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會的人員大多數人都出過國,特別是商務部的人員,還有一些企業家,但他們出國都是走馬觀花。
這些人到美國都是有人領著,走一些相對固定的線路。
級別越高要求也就越高,比如有些場所就不能去,你所了解的東西就非常有限。
能在美國待的時間長一些的,就是參加各種培訓班,這種培訓班的課堂和實訓課,都不能隨便講。所選的教師和地點,都是經過挑選的,這樣才能確保不發生政治問題。
因此,他們了解的也相對有限。
剛才,施一禮和張巍巍所講的美國共產黨,引起了大家極大的興趣。
而江寒對於美國共產黨作用和地位的分析,讓大家更是興趣盎然。
商務部的人感到,跟著任晚飛來的這個助手,講得很有道理,如果不是他對此有深入研究,不可能有講得這麽細、這麽全。
此時,當然也有一些人想打斷江寒,但是看了看商務部的人,人家都沒有打斷,並且聽得還很認真,自己打斷豈不是掃了商務部的興?
更何況,被懟的張巍巍都沒有反駁江寒,自己何必替張巍巍出頭?
“美國共產黨之所以壯大不了,是因為美共黨員的紀律性不強。”
江寒繼續講,仿佛又迴到了多年前在南粵。
“美國人腦海中的自由主義思想根深蒂固,因此,美國上上下下麵對社會主義非常保守。美國的工人運動也堅持財產私有觀念和個人主義,連美國的左派也是先讀了傑斐遜,才讀馬克思的。”
“一部分美國人和美共黨員就算是反對資本主義製度,就算是反對財產私有,但也很少有人不接受自由、自主、平等、寬容、法治等自由主義思想,這使得他們對武裝革命暴力奪權的道路有所保留,他們更是無法放棄自我,聽命於他人,特別是接受國外的遙控。”
“美共黨員發生分歧時就無所顧忌地自行其是,不受黨紀約束。”
“列寧曾講過,無產階級革命實行無條件的集中製和極嚴格的紀律,是它戰勝資產階級的基本條件之一。”
“而美共並不具備無條例的集中製和極嚴格的紀律,它不可能成為列寧式的政黨。”
“美國共產黨之所以壯大不了,主要原因是美國有眾多的思想在競爭,讓美共難以脫穎而出。”
“一般而言,在越有壓抑的社會,離經叛道的言行就越是具有神秘性和吸引力。美國的獨立宣言承認革命的權利,美國憲法保障表達和結社自由。在美國,除了某些特殊時期,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都是可以自由傳播、合法存在的。”
“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黨派隨便建立,而且能夠一而再地參加總統競選,直至現在,美共仍在組織本黨參加總統競選。”
“正因為太容易組織了,一旦產生意識形態分歧,左派就不歡而散,散了再建,建了再散,宗派林立,力量分散,始終形不成一個統一強大的無產階級政黨,連個像樣的歐洲式工黨都不存在,根本不可能與現存政府對抗。”
“也正因為可以公開而充分地辯論,美國聽眾有足夠的機會聽到不同的聲音,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比較和選擇。當一種思想必須投入思想市場去競爭時,便很難形成壟斷地位。”
“美國的製度有一定的彈性空間和糾正餘地。美國人可以通過選舉、立法等合法手段來對社會進行改革,甚至實現像新政這樣較大幅度的改革,不是非得通過暴力革命來改朝換代。人民作為選民擁有一定的參與權,因此和政府有一定的認同度。”
“1929年開始的美國大蕭條,也正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最為高潮的時候。可以說,這是美國建國以來遇到的最大危機,人們對於政府普遍失望和不滿。羅斯福當選總統之後,宣布實施新政。”
“羅斯福新政可以用3r來概括,複興(recover)、救濟(relief)、改革(reform)。”
“救濟──指救助急需幫助的大批失業者和貧民;複興──是指為失業者提供工作機會,使陷入蕭條的經濟恢複運轉;改革──是指采取長遠措施改善全國總體經濟狀況。”
