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以身殉道
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 作者:封少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就在聽到箭矢破空之聲的一刹那,匍匐在楚悼王靈前的那個人,心中閃過一個念頭:令尹,老朽以死報恩了!
不錯,這個神秘出現在楚王宮中人,酷似吳起,卻不是吳起。
這個人是已經家道中落了的鬥氏族長,鬥孟雄的大父,鬥棟礫!
時間轉迴數年前,吳起剛剛救下鬥孟雄之時。
楚國鬥氏,曾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望族世家,鬥伯比、鬥椒都曾經擔任過楚國的令尹之職。
但在楚國內部的血腥鬥爭中,鬥氏最終推動了楚王的信任,鬥椒試圖挑戰楚莊王的權威,在戰鬥中兵敗身死,鬥氏被誅殺大半,從此一蹶不振,一些旁支子孫淪落民間,輾轉草莽。
吳起救下的鬥孟雄,是郢都鬥氏的一脈單傳,本來在軍中小有成就,族人寄以厚望,沒想到突然遭罪,險些喪命。
吳起是救下了鬥孟雄一人,但卻是有恩於郢都鬥氏一族。
鬥氏族長,鬥孟雄的大父鬥棟礫,懷揣十二分的感激,想要見吳起一麵,當麵表達感恩之情,同時也想借助吳起的變法之機,重振老鬥家聲威。
楚國令尹、軍神吳起,懷揣著二十分的好奇,也想見一見鬥孟雄的長輩,親眼看一看,是否天下真有與自己麵貌如此相像之人。
雙方都有意願,雖然一方貴為令尹,一方淪落江湖,但這次會麵竟然成行了。
當日,吳起一身布衣,僅在南四、易十七兩人的陪同之下,輕車簡從,安步當車,出郢都東門,步泥濘小道,來到了鬥孟雄所居村中。
村人隻見來者氣度不凡,但從衣物上絲毫分辨不出貴賤,吳起一行就這樣不著痕跡地步入了鬥氏的老屋之前。
環扣三聲,木扉輕啟,一張熟悉的麵孔從門後閃現出來,五十餘歲,身材魁梧,二目深邃,直須如劍。身穿灰色曲裾,頭上灰布包頭。
南四與易十七幾乎同時叫出聲來:“令尹?!”
然後又覺得不對,立即迴頭看看自己身側的吳起,年歲相當,身形健碩,二目有神,直須如戟。身穿黑色深衣,頭戴墨玉發冠。
二者相比,幾乎是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這眼睛、這臉龐、這胡須、這皺紋……幾乎一模一樣!
所欠缺的,就是吳起身上散發出來的上位者的氣場,是落魄潦倒的鬥棟礫所不能比擬的。
南四與易十七驚得說不出話來,鬥棟礫也是驚呆在了當場。饒是吳起,在見過鬥孟雄之後,心中有所期待,但也被驚得不輕。
“鬥家主!”
“見過令尹!”
“像,像,真像,天下竟有如此相像之人?”
“小老兒今日識得令尹尊顏,何其幸也!”
吳起簡直懷疑,鬥棟礫是自己的孿生弟弟。但一口荊言楚語的鬥棟礫卻坦言自己從未離開過楚地。
為了這份長相酷似的天下奇緣,吳起與鬥棟礫喝到酩酊大醉。
鬥棟礫不失時機地請求吳起帶一帶鬥孟雄,讓這孩子跟著貴人長長見識,重振鬥氏雄風。
就在那次酒宴之上,吳起思索片刻,將鬥孟雄推薦進了左廣,做了一名楚王的親衛勇士。
吳起不把鬥孟雄放在自己身邊,也有著其深層次的考量,這和後世投資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是一個道理,一旦有事,鬥孟雄小則可以保身,大則可以救人性命。
吳起走後不久,南四單獨返迴鬥家,與鬥棟礫進行了一息長談,這是南四自己的主意,並不是吳起的意思。
作為一名對吳起忠心耿耿的衛士,南四知道吳起身邊危機四伏、仇家太多,他想請這個與令尹相貌酷似的鬥棟礫,擔任吳起的替身,以備不時之需。
吳起對鬥家有救命之恩,鬥氏也期盼著獨苗鬥孟雄借吳起之勢再次雄起,於是鬥棟礫慨然相允。
關於替身,古代曆史上早已有之,因為有權有勢者都是惜命的,但命隻有一條,於是替身就出現了。
春秋時期,晉國和齊國爆發“鞍之戰”。齊頃公兵敗逃亡,大臣逄醜父與齊頃公麵貌相似,果斷與其調換了服裝,結果逄醜父被抓,而齊頃公卻成功逃脫。
