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延平之所以特意出席,其實就是給江寒撐麵子的。
文川縣黨政代表團到光軍縣考察,其實就是讓大家看一看光軍縣的發展,就是要樹立江寒在文川縣的地位!
一個人的地位和威信,是實實在在做出來的。而江寒剛去文川縣,就組織縣裏的關鍵崗位負責來光軍縣參觀,這說明江寒在文川縣遇到了極大挑戰。
也許江寒的脾氣讓文川縣的幹部們感到不適應,也許是文川縣幹部的排外心理特別嚴重,江寒一個人在文川縣,舉目無親,勢單力薄,想法無人執行,本事無法施展。
組織一個黨政代表團,到光軍縣來看看江寒過去的“豐功偉績”,一向聰明的他怎麽能想出這麽一招臭棋?!
但是,人都已經來了,還能怎麽樣?那就讓文川縣的幹部認識到江寒的本事!
陳延平說江寒脾氣太臭,還多次與他頂牛,實際上就是告訴文川縣的幹部們,江寒連市委書記都不怕,還怕你們不成?
陳延平感到,江寒在川西也不會幹多長時間,所以,能給他多大支持就給他多大支持。
酒宴過後,陳延平和大家一一握手離去,接下來就是高升起陪著代表團去光軍縣考察。
縣委書記竺同和、縣長桑榆輪流陪同考察。
考察的第一站就是記者曾經暗訪過的黑磚窯,當然已經關停了。接著又是一個個關掉的小化工廠、小造紙廠等等。
“我們光軍縣是全省第一個徹底關停‘十五小’和‘新六小’企業的縣。”
“這些企業過去一直是我們光軍縣的經濟支持,是最重要的財政收入來源。當時,還是代縣長的江寒同誌力主全部關停。”
“當時,我們誰都不理解,全縣沒有任何一個人理解。半年之後,幹部群眾才恍然大悟。”
索美從下飛機到進入新原賓館,再到光軍縣考察被關掉的那些企業,對於江寒的態度逐漸發生了改變,從最開始的不相信到半信半疑,從不屑到吃驚。
索美吃驚於市委書記竟然對已經走的江寒如此重視和高看,吃驚於光軍縣的書記、縣長對江寒如此尊敬。
光軍縣陪同的領導除了縣長,還有縣委辦主任,叫邰寶龍,非常年輕。
邰寶龍才28歲就已經是副縣了,並且還是縣委常委。
索美28歲當上了三江鎮的鎮長,這在文川縣是最年輕的鄉長,非常有前途,很有希望提副縣,而後進入縣委班子。
索美一向以為自己有巨大的年齡優勢,但是到邰寶龍這裏根本不算什麽。
在考察過程中,索美與年齡相同的邰寶龍自然就走到一起,索美是白馬藏族的,天性活潑,一路上向邰寶龍問這問那,邰寶龍也是熱情迴答。
通過邰寶龍之口,索美才了解到,光軍縣的班子配備,全部由江寒說了算,市裏一律不加幹涉。
等於說,當時的光軍縣就是江寒的天下!
在光軍縣,江寒說一句話,班子沒有一個人提出反對意見。江寒的話,相當於聖旨,所有人不問為什麽,隻管執行。
難怪,在這種環境中,江寒自然而然地生出一股霸氣。
看完了這些關閉的廠子,又去看了已經開工的太行山國家幹部學院。
到這裏考察後才知道,這是江寒從中組爭取的國家級的幹部學院!