“這三大措施,其中有兩條都是與貧民和失業者息息相關。”
“羅斯福新政出台前,美共的運動有那麽一點點星火,羅斯福新政一出台,這點星火全熄火了。”
“底層的勞工們對於羅斯福總統的支持是發自內心的,他們對徹底推翻現存政府的號召不感興趣。這是美共最好的機會,但是它稍縱即逝。還沒抓到手裏就不存在了。”
“美國人骨子裏堅持的是實用主義,在社會製度的選擇和試驗上,他們比德國人還要嚴謹。”
“如何證明一個製度是可行的、是先進的?那就先搞試點,限定在一定範圍內看看怎麽樣。”
“美國的自治原則允許進行小範圍的社會組織和生活方式的試驗,如傅立葉式法郎吉,它們的成敗往往具有啟示意義,在小範圍內試驗失敗的理論很難對大眾再有說服力,從而避免了在大範圍裏再失敗的危險。”
“美國人的實用主義精神也使他們重實踐輕理論,對理論的評判更注重其可行性和實際效果。”
“比如還是在美國大蕭條時期,美國在探討一種製度,用這種製度來提高勞動生產率。於是,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組織研究小組開展實驗研究,由美國哈佛大學的教授梅奧主持試驗,試驗地點是:美國芝加哥西部電器公司所屬的霍桑工廠。這就是著名的‘霍桑實驗’。”
“當時關於生產效率的理論占統治地位的是勞動醫學的觀點,認為影響工人生產效率的是疲勞和單調感等,於是當時的實驗假設便是:提高照明度有助於減少疲勞,使生產效率提高。可是經過兩年多實驗發現,照明度的改變對生產效率並無影響。”
“這個照明實驗失敗後,還是在霍桑這個電話機交換工廠實驗,叫做福利實驗:查明福利待遇的變換與生產效率的關係。但經過兩年多的實驗發現,不管福利待遇如何改變(包括工資支付辦法的改變、優惠措施的增減、休息時間的增減等),都不影響產量的持續上升,甚至工人自己對生產效率提高的原因也說不清楚。”
“又經過兩年的實驗,結論終於得出,有三點:一是職工也是社會人,強調金錢並非刺激職工積極性的唯一動力,新的刺激重點必須放在社會、心理方麵,以使人們之間更好的合作並提高生產率。”
“二是企業中要存在著非正式組織,要讓工會真正地發揮作用,工會不能和老板站在一起,而必須是與工人站在一起。”
“三是滿足工人的社會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氣,是提高生產效率的關鍵。生產效率的提高,關鍵在於工人工作態度,即工作士氣的提高。而士氣的高低則主要取決於職工的滿足度,這種滿足度受限體現為人際關係,如職工在企業中的地位是否被上司、同事和社會所承認等;其次才是金錢的刺激。職工的滿足度越高,士氣也越高,生產效率也就越高。”
“由於受到額外的關注而引起績效或努力上升的情況,大家稱之為‘霍桑效應’。”
“正因為有了這個霍桑實驗,羅斯福才大膽推出了他的新政。那就是,不僅僅在金錢上扶助工人和貧困群體,還要在情感上貼近他們,讓他們感到工會的溫暖,老板與工人之間的身份鴻溝正在縮小。”
“因此,大家會發現,在美國的公司、工廠,工人可以與老板輕鬆地開著玩笑。工人階級和資產階階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種衝突與對立。”
這些人到美國都是有人領著,走一些相對固定的線路。
級別越高要求也就越高,比如有些場所就不能去,你所了解的東西就非常有限。
能在美國待的時間長一些的,就是參加各種培訓班,這種培訓班的課堂和實訓課,都不能隨便講。所選的教師和地點,都是經過挑選的,這樣才能確保不發生政治問題。
因此,他們了解的也相對有限。
剛才,施一禮和張巍巍所講的美國共產黨,引起了大家極大的興趣。
而江寒對於美國共產黨作用和地位的分析,讓大家更是興趣盎然。
商務部的人感到,跟著任晚飛來的這個助手,講得很有道理,如果不是他對此有深入研究,不可能有講得這麽細、這麽全。
此時,當然也有一些人想打斷江寒,但是看了看商務部的人,人家都沒有打斷,並且聽得還很認真,自己打斷豈不是掃了商務部的興?
更何況,被懟的張巍巍都沒有反駁江寒,自己何必替張巍巍出頭?
