恥大辱,必欲對其進行報複。
三晉好兄弟,有事肯定先招唿!
魏武侯雖然已經掛持掉了,但此時的魏國仍然保持較為強大的經濟、軍事實力。
魏侯?揮軍襲擊趙、韓,魏軍以憂憤之師,盡發後起之力,先後敗韓於馬陵,敗趙於懷。
趙、韓兩國兵敗之後,紛紛躲避魏軍正盛的兵鋒,魏侯?順勢還敲打了一迴宋國,奪得了宋國的儀台之地。
魏國的咄咄逼人態勢,又將本已產生裂隙的趙、韓兩國逼到一起。
趙、韓之間雖然都有改善關係的願望與企求,但都不願意首先低下高傲的頭顱。
韓國指責趙國與魏國合謀,試圖進攻韓國,並且還有竹筒朱書為證;
趙國則認為韓國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況且韓國率先撤離戰場,將趙國側翼暴露給魏國,是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
雙方經過一番唇槍舌劍之後,氣也消了不少,也開始談合作的問題。
韓國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要滅掉鄭國,這是韓氏列祖列宗的遺願,韓國對此矢誌不渝。
趙國既想要修複和韓國的關係,也不想自身的利益受損,於是就想出一個辦法,幫助韓國消滅鄭國,獻上一份兩國合作的“投名狀”。
韓國對趙國出手幫助自己滅掉鄭國,反倒有點不高興,這顯得韓國人太特麽沒本事了。
在未立國之前,韓氏就瞄準了鄭國,幾十年了,經曆了四任君主,還沒有打下鄭國,如果再依靠趙國的幫助,就更丟人了。
於是韓國一口拒絕了。但趙國人卻認準這個門道了,準備先下手為強,將生米做成熟飯。
在剛平之戰中,因為韓國和魏國站在一起,趙國曾與鄭國合作過,兩國之間的信任還在。
於是趙侯種派使者前往鄭邑,見到了鄭公乙:“寡君聽聞近日韓侯將大舉對鄭用兵,甚是心憂,故特來告知。”
這些年來,在墨家孟勝,以及漢國易十七等人的幫助下,鄭國苟延殘喘,虎口餘生,稍稍能夠緩過一口氣來。
但韓國一直沒有放棄對鄭國的吞並企圖,持續向鄭國施加壓力,鄭君乙愁得頭發都快掉光了,也還是一籌莫展。
今天一看趙國人主動前來,像是溺水之人抓住一根稻草一般,一把扯住趙使的衣袖:“貴使,救我,鄭必舉國相報!”
趙使微微一笑:“敝國與鄭,友邦也!前者鄭有難,敝國不吝相助,君上自知。此次寡君派小行人前來,就是欲與貴國合作啊!”
鄭君乙大喜:“善!不知趙侯如何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