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會議室的門打開了,兩個副主任一前一後走進會場,坐到了第一排。
江寒繼續說道:“不少人認為我們中國是陸權國。這是不理解陸權的含義。陸權、海權是國際地緣政治學者們基於全球爭霸戰略而提出的概念。並不是陸地麵積大就叫陸權國。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亞陸地麵積都很大,是陸權國嗎?印度是陸權國嗎?他們也都不是。同樣的道理,海岸線漫長的就叫海權國嗎?巴西、阿根廷、南非是海權國嗎?當然也不是。”
“世界地緣政治戰略中的‘陸’,是指且僅指歐亞大陸,能夠掌握歐亞大陸陸上通行權的才叫陸權國。”
江寒在黑板上大致勾勒了一個地圖,以便更好地解釋說明。
“從古到今,影響人類的重大曆史活動主要集中在北緯25度到60度之間的北溫帶區域,滿足這一條件的大陸僅有歐亞大陸、北美洲。南美、澳大利亞和非洲大部分赤道以南的區域,不僅過去在世界政治中無足輕重。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也隻能是隨波逐流。”
“歐亞大陸是地球上最大的陸地單元,從來都是人類文明的中心地帶。當今歐亞大陸人口占全世界的70%,是人類的主要活動區域。在歐亞大陸麵前,北美洲僅僅是個邊緣大島而已。”
“權,顧名思義是指權利,正如海權的意思是掌握全球航路通行權一樣,陸權可以理解為掌握歐亞大陸的陸上通行權。”
“原蘇聯毋庸置疑是陸權國。因為歐亞間陸路交通要道均控製在蘇聯手中。而占據了歐亞大陸中心地帶,對東歐一帶國家擁有巨大影響力的俄羅斯,即便是打了七折,依然是目前世界陸權國。”
“中國曆史上從來沒有、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也不存在成為世界陸權國的可能。原因在於我們掌握不了歐亞大陸的中心地帶。中國處於歐亞大陸最東端的邊緣地帶。西部邊境被喜馬拉雅山、昆侖山、天山、阿爾泰山等世界級高山阻隔。使得我們與歐亞大陸中心地帶存在天然的地理屏障。在加上中國北部的草原、荒原、冰源地帶不適合農耕,不具備長期占據的物質基礎。因此,中國在曆史上也從未將權力有效延伸到歐亞大陸的中心地帶。”
即便現代科技發達了,即使是後來國家領導人提出了“一帶一路”,哪怕完全不考慮大國的幹涉,一條鐵路也僅僅能夠維持貿易和一定程度的經濟影響而已,遠遠達不到可以跨越地理障礙、文化障礙去控製沿途諸國的程度。
我們與歐洲之間的陸上通行權反而受製於真正的陸權國俄羅斯。正如海洋霸主美國可以隨時切斷我們通往歐洲的漫長的“一路”航線一樣,俄羅斯隻要願意,隨時可以強行切斷中國通向歐洲的漫長鐵路線(一帶)。
“中國位於歐亞大陸的東部邊緣地帶,在地理上更接近一個大型的半島,與西歐半島、印度半島、阿拉半島一樣,是海權國與陸權國之間的戰略緩衝地帶。”
“如果我們與陸權國結盟,則海權國對陸權國的封鎖線就將出現巨大的缺口。這是1949到1956年間中蘇友好互助條約時的世界格局。如果我們與海權國結盟,陸權國將被牢牢壓製在歐亞內陸。這是美國的上世紀70年代以來與中國合作共同遏製原蘇聯時的世界格局。”
大家此時聽得頻頻點頭,江寒講得很有道理!
不少人已經忘了,江寒今天來本是要講宏觀經濟的。
“在此,有人說這世界是三國演義,說得準嗎?也準。但也有不準確的地方!”
“實際上,這個世界的爭鬥始終是美俄之間,中國隻是緩衝地帶而已。也許大家聽了會很沮喪,我們天朝上國,怎麽會如此不堪?沒有辦法,地理和曆史就是如此。”
“剛開始我也說過,世界的競爭,其實就是老大和老二之間的競爭。這個老大和老二,是綜合實力,甚至可以說更加偏重於軍事技術、戰略迴旋空間和戰爭動員潛力。並不是說我們的gdp世界第幾了,我們就是世界第幾了。”
“日本的gdp讓俄羅斯望塵莫及,但你讓日本你跟俄羅斯幹一架試試?”
