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章 河西情結
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 作者:封少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麵對漢國在西部、北部動作不斷,秦公師隰選擇了隱忍。因為他在謀劃更大的一盤棋,那就是河西之地。
秦稱河西之地,就是魏稱的西河郡。位於河水以西、洛水以東的長條形地塊,包括繁龐、少梁、合陽、臨晉、陰晉、上洛等地,大概位置是今天的陝西渭南市的大部,同時包括商洛市的洛南和三門峽市的靈寶等地。
河西之地對於秦國極端重要,因為這裏是秦國東出的必由之路,包括名滿天下的“函穀關”,此時也控製在魏國人手裏。
河西之地到底是誰的?
秦河西之地,魏西河郡,示意圖
嚴格來說,河西之地最初的居民是芮、梁等小國和大荔戎、白狄這些少數民族,是秦、晉之間的緩衝地帶。
秦穆公時期,秦國消滅了河西之地的芮、梁等國和諸戎,將秦晉防線推到了黃河一線,東出的步伐更進一步。
這,就是秦國口口聲聲稱:“河西之地是秦國不可分割一部分”的由來,也是秦國曆代君主“河西情結”之所在。
但晉國反手就通過“崤之戰”,滅掉了貿然東出的秦軍,並死死封住了崤函通道,扼殺了秦國東出的幻想;
對於如日中天的晉國來講,卡住了崤函通道,並不是最終目的。占據河西之地,擴大戰略縱深,才是晉國的追求。
隨後,強勢的晉國中軍將趙盾又率軍殺過黃河,通過與秦國的一番戰鬥,強行占據了一半的河西之地。
“三家分晉”之後,繼承了晉國大部分衣缽的魏文侯,以高遠的戰略眼光,祭出吳起這位大殺器,徹底占據了河西之地,並設立了“西河郡”。
西河郡的設立,以及吳起長期擔任西河守,主要目的就是把秦國這頭猛虎,死死地關在了牢籠之中,使秦國的東出之夢真的隻能是夢。
了解了這一段曆史,就可以理解秦公師隰為什麽能夠隱忍西陲的亂局。
他寧願派出使臣南下成都去和稀泥,攛掇義渠人北上去當炮灰,秦軍主力始終保持按兵不動的狀態。
在西顧與東出之間,秦國優先選擇方向絕對是東出。縱觀秦國的發展史,就是從天水、寶雞、櫟陽、鹹陽一步步東進的過程,東出,永遠是秦國無上的追求。
秦公師隰的隱忍,或者說是戰略定力,終於換來了迴報,魏侯擊終於掛掉了!
秦公師隰與其說是在踐行當初自己離開安邑時的承諾:魏擊在位之時,絕不攻魏;不如說是在規避與魏擊發生正麵的衝突,畢竟“武”這個諡號不是白給的。
魏擊的去世,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結束,更是秦國崛起的千古良機,秦公師隰等這一天等了很久了。
按照周朝的禮製,禮不伐喪,一般不在別國大喪期間發動征伐。
但進入戰國之後,禮崩樂壞,為了勝戰,無所不用其極,這些繁文縟節也就變得可有可無了。
就在秦國摩拳擦掌,磨刀霍霍之時,安邑的“二子之爭”也激烈上演,不僅魏國內部打成了一鍋粥,趙、韓兩國也開始出兵幹預魏國內政。
“禮不伐喪”,至此更成了一句空話。在趙軍、韓軍逼近安邑的同時,秦國也對西河郡開始用兵,戰國開局最強的魏國,一時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公子?派出的說客是王錯,公子緩派出的說客公孫頎,這兩位分別遊說趙、韓,趙侯種和韓侯若山,對於此事極端重視,兩位君主親自統兵出擊。
趙、韓聯軍首先向魏國葵邑發起攻擊,一舉攻下了葵邑,秀了一把趙、韓聯軍的肌肉。
濁澤之戰示意圖
自三家分晉以來,魏國始終以三晉老大自居。
文侯時期還比較客氣,喜歡以德服人,趙、韓雖然不爽,但也捏著鼻子給文侯點麵子。
武侯時期堅持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對不聽話的趙小弟那是又削又打,所有家法都使喚上了;對韓國也多有脅迫,說一不二。
曾幾何時,隻有魏國揍趙國、訓韓國的份,而今天趙、韓兩國竟然打下了魏國的城池,趙侯種和韓侯若山的感覺就是一個字:真特麽地爽!