當時出於保密的需要,江寒沒有向大家說明關停“十五小”“新六小”企業的原因,引起了極大的誤會,光軍縣的幹部群眾紛紛打電話、寫信到省委告江寒的狀。
索美從江寒身上看到了一條真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裏。
縣長桑榆向大家介紹了江寒的思路,先是關閉高汙染的企業,大力整治環境,挖掘和宣傳光軍縣的典型事跡,以典型事跡和建設太行山國家幹部學院,帶動培訓經濟的發展,從幹部培訓向企業培訓延伸,從思想教育培訓到野外戶外訓練拓展,從而帶動戶外裝備產業和旅遊產業的發展。
因為太行山國家幹部學院是國家級,所以,省政府出資為光軍縣修一條高速,從京城到光軍縣全程高速直達。
索美感到,且不說別的,一條高速就足以把光軍縣的經濟帶起來。
再看看江寒的思路,不得不說,十分清奇,劍走偏鋒,但一環扣一環,哪一環出了問題,他的宏偉構想都會成為泡影。
但江寒偏偏是哪個環節都成功了,特別是他把這個學院上升到了國家級,這個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聽光軍縣的幹部介紹,江寒並不是因為和中組部關係好而把學院升成了國家級,而是因為把學院升成了國家級而得到了中組部的關注和欣賞。
參觀完畢,縣裏安排考察團舉行了兩場座談。
一次是和光軍縣的老幹部座談,老幹部服務隊隊長鄭勇合介紹了他江寒相識相知的過程,對江寒的成績表示了肯定,對江寒的離開表達了不舍。
這些老幹部們都是從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中走過來的,其中鄭勇合是老縣委書記,官至水利部副部長,他的話自然可信。
第二場座談,是和石姑娘隊座談。
這場座談的主持人換成了縣委書記竺同和:“文川縣的同誌們,不好意思。這一場座談會本來是沒有的,但是呢,石姑娘隊的成員們強烈要求。民意難違啊,所以就加了這麽一場。”
文川縣考察團成員麵前都放有一個冊子,介紹了當年石姑娘隊的事跡,大家一邊翻看一這聽。
最後發言的是石姑娘隊的副隊長鄭新玲,鄭新玲哽咽了:“如果不是江書記,就沒有光軍縣的今天,更不會有我們現在的好日子。”
原來,江寒給每個石姑娘隊都發補助,每個月500元!這個標準真高!不僅如此,很多石姑娘被聘為講解員,還有另外的工資!
江寒在縣裏曾說過,每一個曾經為光軍縣做過貢獻的人都不應該被忘記,石姑娘隊的成員們,不僅僅要有精神上的榮譽,更要有物質上的獎勵。
鄭新玲的述說非常動情,考察團的成員們都不禁動容。
市領導、縣領導對於江寒的介紹可能會有一些修飾的成份,但那麽這些大爺大娘們絕對不會,他們全都是真情流露。
江寒這是真心對老百姓好,才讓老百姓永遠記住了他的好。
什麽叫為人民服務,江寒,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
誰說人走茶涼?江寒,就是一個典型的反例。
文川縣黨政代表團到光軍縣考察,其實就是讓大家看一看光軍縣的發展,就是要樹立江寒在文川縣的地位!
一個人的地位和威信,是實實在在做出來的。而江寒剛去文川縣,就組織縣裏的關鍵崗位負責來光軍縣參觀,這說明江寒在文川縣遇到了極大挑戰。
也許江寒的脾氣讓文川縣的幹部們感到不適應,也許是文川縣幹部的排外心理特別嚴重,江寒一個人在文川縣,舉目無親,勢單力薄,想法無人執行,本事無法施展。
組織一個黨政代表團,到光軍縣來看看江寒過去的“豐功偉績”,一向聰明的他怎麽能想出這麽一招臭棋?!
但是,人都已經來了,還能怎麽樣?那就讓文川縣的幹部認識到江寒的本事!
陳延平說江寒脾氣太臭,還多次與他頂牛,實際上就是告訴文川縣的幹部們,江寒連市委書記都不怕,還怕你們不成?
陳延平感到,江寒在川西也不會幹多長時間,所以,能給他多大支持就給他多大支持。
酒宴過後,陳延平和大家一一握手離去,接下來就是高升起陪著代表團去光軍縣考察。
縣委書記竺同和、縣長桑榆輪流陪同考察。
考察的第一站就是記者曾經暗訪過的黑磚窯,當然已經關停了。接著又是一個個關掉的小化工廠、小造紙廠等等。
“我們光軍縣是全省第一個徹底關停‘十五小’和‘新六小’企業的縣。”
“這些企業過去一直是我們光軍縣的經濟支持,是最重要的財政收入來源。當時,還是代縣長的江寒同誌力主全部關停。”
“當時,我們誰都不理解,全縣沒有任何一個人理解。半年之後,幹部群眾才恍然大悟。”
索美從下飛機到進入新原賓館,再到光軍縣考察被關掉的那些企業,對於江寒的態度逐漸發生了改變,從最開始的不相信到半信半疑,從不屑到吃驚。
索美吃驚於市委書記竟然對已經走的江寒如此重視和高看,吃驚於光軍縣的書記、縣長對江寒如此尊敬。
光軍縣陪同的領導除了縣長,還有縣委辦主任,叫邰寶龍,非常年輕。
邰寶龍才28歲就已經是副縣了,並且還是縣委常委。
索美28歲當上了三江鎮的鎮長,這在文川縣是最年輕的鄉長,非常有前途,很有希望提副縣,而後進入縣委班子。
索美一向以為自己有巨大的年齡優勢,但是到邰寶龍這裏根本不算什麽。
在考察過程中,索美與年齡相同的邰寶龍自然就走到一起,索美是白馬藏族的,天性活潑,一路上向邰寶龍問這問那,邰寶龍也是熱情迴答。
通過邰寶龍之口,索美才了解到,光軍縣的班子配備,全部由江寒說了算,市裏一律不加幹涉。
等於說,當時的光軍縣就是江寒的天下!
