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來的克製讓美國形成了史無前例的信用,他們能以全世界最低的成本借到錢,這是他們一直玩借新債還舊債的秘密。”
“英國縱橫世界幾百年,靠的也是可怕的信用。英國跟荷蘭開戰之後,英國人欠荷蘭人的錢照樣會兌付。不是因為英國人腦子進水,而是因為他們知道,隻要堅持兌付,將來就可以從荷蘭借到更多的錢打荷蘭。等擊敗荷蘭,搶了荷蘭的殖民地,就可以用殖民地的錢還給荷蘭人。”
“如果美國違約了中國的國債,信用破產了,下次他出了麻煩,一分錢都借不到,誰還敢借他?或者能借到,但是需要支付高額的利息。”
經濟學非常龐雜,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快,經濟體係的分工越來越細,經濟學的細分領域越來越多,專家們不了解的地方也越來越多。人們嘲笑說一百個經濟學家就有一百零一種觀點,甚至一些經濟學者自己也質疑經濟學到底是不是科學。
美債到底是個什麽東西,其如何發展而來,這些並不是所有的專家都清楚,不專門做美債研究的人也非常容易被民眾的說法給誤導。
江寒這麽一講,現場不少專家都感到通俗易懂,就是這麽迴事。
“美國根本不必為我們這點錢而違約。美國的國債總共有23萬億美元,我們的美債目前是1.078億美元,隻占了4.2%,占比太小。美國基本不大可能因為這點錢而損害自己天量的生意。就跟咱們不會因為幾個燒餅錢就把身份證兒給賣了一樣。當然了,也有這種人,但是現階段的美國應該沒有那麽愣。”
江寒講到這裏,一個專家提出了質疑:
“這恐怕不好講吧。我們都知道,雖然經濟全球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但是東西方的意識形態鬥爭卻更加激烈。對於中國的美債,美方違約,恐怕不會影響其他西方國家繼續購買美債。這不是信用問題,而是意識形態問題。到時候,我們投入的錢,全都會打水漂。”
江寒笑了笑:“大家對美債不是很了解,很正常。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買過美債。”
聽到這裏,秦懷禮感到江寒比過去成熟了,如果是在過去,江寒可能會像當年在南粵電視台那個節目上懟專家一樣,今天江寒的鋒芒明顯收斂了很多。
“我們買的美債是不記名的,到期支付。也就是說,美國發國債一個億如果年利率1%。要是買迴來了,每年給100萬的利息,五年之後再把債券拿迴來,美國給你一個億的現金。”
“你去認購之後,到了第三年,突然急用錢,想把債券給美國,把現金要迴來,可以嗎?當然不行,因為不到期。但是你可以轉讓給別人,反正債券上沒寫你名字,這時候就可以去債券市場上把這個債券賣掉。”
“美債的信用好,所以流動性好,急用錢的時候想賣掉,總會有人買。”
“其實我這些天也看了一些評論,很多人持一種觀點,那就多買美債,而後拋售,最後讓美國的經濟崩潰。這種觀點,不僅荒謬,而且可笑。”
“從目前的情況下。我們購買美債越多,對美國的幫助就越大,美國走出經濟危機的可能性就越大,我們這是在為美國做貢獻,就是在救美國。等到我們要拋售的時候,美國的經濟就已經恢複,你拋出多少,日本、沙特等國家就會收多少。”
“前些年大家一起搶鹽、囤鹽的時候,鹽價確實稍微上漲了一點。但是他一會一直漲嗎?當然不會。”
“因為對於政府來講。鹽這種東西幾乎是無限供應,往市場上投放一批不就解決了嗎?事實上,我國後來也是投放了很多之後,鹽價始終沒有上漲,有人想炒鹽,後來賠得底掉。同理,後來有人向市場上拋售存鹽,鹽價跌到了低穀了嗎?也沒有。”
“上萬噸鹽在老百姓眼裏不敢想象,但是在國家眼裏啥也不是,國家全部吃下去變成了儲備。鹽價非常穩。”
