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子湖高校園區建設座談會在綠城東區管委會的會議室召開。
15所高校都派人參加會議,河洛工業大學的校長陳國軍來了,其他院校參加的基本都是副校長。
陳國軍是正廳級,其餘的副校長不是副廳就是正處。
大多數職業技術學院是副廳級,副校長就是正處級。
會議還未開始,高校的人都到齊了。
如果不是省政府辦公廳下的通知,根本不會來得這麽齊。
袁本初在會議室裏和大家打著招唿,大家也都很熱情地迴應。
其實這些人對袁本初不怎麽感冒,因為大家的級別都差不多,綠城東區也管不住他們,隻是現在的形勢變了。
因為綠城常務副市長王清海當了省教育廳的一把手,王清海的背景十分深厚。
而袁本初與王清海的關係非常鐵,袁本初已經是副廳了,說不定什麽時候就調到省教育廳當個副廳長之類。
到那個時候,袁本初就成了各大高校的頂頭上司。
打完招唿,袁本初出去了,校長們開始議論起來。
“江書記厲害得很啊,發個通知也能讓省政府辦公廳來發!”
“這就叫做狐假虎威。”
“哪兒有這麽幹的?沒有任何統屬關係,就敢把大家叫來開會!”
“我聽說,今天是最後通牒,要是不進駐園區,今後永遠就沒有機會了。”
“哈哈,把大家當小孩子呢?!大家都不進來,我看誰傻眼!”
“東區這是搞反了,現在是東區求著咱,不是咱求著東區!是東區需要我們,而不是我們需要東區!以勢壓人,根本沒有看清楚形勢嘛。”
“對,我們搬到高校園區,這是拿我們的錢,長東區的臉!”
“花上幾個億,最後說不定就打了水漂。我們就是罪人啊。”
……
工作人員聽到大家的議論不由得擔心起來,今天的座談會還沒開呢,大家的埋怨情緒就這麽大!
江書記非得開這麽個座談會,最後會議搞崩了怎麽辦?
9點。
袁本初和江寒一前一後走了進來。
坐下來之後,袁本初先開了口:“今天這個會議呢,本來省教育廳要來人參加,我向清海廳長作了請示,他說不用了。”
袁本初這是再一次向大家表明他與教育廳長王清海的關係,在一定程度上有意無意地暗示,教育廳不派別的人,等於是把他袁本初當成了代表。
安惠民感到,王清海不可能派人參加,因為現在省委常委會開了,但是組織部還沒有召開教育廳的幹部大會,哪兒這麽急火火地就作決定?
“今天的會議呢,我就主持一下。”袁本初道:
“綠城東區的建設現在有了起色,特別是龍子湖高校園區建設又開始啟動。這對於各個高校來講,是一件大好事,也是你們擴大校區麵積、擴大招生規模、擴大社會影響的一次重大機會。當然,各個高校在建設過程中必然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還有顧慮,希望大家今天暢所欲言,不要有所保留。”
“下麵,一個一個地開始吧。有請河洛工業大學的校長陳國軍同誌發言。”
陳國軍咳嗽了一聲,彈了一下話筒道:
“那我就拋磚引玉了。在表明態度之前呢,我先與大家分享一下關於大學的看法。大學,為什麽叫大學?大學之大,大在何處?”
“1931年,梅貽琦在就職國立清花大學校長演講時說過一句著名的話: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大學之大,不在麵積大。我們看看清花大學,校區有沒有擴大?一個學校的師資跟不上,麵積倒是搞得挺大。這樣的學校為數不少。”
“大學之大,不在麵子大。大學要提倡自由的思想,就必須要有自主的權限。很多高校所在的黨委政府,總是爭取讓高校入住,這樣他們才有麵子!很多高校也走偏了,認為經常參加黨委政府組織的會議,也有麵子!都是為了麵子,但到了需要支持的時候,地方的黨委政府又都不說話了,要錢?資金緊張!要政策?本級決定不了!”
