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時代,任晚飛是唯一一個不被戴帽子的企業家。
有不少企業家,在辦公室裏掛著“海納百川”的字畫,但實際上就是掛給別人看的,格局一點也不大。特別是對於自己的員工,給錢少還要求高,不生產cpu但對員工輸出cpu。
這些企業家做大之後,前唿後擁,擺起了官架子,並且極力處權力中心靠攏,都想搞一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幹幹,認為這才是正途,認為這才是光宗耀祖。在這個時候,這些人往往就會人格撕裂,內心向往美西方,而口口聲聲談西方的崩潰和中國的崛起。
華威公司與平果公司競爭非常激烈,但是,任晚飛公開表示:“我們也經常探究蘋果的產品為什麽做得好,也能看到我們與蘋果之間的差距。有一個老師是很幸福的,可以有學習的機會,有做比較的機會。如果從這些角度來說我是果粉呢,也不為過。”
如果這番話出自其他人之口,絕對會被扣上一頂帽子,而且從此永無翻身之日。
而當任晚飛講出這番話時,那些“愛國賊”也隻能是將扣帽子的躁動強行摁下。
因為任晚飛和他的華威公司已經被戴上了“民族之光”的濾鏡,那些網絡噴子聰明得很,知道不能碰。
華威公司光環護體之下自有其底氣:總營收排不進中國企業500強的top10,但是研發投入連年位居第一,多個發明專利數量同樣位居第一。
這些都是華威公司的隱形勳章。
此時,任晚飛的華威公司實力不算最強,規模不算最大,但已經有了足夠的影響,特別是被美國製裁之後,華威公司的名氣暴漲,擁有了大批的粉絲。特別是美國商總統對於華威的指責,等於是在全世界為華威公司做了免費的廣告。
對於任晚飛的崛起,像施一禮這樣的國企一把手,心裏很是不爽。
因為華威公司越牛批,國有企業就顯得越蠢笨。
特別是那些沒有多少高科技含量的、還經常在媒體上秀一把的那種國企老總,更是成為大家嘲笑的對象。
施一禮恰好就是那種業績不高、出鏡率特別高的這種人,他本來與任晚飛沒什麽交集,往日無怨,今日無仇,但是大家把他與任晚飛一起對比,讓他對任晚飛產生了極強的妒意甚至,憤怒。
任晚飛也不管施一禮逐漸發紅的臉,繼續道:“我們現在出現了一種不好的現象,一種非常極端的思維方式,那就是非黑即白、非中即美、非東即西、非友即敵!這會嚴重影響企業的發展,往大了說,會嚴重拖累整個國家發展的步伐。”
“我認為,開放、妥協、灰度,這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我們應該把我們的文化傳承下來,運用到我們的企業經營和國家發展中。”
“開放,這是我們的基本原則。但開放,是雙向的。如果是別人對我們關上了大門,我們怎麽辦?我認為,我們還是要開放!你對我關門了,我對你依然敞開大門。”
“一個不開放的文化,就不會努力地吸收別人的優點,逐漸就會被邊緣化,是沒有出路的。我們無論在產品開發上,還是售後服務,供應管理、財務管理……都要開放地吸收別人的好東西,不要固步自封,不要過多地強調自我。同樣,一個不開放的組織,遲早也會成為一潭死水。”
“我經常把科技比喻為一座高山,而美國是山的頂峰,上麵結了冰還會下雪,這些冰會變成水流到山下,變成灌溉用的資源,使得山下可以種莊稼。但現在美國給山頂圍了個壩,他們希望一滴水都不流到山下,但假如山上的水不下來了,那麽山腳下肯定會打井。”
“我們華威已經打了不少井,可打井這個動作並不是我們想做的,假如山上的雪水能夠繼續流下來,華威也會繼續用,但出於穩定生存的目的,華威還會繼續打井。”
“華威願意把我們自己的技術,包括完整的硬件設計、生產製造技術、網規網優、測試等整體解決方案,完全無保留地獨家許可美國公司。”
“就算你不對我開放,我也要對你開放。”
“妥協,可能有些人不理解。我們怎麽能夠妥協呢?其實,妥協,是一種智慧。”
“有一個著名的公羊理論,兩隻羊在一個獨木橋上相遇,下麵就是深淵,誰也不肯退讓,最終的結果就是兩隻羊同歸於盡。大家對此進行延伸,西方人的延伸就是,如果是一隻公羊、一隻母羊在獨木橋上相遇,一定是公羊退後,讓母羊先過。”
“而在東亞,則有另一番解讀。如果是兩個人,不管性別,不管高矮,而是誰擁有的財富多誰就會退讓。或者說,貴人與窮人、強者與弱者的對立,誰會退讓。”
“比如說,一個富人和一個窮人,窮人不會退讓,因為他本身什麽也沒有,有句話大家很熟,失去的隻有鎖鏈。而富人呢,他一旦掉下深淵,他的錢就歸了別人,他不會舍棄這些。因此,富人一定會給窮人讓橋,退迴去,讓窮人先走。”
“因此,富人或者說是強者,一定要學會妥協!”
