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汾曲賦詩
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 作者:封少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安邑繁華深處,有一所高檔酒肆——汾曲樓。
汾曲樓的名字來自《詩經·魏風·汾沮洳》中“彼汾一曲,言采其藚”。汾曲,意思就是汾水彎彎。
更重要的是,此處是魏國達官貴人、富商巨賈雲集之地,常常左右著安邑的潮流風向,流傳著諸侯的高端傳奇。
公子緩的車馬將俱酒載到了汾曲樓下,俱酒下車一看,好一座繁華樓閣!
汾曲樓三層木建築,飛簷挑角、雕欄畫棟、精致繁複、光鮮富麗,與魏國的大國氣度非常契合。
此刻的汾曲樓燈火輝煌,亮如白晝;窗牖煥明,器物生輝;往來穿梭,非富即貴;喧囂之意騰騰,絲竹之聲隱隱,好一派紙醉金迷的奢靡風光。
公子緩的酒局設在最頂層的雅座之中,傳說在天氣晴好之日,站此樓不僅可以觀賞安邑城全貌,更特別的是可遠觀河東鹽池風光。
河東鹽池在陽光照耀下,呈現出獨特的七彩景致,或紅或紫、或綠或靛,或橙或黃,色彩斑斕,姹紫嫣紅,格外美麗。
公子緩親自將俱酒迎入席間,二人互相見禮之後,公子緩又為其介紹了席間作陪的部分官員、公室貴胄。之後賓主分席而坐,飲酒盡歡。
三獻三酬之後,宴席的規定禮儀就告一段落。一隊歌女薄施粉黛、輕著羅綺步入場,接下來吹竽鼓瑟、彈琴擊築。
一排舞伎在場中輕甩水袖,曼妙起舞。其中一位在樂器的伴奏之下,咿咿呀呀地吟唱起詩經《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之子於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於歸,宜其家人。
唱畢,眾人齊聲喝采,共飲一杯。
公子緩麵色潮紅,興致正濃,於是發出倡議:“今夜良宵,詩以詠誌。二三子,切莫辜負了美酒佳期,吾等應當賦詩而歌,暢懷而飲啊!”
先秦之時,賦詩作為上流社會社交活動的重要內容,是賓主雙方表達誌向的一種常用方式
實在不會賦詩的,也可以吟誦《詩經》中的名篇,以此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立場。
在諸侯爭霸、戰亂頻仍的春秋戰國時代,賦詩言誌為血腥的政治鬥爭蒙上了一層文質彬彬的溫柔色彩,的確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大景觀!
一位大夫借著酒勁,應聲而起:“臣詠《嘉樂》一首,以為公子賀!”
說畢,以手擊幾作為節拍,搖頭晃腦地哼唱起來:
嘉樂君子,顯顯令德,宜民宜人。
受祿於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
這是《詩經·大雅》中的一首,內容是臣子為君主歌功頌德的。大夫借此詩來表達自己對公子緩的崇敬之情,是一首標準的彩虹詩。
魏緩聽罷,心情大悅,帶頭擊掌,高喝一聲:“彩!”
眾人齊聲附和,高聲喝彩,並一起舉爵,共飲一爵。
一位校尉起身道:“公子,臣賦詩一首,請各位指教。”
擊鼓鏘鏘,戈矛所向;
王師闐闐,君子鷹揚。
牧馬蕭蕭,兵甲所耀;
王師恢恢,君子虎豹。
旌旗采采,眾誌所愾;
王師肅肅,君子胡不還?
這是一首自創的歌頌勇士的詩歌,在尚武的魏侯擊的影響下,魏人戰鬥意誌非常剛強,故而此詩一出,當場一片喝彩!
公子緩更是高聲道:“好詩,好詩,二三子,當飲三爵!”於是眾人一齊飲了三爵。
一位魏氏公族起身賦詩一首:
蘭舟出水兮,凝睇遠望;
不見良人兮,思之神傷。
畫棟飛雲兮,啟唇休唱;
不見良人兮,聲遏氣惶。
鮫鮹透濕兮,靜夜倚窗;
不見良人兮,唯恨月霜。
雙蓮並蒂兮,鵲之畺畺;
不見良人兮,行止彷徨。
這是一首以女子口吻,訴說相思之苦的詩歌。將女子思念愛人的憂傷與難過,寫得絲絲入扣,感人肺腑。
以夫妻感情或男女愛情關係比擬君臣以及朋友、師生等其他社會關係,是中國古典詩歌中一種特殊表現手法。在古人寫的詩中,許多借用這種閨體詩,來表達自己的政治訴求。
比如唐詩中著名的《近試上張水部 》,作者朱慶餘用一位新娘子的口吻寫下了“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表達了自己對科舉考試的忐忑之情。
再比如中唐時,割據藩鎮的李師道欲圖收買張籍,張便作了《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用一句“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立場堅定的拒絕了李師道的拉攏。
這位公族以女子思念良人的口吻寫下這首詩,就是婉轉地體現了自己不受魏侯重視的境遇,表達了自己欲為國家出力、建功立業的心情。
眾人又是一片喝彩。
作為從小接受《詩》的熏陶的魏國公子,魏緩自然聽懂了其中之意,但在這種場合,也不便露骨表示。
他端起一爵酒道:“大夫賦得好詩,言得壯誌啊,二三子,吾等同飲此爵。”
於是眾人在一片歡唿聲中再次飲下一爵。
此後不斷有人起席,或吟誦《詩》之名篇,或即興賦詩言誌,將整場宴會推向了高潮。
酒酣耳熱之際,魏緩轉頭望向俱酒道:“端氏君,值此良宵,遇諸君子,胡不賦詩一首,以助興致!”