“我們再迴到美債。我們現在持有的量太少了,才4%,如果全部拋向市場,美債可能價格會被打下去一截兒,但是價格低了,自然會有人抄底。比如日本、沙特,他們都很積極,他們有大量的養老金沒地方投資。此外,美債的70%是由美國國內的養老金等共同基金持倉,如果美債下跌,他們也會馬上抄底。”
“退一萬步講,我們拋售的美債,其他機構如果實在是吃不下去,美聯儲也可以印錢把美債給收迴去。”
“實際上。理解這一問題,就得知道。美元是怎麽印出來的?美聯儲到底是幹啥的?他首先要經過美國的兩院批準,財政部會印一批債券兒出來,並且公開的市場兜售。有點像咱們寫個借條。寫清楚利息是多少,然後去大街上賣這個借條。如果有人願意借你錢,錢給你介紹他拿走,美國政府這時候手裏就有錢了。”
“誰會買借條呢?中國、日本、英國、沙特這些手裏有大量美元沒地方用的國家會買。此外,美國的很多基金,比如養老基金、共同基金,還有有錢人也會買。整體而言,美債70%以上是美國國內的各個基金持有,剩下30%是海外國家持有。目前我們是最大的持有者,其次是日本。”
“就是說,我們拋再多的債,就不可能對美的經濟產生根本的衝擊,更不會致命。”
“事實上,對於美國這種全球性的大帝國,毀掉他自己的隻能是他的內部矛盾。曆史上的帝國更替,也很少是因外部被擊垮的,往往是自己內部矛盾重重,就像明朝那種財政崩潰,食利階層尾大不掉,內部各種勢力犬牙交錯,國家什麽事都做不成,最後走向了衰落。”
“總而言之,購買美債,不是給美國的投名狀,也不是對美國的殺手鐧。”
一個專家問道:“江處長,照你這麽講,美債是安全的,可以買?”
江寒道:“從經濟,從市場,從商業的角度講,買美債沒有問題。我認為,目前的核心問題是如何讓我們率先走出經濟危機。經濟危機,對於我們來講,未嚐不是一次機會。我們要在危機中搶時機、占先機,必須多措並舉。購買美債,並非是最佳選項。”
“英國縱橫世界幾百年,靠的也是可怕的信用。英國跟荷蘭開戰之後,英國人欠荷蘭人的錢照樣會兌付。不是因為英國人腦子進水,而是因為他們知道,隻要堅持兌付,將來就可以從荷蘭借到更多的錢打荷蘭。等擊敗荷蘭,搶了荷蘭的殖民地,就可以用殖民地的錢還給荷蘭人。”
“如果美國違約了中國的國債,信用破產了,下次他出了麻煩,一分錢都借不到,誰還敢借他?或者能借到,但是需要支付高額的利息。”
經濟學非常龐雜,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快,經濟體係的分工越來越細,經濟學的細分領域越來越多,專家們不了解的地方也越來越多。人們嘲笑說一百個經濟學家就有一百零一種觀點,甚至一些經濟學者自己也質疑經濟學到底是不是科學。
美債到底是個什麽東西,其如何發展而來,這些並不是所有的專家都清楚,不專門做美債研究的人也非常容易被民眾的說法給誤導。
江寒這麽一講,現場不少專家都感到通俗易懂,就是這麽迴事。
“美國根本不必為我們這點錢而違約。美國的國債總共有23萬億美元,我們的美債目前是1.078億美元,隻占了4.2%,占比太小。美國基本不大可能因為這點錢而損害自己天量的生意。就跟咱們不會因為幾個燒餅錢就把身份證兒給賣了一樣。當然了,也有這種人,但是現階段的美國應該沒有那麽愣。”
江寒講到這裏,一個專家提出了質疑:
“這恐怕不好講吧。我們都知道,雖然經濟全球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但是東西方的意識形態鬥爭卻更加激烈。對於中國的美債,美方違約,恐怕不會影響其他西方國家繼續購買美債。這不是信用問題,而是意識形態問題。到時候,我們投入的錢,全都會打水漂。”