“我們雖然還不是塔尖上的強者,但我們是心尖上的強者,我們沒有強健的身體,但一定要有強大的內心!我們對於美西方的妥協,既是現實的選擇,也是我們強大意誌的展現。隻有弱者,才會歇斯底裏地叫喊,才會擺出一副以命相拚的架式。”
“好!”坐在後麵的江寒情不自禁地喊了一聲,任晚飛的這個“妥協”講得非常好,往大了說,與鄧公提倡的“韜光養晦”一脈相承。
“有了妥協,才有了灰度。在黑與白之間,還有一個灰。”
“合理地掌握合適的灰度,是使各種影響發展的要素,在一段時間裏和諧共存,這種和諧的過程叫妥協,這種和諧的結果叫灰度。沒有妥協就沒有灰度。妥協其實是非常務實、通權達變的叢林智慧,凡是人性叢林裏的智者,都懂得在恰當時機接受別人妥協,或向別人提出妥協,畢竟人要生存,靠的是理性,而不是意氣。”
有不少企業家,在辦公室裏掛著“海納百川”的字畫,但實際上就是掛給別人看的,格局一點也不大。特別是對於自己的員工,給錢少還要求高,不生產cpu但對員工輸出cpu。
這些企業家做大之後,前唿後擁,擺起了官架子,並且極力處權力中心靠攏,都想搞一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幹幹,認為這才是正途,認為這才是光宗耀祖。在這個時候,這些人往往就會人格撕裂,內心向往美西方,而口口聲聲談西方的崩潰和中國的崛起。
華威公司與平果公司競爭非常激烈,但是,任晚飛公開表示:“我們也經常探究蘋果的產品為什麽做得好,也能看到我們與蘋果之間的差距。有一個老師是很幸福的,可以有學習的機會,有做比較的機會。如果從這些角度來說我是果粉呢,也不為過。”
如果這番話出自其他人之口,絕對會被扣上一頂帽子,而且從此永無翻身之日。
而當任晚飛講出這番話時,那些“愛國賊”也隻能是將扣帽子的躁動強行摁下。
因為任晚飛和他的華威公司已經被戴上了“民族之光”的濾鏡,那些網絡噴子聰明得很,知道不能碰。
華威公司光環護體之下自有其底氣:總營收排不進中國企業500強的top10,但是研發投入連年位居第一,多個發明專利數量同樣位居第一。
這些都是華威公司的隱形勳章。
此時,任晚飛的華威公司實力不算最強,規模不算最大,但已經有了足夠的影響,特別是被美國製裁之後,華威公司的名氣暴漲,擁有了大批的粉絲。特別是美國商總統對於華威的指責,等於是在全世界為華威公司做了免費的廣告。
對於任晚飛的崛起,像施一禮這樣的國企一把手,心裏很是不爽。
因為華威公司越牛批,國有企業就顯得越蠢笨。
特別是那些沒有多少高科技含量的、還經常在媒體上秀一把的那種國企老總,更是成為大家嘲笑的對象。
施一禮恰好就是那種業績不高、出鏡率特別高的這種人,他本來與任晚飛沒什麽交集,往日無怨,今日無仇,但是大家把他與任晚飛一起對比,讓他對任晚飛產生了極強的妒意甚至,憤怒。
任晚飛也不管施一禮逐漸發紅的臉,繼續道:“我們現在出現了一種不好的現象,一種非常極端的思維方式,那就是非黑即白、非中即美、非東即西、非友即敵!這會嚴重影響企業的發展,往大了說,會嚴重拖累整個國家發展的步伐。”
