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三路獻降
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 作者:封少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巴國的政治生態,在五姓內鬥的漫長過程中,已經完全惡化。
巴氏、樊氏、曋(shen)氏、相氏和鄭氏,五大家族在數百年的政治鬥爭中,既盤根錯節,又互相傾軋;既相互掣肘,又彼此利用。
巴國國君,作為天子冊封的姬姓君主,強龍難壓地頭蛇。隻好玩弄平衡術,在五姓中間走鋼絲。通過拉攏某某姓,打壓某某姓的政策,維護著脆弱的君權。
在這種政治生態之下,巴國五姓眼中隻有部族之爭,沒有忠君之心。他們專注於自己部族的發展,對國君也是一種利用關係。
當朝堂掌權大姓威脅到國君君權時,國君就會聯絡在野甚至流落異國的部族,推翻當權部族,使失勢者重新上位。
比如當今巴國朝堂當權者:巴氏、樊氏和鄭氏,就是利用國君的君權,將相氏幾近滅族,驅逐至巴山之北;將瞫氏徹底邊緣化,淪落為山間富農。
而在巴氏、樊氏和鄭氏崛起之前,相氏與瞫氏則是巴國雙雄,朝堂雙霸。
這樣的故事,不出百年,就要上演一次輪迴。
這種惡性循環的政治生態下,部族勢力根本對國君沒有忠心可言,有的隻有算計與利用。
太傅樊紫金,雖然說身居高位,但有名無權,早就對巴氏、鄭氏獨攬朝政心存不滿。但部族勢力不濟,一直隱忍至今。
樊紫金人老成精,通過近期巴蜀翻天覆地的形勢變化,知道巴國國運將盡,縱目王前途無量,早就做出了另投門戶的打算。
特別是鄭重戰死軍前,巴長生一敗再敗,為樊紫金操控巴國局勢走向,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樊紫金決心親自前往縱目王軍營,出賣巴國國君的利益,保全甚至升級自己部族的利益。
樊紫金最大的擔心,縱目王控製巴國之後,樊氏的利益如何得到保障?作為獎賞,能不能將其他部族的利益劃歸樊氏接管?
從出城議和開始,樊紫金的算盤就已經打得叮當響了。
淳於浩道:“樊太傅通時達變,深明大義,不愧為巴國俊傑,浩佩服之至。”
樊紫金道:“將軍謬讚,豈是人力,實乃天時!縱目王天命攸歸,應時而生,實乃巴人之福也。”
淳於浩道:“既如此,樊太傅當早日順人應天,開城納降,以免生靈塗炭,禍及無辜。”
樊紫金道:“此事當歸告巴王。”
淳於浩將身子向前傾,盡量貼近樊紫金,顯現出一副十分關心的樣子道:
“巴王有罪,亦可身免;太傅無功,如何自處?”
這話的殺傷力就非常大了!
巴王做為一國君主,按照戰國時的慣例,即使國滅,一般不會肉體消滅,能得到妥善安置。
比如小蜀王,就被封為十方侯,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小封地,可以在密切監視之下,做一個衣食無憂的籠中之雀。
而你樊紫金,若錯失獻城這個立功機會,那麽新君既立,你憑什麽條件繼續保持自己的富貴?
樊紫金也是老狐狸:“老朽嚐聞,功高莫過於奪城。奪城者,傷亡無算,流血千裏;獻城者,兵不血刃,百姓歸心,遠邇來服,其功匪淺啊!”
話裏話外沒有一句“我要投降”的字眼,卻將自己漫天要價的心思表露無遺。
對於樊紫金的心思,淳於浩一清二楚。他也不想死傷大量兵卒的性命,去硬拚江州城。能不戰而屈人之兵,自是功高無上。
如何應對樊紫金,淳於浩也有自己的難處。公子俱酒遠在後方,來迴請示,耽誤軍機;但若失去這次大好時機,江州城死扛到底,對誰也沒有好處。
特別是在聶政的“瀟軍”奪取蜀都郫邑之後,淳於浩太想率領“浩軍”拿下巴都江州了,這種強烈的渴望讓淳於浩不能自拔。
在占據兵力優勢的情況下,淳於浩始終手握主動牌,他笑著對樊紫金道:“老太傅,可識別元邦否?”
樊紫金老老實實地迴答:“前蜀舊相,自是識得。”
淳於浩:“太傅有獻城之功,縱目王如何封賞,浩不敢妄測,然可參考別元邦故事。”
樊紫金還想討價還價:“別元邦所獻者,普通城邑;老朽欲獻者,巴國國都。此二者輕重,將軍當仔細掂量。”
淳於浩對這老狐狸煩透了,但也不想太激怒他,隻好含糊地道:
“浩自當在縱目王前為老太傅直陳功績,然封賞之事,王上專權,老太傅當先立功,再論封賞。城未獻而先討封賞,恐非人臣所為。”
樊紫金一時語塞。確實是這個道理,在人家兵臨城下的時刻,自己的這些行為,特別像是討價還價。
淳於浩不失時機地敲打:“老太傅,三日已過一日,浩,軍令在身,不敢耽擱啊!”