“美國共產黨之所以壯大不了,是因為美共黨員的紀律性不強。”
江寒繼續講,仿佛又迴到了多年前在南粵。
“美國人腦海中的自由主義思想根深蒂固,因此,美國上上下下麵對社會主義非常保守。美國的工人運動也堅持財產私有觀念和個人主義,連美國的左派也是先讀了傑斐遜,才讀馬克思的。”
“一部分美國人和美共黨員就算是反對資本主義製度,就算是反對財產私有,但也很少有人不接受自由、自主、平等、寬容、法治等自由主義思想,這使得他們對武裝革命暴力奪權的道路有所保留,他們更是無法放棄自我,聽命於他人,特別是接受國外的遙控。”
“美共黨員發生分歧時就無所顧忌地自行其是,不受黨紀約束。”
“列寧曾講過,無產階級革命實行無條件的集中製和極嚴格的紀律,是它戰勝資產階級的基本條件之一。”
“而美共並不具備無條例的集中製和極嚴格的紀律,它不可能成為列寧式的政黨。”
“美國共產黨之所以壯大不了,主要原因是美國有眾多的思想在競爭,讓美共難以脫穎而出。”
“一般而言,在越有壓抑的社會,離經叛道的言行就越是具有神秘性和吸引力。美國的獨立宣言承認革命的權利,美國憲法保障表達和結社自由。在美國,除了某些特殊時期,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都是可以自由傳播、合法存在的。”
“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黨派隨便建立,而且能夠一而再地參加總統競選,直至現在,美共仍在組織本黨參加總統競選。”
“正因為太容易組織了,一旦產生意識形態分歧,左派就不歡而散,散了再建,建了再散,宗派林立,力量分散,始終形不成一個統一強大的無產階級政黨,連個像樣的歐洲式工黨都不存在,根本不可能與現存政府對抗。”
“也正因為可以公開而充分地辯論,美國聽眾有足夠的機會聽到不同的聲音,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比較和選擇。當一種思想必須投入思想市場去競爭時,便很難形成壟斷地位。”
“美國的製度有一定的彈性空間和糾正餘地。美國人可以通過選舉、立法等合法手段來對社會進行改革,甚至實現像新政這樣較大幅度的改革,不是非得通過暴力革命來改朝換代。人民作為選民擁有一定的參與權,因此和政府有一定的認同度。”
“1929年開始的美國大蕭條,也正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最為高潮的時候。可以說,這是美國建國以來遇到的最大危機,人們對於政府普遍失望和不滿。羅斯福當選總統之後,宣布實施新政。”
“羅斯福新政可以用3r來概括,複興(recover)、救濟(relief)、改革(reform)。”
“救濟──指救助急需幫助的大批失業者和貧民;複興──是指為失業者提供工作機會,使陷入蕭條的經濟恢複運轉;改革──是指采取長遠措施改善全國總體經濟狀況。”
“這三大措施,其中有兩條都是與貧民和失業者息息相關。”
“羅斯福新政出台前,美共的運動有那麽一點點星火,羅斯福新政一出台,這點星火全熄火了。”
“底層的勞工們對於羅斯福總統的支持是發自內心的,他們對徹底推翻現存政府的號召不感興趣。這是美共最好的機會,但是它稍縱即逝。還沒抓到手裏就不存在了。”
“美國人骨子裏堅持的是實用主義,在社會製度的選擇和試驗上,他們比德國人還要嚴謹。”
“如何證明一個製度是可行的、是先進的?那就先搞試點,限定在一定範圍內看看怎麽樣。”
“美國的自治原則允許進行小範圍的社會組織和生活方式的試驗,如傅立葉式法郎吉,它們的成敗往往具有啟示意義,在小範圍內試驗失敗的理論很難對大眾再有說服力,從而避免了在大範圍裏再失敗的危險。”
“美國人的實用主義精神也使他們重實踐輕理論,對理論的評判更注重其可行性和實際效果。”
“比如還是在美國大蕭條時期,美國在探討一種製度,用這種製度來提高勞動生產率。於是,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組織研究小組開展實驗研究,由美國哈佛大學的教授梅奧主持試驗,試驗地點是:美國芝加哥西部電器公司所屬的霍桑工廠。這就是著名的‘霍桑實驗’。”
“當時關於生產效率的理論占統治地位的是勞動醫學的觀點,認為影響工人生產效率的是疲勞和單調感等,於是當時的實驗假設便是:提高照明度有助於減少疲勞,使生產效率提高。可是經過兩年多實驗發現,照明度的改變對生產效率並無影響。”
“這個照明實驗失敗後,還是在霍桑這個電話機交換工廠實驗,叫做福利實驗:查明福利待遇的變換與生產效率的關係。但經過兩年多的實驗發現,不管福利待遇如何改變(包括工資支付辦法的改變、優惠措施的增減、休息時間的增減等),都不影響產量的持續上升,甚至工人自己對生產效率提高的原因也說不清楚。”
“又經過兩年的實驗,結論終於得出,有三點:一是職工也是社會人,強調金錢並非刺激職工積極性的唯一動力,新的刺激重點必須放在社會、心理方麵,以使人們之間更好的合作並提高生產率。”
“二是企業中要存在著非正式組織,要讓工會真正地發揮作用,工會不能和老板站在一起,而必須是與工人站在一起。”
“三是滿足工人的社會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氣,是提高生產效率的關鍵。生產效率的提高,關鍵在於工人工作態度,即工作士氣的提高。而士氣的高低則主要取決於職工的滿足度,這種滿足度受限體現為人際關係,如職工在企業中的地位是否被上司、同事和社會所承認等;其次才是金錢的刺激。職工的滿足度越高,士氣也越高,生產效率也就越高。”
“由於受到額外的關注而引起績效或努力上升的情況,大家稱之為‘霍桑效應’。”
“正因為有了這個霍桑實驗,羅斯福才大膽推出了他的新政。那就是,不僅僅在金錢上扶助工人和貧困群體,還要在情感上貼近他們,讓他們感到工會的溫暖,老板與工人之間的身份鴻溝正在縮小。”
“因此,大家會發現,在美國的公司、工廠,工人可以與老板輕鬆地開著玩笑。工人階級和資產階階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種衝突與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