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當世大才
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 作者:封少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送走了公子連,俱酒立即命人備足禮品,前去拜訪魏相公叔痤。
公叔痤是韓國公室出身,未受到韓室重用,故而在魏國發展。
在魏國,公叔痤先出將、後入相,又娶魏國公主為妻,混得風生水起,樂不思韓。
“公主”這個詞,就是從這時候出現在史籍上的,之前,國君的女兒都被稱為“女公子”。
從公叔痤的例子可以看出,“人挪活、樹挪死”的確是至理名言呐!君不見,吳起奔魏、奔楚,衛鞅奔秦,都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的著名例子。成語“楚材晉用”,也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
公叔痤作為一國之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威風八麵。但此刻,魏相公叔痤正身著褻衣紈絝,在臥室的屏風麵前——罰站?
罰誰?罰魏相公叔痤!
罰什麽?罰站!
誰這這麽大膽子敢讓戰國第一強國的相國罰站?魏相的夫人、魏侯的寶貝女兒、戰國第一強國魏國的公主!
為什麽不是罰跪?因為在戰國,跪就是坐,這是常規的姿勢。所以罰跪沒有意義,罰站才能達到懲罰的目的。
正在此時,下人在室外隔簾迴稟:“稟相國,韓使求見。”
公叔痤急於脫身,但了解公主的脾氣,於是大聲嗬斥道:“混賬東西,不是告訴你們了嗎?本相今日有要事在身,誰也不見!滾!”
下人低低應了一聲:“諾”。便欲離去。
“且慢!”一聲慵懶的女子聲音從後室傳出:“國事為重,相國且去。”
公叔痤賠笑道:“夫人息怒,韓國小邦,能有甚事?且讓他明日再來……”
“滾!”
“是是是,馬上滾,馬上滾!”公叔痤心裏樂開了花,立即躡手躡腳地離開了內室。
韓使俱酒的到來解了公叔痤的難言之圍,擺脫了戰國母老虎,公叔痤一時心情大好。
邁步進入前廳,人未到,笑先至:“哈哈哈,端氏君久等了……”
俱酒立即迎上前去:“外臣叨擾相國,還望相國恕罪。”
二人稍一寒暄,便分庭跪坐,進入正題。
俱酒將韓侯的禮劄送上,不外乎奇珍異寶、金珠寶貝。然後恭恭敬敬地道:“寡君特命外臣問國相安、問公主安!並有不腆之儀奉與國相、公主。”
公叔痤雖然有懼內的毛病,但對娶了魏國公主為妻這件事情還是非常驕傲的,聽了俱酒的問候,心情大悅。再掃了一眼劄上所列不菲禮品,更添幾分喜色。
口中卻打著哈哈道:“韓侯客氣,端氏君客氣。”然後話鋒一轉:“不知韓侯何以教我?”
韓侯送上如此貴重的禮物,肯定不是問候這麽簡單。韓侯打的主意是,韓國想要吞並鄭國,希望魏老大不要幹涉。
但這些政治秘辛,韓侯是不會讓俱酒知道的,所以寫了親筆的信劄,並用禦用的紫金泥封封好,俱酒隻是將信紮轉達即可。
在戰國時代,諸侯國之間的關係非常微妙。一國想要坐大,往往受到其他諸侯國的牽製。
滅人一國,此等大事,周邊諸侯絕對不會坐視不理,必然欲圖分一杯羹,否則便會橫加幹涉。
例如後世的齊國滅宋之戰,立即招來了魏、趙、韓、燕、秦五國的進攻。
韓國欲滅鄭國久矣,在韓國還沒有立國的時候,作為晉國的三卿之一,韓氏的主攻方向就是鄭國。可以說韓氏為了滅鄭,苦心孤詣謀劃了數代人之久。
鄭國由於內部的極度不團結,再加上外部韓國的步步蠶食,目前已經病入膏肓,苟延殘喘,剩下不多的幾座城池,在維持僅有的顏麵。
目前魏國是實打實的戰國老大,能否完美地滅掉鄭國,魏國的態度非常重要。
特別是當今這位魏侯擊,一言不合就開打,一點兒也不顧及三晉當年的兄弟情誼,如果不處理好與魏國的關係,那麽滅鄭之事,就無從談起。所以韓侯采取迂迴策略,希望從韓國遠支公族、魏國相國公叔痤能從中周旋一二。
公叔痤讀完韓侯的信劄,順手放在一邊,閉口不提內容。畢竟韓侯都用泥封了,肯定是不想讓麵前這位端氏君知道內情。何況這麽私密的事情,知道的人肯定是越少越好。
公叔痤淡淡地道:“韓侯之書,本相拜讀,麻煩端氏君迴稟韓候,本相自當妥善處置。”
公數座話鋒一轉,笑眯眯地對著俱酒說道:“聽聞端氏君頗為知兵。救太子於危難之際,存陽翟立不世之功。三日三夜,逆轉戰局。內平叛亂,外拓疆土。真可謂少年英雄、兵家奇才呀!”