在賦詩一開始,俱酒就慫了,自己這方麵不在行啊!
關鍵是,現在是戰國時代,大家都賦的是四言詩,或者離騷體,估計背一首《靜夜思》怕是不能應付過去的。
俱酒一麵搜腸刮肚地在自己的記憶裏尋找關於四言詩歌的記憶,一邊悄不焉兒地眯在那兒作醉酒狀,生怕公子緩看到他。
沒想到啊沒想到,自己還是被點了名。俱酒作醉酒狀,再三推辭,一幫賓客一起起哄,弄得俱酒一時下不了台。
一位賓客道:“端氏君名滿天下,定是飽讀詩書,莫要推辭!”
另一位賓客見俱酒裝瘋賣傻,想要蒙混過關,忍不住揶揄道:“莫不是晉無名師,端氏君未嚐讀《詩》?”
《詩》在古代有著非常崇高的地位,學《詩》是貴族子弟的必修功課,孔子曰\\\"不學《詩》,無以言\\\"。
說一個未讀過《詩》,和後世諷刺一個人是文盲差不多。更何況這位大夫還夾槍帶棒地將晉國也惡心了一通,估計晉國窮得都請不起老師了吧!
這一下子俱酒火了,老子今晚整個一副綿羊狀,你們還要得寸進尺?
你這不是欺負老實人嗎?!
就在自己火起的一瞬間,腦袋中靈光一閃,有了!俱酒迅速抓住這一瞬間的記憶,一下子從地上跳起來,大聲吟誦道: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靜!
安靜!
全場寂靜!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靜!
無聲!
滿座皆驚!
全場陷入一片呆滯,都被這與詩經體風格迥異的開篇給驚到了。
學詩這麽多年,還從未聽過如此立意高遠、氣勢磅礴,蒼涼悲壯,激昂慷慨的詩歌。
“當啷”一聲,一位大夫的青銅酒爵不由自主地從手中滑落,落在地上,酒液灑了一地。
汾曲樓的名字來自《詩經·魏風·汾沮洳》中“彼汾一曲,言采其藚”。汾曲,意思就是汾水彎彎。
更重要的是,此處是魏國達官貴人、富商巨賈雲集之地,常常左右著安邑的潮流風向,流傳著諸侯的高端傳奇。
公子緩的車馬將俱酒載到了汾曲樓下,俱酒下車一看,好一座繁華樓閣!
汾曲樓三層木建築,飛簷挑角、雕欄畫棟、精致繁複、光鮮富麗,與魏國的大國氣度非常契合。
此刻的汾曲樓燈火輝煌,亮如白晝;窗牖煥明,器物生輝;往來穿梭,非富即貴;喧囂之意騰騰,絲竹之聲隱隱,好一派紙醉金迷的奢靡風光。
公子緩的酒局設在最頂層的雅座之中,傳說在天氣晴好之日,站此樓不僅可以觀賞安邑城全貌,更特別的是可遠觀河東鹽池風光。
河東鹽池在陽光照耀下,呈現出獨特的七彩景致,或紅或紫、或綠或靛,或橙或黃,色彩斑斕,姹紫嫣紅,格外美麗。
公子緩親自將俱酒迎入席間,二人互相見禮之後,公子緩又為其介紹了席間作陪的部分官員、公室貴胄。之後賓主分席而坐,飲酒盡歡。
三獻三酬之後,宴席的規定禮儀就告一段落。一隊歌女薄施粉黛、輕著羅綺步入場,接下來吹竽鼓瑟、彈琴擊築。
一排舞伎在場中輕甩水袖,曼妙起舞。其中一位在樂器的伴奏之下,咿咿呀呀地吟唱起詩經《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之子於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於歸,宜其家人。
唱畢,眾人齊聲喝采,共飲一杯。
公子緩麵色潮紅,興致正濃,於是發出倡議:“今夜良宵,詩以詠誌。二三子,切莫辜負了美酒佳期,吾等應當賦詩而歌,暢懷而飲啊!”
先秦之時,賦詩作為上流社會社交活動的重要內容,是賓主雙方表達誌向的一種常用方式
實在不會賦詩的,也可以吟誦《詩經》中的名篇,以此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立場。
在諸侯爭霸、戰亂頻仍的春秋戰國時代,賦詩言誌為血腥的政治鬥爭蒙上了一層文質彬彬的溫柔色彩,的確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大景觀!
