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文物局的兩個司長劉聲和鍾文翰感到,這個縣長好不懂事!
我們這麽講,是跟你一個縣長過不去嗎?
劉聲心道,這是對你們的一種警告和威壓,隻要三河縣的人識相點,認清楚誰才是靠山,把中科院的人從三河縣攆走,一切都好說了。
但是這個縣長偏偏據理力爭,還搬出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管理辦法》!這做法簡直是幼稚而可笑!
張雅文倒是沒想到呂勁鬆的反駁得如此之快,當然,她還有一種武器:省委書記梁滿倉上次到這裏來視察工作時的講話。
“各位領導,剛才大家在伴山房應該看到一個望遠鏡。”
“這個望遠鏡就是方便遊客在這裏遠距離觀察到‘三河人’所在的岩洞。這算是個旅遊項目,這個旅遊項目是我們省委梁書記提出來的。”
“梁書記在這裏的講話經過省委的整理,已經形成了領導講話摘要下發全省學習。”
因為國家文物局要來,張雅文提前幾天做了功課,其中,她把梁滿倉書記的講話幾乎背了下來。
“梁書記指出,作為考古遺址,一般的遊客肯定不能進洞。用望遠鏡看倒是可以滿足一下遊客的好奇心。”
“梁書記強調,講好河洛好故事,傳播河洛好聲音。要把‘三河人’的發現過程,以生動活潑的方式講出去。”
“梁書記要求,要把保護與利用結合起來,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結合起來,讓這裏既成為增強民族自信的大遺址,又成為山區百姓脫貧致富的聚寶盆。”
“我們利用和依托‘三河人’大遺址發展旅遊,既是落實省委梁書記講話精神的具體行動,也是山區脫貧致富的重要依托。”
張雅文說完,副省長王開宗暗叫僥幸。
怎麽把梁書記在這裏的指示給忘了?
上次梁書記來,他剛才在外地開會。梁書記的講話他在辦公室看過,但今天他一時沒有想起來。
其實,王開宗剛才就在想,等一會兒等顧中海講完話,他總結的時候一定要表態,最起碼這兩個村的旅遊是不能搞了。
如果這樣表態了,豈不是跟省委梁書記的意見相左?!
幸虧這個女縣長提到了梁書記的講話,否則,今天就要犯政治性錯誤。
但是,等一會兒如果顧中海的發言與這幾個司長還有社長一樣,該怎麽辦?
如果處理不好,顧中海把“三河人”大遺址違法的事情向國務院一捅就麻煩了。
呂勁鬆哈哈一笑道:“張縣長,你們梁書記的講話未免太理想化了。一般的遊客不能進洞,是不是有特殊遊客就可以進洞?古人類遺址,幾萬年了,稍有不慎就會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哪怕是一個石子,一把泥土,都包含著幾萬年前的文化信息。”
“你們梁書記的講話,沒有傳到國家文物局,我們沒有認真學習。”
呂勁鬆這話的意思很明了,你們梁書記的講話,我們沒有必要知道,因為他能管著河洛省,卻管不著國家文物局!
你們把梁書記的講話當令箭,我們文物局的人把梁書記的講話當雞毛!
“某個領導的講話再重要,也重不過法律!”
呂勁鬆喝了一口水道:“再說了,你們梁書記根本不了解農民是什麽樣子!這兩個村離‘三河人’岩洞這麽近,怎麽可能不受到破壞?大連的那個例子說明了什麽?村民為了一點蠅頭小利,為了所謂的發展,為了所謂的脫貧致富,完全不顧文物保護,為了一點錢,他們都敢鋌而走險!”
“農民們根本不懂什麽是文化,更不會去保護文化!他們的眼裏隻有利益,隻有金錢!”
“不把農民遷出去,‘三河人’大遺址一定會遭到破壞!”
說到這裏,張雅文臉色漲紅,沒想到這個呂勁鬆今天成了國家文物局的代言人,此人懂政策、知法律,舉例子隨手拈來,口才和江寒恐怕不相上下。
當然,呂勁鬆他們不歸河洛省管、他們不怕梁書記,這一點張雅文倒是忽視了。
搬出梁書記的講話,本想著是一記重拳,哪知道這一拳卻打在了棉花上。
張雅文頓時有一種無力感。
江寒已經是忍不住了,盡管他沒有發言資格,但他不得不出麵了。
如果任由呂勁鬆說下去,場麵會難以收拾。
要是等到顧中海定了調,王開宗表了態,黃溝村、平溝村的群眾都搬遷出去,那可真壞事了。
江寒可以擋住夏眾集團,但他擋不住一個副省長的決策!
