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棄晉封唐
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 作者:封少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關於是否接受天子冊封,除了蜀國的別元邦外,大部分人認為應該接受,特別是這種天子主動找上門來的情形。
別元邦舊蜀國出身,長期遊離於周朝的管轄範圍之外,是故對周天子的作用認識不清,看得很淡。
別元邦認為,憑借蜀地今日的天時、地利、人和,完全可以自己發展,沒必要非要給自己找個爹管著。
當然別元邦的認識也有其狹隘性,他話裏話外,都是以巴蜀盆地為基礎,根本沒有要爭霸天下、一統中原的概念。
這也難怪,長期封閉在一個地方,就容易形成思維定勢。特別是生活在盆地中的人,更容易產生“盆地意識”,產生“盆地即天下”的錯覺。
而吳起、衛鞅、端木仲敖以及墨家諸子,則認為有必要接受天子的冊封,成為一方諸侯,融入戰國,方能統一戰國。
經過綜合考量,俱酒決定接受周天子的冊封。
促進俱酒下決心的是,他想起了穿越之前,中國加入聯合國和wto的故事。
這兩則往事,都充分表明了一個道理:與狼共舞,方能會舞!
戰國是一個複雜微妙的時代,要統一戰國,就必須利用這個時代規則,發展自己,打擊對手。
如果長期遊離於周朝的統治秩序之外,那麽巴蜀之地將被視同蠻夷,不利於外交與經貿的發展。
一旦與中原諸侯發生摩擦和戰爭,很可能為中原諸侯製造一次新的“尊王攘夷”的借口,形成“七國攻一國”的被動局麵。
融入這個遊戲規則,則可以充分利用列國外交,開辟結盟、遊說、合縱、連橫等等第二戰場,將諸侯列國分化瓦解,各個擊破,避免諸侯結成對付自身的聯盟。
最最重要的一點,俱酒認為巴蜀必須是華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雖然自己的目標是一統天下,但穿越世界很危險,變數很大。能不能最終統一尚是未知數。
如果因為自己的一己之私,導致巴蜀長期孤懸華夏的圈子之外,形成了事實上的分裂,那麽自己就是曆史的罪人!
巴蜀必須迴歸華夏,而融入周天子的朋友圈,就是第一步。
俱酒當即拍板:“準二三子之議,衛鞅起草奏章,端木仲敖作為特使,專赴洛邑,商討冊封事宜。至於向天子進貢嘛,不必吝嗇,請身在洛邑的唐社社首公孫舞安排。”
接下來商議,封國的國號的問題。
按周朝的分封慣例,大概率是按照地名來進行分封。如果按照俱酒今日的地理位置,極大概率被封為蜀國,俱酒為蜀侯。
別元邦第一個發言,堅持以蜀為國號,這樣更接地氣,也方便統治蜀地居民。
但這卻是俱酒所不願意看到的,晉酒心中,始終有一顆複興晉國的心。
但若封為晉國,則還須顧及尚在曲沃的便宜老爹,那位才是正牌的晉國國君。
如何平衡這二者的關係,俱酒將這一難題甩給了眾臣,請大家集思廣益,共同商討。
還是人多力量大,衛鞅、端木仲敖二人經過認真考慮,提出一個非常巧妙的方案。
封唐!
晉國肇始,就是周成王桐葉封弟,封叔虞於唐,史稱唐叔虞。
目前“晉”這一封號,因為便宜老爹仍然在世,俱酒作為親兒子,絕對不能幹出“子奪父爵”這種事來,屆時將被天下噴死。
但“唐”這個國號,隻是唐叔虞一代使用,到了其兒子燮父的時候,就將國號改為“晉”,成為第一代晉侯。
現在,俱酒跳出中原諸侯的圈外,獨自在外開疆辟土,完全有資格立國開邦,重建一國。
但俱酒又不願意與晉國切割得幹幹淨淨,那麽將“唐”這個國號重新拾起來,不失為一種兩麵兼顧的辦法。
衛鞅還對唐進行了一番高大上的解釋,“唐”是上古賢王堯的封地,堯建立的氏族國家被稱為“陶唐氏”;堯本人又被稱為“唐堯”。
俱酒若被封為唐侯,是繼承上古聖王這基業,必將成為堯舜一般的明君,開創堯舜一樣的事業!
衛鞅這一番馬屁拍得那叫一個高大上,得到了群臣的一致喝彩!
端木仲敖也不甘示弱,從字義上對“唐”字進行了一番解釋。唐,有廣大、浩蕩、盛大之意,能夠體現大國泱泱之風,以及自強拚搏的精神風貌。
眾人的情緒再一次得到亢奮,討論達到了高潮。一致認為,“唐”,不僅是唐堯之風的接續,更是晉國正朔的繼承!
