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疏則勿用
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 作者:封少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魏侯擊眉頭緊鎖看著案上的三封信劄,疑竇叢生。
對趙侯的信,魏侯擊確認無疑,應當不會有錯;
對楚王的信,魏侯擊真偽莫辯,因為他看到居然是楚國文字所寫;
對義渠王的信,魏侯擊同樣感到十分震驚,西進關中,一直是吳起的戰略思想,並因此和自己多次辯論。但勾連義渠,西進稱王的內容,確實刷新了魏侯擊的三觀。
吳起可是掌握著親手訓練出來的五萬魏武卒啊!吳起若要割據西河自立,那麽魏國絕對無人是其對手。
做為一國君主,魏侯擊有著冷靜的思維和縝密的邏輯,他壓住心中的震驚,沉聲問道:“相國,此物從何而來?”
公叔痤可不想為王錯當擋箭牌,老老實實地迴答:“迴君上,此物乃王司馬所獲。”
魏侯擊:“王錯!”
王錯心中氣憤,找你公叔痤還不如不找你呢,關鍵時刻啥也不頂。當下隻好硬著頭皮低聲迴道:“稟君上,臣疑心吳起久矣,故而此次……使了些手段。”
未經君上批準,對國之重臣使用下三濫的手段,嚴格來說也是重罪。魏侯擊冷冷地問道:“館驛失火?”
王錯不敢抬頭,把頭埋得更低:“確是臣所為,然臣忠心為國,君上明鑒!”
魏侯擊道:“王錯,如此密件,吳起焉不付之一炬,而要隨身攜帶?直至被爾發現?”
\\\"呃……這……臣……”王錯汗都下來了,以常理來推斷,吳起的確不會如此粗心,這不是典型的不打自招嘛!這個確實無法解釋。
魏侯擊心中冷笑,王錯此人雖然忠心,但不識大局,不懂團結。更兼心胸狹隘,不能容人。這些小兒科的做法和把戲,往往於事無補,還容易弄巧成拙。
魏侯擊道:“此劄寡人從未見過,此事二三子休要再提!王錯,爾且下去吧。”
王錯滿腦袋流汗,自己精心策劃的、動用了巨大力量和資源的計劃,就這麽被魏侯三言兩語給粉碎了。
“慢!”魏侯又將王錯叫住:“館驛失火,需要重修,王司馬一向忠心為國,或許應該捐些錢物。”
“臣……知道了!”王錯耷拉著腦袋灰溜溜地下殿去了。
魏侯又問公叔痤:“相國,嘉明婚事,吳起之意如何?”
公叔痤自然而然地隱瞞了他和景福公主演“夫妻雙簧”,驚嚇吳起的事兒。他一本正經地迴答道:“稟君上,臣差人向吳將軍討要生辰八字,但吳將軍迴複……說……說……記不得了……”
“嗯?!”魏侯一聽就明白了,吳起這是不願意啊,忠與不忠,果然一試便知。他的臉色瞬間就陰了下來:“起,果有去心?!”
公叔痤一臉的公忠體國相:“君上,吳起此人,誌在卿相。屈居西河守多年,起心固怨。臣願讓出相位,出鎮邊郡,請君上以吳起為相,此事可解矣!”
魏侯擊暴怒:“吳起輕吾愛女,足見其已無留魏之心,寡人安可封之以相!此事休要再提。”
在魏侯擊看來,王錯那些小把戲說明不了什麽問題,但吳起不願娶嘉明公主為妻,卻是個十分嚴重的政治態度問題!
作為君主來說,對臣子的考較標準,排在首位的就是忠心!吳起如此表現,魏侯擊對吳起是妥妥的起疑心了。
既疑則疏,既疏則勿用。重用已經是不可能的了。如何處置吳起,已排上了魏侯的議事日程。
魏侯擊不想背負剛愎自用、擅殺功臣的惡名,但吳起這樣的人物,也絕不可為諸侯所用。
魏侯冷冷地道:“起終生不可再入西河,亦不可複出魏國一步!相國,爾看如何安置為好?”
公叔痤道:“授之上卿,高爵厚祿,嚴密監視,終其一生。”
魏侯略作深思,尚未作出迴答。這時,一名寺人入內稟報:“君上,西河守吳起求見!”
