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才歎了口氣說道:“不是我詆毀現在的專家,而是實話實說!現在的地質人員稀裏糊塗。隻知道龍門山斷裂帶,隻知道板塊結構,所以就認為龍門山斷裂帶這麽長又那麽淺不可能有大的地震。”
“他們沒有研究地震的新華夏係!南充廣漢東西向構造帶與龍門山的交匯點,這是大地震集聚應力的最佳場所。這是我老師李四光的觀點!”
“一個地震,並不是研究一個月就預報出來了,必須經常實地跟蹤!這就是李四光用幾十年鮮血換來的思路,那就是漸進式預報!我就是用的這個思路,在實踐中總結,在考察中判斷,這才抓住了七、八次大的地震。”
“李四光八十歲時為了抓地震都跑在第一線,這樣才能預報地震啊,現在地震局的官員有哪個在下麵跑的?”
“地震局的官員管著技術人員,他不往上跑,技術人員也不往下跑!”
“一些高高在上、坐辦公室研究材料的人,都來指責我的判斷不科學、沒根據!”
“就在去年12月,《川西地震》雜誌發表了一篇正式論文,這是局長寫的。核心觀點是:中國處於強震活動的末尾階段,已把所積累的能量,應變釋放完了。所以川滇最近有七級大地震的觀點是錯誤的。”
“這論文純粹是討領導歡心、讓領導放心!”
“這期雜誌還專門送到了省領導那裏,省領導都作了圈閱!”
“你們知道現在地震局的工作人員和技術人員都在幹什麽嗎?他們在四處參加評審!我老了,什麽都不怕了,我也不怕揭這個係統的醜!”
“現在,不管幹什麽工程,都要搞地震安全性評價,地震安全性不過關,工程就不能開工!”
“這種評審,其他專家搞不了,隻能請地震部門的人!他們說你過關就過關,說你不過關就是不過關。”
“但是,在評審初期,沒有一個人說是安全的!如果說安全了,他們就沒有錢可拿!”
“很多老板,項目都拿到手了,這一項不過關!必須要過關呐,怎麽辦?拿錢開路!”
“比如說,給每個評審專家塞3千,他們就同意過關,但必須達到幾級的抗震標準。要知道,標準越高,工程的投入就越大,老板的成本就高,賺得就越少。”
“怎麽辦呢,隻能給評審專家再加錢,加到5000是個什麽標準,加到8000是個什麽標準,加到一萬塊,好了,你這個工程的地質條件十分穩定,徹底過關!”
“一萬塊對個人來講,真是一筆橫財,但對於老板來講,就是毛毛雨。”
“所以,現在的技術人員都不去抓地震了,都去抓錢了!”
李有才越說越生氣:“這些人拿著國家的工資,撈著肮髒的外快,沒有把心思放到地震預報上,專業技能不斷下滑!”
“地震局不提高技術,要是預報不準或者是沒有預報,省領導不批評他們嗎?”夏林的夫人鄧慧芳問道。
“地震局有的是理由解釋啊。因為預報地震本身就是一個世界級的難題。”
“唐山大地震之後,我們領導馬上就寫了一個報告,提出三點來解釋。”
“第一,地球的不可入性。上天容易入地難,我們對地下發生的變化,隻能通過地表的觀測來推測。這是技術難度。”
“第二,地震孕育的複雜性。地震孕育、發生、發展的過程十分複雜,在不同的地理構造環境、不同的時間階段,不同震級的地震都顯示出相當複雜的孕育過程。這是機理難度。”
“第三,地震發生的小概率性。大家可能都感覺到,全球每年都有地震發生,有些還是比較大的地震。但是對於一個地區來說,地震發生的重複性時間是很長的,幾十年、幾百年、上千年,而進行科學研究的話,都有統計樣本,而這個樣本的獲取,在有生之年都非常困難。”
李有才說到這裏又憤憤不平起來:“但是,唐山大地震過去這麽多年了!我們的預報手段比過去多了,我們的技術大大提高了,對於大的地震完全能夠預測到,而這些年他們預測出什麽了?現在,領導的精力轉移了,技術人員的敬業程度下降了,無所謂了!因為是世界級難題嘛,預報準了就是地震局的功勞,預報不準或者是沒有預報也情有可原。”
“我退休之後一直還在抓地震,這些年,他們沒預報出來的,我預報出來了,讓他們異常難受!”