俱酒麵色含笑,默認了“唐”這一國號。
除了上麵這些高大上的理由之外,俱酒還有兩個理由,無法向戰國時代的臣子們解釋。
第一,他無法說出,大約九百多年以後,這個世界上會出現一個朝代,叫做唐朝。
這個以“唐“”為名的朝代,成為了中國封建社會的高光時刻,站在了當時世界的巔峰位置。
“唐”,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科技等方麵都雄踞世界第一,是華夏曆史上名副其實的黃金時代。
那個時代,四夷賓服,萬邦來朝。直到今天,世界各地的海外華人仍被稱為“唐人”。
第二,他無法解釋,“晉”這個詞義十分美好的國號,在春秋時期堪稱天下第一,但後世卻淪為了“晉”為名的政權卻都積貧積弱,兵荒馬亂,說嚴重拉低了“晉”的含金量。
俱酒雖然是穿越者,但也迷信。開邦立國,就像開門做生意一樣,大家都願意讓自己的公司有一個吉利的名號,那些倒閉了的名號肯定不會采用。
就像後世,大家開公司都想和“華為”打點擦邊球,肯定沒有人想叫“樂視”或“恆大”。
接下來討論封國的爵位問題。
商議的結果,竟然出奇地一致,大家認為,侯爵即可,沒必要追求公爵。
因為周初以來,天子隻封過八大公爵國,分別是焦國、薊國、祝國、陳國、杞國、宋國、虞國、虢國。
強如薑子牙與周公旦,一個被封在齊,一個被封在魯,俱是侯爵。
但,這八大公國,卻一個比一個不爭氣,接二連三、悄不焉兒地消失在了曆史的塵埃之中,連個渣渣都沒剩下。
如今僅宋國碩果僅存,而且還淪為了二流國家。
所以說,一個國家強與不強,與爵位高低沒有必然的關係。
相反,高爵反而會帶來負麵效應,很可能成為眾矢之的,群起而攻之。尤其是魏、趙、韓三個源出於晉的國家,更不可能坐視,必然想盡辦法,或明或暗地進行打壓。
俱酒深以為是,於是確定下來,向周天子申請一個侯國的封爵就可以了。
然後俱酒對此進行了總結:“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端木仲敖覺得俱酒總結的一些話非常有哲理,立即默默地全部背了下來,打算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俱酒講過的“此地無銀三百兩”等寓言,以及鄭國的一係列故事,一眾詩歌等,集結成冊,流布天下。
眾人皆是肅然起敬:“王上金句頻出,臣等不及。”
別元邦舊蜀國出身,長期遊離於周朝的管轄範圍之外,是故對周天子的作用認識不清,看得很淡。
別元邦認為,憑借蜀地今日的天時、地利、人和,完全可以自己發展,沒必要非要給自己找個爹管著。
當然別元邦的認識也有其狹隘性,他話裏話外,都是以巴蜀盆地為基礎,根本沒有要爭霸天下、一統中原的概念。
這也難怪,長期封閉在一個地方,就容易形成思維定勢。特別是生活在盆地中的人,更容易產生“盆地意識”,產生“盆地即天下”的錯覺。
而吳起、衛鞅、端木仲敖以及墨家諸子,則認為有必要接受天子的冊封,成為一方諸侯,融入戰國,方能統一戰國。
經過綜合考量,俱酒決定接受周天子的冊封。
促進俱酒下決心的是,他想起了穿越之前,中國加入聯合國和wto的故事。
這兩則往事,都充分表明了一個道理:與狼共舞,方能會舞!
戰國是一個複雜微妙的時代,要統一戰國,就必須利用這個時代規則,發展自己,打擊對手。
如果長期遊離於周朝的統治秩序之外,那麽巴蜀之地將被視同蠻夷,不利於外交與經貿的發展。
一旦與中原諸侯發生摩擦和戰爭,很可能為中原諸侯製造一次新的“尊王攘夷”的借口,形成“七國攻一國”的被動局麵。
融入這個遊戲規則,則可以充分利用列國外交,開辟結盟、遊說、合縱、連橫等等第二戰場,將諸侯列國分化瓦解,各個擊破,避免諸侯結成對付自身的聯盟。
最最重要的一點,俱酒認為巴蜀必須是華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雖然自己的目標是一統天下,但穿越世界很危險,變數很大。能不能最終統一尚是未知數。
如果因為自己的一己之私,導致巴蜀長期孤懸華夏的圈子之外,形成了事實上的分裂,那麽自己就是曆史的罪人!
