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還說了什麽別的消息麽?】
易陽問道。
艾爾法財團是彼得手下的,給一個文員提一提職位都不需要彼得開口,易陽打一個電話給櫻就能做到,隻是伊莉莎目前提供的消息並沒有發揮道什麽重要的作用,即便沒有她的消息易陽他們也已經掌握到謝爾蓋和那五名員工之間的關係了。
【有,她既然能提出來升職的要求自然也是有所依仗的。】
正是因為伊莉莎有所求宋春和她翻雲覆雨的才無所顧忌,因果已銷,兩不相欠。
【在劫案發生前兩個月,她曾看到謝爾蓋和索菲亞*阿列克謝耶維奇身邊的人接觸。也是從那天之後謝爾蓋開始接觸死掉的那五名員工。】
巴頓星礦場劫案竟然牽涉到了彼得的姐姐索菲亞!
眾人在吃驚的同時也感覺豁然開朗,如果有索菲亞參與的話很多事情就都能說得通了。
比如謝爾蓋為何會出賣艾爾法財團,契科夫對謝爾蓋的偵查發現他和他身邊的人名下都沒有巨額財產的增加,謝爾蓋做這事的動機也一直不明確。
如果事件的背後是索菲亞的話,那麽很顯然她對謝爾蓋有別的承諾足以讓謝爾蓋為此冒險。
另外就是劫匪那邊,明明看起來不像是黑玫瑰一貫的行動作風卻偏偏有黑玫瑰的人露了臉,這在旁人很難做到的事情在索菲亞的手上卻不是那麽的難。
【契科夫,你有什麽建議嗎?】
因為牽涉到了彼得的姐姐,易陽不得不問一下契科夫的意見。契科夫從調查的開始就在有意無意使絆子想來是和索菲亞有一定的牽扯才對。
【星皇陛下盡管放手調查,彼得執政官說了無論牽扯到誰都不能妨礙調查。】
契科夫木著一張臉幹巴巴地迴答,誰也不能從他的臉上看出什麽。
【那行,我知道了。】
易陽點了點頭收迴視線。
伊莉莎的這個爆料非常有用簡直為調查指明了方向,易陽也不打算讓宋冬食言,當著契科夫的麵就給櫻打了電話。
櫻現在是ru帝國的太子爺,艾爾法財團下屬一個礦場文員的提拔根本不需要他親自出麵,隻需要稍稍流露出一點意思下麵的人自然就幫他辦妥了。
不到十分鍾的時間,關於伊莉莎的最新任命就送到了巴頓星礦場,在伊莉莎看來難如登天的事情一個電話就解決了,她也搖身一變成為巴頓星礦場的文員主管。
伊莉莎的升職沒有引起任何的波瀾,很多人都覺得她能升職和那兩天她陪著的那個英俊的男人有很大關聯,但是當麵沒有人說什麽。
一來人家放得開,二來人家有那個長相讓男人感興趣,其他人就是心裏酸也要掂量掂量換成自己能不能像伊莉莎一樣讓美男感興趣。
伊莉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和宋春之間因果兩清自是不必再提,樓上查找匪徒藏身地點的許冰鈺和寄晴有了結果。
【那幫匪徒現在應該在k星係裏這顆叫做康斯坦丁的星球上。】
也不知道許冰鈺和寄晴到底是怎麽弄的,反正最後把匪徒的位置鎖定在了這顆星球上。
k星係內的星球易陽不清楚,他扭頭看向了契科夫。
契科夫沒有任何的保留張口就開始說康斯坦丁星球的基本情況,【隻是一個還未開發的可居住星球,行星私有化法案通過之後這顆星球就被索菲亞閣下買了迴去。】
易陽覺得彼得的這個姐姐在北方軍區內真是不得了,彼得通過艾爾法財團購買的星球還需要經過改造才能居住,而索菲亞卻是能夠購買可以直接居住的星球。
想到這易陽不禁有些好奇這位索菲亞閣下在北方軍區的地位如何,【契科夫,我怎麽覺得索菲亞在北方軍區的地位要比彼得還高呢?】
契科夫沉默了片刻似乎是在考慮能不能告訴易陽一些事情,想了半天後他下定了決心,【索菲亞閣下當年是執政官的競選人之一,彼得閣下因為一些其他的原因最後奪得了執政官的位置。在北方軍區政治上的權力來說,彼得閣下不如索菲亞閣下。】
易陽第一次聽到北方軍區內部的秘聞心裏湧出難怪如此的想法。
【我記得彼得第一次訪問東方帝國的時候有刺客前來刺殺,後來查明是索菲亞所為,彼得迴來之後是怎麽處理的?】
當時對於索菲亞的處置彼得後續並沒有公開,所以易陽並不清楚彼得是如何處置索菲亞的。
