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寒,我看這個地方就值得一看。特別是這個絕壁公路,看了這裏,就很有教育意義。遊客到這裏,可以感受到我們黨員幹部帶領人民群眾戰天鬥地、改天換地的精神。真的可以作為一個旅遊點。”郭景明說道。
江寒感到,郭景明不太懂旅遊產業,因為他不懂遊客的心理和需求。
大多數遊客出來是散心、開心的,不是來受教育的。從中學到大學,思政課上得還不夠嗎?
所謂的寓教於樂、寓教於遊,純粹是一廂情願。
一邊受教育,一邊樂?樂得起來嗎?
一邊受教育,一邊遊?還不如在家躺著。
如果郭景明是縣旅遊局長,江寒早就把他給懟懵了。
作為青幹處長,江寒當然得留點麵子。
“郭處長說得太好了,到這個地方,就得受受教育。看來,郭處長很懂陳部長的意思啊。”江寒說道。
“陳部長,是什麽意思?”郭景明不明所以。
“我給陳部長打電話匯報了,省委黨校不是要擴建嗎?但是,兩年了,地也沒有拿下來。所以我建議,就用省委黨校擴建的錢,建一個省委黨校的實訓基地,名字我都想好了,太行山幹部學院。”
陳延平隻知道陳順部長讓他過來看看,沒有說省委黨校擴建的事。
江寒到平嶺村的第一天,腦海裏突然冒出一個想法:建立“太行山幹部學院”,將這一學院作為省委黨校的一個分院,其規格和檔次一下子就提起來了!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很多幹部隊伍的素質跟不上了,於是從中央到地方都加大了幹部教育培訓的力度。
中國幹部培訓體係,主要有三大係統——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幹部學院。
2002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在浦東、井岡山、延安建立三所幹部學院。同年12月建設工作正式啟動,2005年3月三所幹部學院正式開學。
“三大幹部學院”在地點選擇上,也很有意義:上海是黨的誕生地,是我國的經濟中心和改革開放的前沿,浦東更是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井岡山、延安分別是中國革命的搖籃和聖地。
在授課重點上,井岡山幹部學院和延安幹部學院側重於講革命傳統,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側重於講改革開放。
從時期上講,有革命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時期,但是缺少建國之後那一段艱苦奮鬥的曆史,而光軍縣的這些典型正是代表了這個時代的精神。
江寒想起在青幹班培訓的時候班主任提到的一件事:省委黨校要擴建,省財政廳已確定劃撥建設資金1.2億元,但是運作了兩年,資金還是趴在賬上沒有動,因為連地塊都協調不下來。
主要是省委黨校的周邊全是各種單位,有省級的,有央級的,太難協調。
江寒馬上想到,這1.2億要是花不出去,財政廳絕對給你收走!不如把這1.2億投到光軍縣!
江寒是想到就要做到,馬上給陳順部長的秘書郝長傑打電話,想給陳部長匯報一個重要情況。
江寒很受陳順部長的器重,郝長傑是知道的,於是趁陳順部長在辦公室的空閑給他報告了。
給陳順部長一匯報,陳順部長就覺得,江寒這小子的想法倒挺大膽!
陳順部長當然沒有表態,隻是問了江寒一些問題,畢竟,省委黨校不擴建了,資金用到縣裏,恐怕會引起非議。
江寒就給陳順部長講起了在光軍縣建“太行山幹部學院”的優勢,介紹了老幹部服務隊、五千斤大米橋、石姑娘洞、張鎖帶著村民鑿開絕壁等等,聽得陳順不禁動容。
江寒又說到了資金問題,山裏建幹部學院雖然費錢,但是土地方麵基本沒有成本,縣裏就可以直接劃撥。
雖然說是現在的路不太好,但他完全可以解決。縣裏的財政還不錯,可以從銀行貸款,修一條高等級公路不成問題。
陳順部長對這些並不在意,如果省委黨校在光軍縣建分校,市財政當然得配套。
他最看中的是“太行山幹部學院”這個名字!