兩公子爭位的魏國,人心分散,士氣不振,指揮失靈,防守不力,趙、韓兩位君主帶兵長驅直入,穿越職關陘,直奔魏國國都安邑而去。
與此同時,漢王俱酒聞聽魏擊去世,安邑生變,也秘密派出了一支隊伍,潛入安邑。
這支隊伍以魏國降將爨襄為首,主要目的是:救下一位弱勢的魏公子,帶迴上郡當作傀儡。
穿越者有著洞悉曆史走向的“上帝之眼”,知道曆史上的二子爭位,最終以公子?勝出而告終,魏國史上的折騰大師魏惠王從此登上了曆史舞台。
但俱酒也很擔心,很難保證自己穿越而來的“蝴蝶效應”,會不會引發一些與曆史走向不同的連鎖反應。
曆史上趙成侯和韓懿侯對於如何處置戰敗了的魏國,有兩種意見,一種意見是殺一人,立一人,兩國割地而退;另一種意見是立兩人,兩分魏國,削弱魏國勢力。
俱酒打心眼裏讚同“兩分魏國”的計策,其實當初他就向魏侯擊進獻過“兩分趙國”的計策,可惜並沒有成功。
既然要兩分魏國,就必須保證兩位公子都活著,而且自己要扶植弱勢的一方,方能使其成為傀儡。
為什麽要扶植傀儡,而不是一步到位?
因為俱酒覺得,自己西出隴西,北上河南地,攻取上郡,收服樓煩,削弱林胡等一係列行動,步子邁得有點大,行動有點快,必須好好消化一番。
否則,哢!容易扯著蛋。
秦稱河西之地,就是魏稱的西河郡。位於河水以西、洛水以東的長條形地塊,包括繁龐、少梁、合陽、臨晉、陰晉、上洛等地,大概位置是今天的陝西渭南市的大部,同時包括商洛市的洛南和三門峽市的靈寶等地。
河西之地對於秦國極端重要,因為這裏是秦國東出的必由之路,包括名滿天下的“函穀關”,此時也控製在魏國人手裏。
河西之地到底是誰的?
秦河西之地,魏西河郡,示意圖
嚴格來說,河西之地最初的居民是芮、梁等小國和大荔戎、白狄這些少數民族,是秦、晉之間的緩衝地帶。
秦穆公時期,秦國消滅了河西之地的芮、梁等國和諸戎,將秦晉防線推到了黃河一線,東出的步伐更進一步。
這,就是秦國口口聲聲稱:“河西之地是秦國不可分割一部分”的由來,也是秦國曆代君主“河西情結”之所在。
但晉國反手就通過“崤之戰”,滅掉了貿然東出的秦軍,並死死封住了崤函通道,扼殺了秦國東出的幻想;
對於如日中天的晉國來講,卡住了崤函通道,並不是最終目的。占據河西之地,擴大戰略縱深,才是晉國的追求。
隨後,強勢的晉國中軍將趙盾又率軍殺過黃河,通過與秦國的一番戰鬥,強行占據了一半的河西之地。
“三家分晉”之後,繼承了晉國大部分衣缽的魏文侯,以高遠的戰略眼光,祭出吳起這位大殺器,徹底占據了河西之地,並設立了“西河郡”。
西河郡的設立,以及吳起長期擔任西河守,主要目的就是把秦國這頭猛虎,死死地關在了牢籠之中,使秦國的東出之夢真的隻能是夢。
了解了這一段曆史,就可以理解秦公師隰為什麽能夠隱忍西陲的亂局。
他寧願派出使臣南下成都去和稀泥,攛掇義渠人北上去當炮灰,秦軍主力始終保持按兵不動的狀態。
在西顧與東出之間,秦國優先選擇方向絕對是東出。縱觀秦國的發展史,就是從天水、寶雞、櫟陽、鹹陽一步步東進的過程,東出,永遠是秦國無上的追求。
秦公師隰的隱忍,或者說是戰略定力,終於換來了迴報,魏侯擊終於掛掉了!