所以,必須搶在國家文物局長、副省長之前發言,為三河縣找迴場子,哪怕是今天把國家文物局得罪透也在所不惜。
江寒就不相信,中央領導批示要建的東西,國家文物局敢不支持?!
國家文物局敢不撥錢,這就是公然違背中央領導的批示精神,這是嚴重的政治問題!
所以,江寒根本不怕國家文物局不撥款!
他們今天搞得這麽兇,給三河縣安上了“七宗罪”,把張雅文縣長懟得這麽狠,不就是為了從中科院手中奪迴“三河人”大遺址的主導權嗎?
從根本上講,他們為的還是部門利益包括個人利益!
但他們還以法律的名義、披著合法的外衣!
看到張雅文被懟得節節敗退,江寒決定出手了。
江寒起身道:“呂社長,你說農民不懂文化、不會保護文化,您的觀點我不敢苟同!”
張雅文一看江寒發聲了,立馬精神一振!
“我敢說,中原農民的文化傳統與保護意識最為強烈!因為他們根在這裏,對於老祖先的墳墓敬若神明!你算算建國以來的盜墓案件,有多少是中原農民幹的?都是外地人流竄過來作案!”
“伏虎山有一個煙澗村,他們做的是仿古青銅器,讓外地人有誤解,以為都是從大墓裏搞出來的,以為這裏的農民都是盜墓的。”
“就說說我們三河縣吧,自從發現了‘三河人’,村民就組織了巡防隊,就是要防止外地人跑過來盜掘!”
林逍逍已經把話筒拿過來,小跑著遞給了江寒。
江寒拿過話筒說道:“顧局長有一個觀點,他說判斷一個地方的文化傳承與保護好不好要看什麽,有三條標準。”
“我想問一下,呂社長還有各位領導,你們知道是哪三條標準?”
啊,呂勁鬆、劉聲、鍾文翰互相看了一眼,有些迷茫,顧局長什麽時候說出這三條標準了?
停了十秒鍾,這三個人包括其他領導和專家都沒有迴答。
所有人都不禁驚歎起來,國家文物局長講的“三條標準”,他的下屬們不知道!
顧中海沒有否定江寒的話,就說明他講過關於一個地方文化傳承與保護程度好不好的判斷標準!
張雅文稍稍鬆了一口氣,江寒沒有從正麵來迴答大遺址違法不違法的問題,而是劍走偏鋒,抓住呂勁鬆其中一點進行發揮!
江寒這麽一問,場上的氣勢頓時扭轉!
我們這麽講,是跟你一個縣長過不去嗎?
劉聲心道,這是對你們的一種警告和威壓,隻要三河縣的人識相點,認清楚誰才是靠山,把中科院的人從三河縣攆走,一切都好說了。
但是這個縣長偏偏據理力爭,還搬出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管理辦法》!這做法簡直是幼稚而可笑!
張雅文倒是沒想到呂勁鬆的反駁得如此之快,當然,她還有一種武器:省委書記梁滿倉上次到這裏來視察工作時的講話。
“各位領導,剛才大家在伴山房應該看到一個望遠鏡。”
“這個望遠鏡就是方便遊客在這裏遠距離觀察到‘三河人’所在的岩洞。這算是個旅遊項目,這個旅遊項目是我們省委梁書記提出來的。”
“梁書記在這裏的講話經過省委的整理,已經形成了領導講話摘要下發全省學習。”
因為國家文物局要來,張雅文提前幾天做了功課,其中,她把梁滿倉書記的講話幾乎背了下來。
“梁書記指出,作為考古遺址,一般的遊客肯定不能進洞。用望遠鏡看倒是可以滿足一下遊客的好奇心。”
“梁書記強調,講好河洛好故事,傳播河洛好聲音。要把‘三河人’的發現過程,以生動活潑的方式講出去。”
“梁書記要求,要把保護與利用結合起來,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結合起來,讓這裏既成為增強民族自信的大遺址,又成為山區百姓脫貧致富的聚寶盆。”
“我們利用和依托‘三河人’大遺址發展旅遊,既是落實省委梁書記講話精神的具體行動,也是山區脫貧致富的重要依托。”
張雅文說完,副省長王開宗暗叫僥幸。
怎麽把梁書記在這裏的指示給忘了?
上次梁書記來,他剛才在外地開會。梁書記的講話他在辦公室看過,但今天他一時沒有想起來。
其實,王開宗剛才就在想,等一會兒等顧中海講完話,他總結的時候一定要表態,最起碼這兩個村的旅遊是不能搞了。
如果這樣表態了,豈不是跟省委梁書記的意見相左?!
幸虧這個女縣長提到了梁書記的講話,否則,今天就要犯政治性錯誤。
但是,等一會兒如果顧中海的發言與這幾個司長還有社長一樣,該怎麽辦?