不過,曆史上大多數替身都默默無聞,躲在曆史的黑暗之中,成了“影子”。在當時的人看來,這是一種榮耀。
鬥棟礫一為報答吳起救命之恩,二為鬥氏早日出頭,二話不說答應了南四的請求。
當南四興衝衝地向吳起匯報之時,卻被吳起當頭潑了一瓢冷水。
吳起的兵家屬性,天生具有一種悍不畏死、勇往無前的衝勁與膽略;吳起的法家屬性,注定了他剛正不阿、方正不苟的秉性與風骨。
此時的吳起,已不年輕了。楚國的變法,是吳起人生最後一次拚搏。就像小米的雷軍說,造車是他最後一次創業一樣。
對於楚國變法,吳起是懷著殉道者的心情開始的,為了心中的道,一路往前,所謂生死,置之度外。
曆史上的吳起,之所以死於屑小之手,可能也是因為楚悼王之死倍受打擊,懷著一種殉道者的心情悲壯赴死。
否則,以吳起一國令尹之尊,手握舉國之兵,不說要造反,至少出奔他國是沒有問題的。
吳起斷然拒絕了南四的安排,並對南四嚴加訓斥。甚至警告南四,再有此舉,必將動用軍法、家法處理。
南四唯唯而退,垂頭喪氣地歸告鬥棟礫。
吳起的凜然大義反而令鬥棟礫更加感動,他與南四約定,令尹某日有難,鬥某願意赴死,以報令尹對鬥氏滿門的救命之恩。
這,是南四與鬥棟礫之間的秘密約定。
南四當天在赴左廣尋找四義士的同時,看到了鬥孟雄,突然靈光一現,想到了與吳起麵貌酷似的鬥棟礫,想起了二人的當年之約。
現在郢都波譎雲詭、危機四伏,南四顧不得吳起的警告,立即前往鬥家,找鬥棟礫商議。
而鬥孟雄對大父與南四之約也是知道的,他想到的計謀與南四一樣,都有讓鬥棟礫出麵,試探一下老貴族動靜的意思。
但南四和鬥棟礫是知道此行兇險的,二人懷著決別的心情悲壯告別。
而鬥孟雄卻把問題想得簡單了,如果大父出麵試探一下,沒有什麽事端,還則罷了。
如果有什麽事端,被抓起來,也好解釋。我鬥氏好歹也曾是楚國貴族,祭奠一下先王有什麽不妥?
在南四、鬥孟雄等人的秘密安排下,吳起的替身——鬥棟礫,穿著神似吳起的服裝,神秘地出現在了楚王靈前。
此刻的鬥棟礫,是試探新楚王與貴族對吳起態度的試金石與風向標。
吳起對於變法,有一種殉道者的情懷。
鬥棟礫對於報恩,也有一顆殉道者的心靈。
他是懷著必死的心情前來的,在聽到利箭破空之聲之後,反而心裏坦然了。
不錯,這個神秘出現在楚王宮中人,酷似吳起,卻不是吳起。
這個人是已經家道中落了的鬥氏族長,鬥孟雄的大父,鬥棟礫!
時間轉迴數年前,吳起剛剛救下鬥孟雄之時。
楚國鬥氏,曾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望族世家,鬥伯比、鬥椒都曾經擔任過楚國的令尹之職。
但在楚國內部的血腥鬥爭中,鬥氏最終推動了楚王的信任,鬥椒試圖挑戰楚莊王的權威,在戰鬥中兵敗身死,鬥氏被誅殺大半,從此一蹶不振,一些旁支子孫淪落民間,輾轉草莽。
吳起救下的鬥孟雄,是郢都鬥氏的一脈單傳,本來在軍中小有成就,族人寄以厚望,沒想到突然遭罪,險些喪命。
吳起是救下了鬥孟雄一人,但卻是有恩於郢都鬥氏一族。
鬥氏族長,鬥孟雄的大父鬥棟礫,懷揣十二分的感激,想要見吳起一麵,當麵表達感恩之情,同時也想借助吳起的變法之機,重振老鬥家聲威。
楚國令尹、軍神吳起,懷揣著二十分的好奇,也想見一見鬥孟雄的長輩,親眼看一看,是否天下真有與自己麵貌如此相像之人。
雙方都有意願,雖然一方貴為令尹,一方淪落江湖,但這次會麵竟然成行了。
當日,吳起一身布衣,僅在南四、易十七兩人的陪同之下,輕車簡從,安步當車,出郢都東門,步泥濘小道,來到了鬥孟雄所居村中。
村人隻見來者氣度不凡,但從衣物上絲毫分辨不出貴賤,吳起一行就這樣不著痕跡地步入了鬥氏的老屋之前。
環扣三聲,木扉輕啟,一張熟悉的麵孔從門後閃現出來,五十餘歲,身材魁梧,二目深邃,直須如劍。身穿灰色曲裾,頭上灰布包頭。
南四與易十七幾乎同時叫出聲來:“令尹?!”
然後又覺得不對,立即迴頭看看自己身側的吳起,年歲相當,身形健碩,二目有神,直須如戟。身穿黑色深衣,頭戴墨玉發冠。
二者相比,幾乎是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這眼睛、這臉龐、這胡須、這皺紋……幾乎一模一樣!
