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聊了一會兒,江寒辦公室的固定電話響了。
江寒坐迴到辦公桌前,拿起話筒喂了一聲,對方說道:“江寒,我是馬青誌。”
馬青誌!綠城市委書記。
綠城市是河洛省的省會,但不是副省級城市,全國就隻有15個城市是副省級。當然,綠城市也不是計劃單列市。
通常情況下,綠城市委書記會高配,是副省,並且還是省委常委。
而市長隻是正廳級。
作為省委常委,還是省會的市委書記,在省委常委中是一個特殊的存在。
在綠城市,馬青誌是絕對的權威,絕對的老一,不容挑戰的那種。
“啊?”江寒有點意外,聲音稍稍有些誇張:“啊,是馬書記,您好,您好。”
江寒拿著話筒直接從椅子上站起身來,顯得有一絲緊張。
一方麵,江寒這麽做是對馬青誌的一種尊重。馬青誌畢竟是省委常委,江寒如果一點都不激動,說不準馬青誌會如何想。
另一方麵,江寒這麽做是對袁本初的一種提醒,他隔著話筒都能激動地站起來,可見來電的馬書記並非一般人,能讓一個副廳級領導幹部如此的,除了馬青誌還會有誰?
這個時候,馬青誌打過來電話,自然非常重要,辦公室最好不要有旁人在場。
江寒一邊說一邊看著袁本初,而袁本初卻麵色自若,似乎不知道來電的人是誰,坐在沙發上沒有動,反而是向後躺著,後腦勺緊貼著沙發的上沿,鍛煉起了頸椎。
袁本初並非是官場初哥,他豈能聽判斷不出來打來電話的是誰?當然是馬青誌書記。
按道理講,袁本初應該起身朝江寒示意,他先出去。
但袁本初就是在裝糊塗。
此時的袁本初,正在等一個人。這個人還在路上,他要過來見江寒。
~~~~~~
江寒本以為馬青誌說什麽重要事情呢,哪知道隻是一陣寒喧,之後對於綠城東區的建設提了幾條建設性、指導性、原則性的意見,比如說,一定要學習貫徹各級關於綠城東區建設的指示精神,充分協調好與上級相關部門的關係,處理好與基層群眾之間的矛盾,切實把綠城東區的建設向前推進一步,等等。
實質性的內容,一點都沒有。
馬青誌得到了國土巡查小組返迴的情況,其中的細節耐人尋味,模模糊糊地透出相當多的信息。
今天的事情,就像一個謎。
馬青誌覺得,有必要親自給江寒打一個電話。
也許江寒會向他揭開這個謎。
但是一番話下來,盡管有暗示,但江寒始終沒有透露今天究竟是怎麽迴事。
江寒當然知道馬青誌的意思,但他就是不說,連水長東都沒有說,他肯定不會對馬青誌講。
到現在為止,江寒還沒有見過馬青誌。當時江寒提出要當麵向馬青誌匯報思想,但被拒絕了。
在江寒看來,馬青誌對於綠城東區建設隻要不指手劃腳才好呢,他就怕上麵的領導來得多、來得勤。
在省委書記的辦公室,徐廣廈曾對江寒說過,讓他任綠城東區黨工委書記,讓他在一張白紙上作畫。
綠城市委書記、市長等等來得多了,少不了指指點點。一張白紙,誰都想拿著筆過來劃一下、塗一道,這就不是一張白紙了。
與馬青誌通過電話,市長趙有才的電話又來了。
袁本初仍然是坐著沒有走。
趙有才市長打電話的內容,與馬青誌的幾乎相同,當然稍稍有一些實際的內容,就是讓江寒大膽地幹,市政府將一如既往,從資金、政策、項目上支持綠城東區的發展,並且支持的力度一點不比省政府少。