“這幫人的存在,直接導致了現在的省領導沒有一點震情觀念,這是最可怕的!”
夏林盯著地圖問道:“龍門山斷裂帶,如果半年之內發生地震,波及麵會有多大?”
“如果發生大地震,並不會在一個點上,而是向東北方向破裂,恐怕會傳播至少800公裏以上。雅安市,蘆山縣,寶興縣,邛崍市以西,大邑縣以西,都江堰,文川,茂縣,北川,江油市,青川縣直至陝西寧強縣等都會波及。”
夏林沉默了,如此大的麵積!不僅僅是阿壩州和文川縣!
震情就是敵情!凡有重大災難,駐川的所有部隊恐怕都會全體出動,投入到抗震救災當中去。
省軍區政委是自己的老領導,得找個合適的機會給他說一聲,整個省軍區係統要搞多次抗震救災的演練!有了應急預案和演練,到時候不至於亂成一團。
當然,不管省軍區搞不搞,阿壩州軍分區一定要搞!
今天江寒把他叫到這裏來,原來就是讓他做好應對災情的準備!
部隊有一句話叫做:寧可千日無戰,不可一日不備。
套用部隊的話,完全可以講,寧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備!
李有才今天所講的一切,夏林都相信了。第一,李有才是李四光的下屬,技術絕對過關,要不然,他也不會準確預測唐山大地震。第二,李有才因為太有才,所以被壓製,被孤立!夏林雖然一直在部隊幹,但對於地方官場的齷齪也粗知一二。第三,李有才已經退休九年了,這個年紀對什麽都看淡了,什麽功名利?在他眼裏就是浮雲一片。他頻繁地深入實地調查,並多次上書,就是為了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今天聽這一課,值了!
“他們沒有研究地震的新華夏係!南充廣漢東西向構造帶與龍門山的交匯點,這是大地震集聚應力的最佳場所。這是我老師李四光的觀點!”
“一個地震,並不是研究一個月就預報出來了,必須經常實地跟蹤!這就是李四光用幾十年鮮血換來的思路,那就是漸進式預報!我就是用的這個思路,在實踐中總結,在考察中判斷,這才抓住了七、八次大的地震。”
“李四光八十歲時為了抓地震都跑在第一線,這樣才能預報地震啊,現在地震局的官員有哪個在下麵跑的?”
“地震局的官員管著技術人員,他不往上跑,技術人員也不往下跑!”
“一些高高在上、坐辦公室研究材料的人,都來指責我的判斷不科學、沒根據!”
“就在去年12月,《川西地震》雜誌發表了一篇正式論文,這是局長寫的。核心觀點是:中國處於強震活動的末尾階段,已把所積累的能量,應變釋放完了。所以川滇最近有七級大地震的觀點是錯誤的。”
“這論文純粹是討領導歡心、讓領導放心!”
“這期雜誌還專門送到了省領導那裏,省領導都作了圈閱!”
“你們知道現在地震局的工作人員和技術人員都在幹什麽嗎?他們在四處參加評審!我老了,什麽都不怕了,我也不怕揭這個係統的醜!”
“現在,不管幹什麽工程,都要搞地震安全性評價,地震安全性不過關,工程就不能開工!”
“這種評審,其他專家搞不了,隻能請地震部門的人!他們說你過關就過關,說你不過關就是不過關。”
“但是,在評審初期,沒有一個人說是安全的!如果說安全了,他們就沒有錢可拿!”
“很多老板,項目都拿到手了,這一項不過關!必須要過關呐,怎麽辦?拿錢開路!”