魏侯與公叔痤對視一眼,雙方均露出了複雜的神色。
公叔痤太雞賊了,那晚發生的事,讓他在吳起麵前顏麵無存。目前來看,大局已定,他也不想和吳起再發生什麽誤會。遂奏道:“吳起麵君,恐有要情,臣請迴避。”
“準!”魏侯擊氣憤未消,也想看看吳起還有什麽說辭。
吳起進殿之後,大禮參拜:“臣吳起拜見君上!”
魏侯道:“吳將軍免禮!”
吳起此時求見,就是為了趙侯的信劄而來。這封信,本來他是要親自交給魏侯,揭穿趙侯離間之謀的。
但館驛意外失火,信劄離奇失蹤,令吳起一時拿不定主意,究竟用不用和魏侯迴稟這件事情。
如果說了,既無實物,還可以引發魏侯的懷疑;如果不說,可以肯定趙國類似手段還會接踵而來,挑撥離間一刻也不會停。
吳起再三思索,出於對魏國的一片忠心,還是慨然決定,上殿麵君,揭穿趙侯的陰謀詭計,避免君臣生隙,於國無益。
吳起一片光明地走上大殿,胸懷坦蕩地說明了趙侯寫信離間之事,最後說到館驛失火,信劄丟失。
吳起迴稟得開誠布公,魏侯卻聽得陰雲密布。
吳起說完,魏侯沉思良久。王錯剛才拿來一大堆證物,魏侯當時也是心中存疑,尤其是趙侯的信劄,簡直是一模一樣。
但以常理推斷,吳起不會傻到這種程度,所以果斷訓斥了王錯一通。但沒想到,吳起親自上殿,自證信劄之事,這也直接證明了王錯的證據確實出自吳起,也證明了列國爭相拉攏吳起,確鑿無疑!
魏侯的思想受到了巨大的衝擊,一時不知該如何迴應吳起。看著吳起尚是一臉的大義凜然,魏侯都懷疑自己是不是判斷出錯了。
沉吟良久,魏侯方道:“寡人聞,寰內諸侯,非有天子之命,不得出會諸侯。不正其外交……有至尊者,不貳之也。”
魏侯引用的這段話,大意是,沒有一國之君的命,大臣不得隨便從事外交事務,這是忠心不二的重要體現。
對趙侯的信,魏侯擊確認無疑,應當不會有錯;
對楚王的信,魏侯擊真偽莫辯,因為他看到居然是楚國文字所寫;
對義渠王的信,魏侯擊同樣感到十分震驚,西進關中,一直是吳起的戰略思想,並因此和自己多次辯論。但勾連義渠,西進稱王的內容,確實刷新了魏侯擊的三觀。
吳起可是掌握著親手訓練出來的五萬魏武卒啊!吳起若要割據西河自立,那麽魏國絕對無人是其對手。
做為一國君主,魏侯擊有著冷靜的思維和縝密的邏輯,他壓住心中的震驚,沉聲問道:“相國,此物從何而來?”
公叔痤可不想為王錯當擋箭牌,老老實實地迴答:“迴君上,此物乃王司馬所獲。”
魏侯擊:“王錯!”
王錯心中氣憤,找你公叔痤還不如不找你呢,關鍵時刻啥也不頂。當下隻好硬著頭皮低聲迴道:“稟君上,臣疑心吳起久矣,故而此次……使了些手段。”
未經君上批準,對國之重臣使用下三濫的手段,嚴格來說也是重罪。魏侯擊冷冷地問道:“館驛失火?”
王錯不敢抬頭,把頭埋得更低:“確是臣所為,然臣忠心為國,君上明鑒!”
魏侯擊道:“王錯,如此密件,吳起焉不付之一炬,而要隨身攜帶?直至被爾發現?”
\\\"呃……這……臣……”王錯汗都下來了,以常理來推斷,吳起的確不會如此粗心,這不是典型的不打自招嘛!這個確實無法解釋。
魏侯擊心中冷笑,王錯此人雖然忠心,但不識大局,不懂團結。更兼心胸狹隘,不能容人。這些小兒科的做法和把戲,往往於事無補,還容易弄巧成拙。
魏侯擊道:“此劄寡人從未見過,此事二三子休要再提!王錯,爾且下去吧。”
王錯滿腦袋流汗,自己精心策劃的、動用了巨大力量和資源的計劃,就這麽被魏侯三言兩語給粉碎了。
“慢!”魏侯又將王錯叫住:“館驛失火,需要重修,王司馬一向忠心為國,或許應該捐些錢物。”
“臣……知道了!”王錯耷拉著腦袋灰溜溜地下殿去了。
魏侯又問公叔痤:“相國,嘉明婚事,吳起之意如何?”