趙有才暗含的意思是,隻要省政府支持綠城東區的建設,市政府就緊緊跟上。如果省政府減少支持力度,市政府也要相應減少。
江寒明白,綠城東區非常特殊,是省、市兩級共管。
在綠城東區的問題上,大家都很敏感,特別是遇到困難的情況之下,誰也不敢輕舉妄動,否則到時候成為了冤死鬼。
市長趙有才明顯是個官場老油子。
趙有才感到江寒在上麵應該有很深的關係,否則水長東作為副省長,不會對江寒如此之好。
從國土巡查組一到綠城,水長東就堅定地與江寒站在了一起,甚至說話的時候都不給副部長羅誌軍的麵子。
水長東能當上副省長,基本的政治智慧還是有的。
他之所以這麽做,就是因為江寒並非尋常的副廳級領導幹部。
這麽一位幹部在自己手下幹,雖然不能給他太多的支持,但總不能與之交惡。
於是,趙有才就給江寒打了這麽一個沒有多少營養的電話。
“江書記,馬書記、趙市長都打來電話了,看來,市領導對今天我們的戰果很滿意啊。”袁本初笑道:“我建議,馬上召開幹部大會,您作重要講話,給大家夥動員一下,讓電視台的報道一下,給幹部群眾都提提神、鼓鼓勁。”
“這個,還是要慎重,”江寒又坐到袁本初麵前道:“談不上什麽戰果,因為我們與上級國土部門並非是交戰雙方。不要讓幹部群眾們誤解了。幹部大會也不要開了。上級部門都是要麵子的。所以,我們要低調行事。”
袁本初臉現浮現一絲尷尬,自己剛才隻是隨口說說,隻是為了耗一下時間,等一個人來。
這個人要見江寒,如果沒有人引見,江寒大概率不會見。
“江書記考慮得真周到,那麽,我們下一步,建設還搞不搞?”
“還搞,不僅是要搞基礎設施建設,其他項目也都要複工。特別是龍子湖高校園區的建設要抓緊,幾個擬入住園區的高校都馬上複工。當然,複工是複工,對外不宣傳。隻幹事,不宣傳,這是我們目前的策略。”
“當然,我們也要根據上級有關部門的動向來調整我們的策略。”江寒說道。
“好,一切按江書記的指示來辦。”
袁本初越來越客氣,連指示這個的詞都用上了,如果說是有旁人在,用這種詞倒也無可厚非,但這裏隻有兩個人,他用“指示”這樣的大詞,顯得有點太過了。
江寒坐迴到辦公桌前,拿起話筒喂了一聲,對方說道:“江寒,我是馬青誌。”
馬青誌!綠城市委書記。
綠城市是河洛省的省會,但不是副省級城市,全國就隻有15個城市是副省級。當然,綠城市也不是計劃單列市。
通常情況下,綠城市委書記會高配,是副省,並且還是省委常委。
而市長隻是正廳級。
作為省委常委,還是省會的市委書記,在省委常委中是一個特殊的存在。
在綠城市,馬青誌是絕對的權威,絕對的老一,不容挑戰的那種。
“啊?”江寒有點意外,聲音稍稍有些誇張:“啊,是馬書記,您好,您好。”
江寒拿著話筒直接從椅子上站起身來,顯得有一絲緊張。
一方麵,江寒這麽做是對馬青誌的一種尊重。馬青誌畢竟是省委常委,江寒如果一點都不激動,說不準馬青誌會如何想。
另一方麵,江寒這麽做是對袁本初的一種提醒,他隔著話筒都能激動地站起來,可見來電的馬書記並非一般人,能讓一個副廳級領導幹部如此的,除了馬青誌還會有誰?
