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心並非是對劉在田有多麽的在乎,畢竟她與劉在田並沒有血緣關係。
沈心在乎的是劉在田的地位,他掌握著家族資源的分配權。
從政治資源來看,劉茗軒並非是重點傾斜對象。
劉茗軒四十七歲的正廳,年齡並不大,還有上升空間,但劉茗軒的個性決定了他隻能走到這一步。
劉在田再怎麽幫助他,劉茗軒都不可能成為一把手,更不要說主政一方。
劉茗軒頂多退休時,享受一個副部級待遇。
從經濟資源來看,劉茗軒這一支沒有能頂起來的。自己管理的金鼎投資集團在家族企業中的分量並不重,效益也不突出。
沈芸不用說了,既無心從政,更無心從商。
兒子劉天一,什麽都提不起來,在家族裏被當成了反麵教材。
幸好,劉在田對沈芸比較寵愛,並專門到三河縣就近考察江寒,當然考察之時,沈心並不知道。
後來沈心才知道,劉在田一直在刻意栽培江寒。
也許,看在女兒和江寒的麵子上,劉在田會向劉茗軒和劉天一傾斜一下。
現在,劉天一開始主動改變,這是個好現象。隻要劉天一表現好,得到了劉在田的認可,劉家這一支絕對還有希望。
沈心感到,如果再過兩年,劉天一把芸芸投資公司管理好,出了大成績,未必不能與劉晨軒、劉炳軒這兩支一較高下。
但是,現在,老爺子剩下的時間不多了!
家族資源分配之時,劉茗軒、劉天一能分得多少?
……
江寒到縣發改委報到了,先去了縣發改委主任程國新辦公室。
程國新曾經當過張良鎮的鎮長、黨委書記,在任期間,把張良薑做成了品牌,打出了名氣。
張良薑那幾年行銷全省,張良鎮的經濟發展一枝獨秀。
程國新抓經濟有一套,所以就當了縣發改委主任。
雖說都是正科級,屬於平職調動,但很明顯屬於重用。
不出意外,縣發改委主任一般都會提成副縣級,如果年輕一些,可以直接提副縣長,如果年紀偏大,可以提為副調研員。
“程主任,抱歉,一直沒向您報到。”江寒非常客氣,先道一聲歉。
“哪裏話,江主任。你到縣發改委任職,我非常高興,一直期待著你正式上班。”
程國新根本沒有把江寒當作下屬來看。
江寒當發改委副主任,當時是因為縣裏認為他確定要進國家發改委,所以對口給他提前晉職。
後來,江寒從國家發改委迴來,有多種說法。
緊接著,江寒把巴偉從縣規劃局推到了國家發改委產業司,對江寒的種種質疑和嘲笑全部消失。
讓人吃驚的事情還在後麵,江寒成了“三河人”考古發現的關鍵性人物,連最高領導都作了批示。
省委書記梁滿倉來三河縣開了個座談會,江寒與縣委書記、縣長一起參加,得到了梁書記的肯定。
於是,江寒馬上被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省委組織部等部門和單位盯上了,都想把他調進去。
讓人意外的是,江寒本人婉拒,縣委書記高升起還替江寒一再解釋。
後來,大家也都想通了,江寒不是一般人。
燕雀安知鴻鵠之誌?江寒這是要積累足夠的基層經曆,不求走得快,但求走得遠,這叫做蹄疾步穩。
人家連國家發改委都不想進,更不必說省直、市直部門了。
所以,程國新根本不敢小看江寒。
不知道哪一天,江寒的職務就超過他了。
江寒與國家發改委產業司的關係良好,巴偉被他一手推薦到了產業司,跟江寒的關係處好了,對於程國新本人,對於縣發改委的工作,絕對是好處多多。
“江主任,發改委這幾個股室,你看對哪些感興趣,想分管什麽?”程國新道:“發改委的班子很團結,大家都好說話,你想分管啥,同誌們都會讓出來。”
程國新是想把態度先擺出來。
如果江寒真想分管什麽,那就找其他班子成員談一談,滿足江寒的要求。