原本在易陽的想法裏索菲亞幹出這樣的事情不說坐牢,一個圈禁肯定是跑不了的,現在看索菲亞竟然還有能力興風作浪想來當年彼得的處罰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麽重。
【呃……】
契科夫有些難以啟齒,當年的事情他也是知曉的,如果讓易陽知道後來事情的發展恐怕會看輕彼得執政官的。
隻是當年對索菲亞的處罰在北方軍區內部算不上什麽機密,即便他不說易陽估計也能輕易獲知真相。
思及此處契科夫覺得還是由他說出來會好一些。
【當年彼得執政官迴來後大發雷霆,決定要罷免索菲亞閣下的所有職務交給政治處審查宣判……】
北方軍區的政治處是一個專門處理內部高管的職能部門,有點類似東方軍區的紀律委員會,是專門處理【自己人】的部門。
索菲亞買通殺手在其他國家行刺,將她送到政治處審查也算合適,隻是彼得沒有想到來自內部的反對壓力會如此之大。
北方軍區內部反對的人大多貶低東方帝國乃至東方軍區,阻止彼得審查索菲亞,發展到最後甚至在高層流傳彼得故意誇大事實就是為了製裁索菲亞的流言。
政治上的壓力是一部分,更多的壓力來自於政務。
因為對索菲亞的處置,北方軍區很大一部分政府機關進行了罷工,政府職能近似於停擺,對北方軍區內部穩定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
西方軍區非常樂意看到北方軍區內部的不穩定,這種時候難免會插手支持反對派,來自內外的壓力不得不讓彼得做出退讓,最後收迴了索菲亞手中的軍隊作為刺殺事件的懲罰。
做了錯事被人抓到肯定是要付出代價的,盡管索菲亞本人不樂意,但當時大部分官員都認同了彼得的決定,所以最後索菲亞不情不願地交出手中的兵權,刺殺事件也因此了解。
這個結果跟彼得離開東方帝國之前做下的承諾可謂是相差了十萬八千裏,事成定局之後彼得自認沒臉跟易陽說出這樣的結果於是就閉口不談,好在易陽後來也沒有追問。
易陽問道。
艾爾法財團是彼得手下的,給一個文員提一提職位都不需要彼得開口,易陽打一個電話給櫻就能做到,隻是伊莉莎目前提供的消息並沒有發揮道什麽重要的作用,即便沒有她的消息易陽他們也已經掌握到謝爾蓋和那五名員工之間的關係了。
【有,她既然能提出來升職的要求自然也是有所依仗的。】
正是因為伊莉莎有所求宋春和她翻雲覆雨的才無所顧忌,因果已銷,兩不相欠。
【在劫案發生前兩個月,她曾看到謝爾蓋和索菲亞*阿列克謝耶維奇身邊的人接觸。也是從那天之後謝爾蓋開始接觸死掉的那五名員工。】
巴頓星礦場劫案竟然牽涉到了彼得的姐姐索菲亞!
眾人在吃驚的同時也感覺豁然開朗,如果有索菲亞參與的話很多事情就都能說得通了。
比如謝爾蓋為何會出賣艾爾法財團,契科夫對謝爾蓋的偵查發現他和他身邊的人名下都沒有巨額財產的增加,謝爾蓋做這事的動機也一直不明確。
如果事件的背後是索菲亞的話,那麽很顯然她對謝爾蓋有別的承諾足以讓謝爾蓋為此冒險。
另外就是劫匪那邊,明明看起來不像是黑玫瑰一貫的行動作風卻偏偏有黑玫瑰的人露了臉,這在旁人很難做到的事情在索菲亞的手上卻不是那麽的難。
【契科夫,你有什麽建議嗎?】
因為牽涉到了彼得的姐姐,易陽不得不問一下契科夫的意見。契科夫從調查的開始就在有意無意使絆子想來是和索菲亞有一定的牽扯才對。
【星皇陛下盡管放手調查,彼得執政官說了無論牽扯到誰都不能妨礙調查。】
契科夫木著一張臉幹巴巴地迴答,誰也不能從他的臉上看出什麽。
【那行,我知道了。】
易陽點了點頭收迴視線。
伊莉莎的這個爆料非常有用簡直為調查指明了方向,易陽也不打算讓宋冬食言,當著契科夫的麵就給櫻打了電話。
櫻現在是ru帝國的太子爺,艾爾法財團下屬一個礦場文員的提拔根本不需要他親自出麵,隻需要稍稍流露出一點意思下麵的人自然就幫他辦妥了。
不到十分鍾的時間,關於伊莉莎的最新任命就送到了巴頓星礦場,在伊莉莎看來難如登天的事情一個電話就解決了,她也搖身一變成為巴頓星礦場的文員主管。