樊紫金無奈,隻好道:“老朽即刻迴城,勸降我王。”
就在樊紫金剛剛歸城之際,從陸路之上再次傳來緊急軍情。
章蟜一路猛追巴國國相巴長生,巴長生落荒而逃,不知所蹤,所率軍卒非死即降,巴國僅存的精銳先被火燒,複遇追兵,最終土崩瓦解。至此,巴國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兒良所部一路南下,巴國各地城邑望風而降,不戰自潰,一路上竟然接管了近二十餘個城邑,成為伐巴三路大軍中接管土地最多的一支部隊。兒良隻留少量人馬接管地盤,大部精銳直撲江州。
章蟜和兒良都做出一個舉動,那就是派出前鋒快馬前行,盡快抵達江州城下,勒令巴王向自己所部三日內投降。
樊紫金迴到巴王宮的時候,章蟜和兒良的最後通牒先後送達巴王手中,巴王欲哭無淚,哽咽難言。
巴王止住悲傷,可憐巴巴地問:“太傅,和談如何?”
樊紫金長歎一聲:“王上,敵軍勢大,江州不保。老臣拚卻性命相逼,彼方答應善待王上,可參照蜀王故事。”
當初別元邦那真是為蜀王爭取,樊紫金卻是一句也沒有為巴王說話,全都在算計自己家族的利益了。
巴王道:“太傅,寡人愧對先祖,愧對社稷,乃有今日之禍,不如自刎以謝罪。”說畢又是嗚嗚嗚一頓哭。
樊紫金心說:別呀,全憑你換取老夫的榮華富貴呢,你死了我這籌碼就打折了!
“王上勿憂,臣必保王上無虞!”樊紫金撲通跪倒,一臉忠心耿耿狀。
巴王也就是嘴上說說,表表姿態,若有血性早死了,何苦在這裏裝腔作勢?
巴王示意樊紫金起來說話:“太傅,今日寡人先後收到兩路敵軍書信,如今江州三麵被圍,當向誰獻降?”
樊紫金眼珠一轉,計上心來。既然三路大將都向江州發出最後通牒,不妨三路都降,將獻城之功用活、用足、用好!
巴氏、樊氏、曋(shen)氏、相氏和鄭氏,五大家族在數百年的政治鬥爭中,既盤根錯節,又互相傾軋;既相互掣肘,又彼此利用。
巴國國君,作為天子冊封的姬姓君主,強龍難壓地頭蛇。隻好玩弄平衡術,在五姓中間走鋼絲。通過拉攏某某姓,打壓某某姓的政策,維護著脆弱的君權。
在這種政治生態之下,巴國五姓眼中隻有部族之爭,沒有忠君之心。他們專注於自己部族的發展,對國君也是一種利用關係。
當朝堂掌權大姓威脅到國君君權時,國君就會聯絡在野甚至流落異國的部族,推翻當權部族,使失勢者重新上位。
比如當今巴國朝堂當權者:巴氏、樊氏和鄭氏,就是利用國君的君權,將相氏幾近滅族,驅逐至巴山之北;將瞫氏徹底邊緣化,淪落為山間富農。
而在巴氏、樊氏和鄭氏崛起之前,相氏與瞫氏則是巴國雙雄,朝堂雙霸。
這樣的故事,不出百年,就要上演一次輪迴。
這種惡性循環的政治生態下,部族勢力根本對國君沒有忠心可言,有的隻有算計與利用。
太傅樊紫金,雖然說身居高位,但有名無權,早就對巴氏、鄭氏獨攬朝政心存不滿。但部族勢力不濟,一直隱忍至今。
樊紫金人老成精,通過近期巴蜀翻天覆地的形勢變化,知道巴國國運將盡,縱目王前途無量,早就做出了另投門戶的打算。
特別是鄭重戰死軍前,巴長生一敗再敗,為樊紫金操控巴國局勢走向,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樊紫金決心親自前往縱目王軍營,出賣巴國國君的利益,保全甚至升級自己部族的利益。
樊紫金最大的擔心,縱目王控製巴國之後,樊氏的利益如何得到保障?作為獎賞,能不能將其他部族的利益劃歸樊氏接管?