巴蜀必須迴歸華夏,而融入周天子的朋友圈,就是第一步。
俱酒當即拍板:“準二三子之議,衛鞅起草奏章,端木仲敖作為特使,專赴洛邑,商討冊封事宜。至於向天子進貢嘛,不必吝嗇,請身在洛邑的唐社社首公孫舞安排。”
接下來商議,封國的國號的問題。
按周朝的分封慣例,大概率是按照地名來進行分封。如果按照俱酒今日的地理位置,極大概率被封為蜀國,俱酒為蜀侯。
別元邦第一個發言,堅持以蜀為國號,這樣更接地氣,也方便統治蜀地居民。
但這卻是俱酒所不願意看到的,晉酒心中,始終有一顆複興晉國的心。
但若封為晉國,則還須顧及尚在曲沃的便宜老爹,那位才是正牌的晉國國君。
如何平衡這二者的關係,俱酒將這一難題甩給了眾臣,請大家集思廣益,共同商討。
還是人多力量大,衛鞅、端木仲敖二人經過認真考慮,提出一個非常巧妙的方案。
封唐!
晉國肇始,就是周成王桐葉封弟,封叔虞於唐,史稱唐叔虞。
目前“晉”這一封號,因為便宜老爹仍然在世,俱酒作為親兒子,絕對不能幹出“子奪父爵”這種事來,屆時將被天下噴死。
但“唐”這個國號,隻是唐叔虞一代使用,到了其兒子燮父的時候,就將國號改為“晉”,成為第一代晉侯。
現在,俱酒跳出中原諸侯的圈外,獨自在外開疆辟土,完全有資格立國開邦,重建一國。
但俱酒又不願意與晉國切割得幹幹淨淨,那麽將“唐”這個國號重新拾起來,不失為一種兩麵兼顧的辦法。
衛鞅還對唐進行了一番高大上的解釋,“唐”是上古賢王堯的封地,堯建立的氏族國家被稱為“陶唐氏”;堯本人又被稱為“唐堯”。
俱酒若被封為唐侯,是繼承上古聖王這基業,必將成為堯舜一般的明君,開創堯舜一樣的事業!
衛鞅這一番馬屁拍得那叫一個高大上,得到了群臣的一致喝彩!
端木仲敖也不甘示弱,從字義上對“唐”字進行了一番解釋。唐,有廣大、浩蕩、盛大之意,能夠體現大國泱泱之風,以及自強拚搏的精神風貌。
眾人的情緒再一次得到亢奮,討論達到了高潮。一致認為,“唐”,不僅是唐堯之風的接續,更是晉國正朔的繼承!
俱酒麵色含笑,默認了“唐”這一國號。
除了上麵這些高大上的理由之外,俱酒還有兩個理由,無法向戰國時代的臣子們解釋。
第一,他無法說出,大約九百多年以後,這個世界上會出現一個朝代,叫做唐朝。
這個以“唐“”為名的朝代,成為了中國封建社會的高光時刻,站在了當時世界的巔峰位置。
“唐”,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科技等方麵都雄踞世界第一,是華夏曆史上名副其實的黃金時代。
那個時代,四夷賓服,萬邦來朝。直到今天,世界各地的海外華人仍被稱為“唐人”。
第二,他無法解釋,“晉”這個詞義十分美好的國號,在春秋時期堪稱天下第一,但後世卻淪為了“晉”為名的政權卻都積貧積弱,兵荒馬亂,說嚴重拉低了“晉”的含金量。
俱酒雖然是穿越者,但也迷信。開邦立國,就像開門做生意一樣,大家都願意讓自己的公司有一個吉利的名號,那些倒閉了的名號肯定不會采用。
就像後世,大家開公司都想和“華為”打點擦邊球,肯定沒有人想叫“樂視”或“恆大”。
接下來討論封國的爵位問題。
商議的結果,竟然出奇地一致,大家認為,侯爵即可,沒必要追求公爵。
因為周初以來,天子隻封過八大公爵國,分別是焦國、薊國、祝國、陳國、杞國、宋國、虞國、虢國。
強如薑子牙與周公旦,一個被封在齊,一個被封在魯,俱是侯爵。
但,這八大公國,卻一個比一個不爭氣,接二連三、悄不焉兒地消失在了曆史的塵埃之中,連個渣渣都沒剩下。
如今僅宋國碩果僅存,而且還淪為了二流國家。
所以說,一個國家強與不強,與爵位高低沒有必然的關係。
相反,高爵反而會帶來負麵效應,很可能成為眾矢之的,群起而攻之。尤其是魏、趙、韓三個源出於晉的國家,更不可能坐視,必然想盡辦法,或明或暗地進行打壓。
俱酒深以為是,於是確定下來,向周天子申請一個侯國的封爵就可以了。
然後俱酒對此進行了總結:“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端木仲敖覺得俱酒總結的一些話非常有哲理,立即默默地全部背了下來,打算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俱酒講過的“此地無銀三百兩”等寓言,以及鄭國的一係列故事,一眾詩歌等,集結成冊,流布天下。
眾人皆是肅然起敬:“王上金句頻出,臣等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