公叔痤自然而然地隱瞞了他和景福公主演“夫妻雙簧”,驚嚇吳起的事兒。他一本正經地迴答道:“稟君上,臣差人向吳將軍討要生辰八字,但吳將軍迴複……說……說……記不得了……”
“嗯?!”魏侯一聽就明白了,吳起這是不願意啊,忠與不忠,果然一試便知。他的臉色瞬間就陰了下來:“起,果有去心?!”
公叔痤一臉的公忠體國相:“君上,吳起此人,誌在卿相。屈居西河守多年,起心固怨。臣願讓出相位,出鎮邊郡,請君上以吳起為相,此事可解矣!”
魏侯擊暴怒:“吳起輕吾愛女,足見其已無留魏之心,寡人安可封之以相!此事休要再提。”
在魏侯擊看來,王錯那些小把戲說明不了什麽問題,但吳起不願娶嘉明公主為妻,卻是個十分嚴重的政治態度問題!
作為君主來說,對臣子的考較標準,排在首位的就是忠心!吳起如此表現,魏侯擊對吳起是妥妥的起疑心了。
既疑則疏,既疏則勿用。重用已經是不可能的了。如何處置吳起,已排上了魏侯的議事日程。
魏侯擊不想背負剛愎自用、擅殺功臣的惡名,但吳起這樣的人物,也絕不可為諸侯所用。
魏侯冷冷地道:“起終生不可再入西河,亦不可複出魏國一步!相國,爾看如何安置為好?”
公叔痤道:“授之上卿,高爵厚祿,嚴密監視,終其一生。”
魏侯略作深思,尚未作出迴答。這時,一名寺人入內稟報:“君上,西河守吳起求見!”
魏侯與公叔痤對視一眼,雙方均露出了複雜的神色。
公叔痤太雞賊了,那晚發生的事,讓他在吳起麵前顏麵無存。目前來看,大局已定,他也不想和吳起再發生什麽誤會。遂奏道:“吳起麵君,恐有要情,臣請迴避。”
“準!”魏侯擊氣憤未消,也想看看吳起還有什麽說辭。
吳起進殿之後,大禮參拜:“臣吳起拜見君上!”
魏侯道:“吳將軍免禮!”
吳起此時求見,就是為了趙侯的信劄而來。這封信,本來他是要親自交給魏侯,揭穿趙侯離間之謀的。
但館驛意外失火,信劄離奇失蹤,令吳起一時拿不定主意,究竟用不用和魏侯迴稟這件事情。
如果說了,既無實物,還可以引發魏侯的懷疑;如果不說,可以肯定趙國類似手段還會接踵而來,挑撥離間一刻也不會停。
吳起再三思索,出於對魏國的一片忠心,還是慨然決定,上殿麵君,揭穿趙侯的陰謀詭計,避免君臣生隙,於國無益。
吳起一片光明地走上大殿,胸懷坦蕩地說明了趙侯寫信離間之事,最後說到館驛失火,信劄丟失。
吳起迴稟得開誠布公,魏侯卻聽得陰雲密布。
吳起說完,魏侯沉思良久。王錯剛才拿來一大堆證物,魏侯當時也是心中存疑,尤其是趙侯的信劄,簡直是一模一樣。
但以常理推斷,吳起不會傻到這種程度,所以果斷訓斥了王錯一通。但沒想到,吳起親自上殿,自證信劄之事,這也直接證明了王錯的證據確實出自吳起,也證明了列國爭相拉攏吳起,確鑿無疑!
魏侯的思想受到了巨大的衝擊,一時不知該如何迴應吳起。看著吳起尚是一臉的大義凜然,魏侯都懷疑自己是不是判斷出錯了。
沉吟良久,魏侯方道:“寡人聞,寰內諸侯,非有天子之命,不得出會諸侯。不正其外交……有至尊者,不貳之也。”
魏侯引用的這段話,大意是,沒有一國之君的命,大臣不得隨便從事外交事務,這是忠心不二的重要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