在光軍縣,江寒說一句話,班子沒有一個人提出反對意見。江寒的話,相當於聖旨,所有人不問為什麽,隻管執行。
難怪,在這種環境中,江寒自然而然地生出一股霸氣。
看完了這些關閉的廠子,又去看了已經開工的太行山國家幹部學院。
到這裏考察後才知道,這是江寒從中組爭取的國家級的幹部學院!
當時出於保密的需要,江寒沒有向大家說明關停“十五小”“新六小”企業的原因,引起了極大的誤會,光軍縣的幹部群眾紛紛打電話、寫信到省委告江寒的狀。
索美從江寒身上看到了一條真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裏。
縣長桑榆向大家介紹了江寒的思路,先是關閉高汙染的企業,大力整治環境,挖掘和宣傳光軍縣的典型事跡,以典型事跡和建設太行山國家幹部學院,帶動培訓經濟的發展,從幹部培訓向企業培訓延伸,從思想教育培訓到野外戶外訓練拓展,從而帶動戶外裝備產業和旅遊產業的發展。
因為太行山國家幹部學院是國家級,所以,省政府出資為光軍縣修一條高速,從京城到光軍縣全程高速直達。
索美感到,且不說別的,一條高速就足以把光軍縣的經濟帶起來。
再看看江寒的思路,不得不說,十分清奇,劍走偏鋒,但一環扣一環,哪一環出了問題,他的宏偉構想都會成為泡影。
但江寒偏偏是哪個環節都成功了,特別是他把這個學院上升到了國家級,這個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聽光軍縣的幹部介紹,江寒並不是因為和中組部關係好而把學院升成了國家級,而是因為把學院升成了國家級而得到了中組部的關注和欣賞。
參觀完畢,縣裏安排考察團舉行了兩場座談。
一次是和光軍縣的老幹部座談,老幹部服務隊隊長鄭勇合介紹了他江寒相識相知的過程,對江寒的成績表示了肯定,對江寒的離開表達了不舍。
這些老幹部們都是從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中走過來的,其中鄭勇合是老縣委書記,官至水利部副部長,他的話自然可信。
第二場座談,是和石姑娘隊座談。
這場座談的主持人換成了縣委書記竺同和:“文川縣的同誌們,不好意思。這一場座談會本來是沒有的,但是呢,石姑娘隊的成員們強烈要求。民意難違啊,所以就加了這麽一場。”
文川縣考察團成員麵前都放有一個冊子,介紹了當年石姑娘隊的事跡,大家一邊翻看一這聽。
最後發言的是石姑娘隊的副隊長鄭新玲,鄭新玲哽咽了:“如果不是江書記,就沒有光軍縣的今天,更不會有我們現在的好日子。”
原來,江寒給每個石姑娘隊都發補助,每個月500元!這個標準真高!不僅如此,很多石姑娘被聘為講解員,還有另外的工資!
江寒在縣裏曾說過,每一個曾經為光軍縣做過貢獻的人都不應該被忘記,石姑娘隊的成員們,不僅僅要有精神上的榮譽,更要有物質上的獎勵。
鄭新玲的述說非常動情,考察團的成員們都不禁動容。
市領導、縣領導對於江寒的介紹可能會有一些修飾的成份,但那麽這些大爺大娘們絕對不會,他們全都是真情流露。
江寒這是真心對老百姓好,才讓老百姓永遠記住了他的好。
什麽叫為人民服務,江寒,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
誰說人走茶涼?江寒,就是一個典型的反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