因為,巴偉在縣規劃局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規劃局長陳誌海把巴偉當成軟柿子捏了,讓巴偉協助一名副局長分管辦公室的材料工作,欺負人有些過分。
最後,還是江寒看不過眼了,直接把巴偉給推薦到國家發改委。
陳誌海的所作所為成為全縣幹部群眾茶餘飯後的笑料。
江寒說道:“程主任,我沒有什麽想要分管的。我想我的主要精力還是在籌建辦,當然了,委裏有什麽重大任務讓我參加,絕無二話。”
程國新感到,江寒這個人不是挺好相處嗎?說話實在又真誠,讓人聽起來很舒服。
江寒的話,恰當地反映了他既沒有爭權奪利的心思,更沒有委裏工作與其無關的消極。
“你說的對,現在籌建辦的工作任務恐怕比委裏都重,一切都是從頭開始,也算是開創性的工作。你安心在籌建辦,需要委裏幫忙的,盡管開口,不要客氣。”
“江主任,現在報名進籌建辦的人很多,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是重大項目,發改委恐怕也要參與,所以呢,委裏推薦了一個人,最好能進籌建辦。”
“程主任,感謝對籌建辦的大力支持!您推薦的人肯定錯不了,我盡力吧。要是過去,我就一口答應了。現在,籌建辦人員還得縣長、書記點頭,幾個小組長恐怕還要通過常委會確定。”
“哈哈,江主任,誰讓你把事給弄大了呢?籌建辦現在大家都盯著呢。”
……
兩天之後,五人小組會和常委會接連召開,專門討論和確定籌建辦工作人員配備問題。
因為報名的幹部太多,還有老領導和市領導打招唿,所以就把工作人員從15名增加到了20名。
為了避免更多麻煩,高升起決定立馬開會。
江寒和王書高也參加了。
意外的是,江寒對於人選沒有提出任何要求。
五個小組長定下來了,綜合協調組的組長是政府辦四科科長劉陽,項目工程組組長是縣發改委副主任戴言,財務保障組組長是縣財政局副局長婁家慧,文旅宣傳組組長是縣旅遊局副局長段誌欽,紀檢監察組組長是縣紀委的一名科員。
盡管籌建辦接觸領導的機會多,但對於紀檢監察組來講沒什麽用,因為領導來,都是前四個組能露臉。
所以縣紀委幹部對於進入籌建辦的積極並不高,紀檢監察組的人員最少,共兩名。
籌備組的人員名單定下來了,江寒過去手下的兩條小龍都不在裏麵。
邰寶龍倒是無所謂,尤文龍就難受了,因為他還抱著一絲希望。
盡管難度很大,但江寒隻要強烈要求,也肯定能辦到。
讓他進籌建辦,比把邰寶龍從酒廠弄到縣財政局的難度小多了。
尤文龍直愣愣地看著電腦上的鄉村建設調研報告,腦子一片混沌。
沈心在乎的是劉在田的地位,他掌握著家族資源的分配權。
從政治資源來看,劉茗軒並非是重點傾斜對象。
劉茗軒四十七歲的正廳,年齡並不大,還有上升空間,但劉茗軒的個性決定了他隻能走到這一步。
劉在田再怎麽幫助他,劉茗軒都不可能成為一把手,更不要說主政一方。
劉茗軒頂多退休時,享受一個副部級待遇。
從經濟資源來看,劉茗軒這一支沒有能頂起來的。自己管理的金鼎投資集團在家族企業中的分量並不重,效益也不突出。
沈芸不用說了,既無心從政,更無心從商。
兒子劉天一,什麽都提不起來,在家族裏被當成了反麵教材。
幸好,劉在田對沈芸比較寵愛,並專門到三河縣就近考察江寒,當然考察之時,沈心並不知道。
後來沈心才知道,劉在田一直在刻意栽培江寒。
也許,看在女兒和江寒的麵子上,劉在田會向劉茗軒和劉天一傾斜一下。
現在,劉天一開始主動改變,這是個好現象。隻要劉天一表現好,得到了劉在田的認可,劉家這一支絕對還有希望。
沈心感到,如果再過兩年,劉天一把芸芸投資公司管理好,出了大成績,未必不能與劉晨軒、劉炳軒這兩支一較高下。
但是,現在,老爺子剩下的時間不多了!
家族資源分配之時,劉茗軒、劉天一能分得多少?