“我認為,開放、妥協、灰度,這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我們應該把我們的文化傳承下來,運用到我們的企業經營和國家發展中。”
“開放,這是我們的基本原則。但開放,是雙向的。如果是別人對我們關上了大門,我們怎麽辦?我認為,我們還是要開放!你對我關門了,我對你依然敞開大門。”
“一個不開放的文化,就不會努力地吸收別人的優點,逐漸就會被邊緣化,是沒有出路的。我們無論在產品開發上,還是售後服務,供應管理、財務管理……都要開放地吸收別人的好東西,不要固步自封,不要過多地強調自我。同樣,一個不開放的組織,遲早也會成為一潭死水。”
“我經常把科技比喻為一座高山,而美國是山的頂峰,上麵結了冰還會下雪,這些冰會變成水流到山下,變成灌溉用的資源,使得山下可以種莊稼。但現在美國給山頂圍了個壩,他們希望一滴水都不流到山下,但假如山上的水不下來了,那麽山腳下肯定會打井。”
“我們華威已經打了不少井,可打井這個動作並不是我們想做的,假如山上的雪水能夠繼續流下來,華威也會繼續用,但出於穩定生存的目的,華威還會繼續打井。”
“華威願意把我們自己的技術,包括完整的硬件設計、生產製造技術、網規網優、測試等整體解決方案,完全無保留地獨家許可美國公司。”
“就算你不對我開放,我也要對你開放。”
“妥協,可能有些人不理解。我們怎麽能夠妥協呢?其實,妥協,是一種智慧。”
“有一個著名的公羊理論,兩隻羊在一個獨木橋上相遇,下麵就是深淵,誰也不肯退讓,最終的結果就是兩隻羊同歸於盡。大家對此進行延伸,西方人的延伸就是,如果是一隻公羊、一隻母羊在獨木橋上相遇,一定是公羊退後,讓母羊先過。”
“而在東亞,則有另一番解讀。如果是兩個人,不管性別,不管高矮,而是誰擁有的財富多誰就會退讓。或者說,貴人與窮人、強者與弱者的對立,誰會退讓。”
“比如說,一個富人和一個窮人,窮人不會退讓,因為他本身什麽也沒有,有句話大家很熟,失去的隻有鎖鏈。而富人呢,他一旦掉下深淵,他的錢就歸了別人,他不會舍棄這些。因此,富人一定會給窮人讓橋,退迴去,讓窮人先走。”
“因此,富人或者說是強者,一定要學會妥協!”
“我們雖然還不是塔尖上的強者,但我們是心尖上的強者,我們沒有強健的身體,但一定要有強大的內心!我們對於美西方的妥協,既是現實的選擇,也是我們強大意誌的展現。隻有弱者,才會歇斯底裏地叫喊,才會擺出一副以命相拚的架式。”
“好!”坐在後麵的江寒情不自禁地喊了一聲,任晚飛的這個“妥協”講得非常好,往大了說,與鄧公提倡的“韜光養晦”一脈相承。
“有了妥協,才有了灰度。在黑與白之間,還有一個灰。”
“合理地掌握合適的灰度,是使各種影響發展的要素,在一段時間裏和諧共存,這種和諧的過程叫妥協,這種和諧的結果叫灰度。沒有妥協就沒有灰度。妥協其實是非常務實、通權達變的叢林智慧,凡是人性叢林裏的智者,都懂得在恰當時機接受別人妥協,或向別人提出妥協,畢竟人要生存,靠的是理性,而不是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