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寒和何遠光提出了兩條途徑:


    第一條途徑是:全國211、985院校按照本科招生名額,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根據應屆高考生的人數按比例進行分配。因為這樣的高校,都至少是省部共建的院校,比如說背景大學,他的經費是國家財政撥付,是全國人民的大學,不是哪一個城市的大學,在招生名額上不能厚此薄彼。


    第二途徑是:如果各個211、985高校不能做到按比例分配招生計劃,那就應該允許各省區自辦高等教育,支持各省區建大學城,或者是允許985、211高校在高等教育資源貧乏地區建設分校。


    兩條途徑的提出,完全基於以人為本的理念。


    兩條途徑總得給一條吧。


    如果國家能夠支持高等教育資源貧乏地區自辦大學城,並支持985和211高校到這些省市自治區辦分校,那麽河洛省作為人口第一大省的教育問題就會得到解決。


    何遠光的這篇長文得到了各個方麵的熱烈迴應,尤其是廣大的教育資源貧乏地區的人士。


    與此同時,綠城東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全麵複工!


    央台走之後,國土部門並沒有什麽動靜。再加上負責基礎設施建設的施工單位都不是墊資,反正用的是財政資金,施工越快,拿到的款子就越多,自己賺的自然就多。


    而且,管委會主任袁本初也想把事情弄大一些,天天盯著工地,複工,複工,複工!


    袁本初考慮的就是要把江寒架到火上烤。


    綠城東區從半個月前的冷冷清清到現在的機器轟鳴、喧囂一片,沒有人任何人前來阻止,讓很多人直唿看不懂。


    ~~~~~~


    時值四月,嵩山腳下春暖花開,嵩山頂上寒意沁人。


    這裏有一座禪院,一處位於少室山的天然山寨——三皇寨。三皇寨是一處3a級旅遊景區,山體陡滑,山頂平寬。


    雖說是景區,但由於a級不高,與少林寺這種5a級景區相比,名氣不大,遊客來得並不多。


    但三皇寨禪院的地位非常高,是佛教禪宗祖庭少林寺永化堂禪武醫法門修行的道場,是嵩山少林寺佛教活動場所的重要部分。


    1994年,少林寺僧人釋德建遵受恩師少林寺前住持素喜老和尚之命,修複三皇寨禪院即將倒塌的殿堂。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詩雲:嵩山天下奧,少室險奇特,不到三皇寨,不算少林客。


    與少林寺的風景不同的是,這裏地勢很高,並且其山體十分特殊,裸露的岩石如萬卷書籍在此堆積如山,又被稱為“書冊崖”。


    這裏是大德高僧德建的參禪悟道之地,且與外界接觸相對較少,成了不少領導到此短暫度假的場所。


    有機緣的話,可以與德建在一起聊一聊,或茅塞頓開,或盡濾俗塵。


    水長東站一塊大石之上,看著遠處次第亮起的隱隱約約的城市燈火出神。


    江寒與桑榆則是站在水長東的身後。


    水長東是省政府排名末位的副省長,之所以能夠從眾多的競爭對手中殺出來,除了他的能力和資曆,與他在高平市取得的成績是分不開的。


    這些成績中有相當一部分亮點是江寒帶來或者說是間接造就的。


    比如說,三河縣的gdp猛增,直接把全市gdp在全省的位次提高了8名。


    三河人大遺址國家文化公園以及華威、電信等公司大數據中心的入駐,讓整個高平市的知名度大大提升。


    桑榆當時能夠當上縣長,除了有水長東的因素,還有江寒的因素,畢竟當時江寒是縣委書記,他當時在省委組織部爭取到了一項權力,他可以組班子!於是,水長東的女婿桑榆就破格提拔為光軍縣的縣長。


    還有水小滿,跟著江寒的步伐,聽從江寒的指揮,與沈芸家一起在海外掀起了不小的風浪,賺了普通人幾輩子都賺不到的錢。


    水長東過去就知道江寒的潛力,當時認為他就是一隻小船,沒想到現在竟然成了一艘巡洋艦,而自己的女兒、女婿都已經綁上了江寒這艘艦船!


    誰也沒想到,江寒這艘艦船在乘風破浪的同時,把夏眾集團這個龐然大物給按到了陰溝裏直接嗆死!


    並且江寒把舵的這艘艦船,如果控製好方向和速度,完全可以成為航空母艦般的存在。


    但是江寒還是太年輕了,如果心態出現問題,一味地兵行險著,難免會遇到暗灘險礁。


    如今,江寒來到綠城,就遇到了暗礁,並且這個暗礁還繞不過去,投不得機,取不得巧,必須硬橋硬馬地將暗礁給徹底排除。


    因為,這任務是省委書記徐廣廈親自交待的。江寒破格提拔到副廳級領導幹部,這是他應該付出的代價。


    排除暗礁,有多種方法,但江寒的這種方法也許可以炸彈暗礁,但也有很大可能把自己炸得粉身碎骨。


    “江寒,你現在怎麽說也是主政一方了,考慮問題一定要全麵,不能太衝動了。就像是教育不公的問題,大家都知道,你以為教育部不知道嗎?你想解決,初衷是好的,但效果恐怕,說句不好聽的,你改變不了。”


    水長東從高平市委書記當副省長之後就沒有與江寒見過麵。


    前幾天,團省委書記張雅文還到他辦公室說起了江寒,對於江寒在綠城東區的動作感到擔憂。


    水長東感到也該和江寒談一談了,恰好他這些天心情有些煩躁,就給桑榆聯係了一下,讓他和江寒一起到三皇寨放鬆一下身心。


    “隋朝的科舉製度可謂是一大創舉,從此之後,廣大的貧寒子弟可以通過讀書、考試而進入官僚係統,實現階層的躍升。但是,實際上,科舉考試就意味著教育公平嗎?”


    水長東道:“其實,在古代教育資源的不公更加嚴重。教育資源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地方:地方首府、商業繁華城鎮、賢達人士聚集之所。而這三者往往是和二或合三為一。而在古代紙張十分缺乏、沒有高效的印刷術,知識始終難以普及到下層民眾。”


    這就叫做,經文不落百姓家!


    當今社會得益於信息革命、印刷、造紙術的技術革命,想看啥書,到書店基本都能找到,書店找不到到網上直接訂購或者在線閱讀,獲取知識十分方便。


    而在封建社會,一個偏遠鄉村哪怕是一本現在看來稀鬆平常的《論語》都可能是被藏在地主家的珍貴之物,輕易不示於人。


    買不來書,怎麽辦?那就手抄書籍。僅僅抄書還不行,必須要買注解,因為那些上古書籍往往言語極簡,文言的字數極少,理解各有不同。要想在科舉考試中得高分,必須接近名人大儒的注解。


    比如朱熹給四書五經作的注解直接成了官府的考試內容。曹操給《孫子兵法》的注解、南朝裴鬆之給《三國誌》做的注解,更是成為了曆代讀史書的必讀內容。


    但既然是注解作為個人標注,這種注解通常是作為個人藏書留給家族或者留給得意門生,往往是是不傳於世的。這就叫做,法不傳六耳。


    依靠儒家學問當官從當地被選拔到京城之後,基本就在京城或者比較發達的地方定居下來,促進了當地的發展。而落後的地方也一直這樣落後下去,其實這在我們現在也是一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希望留在大城市定居,鄉村地區的老師執教一段時候後往往不少就希望往城市裏麵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官欲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孤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孤照並收藏官欲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