俱酒連忙謙讓:“相國謬讚了,不過是機緣巧合,上得天時,下得地利,中得人和,小子不才,忝居其功。”
公叔痤聞言頓時來了興趣:“哦,天時、地利、人和?此論自築蹊徑,頗有新意,某願聞其詳。”
俱酒一聽,壞了!怎麽把這詞兒給冒出來了?
這是孟子的文章啊,現在孟子還不知道在哪個旮旯裏藏著呢!這文章還沒有麵世啊。
自己上學時候背過,不知道現在還能不能背下來?
於是裝模作樣的皺了皺眉頭,搜腸刮肚地開始迴答:“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後卡住了。
公叔痤聽了卻陷入沉思,片刻之後撫掌大笑:“端氏君高論,高論!本相覺得頗有道理,但個中意味,尚不得其要領,請端氏君教我嗬!”
把“請”字都用上了。
俱酒憋了半天,終於想起了一些片段:“三裏之城,七裏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公叔痤搖頭晃腦,仔細品咂,頻頻頓首道:“能夠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端氏君妙論啊,請繼續、繼續!”
得!他把缺失的這一段給補上了。
俱酒嚇的一頭瀑布汗,自己都懷疑這老頭是不是穿越者。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這段兒背的還比較順溜。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此言一出,公叔痤大驚失色。
震驚!
突發!
速看!
剛剛發生!
公叔痤來不及細細品味文章深邃的思想內涵,忙不迭地避席而起,雙手打揖:“震驚!震驚!端氏君大才!當世大才呀!”
俱酒一邊謙讓,一邊慚愧。
你能不震驚嗎?!
能不是大才嗎?!
這特麽的是剽竊的孟老夫子的文章啊,流傳了二千多年而長盛不衰。
你們有耳福了,老子這是提前幾十年給你們普及孟老夫子的思想了。
老師啊!學生在2000多年前隔著時空給您磕頭了!多謝您教鞭之下的背課之恩!
公叔痤是韓國公室出身,未受到韓室重用,故而在魏國發展。
在魏國,公叔痤先出將、後入相,又娶魏國公主為妻,混得風生水起,樂不思韓。
“公主”這個詞,就是從這時候出現在史籍上的,之前,國君的女兒都被稱為“女公子”。
從公叔痤的例子可以看出,“人挪活、樹挪死”的確是至理名言呐!君不見,吳起奔魏、奔楚,衛鞅奔秦,都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的著名例子。成語“楚材晉用”,也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
公叔痤作為一國之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威風八麵。但此刻,魏相公叔痤正身著褻衣紈絝,在臥室的屏風麵前——罰站?
罰誰?罰魏相公叔痤!
罰什麽?罰站!
誰這這麽大膽子敢讓戰國第一強國的相國罰站?魏相的夫人、魏侯的寶貝女兒、戰國第一強國魏國的公主!
為什麽不是罰跪?因為在戰國,跪就是坐,這是常規的姿勢。所以罰跪沒有意義,罰站才能達到懲罰的目的。
正在此時,下人在室外隔簾迴稟:“稟相國,韓使求見。”
公叔痤急於脫身,但了解公主的脾氣,於是大聲嗬斥道:“混賬東西,不是告訴你們了嗎?本相今日有要事在身,誰也不見!滾!”
下人低低應了一聲:“諾”。便欲離去。
“且慢!”一聲慵懶的女子聲音從後室傳出:“國事為重,相國且去。”
公叔痤賠笑道:“夫人息怒,韓國小邦,能有甚事?且讓他明日再來……”
“滾!”
“是是是,馬上滾,馬上滾!”公叔痤心裏樂開了花,立即躡手躡腳地離開了內室。
韓使俱酒的到來解了公叔痤的難言之圍,擺脫了戰國母老虎,公叔痤一時心情大好。
邁步進入前廳,人未到,笑先至:“哈哈哈,端氏君久等了……”
俱酒立即迎上前去:“外臣叨擾相國,還望相國恕罪。”
二人稍一寒暄,便分庭跪坐,進入正題。
俱酒將韓侯的禮劄送上,不外乎奇珍異寶、金珠寶貝。然後恭恭敬敬地道:“寡君特命外臣問國相安、問公主安!並有不腆之儀奉與國相、公主。”
公叔痤雖然有懼內的毛病,但對娶了魏國公主為妻這件事情還是非常驕傲的,聽了俱酒的問候,心情大悅。再掃了一眼劄上所列不菲禮品,更添幾分喜色。
口中卻打著哈哈道:“韓侯客氣,端氏君客氣。”然後話鋒一轉:“不知韓侯何以教我?”