如果處理不好,顧中海把“三河人”大遺址違法的事情向國務院一捅就麻煩了。
呂勁鬆哈哈一笑道:“張縣長,你們梁書記的講話未免太理想化了。一般的遊客不能進洞,是不是有特殊遊客就可以進洞?古人類遺址,幾萬年了,稍有不慎就會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哪怕是一個石子,一把泥土,都包含著幾萬年前的文化信息。”
“你們梁書記的講話,沒有傳到國家文物局,我們沒有認真學習。”
呂勁鬆這話的意思很明了,你們梁書記的講話,我們沒有必要知道,因為他能管著河洛省,卻管不著國家文物局!
你們把梁書記的講話當令箭,我們文物局的人把梁書記的講話當雞毛!
“某個領導的講話再重要,也重不過法律!”
呂勁鬆喝了一口水道:“再說了,你們梁書記根本不了解農民是什麽樣子!這兩個村離‘三河人’岩洞這麽近,怎麽可能不受到破壞?大連的那個例子說明了什麽?村民為了一點蠅頭小利,為了所謂的發展,為了所謂的脫貧致富,完全不顧文物保護,為了一點錢,他們都敢鋌而走險!”
“農民們根本不懂什麽是文化,更不會去保護文化!他們的眼裏隻有利益,隻有金錢!”
“不把農民遷出去,‘三河人’大遺址一定會遭到破壞!”
說到這裏,張雅文臉色漲紅,沒想到這個呂勁鬆今天成了國家文物局的代言人,此人懂政策、知法律,舉例子隨手拈來,口才和江寒恐怕不相上下。
當然,呂勁鬆他們不歸河洛省管、他們不怕梁書記,這一點張雅文倒是忽視了。
搬出梁書記的講話,本想著是一記重拳,哪知道這一拳卻打在了棉花上。
張雅文頓時有一種無力感。
江寒已經是忍不住了,盡管他沒有發言資格,但他不得不出麵了。
如果任由呂勁鬆說下去,場麵會難以收拾。
要是等到顧中海定了調,王開宗表了態,黃溝村、平溝村的群眾都搬遷出去,那可真壞事了。
江寒可以擋住夏眾集團,但他擋不住一個副省長的決策!
所以,必須搶在國家文物局長、副省長之前發言,為三河縣找迴場子,哪怕是今天把國家文物局得罪透也在所不惜。
江寒就不相信,中央領導批示要建的東西,國家文物局敢不支持?!
國家文物局敢不撥錢,這就是公然違背中央領導的批示精神,這是嚴重的政治問題!
所以,江寒根本不怕國家文物局不撥款!
他們今天搞得這麽兇,給三河縣安上了“七宗罪”,把張雅文縣長懟得這麽狠,不就是為了從中科院手中奪迴“三河人”大遺址的主導權嗎?
從根本上講,他們為的還是部門利益包括個人利益!
但他們還以法律的名義、披著合法的外衣!
看到張雅文被懟得節節敗退,江寒決定出手了。
江寒起身道:“呂社長,你說農民不懂文化、不會保護文化,您的觀點我不敢苟同!”
張雅文一看江寒發聲了,立馬精神一振!
“我敢說,中原農民的文化傳統與保護意識最為強烈!因為他們根在這裏,對於老祖先的墳墓敬若神明!你算算建國以來的盜墓案件,有多少是中原農民幹的?都是外地人流竄過來作案!”
“伏虎山有一個煙澗村,他們做的是仿古青銅器,讓外地人有誤解,以為都是從大墓裏搞出來的,以為這裏的農民都是盜墓的。”
“就說說我們三河縣吧,自從發現了‘三河人’,村民就組織了巡防隊,就是要防止外地人跑過來盜掘!”
林逍逍已經把話筒拿過來,小跑著遞給了江寒。
江寒拿過話筒說道:“顧局長有一個觀點,他說判斷一個地方的文化傳承與保護好不好要看什麽,有三條標準。”
“我想問一下,呂社長還有各位領導,你們知道是哪三條標準?”
啊,呂勁鬆、劉聲、鍾文翰互相看了一眼,有些迷茫,顧局長什麽時候說出這三條標準了?
停了十秒鍾,這三個人包括其他領導和專家都沒有迴答。
所有人都不禁驚歎起來,國家文物局長講的“三條標準”,他的下屬們不知道!
顧中海沒有否定江寒的話,就說明他講過關於一個地方文化傳承與保護程度好不好的判斷標準!
張雅文稍稍鬆了一口氣,江寒沒有從正麵來迴答大遺址違法不違法的問題,而是劍走偏鋒,抓住呂勁鬆其中一點進行發揮!
江寒這麽一問,場上的氣勢頓時扭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