“比如說,給每個評審專家塞3千,他們就同意過關,但必須達到幾級的抗震標準。要知道,標準越高,工程的投入就越大,老板的成本就高,賺得就越少。”
“怎麽辦呢,隻能給評審專家再加錢,加到5000是個什麽標準,加到8000是個什麽標準,加到一萬塊,好了,你這個工程的地質條件十分穩定,徹底過關!”
“一萬塊對個人來講,真是一筆橫財,但對於老板來講,就是毛毛雨。”
“所以,現在的技術人員都不去抓地震了,都去抓錢了!”
李有才越說越生氣:“這些人拿著國家的工資,撈著肮髒的外快,沒有把心思放到地震預報上,專業技能不斷下滑!”
“地震局不提高技術,要是預報不準或者是沒有預報,省領導不批評他們嗎?”夏林的夫人鄧慧芳問道。
“地震局有的是理由解釋啊。因為預報地震本身就是一個世界級的難題。”
“唐山大地震之後,我們領導馬上就寫了一個報告,提出三點來解釋。”
“第一,地球的不可入性。上天容易入地難,我們對地下發生的變化,隻能通過地表的觀測來推測。這是技術難度。”
“第二,地震孕育的複雜性。地震孕育、發生、發展的過程十分複雜,在不同的地理構造環境、不同的時間階段,不同震級的地震都顯示出相當複雜的孕育過程。這是機理難度。”
“第三,地震發生的小概率性。大家可能都感覺到,全球每年都有地震發生,有些還是比較大的地震。但是對於一個地區來說,地震發生的重複性時間是很長的,幾十年、幾百年、上千年,而進行科學研究的話,都有統計樣本,而這個樣本的獲取,在有生之年都非常困難。”
李有才說到這裏又憤憤不平起來:“但是,唐山大地震過去這麽多年了!我們的預報手段比過去多了,我們的技術大大提高了,對於大的地震完全能夠預測到,而這些年他們預測出什麽了?現在,領導的精力轉移了,技術人員的敬業程度下降了,無所謂了!因為是世界級難題嘛,預報準了就是地震局的功勞,預報不準或者是沒有預報也情有可原。”
“我退休之後一直還在抓地震,這些年,他們沒預報出來的,我預報出來了,讓他們異常難受!”
“這幫人的存在,直接導致了現在的省領導沒有一點震情觀念,這是最可怕的!”
夏林盯著地圖問道:“龍門山斷裂帶,如果半年之內發生地震,波及麵會有多大?”
“如果發生大地震,並不會在一個點上,而是向東北方向破裂,恐怕會傳播至少800公裏以上。雅安市,蘆山縣,寶興縣,邛崍市以西,大邑縣以西,都江堰,文川,茂縣,北川,江油市,青川縣直至陝西寧強縣等都會波及。”
夏林沉默了,如此大的麵積!不僅僅是阿壩州和文川縣!
震情就是敵情!凡有重大災難,駐川的所有部隊恐怕都會全體出動,投入到抗震救災當中去。
省軍區政委是自己的老領導,得找個合適的機會給他說一聲,整個省軍區係統要搞多次抗震救災的演練!有了應急預案和演練,到時候不至於亂成一團。
當然,不管省軍區搞不搞,阿壩州軍分區一定要搞!
今天江寒把他叫到這裏來,原來就是讓他做好應對災情的準備!
部隊有一句話叫做:寧可千日無戰,不可一日不備。
套用部隊的話,完全可以講,寧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備!
李有才今天所講的一切,夏林都相信了。第一,李有才是李四光的下屬,技術絕對過關,要不然,他也不會準確預測唐山大地震。第二,李有才因為太有才,所以被壓製,被孤立!夏林雖然一直在部隊幹,但對於地方官場的齷齪也粗知一二。第三,李有才已經退休九年了,這個年紀對什麽都看淡了,什麽功名利?在他眼裏就是浮雲一片。他頻繁地深入實地調查,並多次上書,就是為了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今天聽這一課,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