陳國軍已經在影射綠城東區了。
大家都看向江寒,江寒臉無異色,聽得很認真,一邊聽還一邊在本子上記著什麽。
“大學之大,不在體量大。有的學校看起來是巨無霸,實際上孱弱無比,是虛胖。”
“大學之大,不在音量大。從地方黨委政府,到高校自身,都是喊得多,做得少,甚至是看誰喊得聲音高,看誰吹的牛皮大!”
“大學之大,在於音準,不在於音量。學術是嚴謹的,我們可以對外發布、發聲,但必須準確無誤。”
安惠民此時感到陳國軍簡直都是在扯了,不想進駐高校園區就直說,沒必要這麽長篇大論,分明是跟袁本初商量好了,為的就是歘江寒的麵子!
作為黨政辦主任,安惠民當然要發聲了。
“陳校長,您說得太對了,大學不應該隻追求音量,必須追求音準。學術應該是嚴謹的。那麽我想問一問,你們學校的熟雞蛋有沒有返生孵出小雞?”
陳國軍的臉色變了。
安惠民這句話戳到了工業大學的痛處。
工業大學食品係的一個教授聯合春雨職業培訓學校宣布,搞出了一項重大的科技成果:運用超心理意識能量方法讓雞蛋返生。
這篇論文還發表在去年剛剛獲批的期刊《寫真地理》上。
《寫真地理》雜誌是國家新興地理綜合類專業學術理論期刊,在上麵發表文章算是省級期刊論文,在評職稱的時候很管用。
辦期刊、發論文,這是一項來錢最快的生意。
很多老師為了評職稱,都想方設法在省級以上期刊發表論文,一篇論文從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當然這個視發表難度而定。
影響大的教授寫出的質量高的論文,不用花錢就能發表。
寂寂無名再加上水平一般,必須付出金錢的代價。
這篇《熟雞蛋變成生雞蛋(雞蛋返生)-孵化雛雞的實驗報告》之所以能發出來,一個是給了不少錢,第二個是這個期刊沒什麽名氣,不會引起公眾的注意。
哪知道,這項“成果”太過驚世,引起了極大轟動,當然也引起了科學界的質疑。
最後,中科院出麵,證明了這項“偉大成果”隻不過是一個虛構,為這場鬧劇劃上了句號。
15所高校都派人參加會議,河洛工業大學的校長陳國軍來了,其他院校參加的基本都是副校長。
陳國軍是正廳級,其餘的副校長不是副廳就是正處。
大多數職業技術學院是副廳級,副校長就是正處級。
會議還未開始,高校的人都到齊了。
如果不是省政府辦公廳下的通知,根本不會來得這麽齊。
袁本初在會議室裏和大家打著招唿,大家也都很熱情地迴應。
其實這些人對袁本初不怎麽感冒,因為大家的級別都差不多,綠城東區也管不住他們,隻是現在的形勢變了。
因為綠城常務副市長王清海當了省教育廳的一把手,王清海的背景十分深厚。
而袁本初與王清海的關係非常鐵,袁本初已經是副廳了,說不定什麽時候就調到省教育廳當個副廳長之類。
到那個時候,袁本初就成了各大高校的頂頭上司。
打完招唿,袁本初出去了,校長們開始議論起來。
“江書記厲害得很啊,發個通知也能讓省政府辦公廳來發!”
“這就叫做狐假虎威。”
“哪兒有這麽幹的?沒有任何統屬關係,就敢把大家叫來開會!”
“我聽說,今天是最後通牒,要是不進駐園區,今後永遠就沒有機會了。”
“哈哈,把大家當小孩子呢?!大家都不進來,我看誰傻眼!”
“東區這是搞反了,現在是東區求著咱,不是咱求著東區!是東區需要我們,而不是我們需要東區!以勢壓人,根本沒有看清楚形勢嘛。”
“對,我們搬到高校園區,這是拿我們的錢,長東區的臉!”
“花上幾個億,最後說不定就打了水漂。我們就是罪人啊。”
……
工作人員聽到大家的議論不由得擔心起來,今天的座談會還沒開呢,大家的埋怨情緒就這麽大!
江書記非得開這麽個座談會,最後會議搞崩了怎麽辦?