“因此,綜合來看,世界第一與第二之間的爭鬥,其實就是陸權與海權國之間的爭鬥!跟意識形態、製度沒有多大關係。”
“美俄之爭是世界近200年來,海權、陸權之爭的延續,不分個你死我活是不會停止的。衰落的俄羅斯被美國仍然當做頭號威脅。這樣我們很多人不能理解。我們下意識的感到我們中國才是美國的頭號威脅,其實不然。大家看一看去年美國的國情諮文,他們強調了一句話說:俄羅斯是美國最大的威脅,中國是美國的競爭對手。”
“隻要我國複興的勢頭如果一直保持下去。未來世界權力中心會從大西洋區域分散到太平洋區域,形成兩個世界權力中心。讓西方主導300年的國際秩序發生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但這個過程又會很長,可能長達一個世紀,還不一定能順利達成,即便最終達成,也僅僅是影響美國的相對地位而已,談不上威脅,是競爭關係。”
“槍杆子裏麵不僅出政權,還出國際地位。軍事力量和地緣形勢是國際格局的基石。我們中國即便是經濟實力達到了全球第一,最多也隻能成為區域強國,地緣劣勢決定了中國不足以製霸全球。我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也清醒地認識到了這一點,向世界作出了中國永不當頭、永不稱霸的承諾。”
“下麵,我想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麽英、美、德等西方國家一定要把俄羅斯給打趴下?”
江寒又是自問自答:“自從英國在18世紀確立全球海洋霸主的地位之後,他最重要的戰略目標就是防止地球上出現一個能夠對他形成挑戰的陸權國。因此,大英帝國幾百年來致力於確保近代以來世界權力中心的歐洲始終處於列強爭霸的分裂狀態。原因在於什麽呢?在於海權與陸權之爭的本質是海權國防範另一個海權國的崛起,是小島國避免其被大島國征服的預防措施,能不能成功對小島國來說生死攸關。”
江寒繼續說道:“不少人認為我們中國是陸權國。這是不理解陸權的含義。陸權、海權是國際地緣政治學者們基於全球爭霸戰略而提出的概念。並不是陸地麵積大就叫陸權國。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亞陸地麵積都很大,是陸權國嗎?印度是陸權國嗎?他們也都不是。同樣的道理,海岸線漫長的就叫海權國嗎?巴西、阿根廷、南非是海權國嗎?當然也不是。”
“世界地緣政治戰略中的‘陸’,是指且僅指歐亞大陸,能夠掌握歐亞大陸陸上通行權的才叫陸權國。”
江寒在黑板上大致勾勒了一個地圖,以便更好地解釋說明。
“從古到今,影響人類的重大曆史活動主要集中在北緯25度到60度之間的北溫帶區域,滿足這一條件的大陸僅有歐亞大陸、北美洲。南美、澳大利亞和非洲大部分赤道以南的區域,不僅過去在世界政治中無足輕重。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也隻能是隨波逐流。”
“歐亞大陸是地球上最大的陸地單元,從來都是人類文明的中心地帶。當今歐亞大陸人口占全世界的70%,是人類的主要活動區域。在歐亞大陸麵前,北美洲僅僅是個邊緣大島而已。”
“權,顧名思義是指權利,正如海權的意思是掌握全球航路通行權一樣,陸權可以理解為掌握歐亞大陸的陸上通行權。”
“原蘇聯毋庸置疑是陸權國。因為歐亞間陸路交通要道均控製在蘇聯手中。而占據了歐亞大陸中心地帶,對東歐一帶國家擁有巨大影響力的俄羅斯,即便是打了七折,依然是目前世界陸權國。”
“中國曆史上從來沒有、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也不存在成為世界陸權國的可能。原因在於我們掌握不了歐亞大陸的中心地帶。中國處於歐亞大陸最東端的邊緣地帶。西部邊境被喜馬拉雅山、昆侖山、天山、阿爾泰山等世界級高山阻隔。使得我們與歐亞大陸中心地帶存在天然的地理屏障。在加上中國北部的草原、荒原、冰源地帶不適合農耕,不具備長期占據的物質基礎。因此,中國在曆史上也從未將權力有效延伸到歐亞大陸的中心地帶。”