所欠缺的,就是吳起身上散發出來的上位者的氣場,是落魄潦倒的鬥棟礫所不能比擬的。
南四與易十七驚得說不出話來,鬥棟礫也是驚呆在了當場。饒是吳起,在見過鬥孟雄之後,心中有所期待,但也被驚得不輕。
“鬥家主!”
“見過令尹!”
“像,像,真像,天下竟有如此相像之人?”
“小老兒今日識得令尹尊顏,何其幸也!”
吳起簡直懷疑,鬥棟礫是自己的孿生弟弟。但一口荊言楚語的鬥棟礫卻坦言自己從未離開過楚地。
為了這份長相酷似的天下奇緣,吳起與鬥棟礫喝到酩酊大醉。
鬥棟礫不失時機地請求吳起帶一帶鬥孟雄,讓這孩子跟著貴人長長見識,重振鬥氏雄風。
就在那次酒宴之上,吳起思索片刻,將鬥孟雄推薦進了左廣,做了一名楚王的親衛勇士。
吳起不把鬥孟雄放在自己身邊,也有著其深層次的考量,這和後世投資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是一個道理,一旦有事,鬥孟雄小則可以保身,大則可以救人性命。
吳起走後不久,南四單獨返迴鬥家,與鬥棟礫進行了一息長談,這是南四自己的主意,並不是吳起的意思。
作為一名對吳起忠心耿耿的衛士,南四知道吳起身邊危機四伏、仇家太多,他想請這個與令尹相貌酷似的鬥棟礫,擔任吳起的替身,以備不時之需。
吳起對鬥家有救命之恩,鬥氏也期盼著獨苗鬥孟雄借吳起之勢再次雄起,於是鬥棟礫慨然相允。
關於替身,古代曆史上早已有之,因為有權有勢者都是惜命的,但命隻有一條,於是替身就出現了。
春秋時期,晉國和齊國爆發“鞍之戰”。齊頃公兵敗逃亡,大臣逄醜父與齊頃公麵貌相似,果斷與其調換了服裝,結果逄醜父被抓,而齊頃公卻成功逃脫。
不過,曆史上大多數替身都默默無聞,躲在曆史的黑暗之中,成了“影子”。在當時的人看來,這是一種榮耀。
鬥棟礫一為報答吳起救命之恩,二為鬥氏早日出頭,二話不說答應了南四的請求。
當南四興衝衝地向吳起匯報之時,卻被吳起當頭潑了一瓢冷水。
吳起的兵家屬性,天生具有一種悍不畏死、勇往無前的衝勁與膽略;吳起的法家屬性,注定了他剛正不阿、方正不苟的秉性與風骨。
此時的吳起,已不年輕了。楚國的變法,是吳起人生最後一次拚搏。就像小米的雷軍說,造車是他最後一次創業一樣。
對於楚國變法,吳起是懷著殉道者的心情開始的,為了心中的道,一路往前,所謂生死,置之度外。
曆史上的吳起,之所以死於屑小之手,可能也是因為楚悼王之死倍受打擊,懷著一種殉道者的心情悲壯赴死。
否則,以吳起一國令尹之尊,手握舉國之兵,不說要造反,至少出奔他國是沒有問題的。
吳起斷然拒絕了南四的安排,並對南四嚴加訓斥。甚至警告南四,再有此舉,必將動用軍法、家法處理。
南四唯唯而退,垂頭喪氣地歸告鬥棟礫。
吳起的凜然大義反而令鬥棟礫更加感動,他與南四約定,令尹某日有難,鬥某願意赴死,以報令尹對鬥氏滿門的救命之恩。
這,是南四與鬥棟礫之間的秘密約定。
南四當天在赴左廣尋找四義士的同時,看到了鬥孟雄,突然靈光一現,想到了與吳起麵貌酷似的鬥棟礫,想起了二人的當年之約。
現在郢都波譎雲詭、危機四伏,南四顧不得吳起的警告,立即前往鬥家,找鬥棟礫商議。
而鬥孟雄對大父與南四之約也是知道的,他想到的計謀與南四一樣,都有讓鬥棟礫出麵,試探一下老貴族動靜的意思。
但南四和鬥棟礫是知道此行兇險的,二人懷著決別的心情悲壯告別。
而鬥孟雄卻把問題想得簡單了,如果大父出麵試探一下,沒有什麽事端,還則罷了。
如果有什麽事端,被抓起來,也好解釋。我鬥氏好歹也曾是楚國貴族,祭奠一下先王有什麽不妥?
在南四、鬥孟雄等人的秘密安排下,吳起的替身——鬥棟礫,穿著神似吳起的服裝,神秘地出現在了楚王靈前。
此刻的鬥棟礫,是試探新楚王與貴族對吳起態度的試金石與風向標。
吳起對於變法,有一種殉道者的情懷。
鬥棟礫對於報恩,也有一顆殉道者的心靈。
他是懷著必死的心情前來的,在聽到利箭破空之聲之後,反而心裏坦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