“陳部長,代表中國革命戰爭年代精神支柱的,有四個山:第一是井岡山,第二是寶塔山,第三是太行山,第四是大別山。井岡山和寶塔山,分別有井岡山幹部學院和延安幹部學院,太行山和大別山還沒有!”
“如果我們成立太行山幹部學院,我們就領先了晉、冀兩省一步。我們省是南太行,晉、冀兩省主要是北太行、東太行,如果他們占住了太行山幹部學院的話,我們省到時候就真的被動了。”
江寒的這句話,把陳順部長給觸動了。
太行山精神!這個還沒有得到充分挖掘!
一旦晉冀兩省反應過來了,提前運作,成立了太行山幹部學院,到時候省委組織部如何向省委書記交待?
這隻能說明省委組織部的政治敏感性差!考慮問題站得不夠高,沒有從全國的視野來謀劃工作!
想到這裏,陳順部長心裏就有些著急。
不是著急錢夠不夠、路好不好,而是快不快,一定要把“太行山幹部學院”給搶到手!
當然,必須要看一看江寒所講的典型是不是立得住,如果立不住,就把“太行山幹部學院”建到林縣!
出於謹慎的考慮,陳順部長先讓陳延平帶人到光軍縣實地察看一下,看看光軍縣的典型資源能不能撐得住一個“太行山幹部學院”。
陳延平和郭景明聽江寒說之後,這才明白陳順的真正意圖,同時對江寒的視野與格局感到震驚。
待在一個小小的縣,他謀劃工作的時候居然能想到外省,放眼全國!
小幹部,大格局!
看看省委組織部的處長們,恐怕沒有幾個能及得上。
陳延平感到,其實明天就不用去看五千斤大米橋、石姑娘洞還有老幹部服務隊的勞動場景,“太行山幹部學院”肯定要建!
陳順部長雖然沒有交待建學院的事,但可以肯定的是,陳順部長已經下定了決心。
“太行山幹部學院”肯定要建,隻是看建在哪個縣,按紅色教育資源的富集度和知名度來講,林縣絕對排在光軍縣前麵。
江寒感到,郭景明不太懂旅遊產業,因為他不懂遊客的心理和需求。
大多數遊客出來是散心、開心的,不是來受教育的。從中學到大學,思政課上得還不夠嗎?
所謂的寓教於樂、寓教於遊,純粹是一廂情願。
一邊受教育,一邊樂?樂得起來嗎?
一邊受教育,一邊遊?還不如在家躺著。
如果郭景明是縣旅遊局長,江寒早就把他給懟懵了。
作為青幹處長,江寒當然得留點麵子。
“郭處長說得太好了,到這個地方,就得受受教育。看來,郭處長很懂陳部長的意思啊。”江寒說道。
“陳部長,是什麽意思?”郭景明不明所以。
“我給陳部長打電話匯報了,省委黨校不是要擴建嗎?但是,兩年了,地也沒有拿下來。所以我建議,就用省委黨校擴建的錢,建一個省委黨校的實訓基地,名字我都想好了,太行山幹部學院。”
陳延平隻知道陳順部長讓他過來看看,沒有說省委黨校擴建的事。
江寒到平嶺村的第一天,腦海裏突然冒出一個想法:建立“太行山幹部學院”,將這一學院作為省委黨校的一個分院,其規格和檔次一下子就提起來了!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很多幹部隊伍的素質跟不上了,於是從中央到地方都加大了幹部教育培訓的力度。
中國幹部培訓體係,主要有三大係統——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幹部學院。
2002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在浦東、井岡山、延安建立三所幹部學院。同年12月建設工作正式啟動,2005年3月三所幹部學院正式開學。
“三大幹部學院”在地點選擇上,也很有意義:上海是黨的誕生地,是我國的經濟中心和改革開放的前沿,浦東更是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井岡山、延安分別是中國革命的搖籃和聖地。
在授課重點上,井岡山幹部學院和延安幹部學院側重於講革命傳統,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側重於講改革開放。
從時期上講,有革命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時期,但是缺少建國之後那一段艱苦奮鬥的曆史,而光軍縣的這些典型正是代表了這個時代的精神。
江寒想起在青幹班培訓的時候班主任提到的一件事:省委黨校要擴建,省財政廳已確定劃撥建設資金1.2億元,但是運作了兩年,資金還是趴在賬上沒有動,因為連地塊都協調不下來。
主要是省委黨校的周邊全是各種單位,有省級的,有央級的,太難協調。
江寒馬上想到,這1.2億要是花不出去,財政廳絕對給你收走!不如把這1.2億投到光軍縣!