伊莉莎的升職沒有引起任何的波瀾,很多人都覺得她能升職和那兩天她陪著的那個英俊的男人有很大關聯,但是當麵沒有人說什麽。
一來人家放得開,二來人家有那個長相讓男人感興趣,其他人就是心裏酸也要掂量掂量換成自己能不能像伊莉莎一樣讓美男感興趣。
伊莉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和宋春之間因果兩清自是不必再提,樓上查找匪徒藏身地點的許冰鈺和寄晴有了結果。
【那幫匪徒現在應該在k星係裏這顆叫做康斯坦丁的星球上。】
也不知道許冰鈺和寄晴到底是怎麽弄的,反正最後把匪徒的位置鎖定在了這顆星球上。
k星係內的星球易陽不清楚,他扭頭看向了契科夫。
契科夫沒有任何的保留張口就開始說康斯坦丁星球的基本情況,【隻是一個還未開發的可居住星球,行星私有化法案通過之後這顆星球就被索菲亞閣下買了迴去。】
易陽覺得彼得的這個姐姐在北方軍區內真是不得了,彼得通過艾爾法財團購買的星球還需要經過改造才能居住,而索菲亞卻是能夠購買可以直接居住的星球。
想到這易陽不禁有些好奇這位索菲亞閣下在北方軍區的地位如何,【契科夫,我怎麽覺得索菲亞在北方軍區的地位要比彼得還高呢?】
契科夫沉默了片刻似乎是在考慮能不能告訴易陽一些事情,想了半天後他下定了決心,【索菲亞閣下當年是執政官的競選人之一,彼得閣下因為一些其他的原因最後奪得了執政官的位置。在北方軍區政治上的權力來說,彼得閣下不如索菲亞閣下。】
易陽第一次聽到北方軍區內部的秘聞心裏湧出難怪如此的想法。
【我記得彼得第一次訪問東方帝國的時候有刺客前來刺殺,後來查明是索菲亞所為,彼得迴來之後是怎麽處理的?】
當時對於索菲亞的處置彼得後續並沒有公開,所以易陽並不清楚彼得是如何處置索菲亞的。
原本在易陽的想法裏索菲亞幹出這樣的事情不說坐牢,一個圈禁肯定是跑不了的,現在看索菲亞竟然還有能力興風作浪想來當年彼得的處罰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麽重。
【呃……】
契科夫有些難以啟齒,當年的事情他也是知曉的,如果讓易陽知道後來事情的發展恐怕會看輕彼得執政官的。
隻是當年對索菲亞的處罰在北方軍區內部算不上什麽機密,即便他不說易陽估計也能輕易獲知真相。
思及此處契科夫覺得還是由他說出來會好一些。
【當年彼得執政官迴來後大發雷霆,決定要罷免索菲亞閣下的所有職務交給政治處審查宣判……】
北方軍區的政治處是一個專門處理內部高管的職能部門,有點類似東方軍區的紀律委員會,是專門處理【自己人】的部門。
索菲亞買通殺手在其他國家行刺,將她送到政治處審查也算合適,隻是彼得沒有想到來自內部的反對壓力會如此之大。
北方軍區內部反對的人大多貶低東方帝國乃至東方軍區,阻止彼得審查索菲亞,發展到最後甚至在高層流傳彼得故意誇大事實就是為了製裁索菲亞的流言。
政治上的壓力是一部分,更多的壓力來自於政務。
因為對索菲亞的處置,北方軍區很大一部分政府機關進行了罷工,政府職能近似於停擺,對北方軍區內部穩定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
西方軍區非常樂意看到北方軍區內部的不穩定,這種時候難免會插手支持反對派,來自內外的壓力不得不讓彼得做出退讓,最後收迴了索菲亞手中的軍隊作為刺殺事件的懲罰。
做了錯事被人抓到肯定是要付出代價的,盡管索菲亞本人不樂意,但當時大部分官員都認同了彼得的決定,所以最後索菲亞不情不願地交出手中的兵權,刺殺事件也因此了解。
這個結果跟彼得離開東方帝國之前做下的承諾可謂是相差了十萬八千裏,事成定局之後彼得自認沒臉跟易陽說出這樣的結果於是就閉口不談,好在易陽後來也沒有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