一位大夫借著酒勁,應聲而起:“臣詠《嘉樂》一首,以為公子賀!”
說畢,以手擊幾作為節拍,搖頭晃腦地哼唱起來:
嘉樂君子,顯顯令德,宜民宜人。
受祿於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
這是《詩經·大雅》中的一首,內容是臣子為君主歌功頌德的。大夫借此詩來表達自己對公子緩的崇敬之情,是一首標準的彩虹詩。
魏緩聽罷,心情大悅,帶頭擊掌,高喝一聲:“彩!”
眾人齊聲附和,高聲喝彩,並一起舉爵,共飲一爵。
一位校尉起身道:“公子,臣賦詩一首,請各位指教。”
擊鼓鏘鏘,戈矛所向;
王師闐闐,君子鷹揚。
牧馬蕭蕭,兵甲所耀;
王師恢恢,君子虎豹。
旌旗采采,眾誌所愾;
王師肅肅,君子胡不還?
這是一首自創的歌頌勇士的詩歌,在尚武的魏侯擊的影響下,魏人戰鬥意誌非常剛強,故而此詩一出,當場一片喝彩!
公子緩更是高聲道:“好詩,好詩,二三子,當飲三爵!”於是眾人一齊飲了三爵。
一位魏氏公族起身賦詩一首:
蘭舟出水兮,凝睇遠望;
不見良人兮,思之神傷。
畫棟飛雲兮,啟唇休唱;
不見良人兮,聲遏氣惶。
鮫鮹透濕兮,靜夜倚窗;
不見良人兮,唯恨月霜。
雙蓮並蒂兮,鵲之畺畺;
不見良人兮,行止彷徨。
這是一首以女子口吻,訴說相思之苦的詩歌。將女子思念愛人的憂傷與難過,寫得絲絲入扣,感人肺腑。
以夫妻感情或男女愛情關係比擬君臣以及朋友、師生等其他社會關係,是中國古典詩歌中一種特殊表現手法。在古人寫的詩中,許多借用這種閨體詩,來表達自己的政治訴求。
比如唐詩中著名的《近試上張水部 》,作者朱慶餘用一位新娘子的口吻寫下了“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表達了自己對科舉考試的忐忑之情。
再比如中唐時,割據藩鎮的李師道欲圖收買張籍,張便作了《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用一句“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立場堅定的拒絕了李師道的拉攏。
這位公族以女子思念良人的口吻寫下這首詩,就是婉轉地體現了自己不受魏侯重視的境遇,表達了自己欲為國家出力、建功立業的心情。
眾人又是一片喝彩。
作為從小接受《詩》的熏陶的魏國公子,魏緩自然聽懂了其中之意,但在這種場合,也不便露骨表示。
他端起一爵酒道:“大夫賦得好詩,言得壯誌啊,二三子,吾等同飲此爵。”
於是眾人在一片歡唿聲中再次飲下一爵。
此後不斷有人起席,或吟誦《詩》之名篇,或即興賦詩言誌,將整場宴會推向了高潮。
酒酣耳熱之際,魏緩轉頭望向俱酒道:“端氏君,值此良宵,遇諸君子,胡不賦詩一首,以助興致!”
在賦詩一開始,俱酒就慫了,自己這方麵不在行啊!
關鍵是,現在是戰國時代,大家都賦的是四言詩,或者離騷體,估計背一首《靜夜思》怕是不能應付過去的。
俱酒一麵搜腸刮肚地在自己的記憶裏尋找關於四言詩歌的記憶,一邊悄不焉兒地眯在那兒作醉酒狀,生怕公子緩看到他。
沒想到啊沒想到,自己還是被點了名。俱酒作醉酒狀,再三推辭,一幫賓客一起起哄,弄得俱酒一時下不了台。
一位賓客道:“端氏君名滿天下,定是飽讀詩書,莫要推辭!”
另一位賓客見俱酒裝瘋賣傻,想要蒙混過關,忍不住揶揄道:“莫不是晉無名師,端氏君未嚐讀《詩》?”
《詩》在古代有著非常崇高的地位,學《詩》是貴族子弟的必修功課,孔子曰\\\"不學《詩》,無以言\\\"。
說一個未讀過《詩》,和後世諷刺一個人是文盲差不多。更何況這位大夫還夾槍帶棒地將晉國也惡心了一通,估計晉國窮得都請不起老師了吧!
這一下子俱酒火了,老子今晚整個一副綿羊狀,你們還要得寸進尺?
你這不是欺負老實人嗎?!
就在自己火起的一瞬間,腦袋中靈光一閃,有了!俱酒迅速抓住這一瞬間的記憶,一下子從地上跳起來,大聲吟誦道: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靜!
安靜!
全場寂靜!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靜!
無聲!
滿座皆驚!
全場陷入一片呆滯,都被這與詩經體風格迥異的開篇給驚到了。
學詩這麽多年,還從未聽過如此立意高遠、氣勢磅礴,蒼涼悲壯,激昂慷慨的詩歌。
“當啷”一聲,一位大夫的青銅酒爵不由自主地從手中滑落,落在地上,酒液灑了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