9點。
袁本初和江寒一前一後走了進來。
坐下來之後,袁本初先開了口:“今天這個會議呢,本來省教育廳要來人參加,我向清海廳長作了請示,他說不用了。”
袁本初這是再一次向大家表明他與教育廳長王清海的關係,在一定程度上有意無意地暗示,教育廳不派別的人,等於是把他袁本初當成了代表。
安惠民感到,王清海不可能派人參加,因為現在省委常委會開了,但是組織部還沒有召開教育廳的幹部大會,哪兒這麽急火火地就作決定?
“今天的會議呢,我就主持一下。”袁本初道:
“綠城東區的建設現在有了起色,特別是龍子湖高校園區建設又開始啟動。這對於各個高校來講,是一件大好事,也是你們擴大校區麵積、擴大招生規模、擴大社會影響的一次重大機會。當然,各個高校在建設過程中必然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還有顧慮,希望大家今天暢所欲言,不要有所保留。”
“下麵,一個一個地開始吧。有請河洛工業大學的校長陳國軍同誌發言。”
陳國軍咳嗽了一聲,彈了一下話筒道:
“那我就拋磚引玉了。在表明態度之前呢,我先與大家分享一下關於大學的看法。大學,為什麽叫大學?大學之大,大在何處?”
“1931年,梅貽琦在就職國立清花大學校長演講時說過一句著名的話: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大學之大,不在麵積大。我們看看清花大學,校區有沒有擴大?一個學校的師資跟不上,麵積倒是搞得挺大。這樣的學校為數不少。”
“大學之大,不在麵子大。大學要提倡自由的思想,就必須要有自主的權限。很多高校所在的黨委政府,總是爭取讓高校入住,這樣他們才有麵子!很多高校也走偏了,認為經常參加黨委政府組織的會議,也有麵子!都是為了麵子,但到了需要支持的時候,地方的黨委政府又都不說話了,要錢?資金緊張!要政策?本級決定不了!”
陳國軍已經在影射綠城東區了。
大家都看向江寒,江寒臉無異色,聽得很認真,一邊聽還一邊在本子上記著什麽。
“大學之大,不在體量大。有的學校看起來是巨無霸,實際上孱弱無比,是虛胖。”
“大學之大,不在音量大。從地方黨委政府,到高校自身,都是喊得多,做得少,甚至是看誰喊得聲音高,看誰吹的牛皮大!”
“大學之大,在於音準,不在於音量。學術是嚴謹的,我們可以對外發布、發聲,但必須準確無誤。”
安惠民此時感到陳國軍簡直都是在扯了,不想進駐高校園區就直說,沒必要這麽長篇大論,分明是跟袁本初商量好了,為的就是歘江寒的麵子!
作為黨政辦主任,安惠民當然要發聲了。
“陳校長,您說得太對了,大學不應該隻追求音量,必須追求音準。學術應該是嚴謹的。那麽我想問一問,你們學校的熟雞蛋有沒有返生孵出小雞?”
陳國軍的臉色變了。
安惠民這句話戳到了工業大學的痛處。
工業大學食品係的一個教授聯合春雨職業培訓學校宣布,搞出了一項重大的科技成果:運用超心理意識能量方法讓雞蛋返生。
這篇論文還發表在去年剛剛獲批的期刊《寫真地理》上。
《寫真地理》雜誌是國家新興地理綜合類專業學術理論期刊,在上麵發表文章算是省級期刊論文,在評職稱的時候很管用。
辦期刊、發論文,這是一項來錢最快的生意。
很多老師為了評職稱,都想方設法在省級以上期刊發表論文,一篇論文從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當然這個視發表難度而定。
影響大的教授寫出的質量高的論文,不用花錢就能發表。
寂寂無名再加上水平一般,必須付出金錢的代價。
這篇《熟雞蛋變成生雞蛋(雞蛋返生)-孵化雛雞的實驗報告》之所以能發出來,一個是給了不少錢,第二個是這個期刊沒什麽名氣,不會引起公眾的注意。
哪知道,這項“成果”太過驚世,引起了極大轟動,當然也引起了科學界的質疑。
最後,中科院出麵,證明了這項“偉大成果”隻不過是一個虛構,為這場鬧劇劃上了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