這個時候,馬青誌打過來電話,自然非常重要,辦公室最好不要有旁人在場。
江寒一邊說一邊看著袁本初,而袁本初卻麵色自若,似乎不知道來電的人是誰,坐在沙發上沒有動,反而是向後躺著,後腦勺緊貼著沙發的上沿,鍛煉起了頸椎。
袁本初並非是官場初哥,他豈能聽判斷不出來打來電話的是誰?當然是馬青誌書記。
按道理講,袁本初應該起身朝江寒示意,他先出去。
但袁本初就是在裝糊塗。
此時的袁本初,正在等一個人。這個人還在路上,他要過來見江寒。
~~~~~~
江寒本以為馬青誌說什麽重要事情呢,哪知道隻是一陣寒喧,之後對於綠城東區的建設提了幾條建設性、指導性、原則性的意見,比如說,一定要學習貫徹各級關於綠城東區建設的指示精神,充分協調好與上級相關部門的關係,處理好與基層群眾之間的矛盾,切實把綠城東區的建設向前推進一步,等等。
實質性的內容,一點都沒有。
馬青誌得到了國土巡查小組返迴的情況,其中的細節耐人尋味,模模糊糊地透出相當多的信息。
今天的事情,就像一個謎。
馬青誌覺得,有必要親自給江寒打一個電話。
也許江寒會向他揭開這個謎。
但是一番話下來,盡管有暗示,但江寒始終沒有透露今天究竟是怎麽迴事。
江寒當然知道馬青誌的意思,但他就是不說,連水長東都沒有說,他肯定不會對馬青誌講。
到現在為止,江寒還沒有見過馬青誌。當時江寒提出要當麵向馬青誌匯報思想,但被拒絕了。
在江寒看來,馬青誌對於綠城東區建設隻要不指手劃腳才好呢,他就怕上麵的領導來得多、來得勤。
在省委書記的辦公室,徐廣廈曾對江寒說過,讓他任綠城東區黨工委書記,讓他在一張白紙上作畫。
綠城市委書記、市長等等來得多了,少不了指指點點。一張白紙,誰都想拿著筆過來劃一下、塗一道,這就不是一張白紙了。
與馬青誌通過電話,市長趙有才的電話又來了。
袁本初仍然是坐著沒有走。
趙有才市長打電話的內容,與馬青誌的幾乎相同,當然稍稍有一些實際的內容,就是讓江寒大膽地幹,市政府將一如既往,從資金、政策、項目上支持綠城東區的發展,並且支持的力度一點不比省政府少。
趙有才暗含的意思是,隻要省政府支持綠城東區的建設,市政府就緊緊跟上。如果省政府減少支持力度,市政府也要相應減少。
江寒明白,綠城東區非常特殊,是省、市兩級共管。
在綠城東區的問題上,大家都很敏感,特別是遇到困難的情況之下,誰也不敢輕舉妄動,否則到時候成為了冤死鬼。
市長趙有才明顯是個官場老油子。
趙有才感到江寒在上麵應該有很深的關係,否則水長東作為副省長,不會對江寒如此之好。
從國土巡查組一到綠城,水長東就堅定地與江寒站在了一起,甚至說話的時候都不給副部長羅誌軍的麵子。
水長東能當上副省長,基本的政治智慧還是有的。
他之所以這麽做,就是因為江寒並非尋常的副廳級領導幹部。
這麽一位幹部在自己手下幹,雖然不能給他太多的支持,但總不能與之交惡。
於是,趙有才就給江寒打了這麽一個沒有多少營養的電話。
“江書記,馬書記、趙市長都打來電話了,看來,市領導對今天我們的戰果很滿意啊。”袁本初笑道:“我建議,馬上召開幹部大會,您作重要講話,給大家夥動員一下,讓電視台的報道一下,給幹部群眾都提提神、鼓鼓勁。”
“這個,還是要慎重,”江寒又坐到袁本初麵前道:“談不上什麽戰果,因為我們與上級國土部門並非是交戰雙方。不要讓幹部群眾們誤解了。幹部大會也不要開了。上級部門都是要麵子的。所以,我們要低調行事。”
袁本初臉現浮現一絲尷尬,自己剛才隻是隨口說說,隻是為了耗一下時間,等一個人來。
這個人要見江寒,如果沒有人引見,江寒大概率不會見。
“江書記考慮得真周到,那麽,我們下一步,建設還搞不搞?”
“還搞,不僅是要搞基礎設施建設,其他項目也都要複工。特別是龍子湖高校園區的建設要抓緊,幾個擬入住園區的高校都馬上複工。當然,複工是複工,對外不宣傳。隻幹事,不宣傳,這是我們目前的策略。”
“當然,我們也要根據上級有關部門的動向來調整我們的策略。”江寒說道。
“好,一切按江書記的指示來辦。”
袁本初越來越客氣,連指示這個的詞都用上了,如果說是有旁人在,用這種詞倒也無可厚非,但這裏隻有兩個人,他用“指示”這樣的大詞,顯得有點太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