從出城議和開始,樊紫金的算盤就已經打得叮當響了。
淳於浩道:“樊太傅通時達變,深明大義,不愧為巴國俊傑,浩佩服之至。”
樊紫金道:“將軍謬讚,豈是人力,實乃天時!縱目王天命攸歸,應時而生,實乃巴人之福也。”
淳於浩道:“既如此,樊太傅當早日順人應天,開城納降,以免生靈塗炭,禍及無辜。”
樊紫金道:“此事當歸告巴王。”
淳於浩將身子向前傾,盡量貼近樊紫金,顯現出一副十分關心的樣子道:
“巴王有罪,亦可身免;太傅無功,如何自處?”
這話的殺傷力就非常大了!
巴王做為一國君主,按照戰國時的慣例,即使國滅,一般不會肉體消滅,能得到妥善安置。
比如小蜀王,就被封為十方侯,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小封地,可以在密切監視之下,做一個衣食無憂的籠中之雀。
而你樊紫金,若錯失獻城這個立功機會,那麽新君既立,你憑什麽條件繼續保持自己的富貴?
樊紫金也是老狐狸:“老朽嚐聞,功高莫過於奪城。奪城者,傷亡無算,流血千裏;獻城者,兵不血刃,百姓歸心,遠邇來服,其功匪淺啊!”
話裏話外沒有一句“我要投降”的字眼,卻將自己漫天要價的心思表露無遺。
對於樊紫金的心思,淳於浩一清二楚。他也不想死傷大量兵卒的性命,去硬拚江州城。能不戰而屈人之兵,自是功高無上。
如何應對樊紫金,淳於浩也有自己的難處。公子俱酒遠在後方,來迴請示,耽誤軍機;但若失去這次大好時機,江州城死扛到底,對誰也沒有好處。
特別是在聶政的“瀟軍”奪取蜀都郫邑之後,淳於浩太想率領“浩軍”拿下巴都江州了,這種強烈的渴望讓淳於浩不能自拔。
在占據兵力優勢的情況下,淳於浩始終手握主動牌,他笑著對樊紫金道:“老太傅,可識別元邦否?”
樊紫金老老實實地迴答:“前蜀舊相,自是識得。”
淳於浩:“太傅有獻城之功,縱目王如何封賞,浩不敢妄測,然可參考別元邦故事。”
樊紫金還想討價還價:“別元邦所獻者,普通城邑;老朽欲獻者,巴國國都。此二者輕重,將軍當仔細掂量。”
淳於浩對這老狐狸煩透了,但也不想太激怒他,隻好含糊地道:
“浩自當在縱目王前為老太傅直陳功績,然封賞之事,王上專權,老太傅當先立功,再論封賞。城未獻而先討封賞,恐非人臣所為。”
樊紫金一時語塞。確實是這個道理,在人家兵臨城下的時刻,自己的這些行為,特別像是討價還價。
淳於浩不失時機地敲打:“老太傅,三日已過一日,浩,軍令在身,不敢耽擱啊!”
樊紫金無奈,隻好道:“老朽即刻迴城,勸降我王。”
就在樊紫金剛剛歸城之際,從陸路之上再次傳來緊急軍情。
章蟜一路猛追巴國國相巴長生,巴長生落荒而逃,不知所蹤,所率軍卒非死即降,巴國僅存的精銳先被火燒,複遇追兵,最終土崩瓦解。至此,巴國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兒良所部一路南下,巴國各地城邑望風而降,不戰自潰,一路上竟然接管了近二十餘個城邑,成為伐巴三路大軍中接管土地最多的一支部隊。兒良隻留少量人馬接管地盤,大部精銳直撲江州。
章蟜和兒良都做出一個舉動,那就是派出前鋒快馬前行,盡快抵達江州城下,勒令巴王向自己所部三日內投降。
樊紫金迴到巴王宮的時候,章蟜和兒良的最後通牒先後送達巴王手中,巴王欲哭無淚,哽咽難言。
巴王止住悲傷,可憐巴巴地問:“太傅,和談如何?”
樊紫金長歎一聲:“王上,敵軍勢大,江州不保。老臣拚卻性命相逼,彼方答應善待王上,可參照蜀王故事。”
當初別元邦那真是為蜀王爭取,樊紫金卻是一句也沒有為巴王說話,全都在算計自己家族的利益了。
巴王道:“太傅,寡人愧對先祖,愧對社稷,乃有今日之禍,不如自刎以謝罪。”說畢又是嗚嗚嗚一頓哭。
樊紫金心說:別呀,全憑你換取老夫的榮華富貴呢,你死了我這籌碼就打折了!
“王上勿憂,臣必保王上無虞!”樊紫金撲通跪倒,一臉忠心耿耿狀。
巴王也就是嘴上說說,表表姿態,若有血性早死了,何苦在這裏裝腔作勢?
巴王示意樊紫金起來說話:“太傅,今日寡人先後收到兩路敵軍書信,如今江州三麵被圍,當向誰獻降?”
樊紫金眼珠一轉,計上心來。既然三路大將都向江州發出最後通牒,不妨三路都降,將獻城之功用活、用足、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