韓侯送上如此貴重的禮物,肯定不是問候這麽簡單。韓侯打的主意是,韓國想要吞並鄭國,希望魏老大不要幹涉。
但這些政治秘辛,韓侯是不會讓俱酒知道的,所以寫了親筆的信劄,並用禦用的紫金泥封封好,俱酒隻是將信紮轉達即可。
在戰國時代,諸侯國之間的關係非常微妙。一國想要坐大,往往受到其他諸侯國的牽製。
滅人一國,此等大事,周邊諸侯絕對不會坐視不理,必然欲圖分一杯羹,否則便會橫加幹涉。
例如後世的齊國滅宋之戰,立即招來了魏、趙、韓、燕、秦五國的進攻。
韓國欲滅鄭國久矣,在韓國還沒有立國的時候,作為晉國的三卿之一,韓氏的主攻方向就是鄭國。可以說韓氏為了滅鄭,苦心孤詣謀劃了數代人之久。
鄭國由於內部的極度不團結,再加上外部韓國的步步蠶食,目前已經病入膏肓,苟延殘喘,剩下不多的幾座城池,在維持僅有的顏麵。
目前魏國是實打實的戰國老大,能否完美地滅掉鄭國,魏國的態度非常重要。
特別是當今這位魏侯擊,一言不合就開打,一點兒也不顧及三晉當年的兄弟情誼,如果不處理好與魏國的關係,那麽滅鄭之事,就無從談起。所以韓侯采取迂迴策略,希望從韓國遠支公族、魏國相國公叔痤能從中周旋一二。
公叔痤讀完韓侯的信劄,順手放在一邊,閉口不提內容。畢竟韓侯都用泥封了,肯定是不想讓麵前這位端氏君知道內情。何況這麽私密的事情,知道的人肯定是越少越好。
公叔痤淡淡地道:“韓侯之書,本相拜讀,麻煩端氏君迴稟韓候,本相自當妥善處置。”
公數座話鋒一轉,笑眯眯地對著俱酒說道:“聽聞端氏君頗為知兵。救太子於危難之際,存陽翟立不世之功。三日三夜,逆轉戰局。內平叛亂,外拓疆土。真可謂少年英雄、兵家奇才呀!”
俱酒連忙謙讓:“相國謬讚了,不過是機緣巧合,上得天時,下得地利,中得人和,小子不才,忝居其功。”
公叔痤聞言頓時來了興趣:“哦,天時、地利、人和?此論自築蹊徑,頗有新意,某願聞其詳。”
俱酒一聽,壞了!怎麽把這詞兒給冒出來了?
這是孟子的文章啊,現在孟子還不知道在哪個旮旯裏藏著呢!這文章還沒有麵世啊。
自己上學時候背過,不知道現在還能不能背下來?
於是裝模作樣的皺了皺眉頭,搜腸刮肚地開始迴答:“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後卡住了。
公叔痤聽了卻陷入沉思,片刻之後撫掌大笑:“端氏君高論,高論!本相覺得頗有道理,但個中意味,尚不得其要領,請端氏君教我嗬!”
把“請”字都用上了。
俱酒憋了半天,終於想起了一些片段:“三裏之城,七裏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公叔痤搖頭晃腦,仔細品咂,頻頻頓首道:“能夠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端氏君妙論啊,請繼續、繼續!”
得!他把缺失的這一段給補上了。
俱酒嚇的一頭瀑布汗,自己都懷疑這老頭是不是穿越者。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這段兒背的還比較順溜。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此言一出,公叔痤大驚失色。
震驚!
突發!
速看!
剛剛發生!
公叔痤來不及細細品味文章深邃的思想內涵,忙不迭地避席而起,雙手打揖:“震驚!震驚!端氏君大才!當世大才呀!”
俱酒一邊謙讓,一邊慚愧。
你能不震驚嗎?!
能不是大才嗎?!
這特麽的是剽竊的孟老夫子的文章啊,流傳了二千多年而長盛不衰。
你們有耳福了,老子這是提前幾十年給你們普及孟老夫子的思想了。
老師啊!學生在2000多年前隔著時空給您磕頭了!多謝您教鞭之下的背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