江寒笑了笑:“大家對美債不是很了解,很正常。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買過美債。”
聽到這裏,秦懷禮感到江寒比過去成熟了,如果是在過去,江寒可能會像當年在南粵電視台那個節目上懟專家一樣,今天江寒的鋒芒明顯收斂了很多。
“我們買的美債是不記名的,到期支付。也就是說,美國發國債一個億如果年利率1%。要是買迴來了,每年給100萬的利息,五年之後再把債券拿迴來,美國給你一個億的現金。”
“你去認購之後,到了第三年,突然急用錢,想把債券給美國,把現金要迴來,可以嗎?當然不行,因為不到期。但是你可以轉讓給別人,反正債券上沒寫你名字,這時候就可以去債券市場上把這個債券賣掉。”
“美債的信用好,所以流動性好,急用錢的時候想賣掉,總會有人買。”
“其實我這些天也看了一些評論,很多人持一種觀點,那就多買美債,而後拋售,最後讓美國的經濟崩潰。這種觀點,不僅荒謬,而且可笑。”
“從目前的情況下。我們購買美債越多,對美國的幫助就越大,美國走出經濟危機的可能性就越大,我們這是在為美國做貢獻,就是在救美國。等到我們要拋售的時候,美國的經濟就已經恢複,你拋出多少,日本、沙特等國家就會收多少。”
“前些年大家一起搶鹽、囤鹽的時候,鹽價確實稍微上漲了一點。但是他一會一直漲嗎?當然不會。”
“因為對於政府來講。鹽這種東西幾乎是無限供應,往市場上投放一批不就解決了嗎?事實上,我國後來也是投放了很多之後,鹽價始終沒有上漲,有人想炒鹽,後來賠得底掉。同理,後來有人向市場上拋售存鹽,鹽價跌到了低穀了嗎?也沒有。”
“上萬噸鹽在老百姓眼裏不敢想象,但是在國家眼裏啥也不是,國家全部吃下去變成了儲備。鹽價非常穩。”
“我們再迴到美債。我們現在持有的量太少了,才4%,如果全部拋向市場,美債可能價格會被打下去一截兒,但是價格低了,自然會有人抄底。比如日本、沙特,他們都很積極,他們有大量的養老金沒地方投資。此外,美債的70%是由美國國內的養老金等共同基金持倉,如果美債下跌,他們也會馬上抄底。”
“退一萬步講,我們拋售的美債,其他機構如果實在是吃不下去,美聯儲也可以印錢把美債給收迴去。”
“實際上。理解這一問題,就得知道。美元是怎麽印出來的?美聯儲到底是幹啥的?他首先要經過美國的兩院批準,財政部會印一批債券兒出來,並且公開的市場兜售。有點像咱們寫個借條。寫清楚利息是多少,然後去大街上賣這個借條。如果有人願意借你錢,錢給你介紹他拿走,美國政府這時候手裏就有錢了。”
“誰會買借條呢?中國、日本、英國、沙特這些手裏有大量美元沒地方用的國家會買。此外,美國的很多基金,比如養老基金、共同基金,還有有錢人也會買。整體而言,美債70%以上是美國國內的各個基金持有,剩下30%是海外國家持有。目前我們是最大的持有者,其次是日本。”
“就是說,我們拋再多的債,就不可能對美的經濟產生根本的衝擊,更不會致命。”
“事實上,對於美國這種全球性的大帝國,毀掉他自己的隻能是他的內部矛盾。曆史上的帝國更替,也很少是因外部被擊垮的,往往是自己內部矛盾重重,就像明朝那種財政崩潰,食利階層尾大不掉,內部各種勢力犬牙交錯,國家什麽事都做不成,最後走向了衰落。”
“總而言之,購買美債,不是給美國的投名狀,也不是對美國的殺手鐧。”
一個專家問道:“江處長,照你這麽講,美債是安全的,可以買?”
江寒道:“從經濟,從市場,從商業的角度講,買美債沒有問題。我認為,目前的核心問題是如何讓我們率先走出經濟危機。經濟危機,對於我們來講,未嚐不是一次機會。我們要在危機中搶時機、占先機,必須多措並舉。購買美債,並非是最佳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