即便現代科技發達了,即使是後來國家領導人提出了“一帶一路”,哪怕完全不考慮大國的幹涉,一條鐵路也僅僅能夠維持貿易和一定程度的經濟影響而已,遠遠達不到可以跨越地理障礙、文化障礙去控製沿途諸國的程度。
我們與歐洲之間的陸上通行權反而受製於真正的陸權國俄羅斯。正如海洋霸主美國可以隨時切斷我們通往歐洲的漫長的“一路”航線一樣,俄羅斯隻要願意,隨時可以強行切斷中國通向歐洲的漫長鐵路線(一帶)。
“中國位於歐亞大陸的東部邊緣地帶,在地理上更接近一個大型的半島,與西歐半島、印度半島、阿拉半島一樣,是海權國與陸權國之間的戰略緩衝地帶。”
“如果我們與陸權國結盟,則海權國對陸權國的封鎖線就將出現巨大的缺口。這是1949到1956年間中蘇友好互助條約時的世界格局。如果我們與海權國結盟,陸權國將被牢牢壓製在歐亞內陸。這是美國的上世紀70年代以來與中國合作共同遏製原蘇聯時的世界格局。”
大家此時聽得頻頻點頭,江寒講得很有道理!
不少人已經忘了,江寒今天來本是要講宏觀經濟的。
“在此,有人說這世界是三國演義,說得準嗎?也準。但也有不準確的地方!”
“實際上,這個世界的爭鬥始終是美俄之間,中國隻是緩衝地帶而已。也許大家聽了會很沮喪,我們天朝上國,怎麽會如此不堪?沒有辦法,地理和曆史就是如此。”
“剛開始我也說過,世界的競爭,其實就是老大和老二之間的競爭。這個老大和老二,是綜合實力,甚至可以說更加偏重於軍事技術、戰略迴旋空間和戰爭動員潛力。並不是說我們的gdp世界第幾了,我們就是世界第幾了。”
“日本的gdp讓俄羅斯望塵莫及,但你讓日本你跟俄羅斯幹一架試試?”
“因此,綜合來看,世界第一與第二之間的爭鬥,其實就是陸權與海權國之間的爭鬥!跟意識形態、製度沒有多大關係。”
“美俄之爭是世界近200年來,海權、陸權之爭的延續,不分個你死我活是不會停止的。衰落的俄羅斯被美國仍然當做頭號威脅。這樣我們很多人不能理解。我們下意識的感到我們中國才是美國的頭號威脅,其實不然。大家看一看去年美國的國情諮文,他們強調了一句話說:俄羅斯是美國最大的威脅,中國是美國的競爭對手。”
“隻要我國複興的勢頭如果一直保持下去。未來世界權力中心會從大西洋區域分散到太平洋區域,形成兩個世界權力中心。讓西方主導300年的國際秩序發生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但這個過程又會很長,可能長達一個世紀,還不一定能順利達成,即便最終達成,也僅僅是影響美國的相對地位而已,談不上威脅,是競爭關係。”
“槍杆子裏麵不僅出政權,還出國際地位。軍事力量和地緣形勢是國際格局的基石。我們中國即便是經濟實力達到了全球第一,最多也隻能成為區域強國,地緣劣勢決定了中國不足以製霸全球。我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也清醒地認識到了這一點,向世界作出了中國永不當頭、永不稱霸的承諾。”
“下麵,我想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麽英、美、德等西方國家一定要把俄羅斯給打趴下?”
江寒又是自問自答:“自從英國在18世紀確立全球海洋霸主的地位之後,他最重要的戰略目標就是防止地球上出現一個能夠對他形成挑戰的陸權國。因此,大英帝國幾百年來致力於確保近代以來世界權力中心的歐洲始終處於列強爭霸的分裂狀態。原因在於什麽呢?在於海權與陸權之爭的本質是海權國防範另一個海權國的崛起,是小島國避免其被大島國征服的預防措施,能不能成功對小島國來說生死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