秦公師隰與其說是在踐行當初自己離開安邑時的承諾:魏擊在位之時,絕不攻魏;不如說是在規避與魏擊發生正麵的衝突,畢竟“武”這個諡號不是白給的。
魏擊的去世,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結束,更是秦國崛起的千古良機,秦公師隰等這一天等了很久了。
按照周朝的禮製,禮不伐喪,一般不在別國大喪期間發動征伐。
但進入戰國之後,禮崩樂壞,為了勝戰,無所不用其極,這些繁文縟節也就變得可有可無了。
就在秦國摩拳擦掌,磨刀霍霍之時,安邑的“二子之爭”也激烈上演,不僅魏國內部打成了一鍋粥,趙、韓兩國也開始出兵幹預魏國內政。
“禮不伐喪”,至此更成了一句空話。在趙軍、韓軍逼近安邑的同時,秦國也對西河郡開始用兵,戰國開局最強的魏國,一時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公子?派出的說客是王錯,公子緩派出的說客公孫頎,這兩位分別遊說趙、韓,趙侯種和韓侯若山,對於此事極端重視,兩位君主親自統兵出擊。
趙、韓聯軍首先向魏國葵邑發起攻擊,一舉攻下了葵邑,秀了一把趙、韓聯軍的肌肉。
濁澤之戰示意圖
自三家分晉以來,魏國始終以三晉老大自居。
文侯時期還比較客氣,喜歡以德服人,趙、韓雖然不爽,但也捏著鼻子給文侯點麵子。
武侯時期堅持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對不聽話的趙小弟那是又削又打,所有家法都使喚上了;對韓國也多有脅迫,說一不二。
曾幾何時,隻有魏國揍趙國、訓韓國的份,而今天趙、韓兩國竟然打下了魏國的城池,趙侯種和韓侯若山的感覺就是一個字:真特麽地爽!
兩公子爭位的魏國,人心分散,士氣不振,指揮失靈,防守不力,趙、韓兩位君主帶兵長驅直入,穿越職關陘,直奔魏國國都安邑而去。
與此同時,漢王俱酒聞聽魏擊去世,安邑生變,也秘密派出了一支隊伍,潛入安邑。
這支隊伍以魏國降將爨襄為首,主要目的是:救下一位弱勢的魏公子,帶迴上郡當作傀儡。
穿越者有著洞悉曆史走向的“上帝之眼”,知道曆史上的二子爭位,最終以公子?勝出而告終,魏國史上的折騰大師魏惠王從此登上了曆史舞台。
但俱酒也很擔心,很難保證自己穿越而來的“蝴蝶效應”,會不會引發一些與曆史走向不同的連鎖反應。
曆史上趙成侯和韓懿侯對於如何處置戰敗了的魏國,有兩種意見,一種意見是殺一人,立一人,兩國割地而退;另一種意見是立兩人,兩分魏國,削弱魏國勢力。
俱酒打心眼裏讚同“兩分魏國”的計策,其實當初他就向魏侯擊進獻過“兩分趙國”的計策,可惜並沒有成功。
既然要兩分魏國,就必須保證兩位公子都活著,而且自己要扶植弱勢的一方,方能使其成為傀儡。
為什麽要扶植傀儡,而不是一步到位?
因為俱酒覺得,自己西出隴西,北上河南地,攻取上郡,收服樓煩,削弱林胡等一係列行動,步子邁得有點大,行動有點快,必須好好消化一番。
否則,哢!容易扯著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