……
江寒到縣發改委報到了,先去了縣發改委主任程國新辦公室。
程國新曾經當過張良鎮的鎮長、黨委書記,在任期間,把張良薑做成了品牌,打出了名氣。
張良薑那幾年行銷全省,張良鎮的經濟發展一枝獨秀。
程國新抓經濟有一套,所以就當了縣發改委主任。
雖說都是正科級,屬於平職調動,但很明顯屬於重用。
不出意外,縣發改委主任一般都會提成副縣級,如果年輕一些,可以直接提副縣長,如果年紀偏大,可以提為副調研員。
“程主任,抱歉,一直沒向您報到。”江寒非常客氣,先道一聲歉。
“哪裏話,江主任。你到縣發改委任職,我非常高興,一直期待著你正式上班。”
程國新根本沒有把江寒當作下屬來看。
江寒當發改委副主任,當時是因為縣裏認為他確定要進國家發改委,所以對口給他提前晉職。
後來,江寒從國家發改委迴來,有多種說法。
緊接著,江寒把巴偉從縣規劃局推到了國家發改委產業司,對江寒的種種質疑和嘲笑全部消失。
讓人吃驚的事情還在後麵,江寒成了“三河人”考古發現的關鍵性人物,連最高領導都作了批示。
省委書記梁滿倉來三河縣開了個座談會,江寒與縣委書記、縣長一起參加,得到了梁書記的肯定。
於是,江寒馬上被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省委組織部等部門和單位盯上了,都想把他調進去。
讓人意外的是,江寒本人婉拒,縣委書記高升起還替江寒一再解釋。
後來,大家也都想通了,江寒不是一般人。
燕雀安知鴻鵠之誌?江寒這是要積累足夠的基層經曆,不求走得快,但求走得遠,這叫做蹄疾步穩。
人家連國家發改委都不想進,更不必說省直、市直部門了。
所以,程國新根本不敢小看江寒。
不知道哪一天,江寒的職務就超過他了。
江寒與國家發改委產業司的關係良好,巴偉被他一手推薦到了產業司,跟江寒的關係處好了,對於程國新本人,對於縣發改委的工作,絕對是好處多多。
“江主任,發改委這幾個股室,你看對哪些感興趣,想分管什麽?”程國新道:“發改委的班子很團結,大家都好說話,你想分管啥,同誌們都會讓出來。”
程國新是想把態度先擺出來。
如果江寒真想分管什麽,那就找其他班子成員談一談,滿足江寒的要求。
因為,巴偉在縣規劃局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規劃局長陳誌海把巴偉當成軟柿子捏了,讓巴偉協助一名副局長分管辦公室的材料工作,欺負人有些過分。
最後,還是江寒看不過眼了,直接把巴偉給推薦到國家發改委。
陳誌海的所作所為成為全縣幹部群眾茶餘飯後的笑料。
江寒說道:“程主任,我沒有什麽想要分管的。我想我的主要精力還是在籌建辦,當然了,委裏有什麽重大任務讓我參加,絕無二話。”
程國新感到,江寒這個人不是挺好相處嗎?說話實在又真誠,讓人聽起來很舒服。
江寒的話,恰當地反映了他既沒有爭權奪利的心思,更沒有委裏工作與其無關的消極。
“你說的對,現在籌建辦的工作任務恐怕比委裏都重,一切都是從頭開始,也算是開創性的工作。你安心在籌建辦,需要委裏幫忙的,盡管開口,不要客氣。”
“江主任,現在報名進籌建辦的人很多,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是重大項目,發改委恐怕也要參與,所以呢,委裏推薦了一個人,最好能進籌建辦。”
“程主任,感謝對籌建辦的大力支持!您推薦的人肯定錯不了,我盡力吧。要是過去,我就一口答應了。現在,籌建辦人員還得縣長、書記點頭,幾個小組長恐怕還要通過常委會確定。”
“哈哈,江主任,誰讓你把事給弄大了呢?籌建辦現在大家都盯著呢。”
……
兩天之後,五人小組會和常委會接連召開,專門討論和確定籌建辦工作人員配備問題。
因為報名的幹部太多,還有老領導和市領導打招唿,所以就把工作人員從15名增加到了20名。
為了避免更多麻煩,高升起決定立馬開會。
江寒和王書高也參加了。
意外的是,江寒對於人選沒有提出任何要求。
五個小組長定下來了,綜合協調組的組長是政府辦四科科長劉陽,項目工程組組長是縣發改委副主任戴言,財務保障組組長是縣財政局副局長婁家慧,文旅宣傳組組長是縣旅遊局副局長段誌欽,紀檢監察組組長是縣紀委的一名科員。
盡管籌建辦接觸領導的機會多,但對於紀檢監察組來講沒什麽用,因為領導來,都是前四個組能露臉。
所以縣紀委幹部對於進入籌建辦的積極並不高,紀檢監察組的人員最少,共兩名。
籌備組的人員名單定下來了,江寒過去手下的兩條小龍都不在裏麵。
邰寶龍倒是無所謂,尤文龍就難受了,因為他還抱著一絲希望。
盡管難度很大,但江寒隻要強烈要求,也肯定能辦到。
讓他進籌建辦,比把邰寶龍從酒廠弄到縣財政局的難度小多了。
尤文龍直愣愣地看著電腦上的鄉村建設調研報告,腦子一片混沌。