江寒是想到就要做到,馬上給陳順部長的秘書郝長傑打電話,想給陳部長匯報一個重要情況。
江寒很受陳順部長的器重,郝長傑是知道的,於是趁陳順部長在辦公室的空閑給他報告了。
給陳順部長一匯報,陳順部長就覺得,江寒這小子的想法倒挺大膽!
陳順部長當然沒有表態,隻是問了江寒一些問題,畢竟,省委黨校不擴建了,資金用到縣裏,恐怕會引起非議。
江寒就給陳順部長講起了在光軍縣建“太行山幹部學院”的優勢,介紹了老幹部服務隊、五千斤大米橋、石姑娘洞、張鎖帶著村民鑿開絕壁等等,聽得陳順不禁動容。
江寒又說到了資金問題,山裏建幹部學院雖然費錢,但是土地方麵基本沒有成本,縣裏就可以直接劃撥。
雖然說是現在的路不太好,但他完全可以解決。縣裏的財政還不錯,可以從銀行貸款,修一條高等級公路不成問題。
陳順部長對這些並不在意,如果省委黨校在光軍縣建分校,市財政當然得配套。
他最看中的是“太行山幹部學院”這個名字!
“陳部長,代表中國革命戰爭年代精神支柱的,有四個山:第一是井岡山,第二是寶塔山,第三是太行山,第四是大別山。井岡山和寶塔山,分別有井岡山幹部學院和延安幹部學院,太行山和大別山還沒有!”
“如果我們成立太行山幹部學院,我們就領先了晉、冀兩省一步。我們省是南太行,晉、冀兩省主要是北太行、東太行,如果他們占住了太行山幹部學院的話,我們省到時候就真的被動了。”
江寒的這句話,把陳順部長給觸動了。
太行山精神!這個還沒有得到充分挖掘!
一旦晉冀兩省反應過來了,提前運作,成立了太行山幹部學院,到時候省委組織部如何向省委書記交待?
這隻能說明省委組織部的政治敏感性差!考慮問題站得不夠高,沒有從全國的視野來謀劃工作!
想到這裏,陳順部長心裏就有些著急。
不是著急錢夠不夠、路好不好,而是快不快,一定要把“太行山幹部學院”給搶到手!
當然,必須要看一看江寒所講的典型是不是立得住,如果立不住,就把“太行山幹部學院”建到林縣!
出於謹慎的考慮,陳順部長先讓陳延平帶人到光軍縣實地察看一下,看看光軍縣的典型資源能不能撐得住一個“太行山幹部學院”。
陳延平和郭景明聽江寒說之後,這才明白陳順的真正意圖,同時對江寒的視野與格局感到震驚。
待在一個小小的縣,他謀劃工作的時候居然能想到外省,放眼全國!
小幹部,大格局!
看看省委組織部的處長們,恐怕沒有幾個能及得上。
陳延平感到,其實明天就不用去看五千斤大米橋、石姑娘洞還有老幹部服務隊的勞動場景,“太行山幹部學院”肯定要建!
陳順部長雖然沒有交待建學院的事,但可以肯定的是,陳順部長已經下定了決心。
“太行山幹部學院”肯定要建,隻是看建在哪個縣,按紅色教育資源的富集度和知名度來講,林縣絕對排在光軍縣前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